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温哥华
斯坦利公园
温哥华日记(之四,写于2016.2.21)

今天(20日)将近中午,看窗外小雨基本停了,我拿起iphone手机,打开谷歌地图,看看到哪里去走走。忽然想起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是温哥华著名的景点之一,离温哥华市区只有15分钟步行路程。以红杉等针叶树木为主的原始森林是公园最知名的美景。围绕着公园的海傍小径﹐吸引了无数的骑单车﹑跑步人士﹑滚轴溜冰及行人。公园内有海滩﹑湖泊﹑游乐园及野餐地点。

我查了地图,从Richmond到史丹利公园还真比较远,开车需要35-45分钟,穿过整个温哥华市区。但好在有了导航,就不怕把路走瞎了。

我简单收拾一下,按照导航的路线,开车出发了。大概走了40分钟左右,就到达了目的地~Rose Garden Ln旁的停车场,尽管看到旁边有咪表,写着‘‘Pay Here’’,表示在此交停车费,但老子不会使,也只好装看不见,爱咋咋地!

虽然小雨还在时有时无地下着,气温也比较低,大约只有2-8℃的样子,微风吹过,体感温度还是凉快,但这阻挡不住人们室外活动。沿着林间小道走下去,两旁的大树(桉树)古朴庄重,在冬季里,即使没有了绿叶,也显现出无比的典雅和盎然,网络语言叫做主要是看气质。

很快走到了著名的海墙步道(Seawall),这条环整个史丹利公园的步道长达22公里,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虽然时下是冬季,传统的旅游淡季,游人并不多,天还下着小雨,但打着伞,雨中漫步在这条环绕整个公园的步道上,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即使如此,也不时会看到骑单车者、跑步的、滑轮者从身边不时呼啸而过,不同年龄酷爱运动的人,三三两两,来来往往,领悟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沿步道走到公园东部,看到几根形状不一的印第安木刻图腾柱,原来这就是史丹利公园著名景点之一:图腾柱(Totem poles)。从说明中了解到,早在100多年前公园建园时, 政府就从拥有史丹利公园产权的印第安人手中永久租借了这块土地。图腾柱是由原卑诗省北部的印地安人雕刻而成,虽然不是原汁原味的印第安部落里的文物,但看上去粗犷和沧桑,它们不仅是印第安人文化艺术的体现,也为史丹利公园增添了一处历史景观。

史坦利公园北临巴拉德湾(Burrard Inlet),西临英吉利湾(English Bay),三面环水,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市内公园。

从步道往海湾对面看过去,在云山雾海笼罩下,是高耸的连绵不断的雪山,山顶上被白皑皑的雪覆盖着,山下北温西温尽收眼底。向北望去,是温哥华著名的狮门大桥(Lions' Gate Bridge),这是一座位于加拿大卑诗省内的悬索吊桥,横越巴拉德内湾,连接温哥华市中心及北岸市镇。大桥隶属卑诗省1A及99号公路,是大温地区内的一条重要交通动脉,亦是温哥华市的主要地标之一。大桥的设计者是莫萨拉特和普拉特利,据说狮门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齐名,而狮门大桥的名字来源于桥北岸山脉(North Shore Mountains)中的双狮峰(The Lions)。狮门大桥全长1517.3米(4978英尺),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悬索桥。我今天开车从Richmond 过来时,走的正是99号公路,如果不从史丹利公园出口出来,一直开的话,就能驶过大桥,可惜的是,今天时间有限,既不能开过桥去,也不能到桥下一览大桥盛景了。

再沿着步道走下去,看到了水中的美人鱼雕像,史丹利公园的介绍里说,这个也是有故事的景点之一,但在我看来,美人鱼雕像未免矮小且陈旧了些,上面倒是有两只海鸥在鸣叫,雕像的身上,稀稀拉拉满是鸟屎,着实有些煞风景,可能从远处或者不同的人看来,美人鱼的清纯和美丽,更能衬托在她妖娆妩媚的倩影上。

哈!终于看到熟悉的物件了!在步道经过的地方,居然有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木雕飞龙像,上面五颜六色的,与国内看到的龙的图腾画像一般不二。这件雕像左右各有一条龙,头部一个龙头朝向海湾对岸,在做仰天长啸状,还颇有气势,看来,中国人占领温哥华也指日可待了。

往东走过史丹利灯塔,来到公园东部的小海湾,站在步道上,往对岸看去,温哥华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一览无余,颇有香港维多利亚湾的风采。海水在风中拍打着岸边,响起阵阵的哗啦哗啦声,几只海鸥在空中尖叫着飞过,可能也为美景所惑,吃饱喝足后而打打闹闹。水里有几只野鸭在风浪里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虽没有携手揽腕,却也不离不弃。

步道边有一个老太太,正坐在公园椅子上休息,可能走路走累了,在这里短暂停留。稍微一打量,就能看出来,老太太虽然银装素裹,华发披肩,但气质不凡,年轻时一定是一个出自书香门第的美丽女子,显得高贵不凡。有一篇介绍郑念《上海生死劫》的文章里说,年轻的美,不足为奇;年老的美,才更有说服力。哪怕风雨摧残,也要有自己的精致和讲究。有的人高贵浮于表面,另一些人,则把高贵融进了骨子里,看来其言不虚也。
2020-02-162016-02-19
1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