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开封
开封包公祠
清官情结
无论是戏曲里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还是电视剧里的“开封有个包青天”,包公无疑是开封最闪亮的名片。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包公祠屡毁屡建,现在的包公祠重建于1984年。

包公祠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回廊、碑亭、大门、二门等,陈列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题名记碑》、碑文等。园区周边分布有假山、瀑布、石雕。

二殿内有包公石刻像拓片,线条清晰生动传神,再现了包公的风姿。包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充分体现了包公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嫉恶如仇的无私精神。二殿中央竖立一座《开封府题名记》石碑,传为北宋遗物,上刻有北宋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惟有包公名下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指痕。据说是因为人们敬爱包公,观赏碑刻时抚摸包公姓名,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同样的石碑,在后建的开封府及开封博物馆内都能看到。

大殿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3米多,蟒袍玉带,端坐靠背椅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包公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山墙上镶嵌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龙凤图案,展示了包公的气魄和威严。

东西配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如“包公掷砚”、“陈州放粮”、“怒打銮驾”、“智铡赵王”等。东配殿三口威风凛凛的铜铡刀,形象生动,群组蜡像《铡美案》与真人大小,色彩鲜明、形神俱备、毫发毕现、栩栩如生。

据史料记载,包拯于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权知开封府,是北宋开封府第93任知府,共任职一年零三个月。《宋史》评价包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他执法生涯中最著名的事迹是拆毁官宦豪族侵占河道修建的花园亭榭。“铡美案”“铡包勉”“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断案传奇,都不过是小说家言、戏曲演义。

中国人有着浓重的“清官情结”,清官寄托着老百姓寻求公平正义的期望。但这种期望往往不尽现实,常常演变成失望。人治的社会,没有产生清官的土壤。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清官”,大多是徒有道德的空名,而非能臣干吏,于济世经邦一窍不通。

央视《今日说法》曾经用包青天形象作为栏目标志,用了没多久就更换了。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相同。靠制度不靠人,健全制度、尊重规则、厉行法治,社会才会稳定性,国家才会有可预期的未来。
3天前2024-06-24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