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承德
避暑山庄
河北承德三日①避暑山庄⑧试马埭、文津阁
河北承德三日①避暑山庄⑧试马埭、文津阁

关 帝
关帝,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解州),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因其忠贞守义、勇武威猛而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共同尊奉。历代帝王对其倍加尊崇,褒封不尽。清代高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曲水荷香
康熙三十六景第十五景,方亭建在参差不齐的
怪石中,其意境与曲水流觞极相似,昔日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在此宴请大臣蒙古王公。

文津阁
VWENJIN ROYAL LIBRARY TOWER | 文津閣|문진각
文津阁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是乾隆帝为贮存钦定《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的园中之园。当年收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其外观为两层,实则为三层,内辟暗层,以藏书籍,具避光防晒之功能。防火灾以凿池引水,堆假山而借隙折光,明则形成月影落池,艳阳在天的“日月同辉”奇景。最上层是连通一体的大开间,取《周易》“天一生水”之意;一层为六个单间,象征“地六成之”。这组建筑坐北朝南,门殿、假山、水池、楼阁、花坛、曲池、山石、月亮门,相继排列。阁的两侧,东有亭西有廊,亭内有高大的石碑一座,碑上正面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的《文津阁记》,记叙了营造文津阁的目的意义。


试马埭
SHIMADAI GRASSLAND | 試馬埭시마태
康熙帝始设,乾隆帝御题碑碣“试马埭”,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一景。试马埭是绿草如茵却地坚如砥的草原,非常适合骏马驰骋。清帝在“秋狝大典”前会在这里精选良驹。乾隆帝有诗赞曰:“试马榆阴锦埭平,流珠喷玉只虚名。骊黄牝牡皆形相,骐骥惟当识性情”。


云容水态
康熙三十六景第二十八景,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云容水态意思是说此处千变万化的云容与溶溶的水态构成这里神奇美丽的景色,二者交相呼应融为一体分不清何为云,何为水。

旷观
KUANGGUAN TOWER GATE | 贖觀|광관
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地处松云峡入口,亦可由此南往梨树峪。崇台座,下辟小门,台上建殿三楹,康熙帝御题“旷观”。举步登台,近观嘉木葱茏,溪流潺潺;远眺碧草连群山环抱,为赏景小憩之佳处。

蒙古包

♧接北京东城南竹竿胡同食畅江南⑥

蓟州镇长城
GREAT WALL OF THE JIZHOU TOWN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或九镇(至明末增为十三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蓟州镇东起山海关(万历四十六年增设山海镇后,东改至五重安关),西至镇边城(嘉靖三十年增设昌平镇后,西改至其连口关),拱卫京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
蓟州镇长城最早修建于明朝初期,真正大规模的修筑和改建则从隆庆至万历初年由时任总兵戚继光主持完成。承德市境内的明长城均属于蓟州镇管辖,它们东起宽城县铧尖乡三道岭附近,向西过兴隆、承德县,至滦平县营盘乡进入北京密云境内。总长度约300公里,共筑有不同形制的敌台860余座,烽燧301座,关隘55处。因临近京师,位置险要,此段长城构造尤为复杂,修筑水平也很高,大多为砖石结构,高大坚固,堪称明长城的精华地段。

戚继光与金山岭长城
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蓬莱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英雄。隆庆元年(1567年)调任蓟镇总兵,总理沿线军务,期间大力加强金山岭(归蓟州镇长城西协古北口路管辖)一带长城的防务力量,戚继光在加高、加厚原有墙体的基础上,又在重要地段修筑了支墙、障墙、挡马墙、擂石孔、望孔和内门,并在长城沿线增建了空心敌台,把长城打造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

落日余晖
砖石长城的终结
从战国燕北长城初修到明代万里长城,无不在承德留下深刻的印记。高低错落间随山峦起伏,残垣断壁中似无言低语,承德境内的长城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碰撞交流的有力见证。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长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却依旧在今天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金山岭长城墙体简介
城墙是金山岭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洪灵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发现原有长城墙体低矮单薄,不能发挥其防御敌军的作用。于是奏请朝延同意,对前镇所管辖原有长城墙体,普遍进行了加高和加厚,改造后的长城墙体下宽上窄,通高5-8米(山势平缓的地方;城墙就修得高一些,山势陡峭的地方,城墙就修得矮一些),底部用条石奠基、墙身用长方形青砖包砌,白灰砌缝、墙内则用土、石、沙填方夯实,显得格外坚国,墙体顶部设有马道,通宽5米左右,用两层大方砖铺砌、可容六七人并行,如遇陡坡,则用青砖砌成梯形台阶、以便于攀登,防止滑倒。马通外侧为垛口墙,与其它地段不同的是,金山岭长城的垛口墙侧面为菱形结构,使得射击视角更加开阔,同时在垛口墙上还设有一个小眼,即可插放军旗,又可放置佛郎机(明代进口的一种火器,其下方有个轴,把它放在小眼里,可左右转动调整射击范围)。垛口墙外砖檐下方还设有悬眼(即擂石孔),战时可施放擂石,给靠近墙体的敌人以巨大条伤。马道内侧为宇墙,上面设置有三层通风孔,以减轻北风对墙体的冲击,同时一旦敌人突破长城进入关内,守军也可以用主、跪、卧三种姿势进行射击。在宇墙的底部,每隔一段距离还建有排水孔,以防止雨水对墙体顶部的侵蚀。为了加强防卫,在靠近敌台的陡峭地段,城墙顶都还修建有一排排的障墙,它们封住了马道的三分之二,一旦敌人攻上墙顶,守军还可以凭障墙节节抵抗,障墙也是蓟镇古北口路长城所独有的防御设施。金山岭长城重要地段还修建有炮台,以加强远程防御火力。同时,在长城内侧重要敌台附近的宇墙下方,还开没有券门,其内部有台阶通往城墙顶部,遇有紧急军情,守军可以通过券门就近登上城墙顶部或敌台,便于机动布防和调度。

空心敌台简介
空心敌台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创建的,是金山岭长城的重要防御设施。其建造始于明隆庆二年,而后一直延续到万历末年,经过了不断地续建和完善。空心敌台分为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座,用大条石彻成。中部为空心部分,供士兵驻守,存放粮秣和兵器。上部为台顶、周围就有垛口墙。中央筑有楼橹。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上下台顶有的在楼层间开洞,利用绳梯、木梯,有的在砖砌墙体中留出仅供一人通行的砖砌或条石踏步通道。中部空心部位四周分别并设箭窗和楼门,其数量随敌台大小而异。一般每层前后各开三箭窗。左右各开两箭窗和一门,较大的敌台每面可开四至六个箭窗不等,金山岭长城沿线共筑有不同形式的敌台67座,外观有方形、扁形等变化、内部结构则分为单筒拱无柱式、双筒拱二柱式,双筒拱三柱式、三筒拱四柱式、环形筒拱四柱式、无筒拱木杠楼板承重式等类型,这些敌台间距从47米到200米不等,密集程度十分罕。

清代陪都 和合发展——城市文化的兴盛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UXILIARY CAPITAL OF QING DYNASTY FLOURISHING CITY CULTURE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改为承德州,始有承德之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成立承德府,管辖热河境内各级行政机关。在康、雍、乾三朝的精心经营下,承德皇家文化氛围浓厚,随着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建立,奠定了承德城市的基础,造就了承德的繁荣与兴盛。

清帝北巡和口外行营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
2天前2024-06-04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