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雍和宫
曾经的雍亲王府·雍和宫
雍和宫原为雍亲王府,乾隆皇帝出生在这里,是所谓的“龙潜”之地,其建筑规格和紫禁城是一样的。乾隆九年(1744)改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的藏传佛教中心,是清朝中后期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当天虽然不是节假日,也不是周末,但游客依然出乎预料的多,开始以为大部分都是观光客,到了里面才发现,香客也很多,有些请香上香的地方甚至排起了长龙,也足以说明其香火依然鼎盛。

↗️整个寺院建筑呈南北走向,因为城市的发展,西边的雍和宫大街几乎和宫墙挨着,人行通道快被挤成了单行道。大门设在最南边,进门处立有一座牌坊,上写“寰海尊亲”。穿过牌坊,里面是长长的辇道,两旁绿树成荫。

↗️辇道的尽头是昭泰门,大概相当于天王殿,藏传佛教寺院和禅宗寺院的结构有很多不同。昭泰门内,两旁为钟楼鼓楼,东西两侧还分别有一座八角碑亭,其中东碑亭中有汉白玉石碑一座,上面用满、汉文字记录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缘起。

↗️再往后就是雍和宫大殿,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原为雍亲王府银安殿,乾隆九年(1744),这里成了雍和宫庙宇的正殿,也称雍和宫。大殿内供奉三世佛,两侧侍立十八罗汉,和大雄宝殿内的供奉基本一样。

↗️当年,康熙帝在此建府邸并赐给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为行宫,始称雍和宫,乾隆帝将其改庙后仍称雍和宫。

↗️寺院的最后分布有众多的大殿建筑,其中万福阁是最为雄伟的一座,正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像高达18米,其主材为一根26米白檀木,地下8米为基柱,地上18米雕为佛像。因建庙初期,阁内曾供奉近一万尊泥塑佛像,而“佛”与“福”发音接近,所以称万福阁。

🏃🏽‍♀️离开雍和宫,穿过雍和宫街,来到马路对面的国子监街,这里的孔庙和国子监,是下一个目标。

📍地址: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
💰费用:门票25元#城市人文手记 #捕捉城市人文
4天前2024-06-24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