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庙和国子监·乾隆曾在此辟谣雍讲学
✨看过雍和宫,跨过其西侧的雍和宫大街,来到马路对面的国子监街,街口立有牌坊,牌坊上写着“成贤街”。

✅国子监街全长680米,街上的孔庙和国子监在元大德十年(1306)便已建成,并一直延续到清,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这片街区明朝属崇教坊,清朝称成贤街,民国时称国子监,解放后延用称国子监街。

✅孔庙位于东,国子监位于西,这两个地方紧紧相邻,所以也合并为一个景点,称孔庙和国子监,只需购买一张门票就可以了。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儒家被定为国学,全国各地都建有孔庙,形制基本一致。国子监是最高学府,地方上则称作学宫。作为京畿重地的孔庙,自然又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

✅走进先师门,迎面是一尊先师行教像,后面是大成门。穿过大成门,里面的院子非常大,甬道两旁古柏参天,树丛中整齐排列着碑亭,里面保存着各式各样的石碑,少不了都是皇帝所赐。

✅院子深处的高台之上是大成殿,威武雄壮。大成殿前有一棵古柏,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树龄达700余年。传说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前来祭孔,经过此树时,忽然狂风大作,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后人称它为“触奸柏”。

✅孔庙的最后是崇圣祠,为纪念孔子祖先的地方。由此向西,穿过乾隆石经,可进入国子监。乾隆石经是乾隆年间镌刻的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书写花了12年,刻制用了3年,共计189通,原立于国子监东西六堂,解放后移到此地。

✅从这些密密麻麻的石碑间穿过,宛如走进时光隧道。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楼、辟雍殿、彝伦堂和敬一亭。其中辟雍殿是清乾隆年间增建,也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辟雍殿为方形,外围建有圆形的水池,象征天圆地方。殿内金砖铺地,正中设龙椅,所有的器具都为乾隆“临雍讲学”时所用。辟雍殿落成后的第二年春天,乾隆帝曾在此举办了盛大的“辟雍讲学”典礼。

✅在乾隆讲学前,先由满汉大学士和祭酒讲了《四书》和《周易》,称作助讲。当时进入院内听课的学生和官员就达三千多人,更多人只能站在集贤门外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扩音设备,殿外的官员和学生只能通过传胪官逐级高声传诵来聆听。

✅从国子监离开,又来到国子监大街,继续向西,右手边有一条前厂胡同,由此向北,就到了五道营胡同。五道营胡同已经成了一条文化街区,有空在这里逛逛还是不错的。我则做走马观花,一直向东又回到雍和宫大街,然后向北穿过安定门东大街,前往地坛公园。

💰费用:门票30元#城市人文手记
3天前2024-06-24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