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罗斯布什
小镇涂岭:真实的风景比画美

泉州有个地区叫泉港,泉港有个小镇叫涂岭。樟脚民居如画,小坝胜境醉人,猪脚美食名扬。荟萃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于一身,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感受一下。
猪脚美食节,一见倾心
酱红的汤汁上漂浮着微微泛黄的油晕。在风的微拂下,油晕在汤里轻轻地来回荡漾,仿佛陶醉在自己的梦里。几颗快乐的葱油头,调皮地晃荡在油晕周围,时不时大胆地闯进去,搅碎了油晕的清梦,又大摇大摆地荡开。
在第六届涂岭猪脚美食节上,Q弹粉嫩的猪脚,无比可爱地尽显媚态,让人一见倾心。鲜嫩的猪脚,和着蛏干、海蛎、目鱼干、板栗、芋头、姜,又是红烧,又是卤焖,一个多小时,色香味俱全的猪脚盛宴就开始了。
一开锅,香中带辣的气味捷足先登,闯入鼻腔。让人禁不住挽起袖子,埋头大吃。细嚼之后,猪脚皮化而不腻。轻咽之下,胃里升腾起绵绵暖意,五脏六腑顿时香韵悠长。
卤猪脚作为涂岭的招牌名菜,久负盛名,2016年入选了泉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涂岭人对猪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喜爱。无论是传统节庆,还是红白喜事,猪蹄都是餐桌上的必备食物。
据说在涂岭的婚俗中,男方要送上两只猪脚给女方。这两只猪脚,必须是一只前蹄、一只后蹄,寓意“前脚走、后脚跟”,也就是夫唱妇随的意思。
猪脚节上,传统烹饪猪蹄的做法大受欢迎,而一些另类煮法也吸引了不少人气。童子汤焖猪蹄,绝对挑战你的味蕾。猪脚节现场,来自莆田仙游庄园镇的童子汤焖猪蹄的前台排满了人。设有长烟囱的柴火灶上,架着一个大铁锅,雾气腾腾,锅里焖着猪蹄。
56岁的赵建森,是童子汤焖猪蹄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称自家烹饪猪蹄的方法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童子汤焖猪蹄的做法,就是先将锅里的童子尿煮沸,再把装满猪蹄的锅放上去焖,在锅上方盖上一层纸,接着铺薄薄的一层红泥巴。
赵建森说,虽然焖的时候味道难闻,但主要还是靠蒸气在焖,猪蹄并不会有异味,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并且,童子汤焖猪蹄还是药膳,用当归、虫草等多种草药焖制,有健体去疲劳的疗效。
遇见涂岭猪脚,吃的是美味,看的是盛宴,享的是好心情。
樟脚古民居,站在时光的入口
在去樟脚村之前,我对这个油画一般的村庄曾有过无数种想象。想象中,上百幢石厝构成的古民居群落,色彩斑斓的石墙层层叠叠,置身其中,宛如走进了童话世界。
摄影:黄橙
而从想象走到现实,身临其境,又是另一番感触。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来到樟脚村,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一层层上下重叠、一幢幢首尾相连的古民居,俨然是一座古城堡。
山腰上的民居,屋顶鱼鳞般的瓦片组成的一片片灰黑杂着褚红的屋脊,左右相挨,上下相连,一直叠到山脚,在一片黑的屋脊中,有绿的树冠伸出枝枝叶叶,相拥相依,树丛里簌簌的声响仿佛在倾诉着岁月的沧桑。偶有鸡犬相闻,孩子们的嬉闹声从小道上飞起,飘荡在石厝的上空。
摄影:厦门蜀人
作为闻名遐迩的油画村、摄影村,常常有山外的人扛着相机、背着画板,驱车来到这里取景、写生,石头厝的名声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飞到了更广袤的世界。
穿行在村里的石板路上,新派建筑与旧时民居交错碰撞,颇有时空错乱之感。站在时光的入口,外面是缤纷的世界,里面是人烟寥落的巷道。
这些年来,中国城市化大潮在一路的高歌猛进,然而另一幅图景也在我们面前同步展开:不堪负重的生态环境、渐行渐远的传统文明、凋敝破败的乡土社会,以及在快速发展中失去话语权的乡村居民。
在城镇化的演进过程中,不断有城市居民希冀着逃离,至少是暂时逃离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不断有城市居民踏上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去纵情山水,以寻找记忆中的田园牧歌。
摄影:黄橙
也始终有一批返乡青年,在城市化的浪潮下逆向而行,坚守故乡的那一方净土。樟脚村冷寂孤独的石头厝里,如今也有了一些诗情画意的角落,一间茶室,几株盆栽,少量而精致的文创物件,不需要过多的粉饰,就是装点午后柔美时光的好去处。
摄影:黄橙
周作人说,我们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在这片彩色石头城堡的背后,你若有心,随处皆能遇到无用装点的美好。
大海边的马背民族
2016年12月,我一路向北,探寻内蒙古的冰雪天路,彼时北国一片冰封,苍茫的原野藏匿着冬天原本的样子,驰骋其间,不由生出一种仗剑走天涯的的感慨。
那时候我只知道,世上有两种蒙古人,一种在草原上,一种在马背上。但是谁曾料想,还有一种蒙古人,他们在海边。
摄影:黄橙
泉港涂岭镇的小坝村,23平方公里的广地,哺育了2500多名蒙古族人。落脚数百年,悠长的岁月冲淡了最初的记忆,他们与本地人通婚,讲地道的闽南话。隐匿在山林间的小坝村,悠然宁静。村庄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厝新居,毗邻而立。
在小坝村祠堂,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燕南无二族 惠北自一宗”。祠堂建成200多年来,饱经风霜雨雪,因为是这个蒙古后裔村的重要见证,在族人的维护下,原貌如初。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一本族谱。
摄影:黄橙
一本族谱,承载着一个宗族的历史。有了它,在许多代后,人们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根在何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族谱曾被视为“四旧”。而在那个年代,小坝村的出其英,曾经上演一出“狸猫换太子”,用手抄本换下族谱原件。
多年以后,正是因为这本族谱原件作为重要证据之一,小坝村出姓一族在山林隐居五六百年后,得以于恢复蒙古族身份,小坝村因此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蒙古族聚居村。
摄影:黄橙
正是油菜花开时节,油菜花将小坝近郊的田地染上一片金黄一片翠绿,那是一种精力旺盛、热气腾腾的颜色,一如小坝村民那承于祖先的、天性中的豪迈与骨子里的不羁情怀。
摄影:厦门蜀人
告别盛放的油菜花海,在小坝村水库草地,我们偶遇几头吃草的牛儿。同行的小伙伴围着牛儿拍个不停,嘴角泛起的角度比海边的风还大。
摄影:厦门蜀人
回程的路上,沿途闪过青山瀑布,还有一些黄土裸露的护坡。那些护坡已然打造成了蒙古元素的壁画,用来完整的介绍这一全省最大蒙古族聚集地的由来、历史人物及传说。
车窗外的植物和颜色次第变换,由亮到暗,由灰到绿,由急到缓......我闭上眼睛,嘴角弯起一个弧度。真实的风景比画美,你,比照片漂亮。
tips:
美食:涂岭猪脚、泉港浮粿、红龟粿等
特产:涂岭红茶、白潼杨桃、樟脚豆皮等
住宿:大自然四季酒店(泉港最好的酒店)
交通:涂岭位于泉港区西北部,与洛江、惠安、莆田市仙游交界。324国道、沈海高速、福厦高铁全境贯穿,设有两个高速公路互通口。
2017-02-122017-02-12
点赞
快来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