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湖州
南浔古镇
月下南浔
南浔是个心心念很久的地方。南浔以丝闻名,富甲一方,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了许多名人,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作家徐迟等。小莲庄“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张石铭旧宅号称“江南第一民宅”。几年前到湖州,因为交通不便放弃了。这两年,有意无意总能见到南浔的消息,什么桑基鱼塘系统,宣布永久免票了,生活气息浓厚、没有被商业化啊。这次到了嘉兴,终于下定决心,略过乌镇、西塘,直奔南浔。

南浔在湖州和嘉兴中间位置,从两地到南浔,都要转乘公交车或打车。南浔在区划上归属湖州,湖州方向的公交车比较多。嘉兴汽车北站每天8:25有一趟到南浔的班车,比从嘉兴南高铁站走更近,时间还行。如果等到今年年底,高铁正式开通,会方便很多。现在的电子地图上已经显示有“南浔站”。古镇不收大门票,但一些景点是收费的。可提前购买联票,联票景点包括: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张静江故居宜园

南浔于南宋淳祐年间(1252年)建镇,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一跃成为江浙雄镇。1851年,南浔“辑里丝”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银大奖。由此,南浔牵起了中国与世博的第一根红线,并诞生了一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的大贾巨富。古镇内传统民居清丽典雅、别致内蕴,大宅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大胆而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筑艺术。凭借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人文景观,南浔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世博金奖故里”、国家5A级旅游区等诸多美誉。

小莲庄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小莲庄与嘉业藏书楼毗邻,园外为鹧鸪溪。内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山叠石而垒,亭踞山而榭依水,且风格各异,各处建筑分别成景。

嘉业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藏书楼由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至1924年建造,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藏书楼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厅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镂空雕刻着篆字“嘉业堂藏书楼”字样,楼外是大片花园、池塘、假山。1949年以后,嘉业堂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主人张均衡(1871-1927),字石铭,清光绪二十年举人,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他和张静江都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建筑共有240多个房间组成,号称江南第一巨宅,尤其是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以法国进口的玻璃雕等,处处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从地砖、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等,都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巴洛克建筑风格。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乐池、化妆间、更衣室的豪华舞厅,地砖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砖瓦砌筑。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株广玉兰,现已有两百多年的树龄。

刘氏梯号为面西的西式建筑,俗称“红房子”,是刘镛第三子刘安泩(号梯青)所建,故又称刘氏梯号。正厅名崇德堂,总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达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清代文字狱“庄氏史案”的庄家也曾居此处,案发后房屋被毁,刘家就在旧址上建造“梯号”。“庄氏史案”,即历史课本上著名的“明史案”,是清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案。治罪人中,有七十余人斩首,几百人遣戍,受祸家庭达七百余户。

百间楼位于古镇东百间楼河两岸,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而建的居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各楼之间均有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连同隐约的渔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夜色下的百间楼皓月当空,水波粼粼,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张静江故居位于东大街,又名尊德堂,系张静江祖父张颂贤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张静江(1877—1950年),又名人杰,孙中山与他初遇时即称他为奇人,后来称他为革命圣人,曾题“丹心侠骨”相赠。张静江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更是传奇。他是蒋的“结拜大哥”,蒋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张静江极力向孙中山推荐蒋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一手助推蒋登上高位,甚至蒋的两次婚姻背后都有张静江的身影。后来二人分歧不断,最终分道扬镳。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其中颇多名人遗物。

南浔辑里湖丝馆占地950平方米,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浔镇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上半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是一个集历史记实、人文体验、科普教育、产品展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宜园,也称庞家花园,位于南浔古镇廊桥以东,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宜园秉承了传统江南园林建造风格,融入近代工艺及技术特征,以及南浔园林地域特征。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评价宜园“别具一格”,“南浔诸园之首”。现在看到的宜园是复建的,建筑、陈设太新,与随处可见的仿古园林相差无几,俗称“一眼假”。

事实上,南浔古镇商业气息也很浓重,家家开店,沿河街巷都是店铺,物价较高。浔蹄️和脱骨猪脚的味道还好,龙凤面馆的双交面无功无过,当时吃的有些急,还以为咽下一小块鱼刺,好在是虚惊一场。
3天前2024-06-23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