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平顺
天台庵
天台庵|檐出若翼窥残唐,云构极工初易梁
九曲回肠的浊漳河,艰难地劈开了太行山,将涓涓的润泽馈赠给了生活在天下之脊中,饱受干旱之苦的人们,更给高古建筑们在战火与灾害之中开辟了一方藏身之地。
这就是浊漳河谷,贯穿了五代至清代千余年时光的建筑宝库,而天台庵,这座浊漳河谷中极富欣赏价值的五代建筑就处于平顺段浊漳河的最上游,这个头开的真漂亮。
天台庵弥陀殿,国三,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为后唐长兴四年遗构。这座五代遗构坐落于王曲村中心的一座高岗之上,俯瞰浊漳河两岸的平滩,颇有些山川形胜之意。
长期以来,天台庵被认为是四大唐构之一,为唐帝国的最后一抹余晖。直到几年前的大修之中发现了脊榑下有“长兴四年”字样的题记,天台庵才黯然离开了唐构之列。不过,这无减它在建筑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也无碍欣赏它玲珑而奇崛的结构美感,在笔者看来,天台庵正是诗经之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蕞恰如其分的注解。
尽管这座五代杰构饱受争议,平顺当地人以及两位文保员仍然愿意相信它是一座唐代建筑。而天台庵也确实可以作为唐代建筑风格朝着后世过度的典范来研究。比起广仁王庙与南禅寺这两座货真价实的唐构小殿,天台庵更具有与环境的和谐感,也更具有美感上的价值。
两座硕大的琉璃鸱吻与小巧玲珑的殿堂对比鲜明,包括它在内的琉璃脊饰为金代遗存。殿堂四周木柱之间用不出头阑额连接,栌斗设于柱头之上而不设普拍枋,颇显古风。而檐下铺作施斗口跳,跳上施以替木承接檐榑,将梁架与铺作连为一体,简洁明快,为斗口跳做法的现存撮早实例。
殿外有一漶漫不清的唐碑,只有上首的浮雕佛像依稀可辨。据传殿外曾有一对石狮,也在时代变迁之中不知所踪。近些日子,大殿侧面和后面安装了栏杆,个人认为实在是破坏了天台庵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感。
在传说之中,这座小巧的殿宇内曾经留存着十二圆觉像,但早已堙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以泥塑之身阐释成住坏空之法,令人唏嘘。而历经历代重修,又在近现代被人们反复争论、误解、证实的天台庵弥陀殿,也与它曾遮庇过的十二圆觉一样,淡然而祥和的在王曲村的万家灯火之中,展现着残唐之际人们对于营造之学的诗意理解。#找个小城走走停停 #就是爱看展 #值得去的古镇古村 #去博物馆探秘 #捕捉城市人文
4天前2024-06-23
7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