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芬吉萝拉
西南丝绸之路第六集
这是多杰旅行的第9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分享多杰旅行的观察与思考,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彼此相遇
上回讲到我们即将翻越永平县境内的博南山,并跨过澜沧江。博南古道全长约四千公里, 穿越博南山的这一段是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沿途都是六尺多宽的大石板铺成的路面。博南山的海拔有2700多米,上山的路九转十八弯,以前有这样的说法“博南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摘鞍”可见其险要和艰难。
在博南古道的入口要经过一个西翠楼,里面有博南古道的介绍,进入古道后,周围的植物渐渐多了起来,脚下除了石板路还有红色的泥土,沿途从几条路渐渐汇总到只有一条路,这个地方叫做“万马归槽”。
过了这里路上又开始变陡峭和荒芜起来,加上太阳直射,行走不仅变得艰难,而且口干舌燥。好在我带上了一大壶水,还可以度过难关。
远远的望到山顶寺庙的遗迹-江顶寺,原来的名字据考证是“普济庵”,江顶寺毁于民国,只剩下了江顶寺牌坊,牌坊东向由康熙题写的"觉路遥远",西向题有"雄关耸峙",现在就只留下了六个字了。
从这里过了垭口下山,远远的就可以听到澜沧江的江水流淌的声音。下到江边,站在澜沧江的边上,可见博南山与罗岷山绝壁对峙,旁有兰津古渡,这是走永昌道的必经之路,渡口附近有两座桥墩,这里就是霁虹桥了,但是实际上这个桥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吊桥是本地一位老人集资善款建的“善德桥”。澜沧江上的霁虹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部,经西藏进入云南省境内,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然后出境,国外称为湄公河。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过横断山脉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给航运带来不便。为征服这一天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在江上开辟了无数的渡口,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兰津古渡”了。“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这首三言六句的民歌,反映的就是东汉永平年间,为开发永昌郡,征集大量民工服役时的情景。
当晚我们在桥头露营,周围漆黑一片,头顶的天空可以清楚的看到银河,四下除了江水的声音,十分沉静。早上随着日出,光线逐渐在江面和山坡切换,我拿出竹笛,坐在唐代就有的桥墩上,笛声回荡在山谷中还有来自对面的回声,感到此刻的旅行,和澜沧江,和博南山,和霁虹桥融合在一起,好像就停滞在历史的长河里。
过了霁虹桥,跨过澜沧江,沿着山路我们再次爬到江对面的山顶,回望我们走过的古道和跨过的峡谷,气势宏大,真不是用语言能形容的,还是看照片吧。
翻越了博南山,进入保山境内,下来就是一片田园风光,我们穿过村庄,再次乘车,即将翻越高黎贡山,到达腾冲和和顺侨乡。
查阅更多游记,请关注公众账号:多杰旅行。
友情提醒:谨慎阅读,小心上瘾,后果自负。
2016-10-272016-10-27
10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