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苏州
甪直古镇
《甪直初相识》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开场白,也是我对甪直有印象的开始。
那是一个姑苏城东去三十六里的小镇。江南的古镇,终究离不开水的,甪直也不例外,周围水系萦绕,镇上河道纵横,窄的地方,两岸树木能握手畅叙;宽的地方,可供三五小舟并驾嬉戏。水多,桥必多,十多里河道上,历史上曾横架桥梁七十二座半,兴隆桥、众安桥、香花桥……,或平或拱,或弯或曲,有宽敞双孔桥,也有狭窄的独孔桥,多为长条石或石块垒成,绿苔暗生,树木掩映。它们是甪直的骨架子,把一座江南水乡古镇千百年的风情,给撑了起来。
冬日的甪直,早已没有了秋天里摩肩接踵的游客,也没有了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嘈杂声。暮色里,笔者踏上斑驳的石板路,缓缓步入古镇的街巷。
市河算是古镇最主要的一条河流,分东、西、南、北汊支,插入到古镇深处,甪直当年的繁华,应聚集在这条河上。两岸人家的房子,都傍河建造,有意思的是,它们不是相向而建,而是这边的人家面河立门、出外见桥,对岸的人家反而枕河居住、临窗看水。随便挑一地坐下,喝点什么,或什么也不喝,就那么闲闲地望着对岸枕河人家,眼前就是一张风景画,禅意清幽,淡几笔,粉墙出来了;浓几笔,黛瓦也出来了……
南市河西岸有家万成恒米行,这家始于民国初年的大米行,在当年可是富甲吴东,远远望去,侧墙上大大的黑体“米”字十分醒目。由于叶圣陶先生写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万成恒米行化身万盛米行走入了读者眼帘。
叶先生在小说中并没有刻意点缀场景,也没有突现某位人物,而是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小人物——“旧毡帽”朋友之间、“旧毡帽”与米行管账先生之间的对白,形象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反映了丰收反而“成灾”、谷贱伤农的残酷现实,寥寥几笔,简练传神,使读者有了对在国内外多重势力压迫下,农民残延喘息,农村急遽破产的旧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刻印象。叶先生用对话表白人物的时候,恐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于是传递给读者,使读者的心目中也形成了这些人物的模样。
叶老先生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大家,先生的纪念馆就修在镇上保圣寺旁边,也是他的墓地。叶先生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几代人,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已举办了二十八届。此次笔者游甪直,也是为了陪儿子来甪直参加这一届(2020.1.20)的总决赛。
或许接近年关,镇上游客较少,因此逛起来非常舒服,可以静静享受古镇情怀。江南多雨天,甪直也有一条傍北市河逶迤的乌色廊棚可遮风避雨,一如西塘的风雨长廊。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下雨淋不湿,盛夏不用受日晒之苦,这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方便。廊棚下面是条青石铺砌的中市老街,狭窄幽长,一块块光洁的石板,不知被多少人的脚步摩挲过,行走中,鞋底叩击时发出悦耳的脆响,给人带来一种浓重的沧桑感。廊檐下挂满了一盏盏大红灯笼,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老字号店铺,有些年头了,先前是卖生活用品的商号,今天无外改成卖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小吃了,一间间有点怀旧味道的店铺内,有老上海的雪花膏、百雀羚润肤霜、有古旧书籍、文房四宝,黑胶唱片……穿行其间,恍如隔世。卖汤包的小铺,门口摆着装有小笼的“黄篮头”,“黄篮头”可是绿色环保的老物件,篾匠将竹片劈成篾丝,取篾黄、经起花、收边、修整,一只精美的“黄篮头”就做成了。看着这种久违的“黄篮头”,真会勾想起孩提时代那样怡静依然的寻常生活,安逸舒展,直叫人过慢生活的向往。可是从那几扇排板门已被历史的烟火熏得黑黄的记痕中,似乎仍能看到往日街头的人烟阜盛、勃勃生机……,也能感觉叶先生小说中“万源祥大利老福兴几家的店伙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叫着“乡亲”,同时拉拉扯扯地牵住“乡亲”的布袄”那种热闹场面。
走过廊棚,是西汇街,街口有座进利石桥。八六版的《西游记》看过没?剧情中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女儿国的那座桥,就是取景进利桥拍的。迈过桥的那一头,就到“女儿国”了,水气清清、水影粼粼,烟巷花桥,自是白墙青瓦的江南小调,感受风花雪月的市井表达。桥洞下偶有画舫轻曳,船娘划动木橹,桨声花香,朦胧迷幻,欸乃的摇撸声中,有吴侬软语在耳边动听,宛转清雅更有风味。站桥上蓦然回首,乌色的廊棚,红红的灯笼,融入在河水中,风起涟漪,弄皱了几许倒影。斑驳沧桑的老宅墙面镌刻着古镇千年以来的故事,小树小花依附着它肆意地生长,似乎也想倾听古镇这漫长岁月的点点滴滴,旁边郁郁葱葱的老树给甪直古镇增添了几分年岁及些许生气,小桥流水的江南生活也许就是这一般模样。
江南的水乡古镇,笔者去过不少,浙江的西塘、乌镇,江苏的周庄、同里、锦溪、东山,上海的枫泾、朱家角等,但当走进甪直,才发现这里却别有一番韵味。这里虽然没有西塘的秀丽,也没有周庄的盛名,但甪直有原住民,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而不全是小桥流水“商家”,有居民入住就有温馨的生活气息,老百姓的日子是家常着的,风雨不动安如山。俳徊在老街,没有高调的门面乍眼,也了无追求高冷的刻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既透着水墨诗境,又蕴含家的暖意,随意走入一进院落,墙外是流年的斑驳,墙内却是岁月的静好,小巷连着里弄,木门木窗青石板,抬头仰望,是一线窄窄的天空,那抹安宁与祥和,吸引着你慢下来,停下来,欣赏这朴素但入心的人生画面。昔日的老房子里,生活还是生活,如果都是商家,则满街商业气息、铜钱味道了,比如乌镇很美,美得不像话,把房子拆了重建,招商引来商家会所,而非本地居民经营;民居很美,却没有了原住民,变成客栈民宿,总觉得更像一座江南小镇影视城,一个唯美的空壳,拍拍电影差不多,让外地人看看很美、去骗骗老外很是中国。因此大凡收门票的江南古镇商业味都太浓重,或过度开发,失去了水乡的清秀本真,多了份噪动,少了点闲适;或名气太大,行者接踵,满街轧闹猛的游人,前拥后挤。而在甪直,领略到的不仅仅是浓墨淡妆的烟雨风情、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粉墙黛瓦的江南居舍,还有一种在时光中的深情,一种水乡的亲切与生动,这样街边停着电瓶车自行车,墙头晾晒着酱鸭熏肉的小市镇,才有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气,才有原汁原味的雍容气度。
这样的地方可以倾听曾经的故事。
#慢生活
#值得去的古镇古村
#这里看夜景超美
#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
2020-02-242020-01-20
98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