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嘉峪关
嘉峪关关城
甘肃·嘉峪关旅游掠影:
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长城横断戈壁,北连黑山高崖,南抵讨赖河岸,在其间嘉峪山麓脚下、九眼泉湖西侧,踞有另一处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天下名关嘉峪关,锁住河西走廊咽喉。
嘉峪关始建于明代。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平定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进行二次北伐,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领兵5万出击河西,大胜。冯胜考察河西防务,发现酒泉向西40里嘉峪山这一带系河西襟喉,是西域入贡的必经之道,于是在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隘,筑土城,周围二百二十丈,高二丈余,东西两城各有月城,以此关为要紧门户。
登临嘉峪关城楼,遥望河西走廊,其南祁连山长年覆雪,白色山峰斜刺长空,西面戈壁荒芜浩瀚,黄涛如海,北面马鬃山支脉黑山威严耸峙,身后东侧清泉绿洲,巨型城障辖地势之力,建雄关伟筑,连陲锁钥,不愧为河西第一隘口!
冯胜首修的嘉峪关,当时只是一座土城,领明军胜利之威而立于西北边陲。弘治初,吐鲁番国崛起,吞并明在西部设置的羁縻卫所,嘉峪关防御压力陡增。弘治八年(1495),巡抚徐进令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关重关(罗城)和关楼。正德元年(1506),李端澄又加固了初筑的土城,并修建嘉峪关内城东西二城楼及官厅、仓库等配套建筑。
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视察西北防务后,上书加固嘉峪关关城,增筑两翼长城。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一道长三十余里的长城,此后又多次增修、补修嘉峪关周边长城,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为半圆形的防御阵地,嘉峪关防御体系成为我们现在所见之模样。
嘉峪关防御体系由嘉峪关内城、外城、罗城、瓮城、护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等建筑组成。
关城内城基本为正方形,周长640米,高十米余。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取意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取意怀柔致远,西陲安定。内城东西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门楼,飞阔凌空,遥相对峙,门外各有瓮城守护。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这是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林则徐遣戍伊犁,九月初八日经过嘉峪关留下的四首感赋之一。
林则徐在他此行的《荷戈纪程》书中记到,在嘉峪关西门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1837年清朝左宗棠驻肃州时重整关墙和关楼,并重书“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1931年西北军阀拆关楼后此匾下落不明。现立于光华门楼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匾,为赵朴初先生重新题写。
嘉峪关城内修建有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办公场所,1987年在原建筑遗址上复建的,为两院三厅式四合院。嘉峪关内其他建筑主要在民国期间被驻军修建兵营时拆毁。
嘉峪关内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修一座敌楼。内城西门外建有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罗城城门通往关外,有匾额“嘉峪关”,上建嘉峪关楼。关外百余米处立有巨碑,上书“天下雄关”。
嘉峪关建筑布局形式俨然却不失精巧,宏伟沉毅,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嘉峪关流传有很多民间故事,如一块砖、燕鸣石等,令人遐思。
嘉峪关景区内有长城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10月,是国内首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主题,集展示长城文化、长城历史和长城学研究成果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主展“中华之魂”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包括:“纵横万里——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金戈铁马——边塞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 丝路花雨——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 山河形胜——嘉峪关 ”四个单元,总面积2700平方米,形式多样、历史翔实、可视性强、艺术品位高。
#来这看最美日落
2019-11-202013-07-27
2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