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都江堰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都江堰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和成都平原的水源涵养地,境内拥有龙溪·虹口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震遗址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和大熊猫、珙桐、杜鹃等珍稀动植物,全市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60.59%,空气与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更是全国范围内少有的空气污染天数为零的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不仅为都江堰赢得了“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殊荣,更将为都江堰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创造了机遇。

都江堰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都江堰是世界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至今仍发挥作用、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清明放水节”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山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祥地,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200多年的水文化和1900多年的道教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向往。都江堰拥有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基地,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市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世界遗产观光、山地运动、城市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投入运营的五星级酒店已经达到3家,到2015年将形成10家左右的五星级酒店集群。2012年,都江堰市被列入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730余万人次,境外游客达46万余人。

都江堰是一座涅槃重生之城。2008年发生的“5.12”特大地震,使都江堰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创。地震后,都江堰人民在国际社会的关心帮助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灾后重建的奇迹、振兴崛起的奇迹,实现了“辛苦两三年跨越二十年”的巨大进步。灾后重建两年内,全市完成投资近800亿元,建成连接成都经济区“五纵五横一轨”的骨架道路,正在积极争取建设商务机场和直达双流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将进一步形成以成都为依托、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建成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供水、排污、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公共设施,发展拥有坚实的基础。在科学重建的基础上,我市大力推进科学发展,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超过13%。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客观上加速了都江堰的国际化步伐,目前,我市与上海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成为商务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上海基地的承接分基地。与瑞士瓦莱州、法国日索尔等国际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使都江堰成为国际国内企业投资西部的首选地。

都江堰是一座感恩奋进之城。“5.12”特大地震后,全国同胞与都江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球华人与都江堰人民心相连,手相牵,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亲如一家的民族深情始终被都江堰人民世代铭记,始终激励着都江堰人民感恩奋进。按照党的十八大所描绘的实现“中国梦”美好蓝图,都江堰将坚定不移地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实力都江堰、文化都江堰、活力都江堰、美丽都江堰、幸福都江堰,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奋勇争先,率先崛起。为此,我们将重点引进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特色餐饮、养老养生、国际会展等产业,着力把都江堰打造成为川西旅游的集散中心,“八百里青城”的核心区;我们将坚持生态环保、集约发展理念,积极引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着力将都江堰打造成为成都市软件与信息服务的副中心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前沿区。积极引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家庭农场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把都江堰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示范区。
6天前2024-06-20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