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大江胡同
北京东城大江胡同④(台湾会馆)
北京东城大江胡同④(台湾会馆)
大江胡同,前门大街以东鲜鱼口南面有一条斜街.通往珠市口东大街,因为原来在胡同中有个姓蒋的大户。大江胡同明代就已出现,称蒋家胡同。清代改称大蒋家胡同。1965年改称大江胡同。大江胡同有600多米,均宽8米。现在台湾街位于原大江胡同地段,此胡同曾有京城著名的会馆戏楼。现存台湾会馆。

台湾会馆
台湾会馆原名“全台会馆”,在后铁厂胡同,因地域偏僻而售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择大蒋家胡同(今大江胡同)建该台湾会馆。会馆原由福建省管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由台湾旅平同乡会自管。清代举人考试在福建进行,进京由福建公车派送。自清代以来台湾籍人士共32人考中进士。1945年起旅平台湾同乡会以此地为中心,经常聚集联谊。
因年久失修,台湾会馆建筑损坏严重,2009年重修竣工后投入使用。
胡同口有“五人上书”雕塑及胡同汉白玉牌楼

一八九五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噩耗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台籍举人汪春源(中)、罗秀惠(右)、黄宗鼎(左)与在京台籍官员叶题雁(后左)、李清琦(后右)等多方奔走率先上书都察院反对割台议和,表明“台地军民必能舍死忘生,为国家效命”。都察院将呈文代奏光绪帝。是为“五人上书”。
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监制
北京精彩互动广告公司设计制作
二O一六年九月

♧接河北承德三日承德博物馆④承德通史展(文明·交流,融合·发展——
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


华戎交错 青铜文明——夏商至春秋战国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HAN AND MINORITY GROUPS &BRONZE CIVILIZATION FROM XIA. SHANG DYNASTIES TO THE SPRING&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夏商周时期,承德地区活跃着山戎和东胡等少数民族,不断与中原华夏民族发生交流、冲突、融合,共同铸就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承德地属燕国,在燕国统治下,承德得到了初步开发。

山戎与东胡
SHANRONGAND DONGHU
夏商时期,承德一带为肃慎、土方族活动地域。西周时期,承德全境为燕国封地,民族为山戎、东胡,发现有距今约3000年的山戎文化遗址。春秋时期,山戎、东胡逐渐强大起来,经常与齐、燕发生战争。战国时期,燕国为防止东胡的侵扰,修建长城,今围场、丰宁一带仍有燕长城遗迹,是为燕北长城。

商朝土方
TUFANG OF THE SHANG DYNASTY
夏商之际,承德地域的土方是从属于商朝的一个民族,也是一个方国,活动在今丰宁县、隆化县、承德县、平泉市一带。商王朝第二十二代帝王武丁曾派大将沚湄征土方,未获战绩,后又派妻子妇好征伐,获胜而归。从此,土方与商王朝之间形成臣服纳贡的关系。

山戎文化
SHANRONG CULTURE
山戎是一个以游牧、射猎为生的民族,商周之际活动在河北北部,掌握有较高的青铜铸造技术,创造了较为发达的青铜文明。其强盛之际曾一度与相邻的齐、燕等国争雄,屡次与中原政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山戎与齐、燕
公元前664年,山戎大举南侵,攻打燕国。燕国不敌,燕庄公急忙派使者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接受了燕国的请求,亲率十万大军去解救燕国,讨伐山戎。山戎在齐燕二十万联军的攻击下溃败北逃。齐桓公一鼓作气率军进入承德一带的山区,追击山戎,直至今锦州“斩孤竹而南归”。燕齐联军伐山戎,解除了燕齐两国的北境之扰,以至百年之间山戎再也没有侵扰过燕国。
“山戎伐燕,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返。”《史记·齐世家》

山戎墓葬
山戎墓葬通常为竖穴石板墓,墓葬出土文物以青铜短剑、生活工具及各类玉质装饰管珠为主。1976年以来,在承德丰宁、滦平、兴隆、平泉等县发现山戎墓群500余座,出土了大量山戎文化器物。

山戎生活
山戎民族“以射禽兽猎物为食,其猎皮为衣,人习战以侵伐”,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山戎民族不但吸收了先进的经济、文化,而且也学会了先进的铸造工艺,生产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产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山戎民族多以蛇、蛙、鸟、马、虎、狼、鹿等动物作为其创作题材,而以圆、方、长条为其装饰内容的主要造型。

东胡文化
DONGHU CULTURE
东胡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活动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其经济形态以游牧为主,兼及游猎、山林采集和农耕,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青铜铸造技术发达,以曲刃短剑为显著标志。战国时期实力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与燕赵两国发生战争。秦汉之时逐渐走向衰落和瓦解,西汉初年被匈奴击败,余部退至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了后来的乌桓与鲜卑族。

夏家店文化
XIAJIADIAN CULTURE
夏家店文化是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因发现于原热河地区的赤峰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而命名,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文化是北方地区的一种青铜器时代文化,大致相当于西周到春秋早期;下层文化为夏高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年代早于上层文化。东胡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相关,以曲刃青铜短剑为代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东胡民族气质的象征。在今承德县唐家湾发现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反映出夏家店文化影响范围之广。

燕国的统治
RULEOFYANSTATE
在燕国统治下,承德地区多属渔阳及右北平郡,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

域内一统 置府安防一 秦汉至隋唐
UNIFICATION& PREFECTURE SETTING FROM THE QIN AND HAN TO THE SUI AND TANG
秦汉时期,由于承德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重要通道。为防止匈奴的侵扰,秦汉两代均兴建了长城烽燧。围绕着长城的修建及屯兵戍边的需要,承德境内的古城镇也由此兴起。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与汉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

秦汉城址
CITYSITEOFTHEQIN AND HAN
秦王朝在承德地域继续利用燕北长城防御匈奴。秦末汉初,今承德境属冒顿匈奴左地。西汉时期,承德属幽州刺史部渔阳郡、右北平郡。为防御匈奴,汉朝修建了若干段长城,主要以烽燧为主。

秦长城
GREAT WALL IN THE QIN DYNASTY
秦朝建立后,居于北方的东胡已渐衰落,匈奴崛起。秦为防匈奴,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为一体,并加以延伸。秦长城沿用了燕北长城的古城、亭、障以及烽燧,并对之进行重新修缮或加固。在秦长城遗址中,多有燕、秦两个时期的文物在同一遗址中发现。

秦代遗址
SITE OF THE QING DYNASTY
长城的修建不仅有效地阻止了匈奴的进犯,还促进了长城沿线的经济发展。修筑长城和防御戍守使大量人员集聚于此,为满足大批人员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需要,一方面要在修建长城的戍守地开垦农田,一方面发展集市贸易,形战了新的城镇。承德围场县、丰宁县、隆化县均发现多处古城址。在这些区域,代表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器一一秦权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当时承德一带与中原地区密切的贸易联系。

汉代城址
SITE OF THE HAN DYNASTY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此时期北部的匈奴也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西汉的北部边境进行侵扰。承德首当其冲,是匈奴劫掠进犯的重点区域之一。为抵御匈奴的入侵,西汉王朝一方面沿用秦长城并加以修缮,一方面修建列燧防线,贯穿丰宁、滦平、隆化、承德等县。至今在汉长城沿线
5天前2024-06-03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