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五台
南禅寺
南禅寺|经行法难遗高古,唐塑犹光定禅机
五台山以西的深沟峻谷中,是高古建筑的避难所。这里曾鲜有外人到来,因而成就了佛光寺南禅寺留存至今的奇迹。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成为无数访古者绕不开的一站,南禅寺作为中国“第一古老”的木构建筑,曾因地理位置的闭塞而被梁思成所忽略,但如今的南禅寺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并不磅礴的身躯躲过了会昌法难,在如翼般深远的出檐中展现着唐构的张扬与舒缓,殿内唐塑在方丈之间凝固着唐人的自信与勃然生机。
南禅寺大殿,乃当之无愧的国一,唐建中三年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周设檐柱十二根,位于西山墙的三根方柱为寺院初创时的遗物,十分古老。
大殿木构的高古特征极为明显。以阑额联接柱间,不施普拍枋,阑额在转角处亦不出头。观察殿内梁架,以四椽袱通达前后檐,在平梁上施大叉手托举脊榑。柱头设五铺作双杪单拱造五瓣斗拱,这一做法也颇为存古,在北朝至隋的考古资料当中出现过。以上这些特征在五代建筑之中均无存,堪称唐构教科书级的遗存。
殿内中心设砖砌佛台,上有花卉、走兽砖雕。存唐代彩塑17尊,在元代时曾有过小范围的重妆,与敦煌彩塑风格相类,造型丰腴饱满,追求动感美,尤其以两侧天王像最能彰显这一造像风格,可谓是唐人在兼收并蓄之中形成的审美取向之流露,是丹纳所谓“精神的气候”在雕塑意思中的折射。
在这些造像当中,仰望童子与胁侍菩萨间仿佛存在眼神交流一般灵动;西侧天王与菩萨之间双指相触,似乎听佛宣说时产生的灵光共鸣。整座殿堂犹如动态的画卷,展现了法会之上,一瞥之中千人千面的瞬间。南禅寺是李家庄的村庙,它所展现的是民间艺术对于祥和与动态感的追求,而民间审美恰恰是中国美学当中难以忽略的潜流。
南禅寺有三尊彩塑曾在1999年遭到盗窃,至今下落不明,供养菩萨所在的莲台如今空空如也,令人扼腕。
南禅寺与五台县周边的佛光寺,延庆寺,洪福寺,广济寺等古建筑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路线,不愁找不到拼车包车的机会。#找个小城走走停停 #就是爱看展 #值得去的古镇古村 #博物馆奇妙漫游 #旅行拍照不露脸
4天前2024-06-24
7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