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全称为北京大学红楼(Red Building of Peking University),其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因其墙体主要由红砖砌成,故称为“红楼”。北大红楼现地址为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楼体呈工字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东西面阔100米,主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翼楼南北各长34.34米。
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1916年,楼内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北大红楼展览共分为六大部分,19个单元,共59个展厅,采用“一室一专题、一室一方案”的展览策略,保证每一展览室都有驻足点。同时馆内设置有多组触摸屏,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向观众展现丰富的界面,使观众在数字化知识体系中学习历史,感悟初心。
展览的六个部分分别为:
(1)“经历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唤起民族觉醒,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高举爱国旗帜,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4)“播撒革命火种,打造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阵地”
(5)“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
(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通过这六个部分的展示,展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重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方,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位于红楼北侧的北京中法大学旧址,是一处西式结构、中式瓦顶的中西合璧建筑。中法大学的创办源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那时候,国内一批有志青年远涉重洋,在法国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希望以这种方式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归国后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1922年,中共西山支部建立,1923年,中共中法大学支部也建立起来,陈毅等人是这个秘密支部的党员。此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年,已从建党之初的50余名党员增长了十几倍,而北京中法大学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据点之一。
北大红楼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只有不断追求真理、坚持科学精神,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天前2024-06-24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