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合肥
包公祠
安徽合肥包公祠
包公祠,早就想来的地方,这次合肥之行,得以达成所愿!以前都是收费的,包括李鸿章故居在内的多个景点宣布免费,为合肥文旅部门近期的做法点赞!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纪念北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仁岳和尚在合肥老城区内的兴化寺内辟西屋为祠,供奉包公遗像。这是包公祠的最早雏形,因而合肥的包公祠也是国内外包公祠、庙的祖庭。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时任庐州太守宋克明在包河香花墩上为包家后裔及城内百姓兴建读书场所,名“包公书院”。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年),御史杨瞻重修“包公书院”,并定名为“包公祠”。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先后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两度受战争破坏,因战火而被毁。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晚清大臣李鸿章独自捐资2800两白银重建了包公祠堂。#去博物馆探秘
包公祠占地约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顽廉”、“懦立” 四个醒目大字。祠堂西南的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找个小城走走停停
祠堂正殿端坐着包公塑像,高约八尺。包公浓眉长须,双眉微蹙,神情端庄严肃。包公塑像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祠堂上方高悬的“色正芒寒”横匾,彰显了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品格,匾额是李瀚章所题,荆涛所书。
《重修包孝肃祠记》石刻在祠堂旁侧,上面有一篇《重修包孝肃祠记》,是李鸿章的手笔。
六角亭在祠堂东南角,玲珑小巧,内有古井名曰“廉泉井”。亭子则是李鸿章侄孙、光绪年间举人李国蘅所修。#城市人文手记
历史文化展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包公不同时期经典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捕捉城市人文
4天前2024-06-21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