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梅尔维尔弗朗瑟维尔普拉格
大海,故乡——中国唯一海洋民族的“小城大事”
夏夜里湿热的海风吹拂着中国南海的沙滩,眼前一片漆黑,但海面上浮动的点点灯光,标示着这里的渔民仍在忙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岛海岸线7.8公里,岸上一位12岁的男孩在和婶婶一起整理打捞上来的海虾。每天,一家都能捞上来10多斤的小虾,海浪越大,他们的收成越好。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捞上来20多斤。海虾经过他们之手,卖给加工商,用来制作虾酱。
他们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人。500多年前,他们的先民从越南迁徙到目前的聚集地东兴市“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
京族目前共有两万多人口,他们在当地大多从事渔业。捕鱼单调而且辛苦,退潮下海、涨潮回来,每次出海4个小时才能返回。有时天还没亮,他们就在浅海拉开30米长的大网,20多人共同作业。
天然的地理条件把京族人和大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丰富的海产品中,除700多种鱼之外,尤以珍珠、海马、海龙等著名。海滩上随处可见用来捕捞不同鱼类的专用工具,这便形成了当地浓郁的渔业风情。
与渔业相关的耙螺、京族围箔、高跷捞虾、京族鱼露都已成为自治区级或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京族人采用了机械化,大力发展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养殖业。而与越南毗邻而居、语言相通,让他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开展边境贸易。现在,京族人已经是中国南方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民族之一。
赶海归来,渔民们身体疲惫,当然少不了消遣。于是,先人们创造了京族特有的“独弦琴”。
琴由毛竹材质的琴身、牛角游戏杆和钢弦组成。构造并不复杂,但据传承人苏春发描述,琴声悠扬动听,就像眼前的海浪滔滔。
“独弦琴”历史悠久,据当地人讲,500年前先民来到这里,就有了这种艺术形式。2011年,“独弦琴”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春发是目前“独弦琴”的9位传承人之一。为了传播和推广“独弦琴”,他于1993年开始免费教授“独弦琴”的演奏技艺,现在他的学生已经有300多位,其中汉族、壮族、京族都有,年龄从3岁到80岁不等。有些甚至从香港、澳门慕名而来。
“独弦琴”是苏春发的最大爱好。从5岁学琴开始,他一直没有离开过“独弦琴”。尽管现在已年近花甲,但苏春发一直在弘扬京族传统文化。“独弦琴”的声音曾被他带到了北京、台湾、越南的舞台。
当然,聆听“独弦琴”的最佳机会应该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九,能歌善舞的京族人将这个日子定为了他们的传统节日“哈节”。期间,会有百人“独弦琴”表演。
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哈节”是京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在京语中意味“唱歌”,以海为生的京族人在这一天载歌载舞,通过迎神、祭神、送神等民俗文化活动,祈求生活安定,生意兴隆。
2014-09-272014-09-27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