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香港
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吴冠中黑·白·灰|“最有感情和温度的绝美色调”
十七岁,他学电机专业,却梦想成为鲁迅一样的作家。一次无心之举,他与美术不期而遇,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工程师,却多了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一位学贯中西的绘画大师。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评论他的职业发展,“斜杠青年”、“跨界天才”恐怕都不为过,他就是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吴冠中。

此次香港艺术馆四楼吴冠中艺术厅推出的吴冠中艺术赞助专题展览系列:黑·白·灰,展出了数十幅吴冠中先生的水墨和油画精选作品。这些作品,以黑、白、灰为主调,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在他的笔下,黑白灰不再只是冰冷乏味的色彩,而是“最有感情和温度的绝美色调,蕴含西方平面设计及中国传统美学等丰富意义”。其中一幅水墨画《双燕》,既是吴冠中先生的代表作,也是香港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吴冠中先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黑”,他说:“我爱黑,永远在探索黑的潜力。黑是视觉刺激中的最强音”。

吴冠中先生对明末清初畫家石涛偏爱有加,一往情深,对他《画语录》中的妙语“在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极为推崇,并深受影响和启迪,从《苦瓜家园》、《墨海中立定精神》等展品中,可见一斑。

关于“灰”,他说“银灰调,无穷的生命正蕴藏其中。”而关于“白”,则是“浓墨落到宣纸上显得分外精神,无非是由于黑与白的强烈对照,白在中国画中经常起到了统帅作用。”

“如果有一个国际现代艺术展,由我选两件中国作品参展,我将选一块乌黑的的漆板和一张雪白的宣纸”。

吴冠中先生(1919—2010)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就读时,师承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等画家。1947年考取奖学金赴法国留学,学成归国前,曾致信给老师吴大羽:“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

1950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探索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在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作为一位以风景画见长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的写生行程遍及天涯海角,张家界、九寨沟、周庄、绍兴等都在他的笔下大放异彩。“风景哪边好?祖国好,故乡好,感情深处好……”

吴冠中先生出生于江苏宜兴,他说他最爱江南的春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呈现的黑、白、灰三色,是江南的主调。他的代表作《双燕》就是以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表达对故乡、对江南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其中蕴含的东方情思和诗意,格外动人。

吴冠中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学领域也占得一席之地。他的文字质朴坦率,既有为传播美学思想而创作的艺术教育类文章,如《美盲要比文盲多》,又有关于父母之爱、夫妻之情、师生之情、祖国之情的散文佳作,如《望尽天涯路》、《吴大羽——被遗忘、被发现的星》等等,不胜枚举……

此次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以他自己的文字相配,从这些简短诗意的选文中,我们可以一窥其语言的精妙……

吴冠中先生淡泊名利,生前即把自己大量的作品捐赠给了国家和国内外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其中香港艺术馆收到的捐赠数量最多,种类也最为丰富。

在我的心目中,吴冠中先生已不仅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和作家,他更像一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士大夫,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免费,无需预约。
#城市人文手记 #拍照超美的展览 #就是爱看展
7小时前2024-06-22
77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