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承德
避暑山庄
河北承德三日①避暑山庄⑦芳渚临流、知鱼矶
河北承德三日①避暑山庄⑦芳渚临流、知鱼矶

芳诸临流
康熙三十六景第二十七景,建于康熙四十二
年,亭三面临水一面居山,夏季潺潺的湖水,翠绿的山光,波泛谜漪的湖泊及百鸟共鸣齐飞的壮景构成了一幅奇妙无比的山水花鸟图。

知鱼矶
乾隆三十六景第三十三景,这里是帝后垂钓观鱼的地方,取意于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水上辩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典故。

双湖夹镜
康熙三十六景第三十三景,取意于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此处是山庄内最大的一座堤桥,湖内原种植敖汉莲数柄是山
庄观荷的佳处。

长虹饮练
康熙三十六景第三十四景,与双湖夹镜对峙,每当雨过天晴,彩虹横空将湖水染的五彩缤纷,长虹两端倒影湖中景色蔚为壮观。

石矶观鱼
康熙三十六景第三十一景,亭子依山临溪,溪边有巨石。石平如砥是清帝借余暇之机到石矶处边休息边观鱼边垂钓,从中体验庄子知鱼之乐的雅趣。

接北京东城地铁朝阳门站⑤《凤舞朝阳》《京东粮道》

弦控塞北 州城拱卫[辽、金、元、明]
CONTROL NORTHERN CHINA VIA TROOPS AND SET UP TOWNS TO ENSURE SECURITY LIAO, JIN, YUAN AND MING
宋辽金三代,承德地区为契丹、蒙古、女真与汉民族聚居地。北宋欧阳修曾游历于此,留有“儿童能走马,妇女亦弯弓”“合围飞走尽,移帐水泉空”的诗句。到了明代,承德原属北平府,置兴州五卫;永乐七年(1409年),将大宁三卫的军垦土地(承德一带)赐予蒙古兀良哈部为游牧区,归喀喇沁部管辖。

大辽风采
INTRODUCTION OF LIAO
神册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天禄元年(947年)改称辽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国雄踞于长城内外,占有中国的半壁河山,在其前后延续的二百余年里,虽然与北宋时战时和,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期间是承德地区得到全面建设与开发的时期。

契丹族源
ETHNIC ORIGIN OF QIDAN
契丹族起源于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长期过着游牧与渔猎生活。契丹部族初为八部,隋唐时期契丹八部走向联合,又先后经历了大贺氏部落联盟和遥辇氏部落联盟时代,至公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称帝,建都临潢府,定国号为契丹。


州城疆域
辽全盛时期的统辖地域为:东北至今黑龙江口,北至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王朝对峙。

辽五京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
中京大定, 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东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
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北安州隆化土城子遗址
承德处于中京与南京之间,在辽占有重要地位。宋辽之间的驿道,西南可去南京,东北可至中京、上京,北控松漠之地,形势险要。辽中京所管辖的北安州,治所在今承德市隆化县,为州郡县三级治所,辖三郡八县,包括今丰宁、围场两县南部和隆化、滦平、承德三县部分及兴隆县东北部地域。

泽州的设立
辽太平二年(1022年),在今平泉市南会州城设立泽州,置领神山、阿二县,管辖平泉、宽城和承德县东部。

金戈铁马
MILITARY STRENGTH
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叛变自立,后唐发兵包围晋阳,石敬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援,耶律德光遂率大军从承德经过前去支援,一举打败后唐军,攻入洛阳,灭掉后唐,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建立后晋,定都河南开封。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成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对峙的屏障。

澶渊之盟
辽统和二十年(1002年),萧太后与辽帝耶律隆绪亲率大军20万攻宋,深入到靠近黄河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正面威胁北宋都城开封。宋真宗御驾亲征,宋辽两军遂在澶州之北展开了激烈交战,互有胜负,形成对峙局面。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宋辽两国议和,双方在澶州前线订立合约,因澶州又名澶渊郡,故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5年的战争, 使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极大地促进了承德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族交往。


驿道驿馆
澶渊之盟订立后,宋辽百年相安'使者互访,频繁往来。宋辽驿道驿馆打破了燕山地带道路阻塞的状况,便利了宋辽的广泛交。

沿途驿馆
辽国从辽宋边界的雄州向北,经辽南京“辽中京,到辽上京,共修了1800多里的驿道,沿途建有32座驿馆。其中,途经今承德境域的驿道长约470里,沿途设有供住宿用的驿馆8座。中途休息用的顿馆2处。这段驿道蜿蜒于燕山北麓的群山之中,路途艰险,风光无限,堪称宋辽千里驿道的精华地段。在历史上很有名,经常见诸于宋朝使者的诗文中。

辽大长公主墓
(AUNT) PRINCESS'S TOMB OF THE LIAO DYNASTY
辽代大长公主墓位于今平泉市蒙和乌
苏乡头道营子村八王沟,占地面积52.5平方米,为辽中期契丹贵族大型砖拱多室墓葬。大长公主墓建筑宏伟,墓室长22米,为砖室穹窿式顶,分前后两室,前室又分左右耳室。室内及甬道均有壁画,主室置石棺,棺长2.52米,宽1.9米,高1.41米,由六块青灰岩石板拼合而成。

契丹墓葬形制
TOMB STRUCTURE OF QIDAN
契丹人原本的葬俗为树葬加火葬,后因与汉族交往的增多,至中后期为火葬加土葬,墓葬形式有土坑竖穴墓、土坑火葬墓、石棺墓等。基室有单室、双室、多室等。除土坑墓外,还有砖室墓和石砌墓。既有单人墓,又有双人墓,还有多人合葬墓。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及与中原汉族农耕文化的融合, 后期的墓葬,特别是贵族则多采取土葬形式,而且陵墓建筑讲究,陪葬品亦多,主要是金银饰品、生产生活用品。

宋辽商贸
宋辽间的经济交流主要采取榷场(交易集市)贸易的方式,最开始仅限于边境上民间自由交换。澶渊之盟后的和平局面,使得官方和民间互市不绝,盛况空前。辽出售布、羊、马匹、麦驼等,而从北宋买回香料、药材、茶叶、维锦、漆器、精等物品。从滦平、丰宁、平泉、承德等地出土的大量北宋铜币,以及苏辙的使辽见闻:“臣等窃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可以证明当时商业贸易交流的繁荣。

手工业技艺
辽手工业生产中的冶炼业、打造业、制瓷业、纺织业、烧炭业、金银首饰品制作业等都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辽代双塔
TWIN PAGODAS IN LIAO DYNASTY
双塔山是承德十大名山之一,位于今承德市西的滦河之滨。两个巨大的岩柱南北排开,岩柱顶端各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据考证,双塔山上的砖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系辽代早期的建筑物,是契丹族崇拜神山、信仰佛教习俗的产物。

契丹宗教信仰
RELIGIOUS BELIEF OF QIDAN
契丹民族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辽建立后,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佛教传入。由于历代皇帝的崇信,佛教得到广泛传播。


《观北人围猎》苏颂
莽莽寒郊昼起尘,翩翩戎骑小围分。
引弓上下人鸣镝,罗草纵横兽轶羣。
画马今无胡待诏,射鵬犹惧李将军。
山川自是从禽地,一眼平芜接暮云。


作者简介

苏颂(1020-1101),字子容,福建同安人。他是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历仕仁、英、神、哲、徽宗五朝,哲宗元祐七年(1092)以七十三岁高龄拜相,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
神宗熙宁元年他与张宗益为贺辽主生辰正旦使,出使辽国。“熙宁十年八月
3天前2024-06-04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