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浑源
悬空寺
悬崖上的不可思议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来到恒山脚下,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悬在半山腰的悬空寺,可谓是万丈深渊上的建筑。整个寺院悬在陡峭的崖壁上,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巧妙依势而建,显得格外错落有致。
  初见悬空寺,就为眼前这座绝壁中“生长”出的空中云阁惊叹不已。远望悬空寺,俨然一副巧夺天工的悬崖浮雕。它倚靠绝壁,下临深谷,形成了一种半壁楼、半壁窟的独特风格。这座重达数十吨的3层寺庙孤独地悬挂在半空,似乎只有几十根立木支撑整个楼体,但其实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并非这些立木,而是深深插入岩石的横梁。
  北魏时期的工匠们利用简陋的工具在岩壁上打出两米多深的石孔,然后将27根直径50厘米的横梁一根根插入石孔。横梁的大部分都在石孔内露在外面的横梁只有1米,这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轻松地挑起了悬空寺的绝大部分重量。工匠在这些露在外面的横梁上铺上走廊,通过绳索将建筑材料运上90米的高空最终组装出一个壮丽的悬空寺。 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步步惊心。悬空寺建筑布局曲折回环,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参观起来颇有些不容易。由于地势所限,建筑结构特殊,其连廊、楼梯等处十分狭窄。很多地方甚至仅能容纳一人,游客参观时只能小心翼翼挪动。悬空寺的建筑顺从了自然,融入了自然,驾驭了自然,鬼斧神工的建筑技术,成为一处融建筑学、美学、宗教学于一体的人文奇观。 
悬空寺的巧妙布局,悬空寺屋檐飞翘,远看似奔腾马尾。在最长不超过10米,宽不超过3米的格局内,不失传统寺院布局,整个寺院在一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建筑有40间大小阁殿之间用曲折回环的栈道联通,二层楼的殿堂中,一楼是出家人修持的斋堂、禅堂、念佛堂。二楼是主殿三佛殿、太乙殿和关帝殿,主殿旁有四个配殿。由南至北为伽蓝殿、白衣送子观音殿、千手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南北两端各配有一座正方形钟鼓楼。依现代观点来看其实是将平地寺院用建筑技法立体化了。悬空寺虽名为寺,实为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自由天地。佛殿、道教殿、儒释道三教合一殿等齐聚,大小雕像80多尊如佛教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菩萨、道教老子、关圣帝君、三官、吕洞宾以及儒家的孔子等尽聚一堂(悬空寺三教殿同时供奉着释迦摩尼、孔子和老子三教始祖塑像)。
悬空寺的建筑顺从了自然,更融入了自然,驾驭了自然,而其鬼斧神工的建筑技术使悬空经历1500多年的风雨和几十次的地震,始终牢固屹立。
  诗仙李白游遍五岳,仅在悬空寺下题写“壮观”二字。可见其奇险巧绝,创造它的北魏王朝已逝于历史烟尘之中,而悬空寺却屹立于此随时光同流,将一千多年前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绵延至今。
2天前2024-06-28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