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庐山
牯岭街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庐山经过历代的开发,山南山北布满佛寺、道观、书院、碑碣和历代名人的遗迹,因山岭形态如昂首奋进的牯牛而得名牯牛岭的云中山城,已有第一代居民。1860年以后,西方的商人、传教士纷纷来到庐山,独具慧眼地看中了牯牛岭,竞相租用土地。其中以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最牛逼!他依靠苏格兰圣经会会长,贵族院院长,运动英政府高层,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连蒙带骗,于1895年11月 29日,由九江道台与英国驻九江领事,签订了《牯牛岭案十二条》,“租借”庐山牯牛岭之东的长冲谷999年,每年租金12000文银,相当于白给啊。 李德立结合中文名牯牛岭和庐山的清凉,起了个英文名Cooling,后来牯牛岭不叫了,改为汉译牯岭,一直到如今。从那时起,他便成立牯岭公司,以林赛公园为蓝本,对牯岭进行社会与风景资源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按自然式花园城市的设想,精心筹划、大兴土木,将土地依据“规划”,划号出售,为那个时代大量涌入中国的各色外国人提供避暑休闲之地。所有的土地规划,街道设计都体现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相当科学先进的城市理念(中国的近代史有太多类似的尴尬)。到1933年,各种建筑风格的别墅已达848栋,形成了一个有欧洲、美洲、亚洲等18个国家的居民同住一山的小社会。西方文化和艺术,便在庐山扎下了根,并迅速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在一个多世纪的时光流动中,除赛珍珠等洋人外,国共双方的风云人物都曾在各自的别墅中居住。1961年专为毛泽东在芦林湖边建设的一号别墅是少见的中式建筑,他只住过两次便于1985年改为庐山博物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老人家用过的词语在此得到应验:没有主人的宽敞大屋透着一股霉味儿!
2020-06-012020-06-01
9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