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承德
避暑山庄博物馆
河北承德三日避暑山庄⑤避暑山庄博物馆~陶瓷展
河北承德三日避暑山庄⑤避暑山庄博物馆~陶瓷展

九重釉色——避暑山庄藏瓷艺术展
清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清帝对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色彩要求甚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所有瓷器必须经过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才可进行烧造。正是在朝廷和帝王的高度关注下,这一时期以青花为代表的彩绘瓷器蓬勃发展,颜色釉瓷器的烧造更是日臻完善。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瓷器生产达到鼎盛,宫廷用瓷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极富艺术价值。
避暑山庄博物馆作为宫苑一体的清宫历史博物馆,九重之地,釉色灼灼,珍藏瓷器6000余件套,多为官廷营造体系承旨制作,流传有绪。希望此次甄选的百余件佳品,能带您走近帝王生活,感受他的理念与情感。

器以载道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讲究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宫廷艺术、人文艺术以及帝王喜好紧密相连,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与造物思想。避暑山庄既是清帝施政御宇的威严宝地,亦是几暇怡情的理想之所,宫中陈设不仅在于实用,更于细节处体现出“器以载道,物以传情”的深邃精蕴。

瓷韵佛光
清代帝王尊崇藏传佛教,宫禁内遍布大小佛堂。众多的佛像、佛经、供器、法器等不乏瓷中精品。这些瓷器多为清宫造办处制作,也有蒙藏地区进献的贡品,装饰有八宝、梵文、莲花等佛教风格纹饰,交相辉映中闪现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之光。

青花红龙大盘
清 乾隆(1736-- 1795年)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青花红彩装饰,口沿为青花留白海浪纹,内壁刻画四条矾红彩三爪行龙,身绕大焰,于青花流云中相互追逐。盘心一条矾红五爪正龙,在涛涛海水中追逐一枚红色火焰珠。外壁绘青花云纹和四条矾红彩龙纹,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
矾红, 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 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轴。此盘红彩鲜艳,蓝彩温润,两种色彩交相辉映,对比鲜明。

清乾隆白地粉彩暗八仙盖碗
暗八仙,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八仙指神话传说中神通广大的道家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各持一件宝物,分别是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和玉板。传说这些宝物法力无边,有逢凶化吉之作用,其被用作装饰图案,以物代人,称暗八仙。

釉色可餐
清代宫廷饮食融汇满汉饮食文化之精华,兼具“色、香、味、形、器”五美,宫廷御膳精于美食美器,尽显帝王家的尊贵奢华。清官膳食包括日常膳和宫廷筵宴,所用膳食器具皆为内务府造办处制作,材质以金银、玉石、瓷器等为主,美轮美奂,极尽巧思。宫廷膳食器具的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宴饮时,餐具的数量、材质和工艺彰显出不同的地位,也体现出皇权森严的等级制度。

皇帝在日常和筵宴中所使用的瓷器类型包括暗龙黄瓷、里外黄瓷、珐琅彩瓷和青花绘吉祥纹饰瓷器等。根据《国朝宫史》卷十七中记载,里外施黄釉的器物,应属皇太后、皇后的用具;皇贵妃则用白里黄釉瓷;贵妃、妃用黄地绿龙瓷;嫔用蓝地黄龙瓷;贵人用绿地紫龙瓷;常在用五彩红龙瓷。

出新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瓷器在釉色、器型和技法上不断创新,烧制出诸如珐琅彩、洋彩、郎窑红、粉彩、釉里三色、窑变釉、天蓝釉、虎皮三彩、炉钧釉、松石绿釉、胭脂红釉、仿漆釉、仿木纹釉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新品种。

摹古
模仿古代礼器、前朝名窑品种面烧造出来的瓷器。仿古之风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对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遗珍
明代以前(含明代)的清宫旧藏瓷器。这些前代名窑珍品在清代即已入藏宫廷内府,是清代皇家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瓶壁生辉
壁瓶,又称“轿瓶”、“挂瓶”,形如剖开的半个花瓶,靠墙壁的一面平坦有孔,可系绳悬挂。多与花卉相伴相随,饰壁伴轿,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抑扬顿挫的美感。壁瓶缘起于唐,明代得以发展,清乾隆时期达到高峰,官窑出品的壁瓶造型别致考究,纹饰严谨华美,格调高雅含蓄。这些可覆之于手的壁瓶,以小见大,于方寸间传递出帝王的风雅情趣和那个时代的传统美学。
5天前2024-06-04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