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上海
上海博物馆
在上海博物馆,遇见“古波斯的荣耀”
上海博物馆最近在举办“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不用去伊朗就可以零距离感受来自波斯的魅力,难道你还没有去?!

莎莎已经去过两次伊朗,它的国家博物馆也已经认认真真逛了个够,但看到上海博物馆的展览介绍,我还是忍不住特意赶过来,就因为这古波斯神奇的吸引力。

展览就在人民广场这个老馆。虽然现在上博把大部分的宝贝都搬东馆去了,但靠这个伊朗文物展览和已经抵达马上要展出的埃及文物,还是让这里在工作日都人头攒动。

不得不说上博的布展还是专业,门外就是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历史轴的对比,让观众第一时间把波斯历史上各个朝代能和国人熟悉的历史对照,这也是我在伊朗旅行听到历史朝代名词最痛苦的地方,记不住,这样一目了然到方便了不少。

如果对波斯历史还不熟悉的,还可以到展厅里面找波斯历朝历代帝王头像的银币墙,这也是莎莎觉得展览最有创意的地方,一下就被历史具象为这一个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墙币上,直接看到国王长什么样,认知也更为清晰,不过光比太大,真的不好拍照,对不上焦~~

【埃兰王朝前的文物】
展览面积真不大,但确实精品很多,也很有代表性。

从历史线上是从公元两千年埃兰王国时期的楔形文字开始,到很有艺术感的彩陶,比如埃兰人很喜欢的长嘴陶壶,都很有代表性,可以看到伊朗高原上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古波斯人对动物的喜欢溢于笔下,那俏皮可爱的造型,憨态可掬,放在现在都很有艺术感。

莎莎又一次和这个在伊朗见过的造型优美的牛形水壶相遇,好像招待它来家拜访似的,很有意思。

【有翼狮金来通】
而很多人都围着海报上的“有翼狮金来通”来拍照打卡,大部分人对这样的金子制品有天然的亲近感,这件金酒杯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期时期的杰作,大家可以想象下对应国内春秋战国分界线时间点,波斯文明已经发展到什么高度。

带翅膀的狮子,来自阿契美尼德王期时候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就是中国传统称呼的“拜火教”。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宗教,比如“善恶二元对立”“世界末日审判”“天葬”“火崇拜”等等都是它开创的,影响了后世很多宗教的发展。

大家熟悉的金庸小说中的“波斯明教”其实就是它的演化版本——摩尼教。现在伊朗还有它的圣火。第一次去伊朗,莎莎就去了它燃烧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圣火博物馆,找了一圈小昭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大流士的半身石像】
其实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大流士的黑色石像,莎莎在伊朗国家博物馆的时候就和它有过拍照,这个雕塑的衣襟上用三种文字称颂了大流士的丰功伟绩,一一对应,极为难得。两千年的时间之后,成了破译当时文字的重要文物。

附上一张莎莎在伊朗国家博物馆和它的合影,这感觉,好像是出门遇到的朋友上家门来拜访了,你来招待他一样,颇为神奇。

现场还有一件不能错过的,必须是双头牛的柱头。这个来自古波斯的荣耀之都——波斯波利斯。除了现场双头牛的,波斯波利斯还有双头狮子等等造型,一般放在柱子的顶端作为装饰

【陶瓷器】
其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特别关注一下它的陶瓷器。因为缺乏高岭土,伊朗虽然很早就有陶器,但瓷器出现很晚,胎质也不行。直到13-14世纪左右突然有跨越式的进化,对,因为蒙古西征!!!虽然带去了无数文明的毁灭,但也让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波斯文明崇尚蓝色,其实你可以从现场的布置就看得出来。

所以历朝历代的波斯人,最喜欢收集的就是中国的青花瓷。实际上伊朗国家博物馆也是海外收集最多中国元青花瓷器的博物馆。这里现场看到不少明清出口波斯的青花瓷,还是波斯文字波斯人服饰的,一看就是当时的外贸特别定制款。

现场还有龙纹砖,也可以看得出来丝绸之路送过去的不止物品,还有文化影响。

其实波斯已经中国的陶瓷技术自己改造变革,发展除了很有极具波斯风格的陶瓷器具,所以在中东在土耳其在欧洲遇到的蓝色瓷器,通常都是波斯的。


因为地处中东腹地,波斯文化不止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有希腊罗马文化的痕迹,你可以从石膏、石像等的艺术风格上看到波斯融汇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混和风格。

【银器铜器】
上次到伊朗没注意波斯的银器铜器这些,这次才发现错过精华了。展览现场的几个银盘,制作极其精彩,居然还是萨珊波斯时期的(大致隋唐时期)。既可以看到传统琐罗亚斯德的宗教元素,还有埃及的文化影响,还有银盘底是仙鹤??波斯应该没有鹤吧,那是中华文化影响??

【玻璃器】
相对中华文明对陶器的精通,波斯是制作玻璃器的大师,你可以看到公元前的玻璃壶就已经非常精美漂亮,实际上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而来的波斯玻璃器,也是盛唐时期达官显贵的最爱。

另外一件很有意思的,是青铜的小猫香炉,莎莎在伊朗看过,在阿布扎比的海上卢浮宫也看到过类似的,这次在上海又看到了。

波斯文物其实和中国文物一样,流落海外的特别多,如果你在阿拉伯国家看到那种充满艺术感和审美感极强的文物,很可能就来自古波斯。下面的彩砖武士图,就是一个来自海上卢浮宫,一个在伊朗国家博物馆,这次在上海过了去其中的两块砖(下图)

【细密画】
展览还有两个很小的波斯细密画,看的人很少,但其实很具有代表性的图作。传统的波斯细密画都是用猫毛作画,通常是书籍的插画,所以很小巧。它随着波斯文明的传播路径还衍生出土耳其细密画和印度细密画,各有特点,而且在中国宋代,还有波斯画家把中国画的技法带回波斯,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画派。

给大家欣赏下,莎莎在马什哈德圣陵博物馆里拍到的波斯近现代细密画大师的作品。可以到那种对色彩的驾驭和构图能力,确实很有意思。

【展览亮点】
要夸一下上博的展览,虽然人非常多,但现场还是井然有序,你可以现场扫码,直接从文字上直到文物的前世今生。然后现在还是工作人员及时擦干净弄花的玻璃,方便后面的人拍照。


其实波斯文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建筑艺术。无论是绚丽多彩的釉砖,还是对光和声音的神奇运用,还有影响后世的波斯园林,都令人印象深刻。但博物馆展览不可能体现出这个特点,真正的震撼可能只能亲临才能体验。

【结语】
很喜欢展览结语的一句话“人类文明因为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影响,既如此不同,又有如此多的相似。

正如展览门口的两个平行的时间轴一样,两个文明之间的在历史发展上无数次的相遇,促进了彼此的进步和发展,又各自有着自己的坚持,发展出各自绚丽多彩的文明。


我是莎莎爱旅行,十五年驾龄女司机,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
#月度专项计划 #博物馆大赏 #伊朗
5天前2024-06-22
1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