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青岛
崂山
【鲁】→ 青岛·崂山
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淫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亦看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 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
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捞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唠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唠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据《太清宫志》记载: 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唠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
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走过“一水”,抬头南望,在黑虎山对面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活像一头巨大的骆驼正在昂首向东北方向眺望。与众不同的是这头骆驼竟长着三个驼峰,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当进入“六水”,在东部的群峰中,又出现了一头骆驼,正面向西南,仿佛急切地要和那头“三峰驼”相会。继续前行,那骆驼越显气度不凡,仿佛要从山顶直跃而下。
4天前2024-06-23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