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南锣鼓巷
北京胡同里的现代化生活
南锣鼓巷 #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与情怀 不在北京生活的人,很难理解老北京的胡同生活。胡同作为一种规划居住形式,已经存在800年了,胡同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忽必烈建立大都城,规划了一条全城的中轴线,留出了走车马行人的通道,形成了北京的胡同。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音译过来,意思是水井,这表明胡同与居民的生活用水有关。元大都内有29条胡同,大部分已经不可考,但最早的砖塔胡同仍在,名字至今未变。

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前,胡同的生活方式都还是比较舒适的。四合院作为私人领地,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出了四合院就是胡同,就是公共空间,就是四周邻居,可以社交。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胡同生活明显变得局促起来。

在政府规划下,通水通电,改造危房都没问题,但是代表现代化的汽车问题,则是胡同居民的隐痛。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胡同就那么宽,仅能过车不能停车,但凡有那么点地方,可以把车停进去,那么就做好长期不用的准备,因为将车开进胡同与开出胡同,都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技术活。

在胡同的逼仄的空间里,若想享受汽车带来的现代化生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汽车本来应该给生活带来方便,但生活在胡同里,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大部分是烦恼。
4天前2024-06-24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