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粮食店街
北京东城粮食店街③✔六必居
北京东城粮食店街③✔六必居
北京东城粮食店街③
位于前门大街西侧,北起大栅栏街东口,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全长509米,宽约3.7-12.1米。清乾隆时,曾名“粮食夹道”,因街内曾是粮食市场而得名。1911年后称“粮食店”,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改为现名,沿用至今。清《光绪顺天府志》载有“粮食店,有火德真君庙。”清《燕都丛考》称“由东口而南曰珠宝市再南曰粮食店”。巷内有建于乾隆年间现仍存的中和戏园,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尚小云、筱翠花常在此演出。旧时,这里聚集着泰和馆、永盛馆、兴升馆、全兴馆、海宾楼、万年居等十几家饭馆和旅馆。明正统元年(1436年)创建的六必居酱园以酱菜驰名中外 现仍在此街原址营业。坐落于粮食店街南路西73号的会友镖局开业于康熙末年是老北京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家镖局,其旧址现为粮食店街第十旅店(市级文保单位)。清乾隆时著名秦腔旦角演员魏长生也曾居住在粮食店街南口梨园馆。

♧接北京前门步行街②

满蒙联姻
有清一代,满蒙联姻是满族和蒙古民族联络、交流、怀柔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促进两个民族间的铁血同盟,清皇室与蒙古贵族建立了世代姻亲制度。满、蒙两大民族这种长期血脉相承的联系,对清朝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朝历史上,满蒙联姻达586次,清皇室出嫁给蒙古贵族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清代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遣嫁公主、格格的人数以乾隆朝最盛。乾隆朝六十年间,嫁与蒙古的皇家女儿多达179人,仅乾隆四十四年(1777年)就出嫁8人,这与当时乾隆皇帝严格执行指婚蒙古的制度有重要关系。


宝筏喻佛堂
避暑山庄正宫区内万岁照房的“宝筏喻”、烟波致爽殿西次间和云山胜地楼的莲华室,为正宫三大佛堂,是帝后晨昏礼佛的地方。

灵活的园林建筑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是康乾二帝亲躬谋划的一部文化巨制,他们将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相宜为用,在避暑山庄的景物题名、匾额、楹联及御制诗文上得到充分体现。

避暑山庄建成后,康熙皇帝以四字题名“三十六景”,乾隆皇帝“同心治理在精求”继之以三字题名“三十六景”,构成“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三十六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熏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喧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月、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三字三十六景
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 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蘋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云檐 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矶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

这三十六景中,有十六景是康熙原来的题名: 如意湖、 水心榭、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观莲所、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蘋香泮、 翠云岩、 临芳墅、涌翠岩、素尚斋 、永恬居

节俗佳事

乾隆万寿节
农历八月十三是乾隆皇帝的寿辰之日(万寿节)。此时正值清帝山庄避著期间,因此乾隆皇帝在避署山庄举办万寿庆典多达四十余次。典礼当日,先在澹泊敬诚殿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然后到清音阁赐宴设戏。万寿期间的演出有三天、五天,乃至十天。二十天、乾隆五十九年万寿节时,从七月二十四日开戏,直演到八月十五日,每天早六点入场,下午二、三点钟方散,日赐茶果等三次,演出场面十分壮观,而且经常演出一些大型神怪戏,往往三层戏台一齐使用,神仙鬼怪,有自上而下者,也有自下突出者,十分热闹。演出中还大量使用砌末。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乾隆帝八十三岁生日在这里演出神怪戏时,演员装扮成鬼神、各种动物、各种植物;都纷纷出场为乾隆帝拜寿。行礼毕,众物的统带官员鲸鱼竟口中喷水,达数吨之多。砌末使用之巧妙,技艺之高超,使在场的王公大臣、外国使节各个称奇叫绝。

九九登高
九为阳数,旧历九月九日为阳月阳日,故称“重阳节”。重阳节原有赏菊花、饮菊酒、吃花糕以及登高的习俗。据文献记载,避暑山庄内的澄观斋、如意洲、清舒山馆和创得斋都曾大量种植菊花,留有“指日重阳到,黄花开绕栏”和“砌边更喜黄花放,一幅陶家画总收”等描写秋季菊花盛开的诗句。康熙皇帝常常在这一天带领群臣到四面云山登高远眺,乾隆皇帝也曾在锤峰落照留有《九日登高作歌》诗。过了“重阳节”,便寓示结束了一年的北巡避暑之行,收拾行装作返京准备。

乞巧盛会
七夕节最早盛行于古时宫中,古称“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宫中女子会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游戏乞巧、比巧。后来,逐渐传入民问,才被人们赋予祈求爱情圆满、家庭幸福等愿望。乾隆年间,每逢旧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皇太后、皇后、妃嫔、格格们便在山庄乐寿堂(水芳岩秀)举行乞巧盛会。案桌上供奉牛郎、织女牌位,并摆放各种时令水果、美酒等祭品,众人默默祈祷、依次将自己所用绣花针轻置于水盆内水面之上,验观其在水下的倒影,在波纹和光影的作用下,或如剪刀或如云片,用以祈愿自己心灵聪慧,双手灵巧。

盂兰盆会
乾隆时期,于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皇帝都要亲自到避著山庄永佑寺舍利塔后的御皇楼瞻拜先皇画像,还要在避暑山庄内的环碧岛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是佛教文化中救度亡灵的祈福活动,“孟兰”梵语“乌蓝婆孥”,意为”救倒悬”;盆为食器。备百味果实供养十方僧众,以救度亡灵免受倒悬之苦。孟兰盆会最重大的一场活劫是搭彩棚、设法船和放河灯。暮夜将至,法船被送下水,各式各样的河灯漂满湖区、与月光下荷花相映成趣,乾隆皇帝诗作《中元夕放灯》就描绘了山庄中元节放河灯的景象:“烟光露色早秋天,望夕冰轮满意园,例事盂兰传梵呗,便看朔塞放灯船。照岩霞锦惊眠鹿,贴浦云葩缀败莲。千古诗人吟不尽,湖山风月总无边”。
5天前2024-06-03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