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盐山
盐山千童文化
【州治原点】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割瀛、冀两州置沧州,州治设在饶安县(今盐山千童镇),此后经过多次历史迁移,后在唐贞观元年(公元628年),移至清池(今沧县旧州镇),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移入长芦,即现在沧州市的位置,饶安是沧州第一个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1500年。盐山县成为千童城故里,在中日关系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开创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之先河,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侨乡。
【千童祠】内有东渡堂、泰山堂、友谊堂。山门两旁各有一尊石雕麒麟,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与凤、龟、龙一起被称为“四灵”,视为吉祥物,具有美好的象征。门匾书写着三个大字“千童祠”,这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题写的。
【千童碑】碑的正面镌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秦千童城”,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碑名。碑的背面记载的是公元前209年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去蓬莱寻找长生不老药,在饶安邑一带征召童男、童女数千名集居于此进行训练,筑千童城,后在此出发,沿无棣沟(黄河故道,千童祠后)东渡日本,遂饶安邑改名为“千童城”。盐山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此事,于1993年特立此碑。
1997年县委立碑记录:公元前210年,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在饶安(今千童镇一带)征召童男女百、工射手等数千人,经集训后,乘楼船沿无棣沟出海寻三神山,取长生不老药,东渡扶桑不归。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技术,使东瀛列岛社会得到飞跃发展,开创中日友好之源,为人类文明进步建立丰功伟绩。
【望亲台】(上图千童碑后方)正面镶嵌着赵朴初先生的题诗:“徐福乘槎竟不回,三千子第老蓬莱。至今两岸留佳话,花萼城村次第开”。另一首诗是日本羽田荣先生1993年访问千童镇时而作的《访千童城》,“无棣河畔映红日,遗胤伫立怀往事。千童男女鸣鼓笛,日中友好传千岁。”
基座南面是“千童故里-----信子节”。每逢夏历甲子年三月二十八,挑选童男女登上搭起的高高的祭台上面,面向东方的大海,召唤流落异地他乡的儿女及亡魂在人生六十年一个轮回时回归故乡,后演化成一种乡俗文化。为繁荣乡俗文化,盐山县人大常委决议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架信子:千童招募、东渡击浪,扶桑授艺,望海盼归。
北面是日本,“金立神社---徐福大祭”该地是徐福当年登陆扶桑的初居地。每五十年逢夏历三月二十八(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公元制改为四月二十八日)。由八名徐福信徒童男抬着徐福神轿,从金立神社出发,沿着来时的巡游,直至诸富町筑后拜川的登陆地,面向中国大陆,祭拜祖先,以表达思念家乡之情,称“氏子节”。
顶端有白汉玉雕像:一对老年夫妇,互相搀扶着向东方眺望,对远离家乡的儿女寄托着无限的哀思。
【东渡堂】正殿东渡堂前厦檐柱上有两副楹联“留骨扬名遥认千年渡,越时跨域尚思三月槎。”“楼船竟渡豪情昭万代,教化撒播伟业载千秋。”用来缅怀先人业绩。          
南墙壁画为“饶安东渡图”,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命方士徐福择饶安邑为大本营,在这一带招募童男、童女各五百人,百种能工巧匠、同时筹备所需物资和五谷籽。择三月二十八登上楼船,尚无棣沟出海寻三神山取长生不老药,“三神山”即蓬莱山、方丈山、瀛洲山。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成功的一次出海。徐福招募的随行人员既有童男、童女,以繁衍生息,又有百工巧匠,创造物质财富,还有善射者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具备了向海外迁徒另开辟新天地的条件。
正墙上方有两条巨龙,其含意为:“一、出海的人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二、龙是吉祥的象征,能驱除邪恶,带来恩惠与安宁。”天棚中央“八卦图”是中华古文化的象征,起源于伏羲时代,发展于殷周,至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北墙壁画为“扶桑授艺”。徐福集团到达日本后,与当地土著人友好相处,传授水稻种植、纺织、冶炼,医药等一系列先进的大秦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使日本从渔猎为主的绳文时期迅速跨越到农耕为主的弥生时期。所以,日本人民称徐福为“弥生文化旗手”,“农耕之神”,“纺织之神”,“医药之神”,世世代代纪念他、供奉他。
【泰山堂】北殿为泰山堂,前檐柱上的楹联为“日月躬身尊华夏,江河俯首向岱宗”。    
乐岳大帝就是传说中的泰山神,为道教尊崇之神,泰山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东岳大帝掌管天籍,领群神五千九百人,掌管人世贵贱之分,福禄长短之事,人间生死之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死魂归泰山”之说。相传夏历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大帝的诞辰日。徐福东渡启航日,登陆日均为三月二十八,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让所有的东渡人们及其后嗣子孙世世代代牢记他们的家乡,他们的“根”在中国。
神农即炎帝,教农耕的创始人。
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耳,春秋楚国人,道教的创始人,因擅长炼丹术为冶炼神。
扁鹊,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今河北任丘鄚州人。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游遍各地行医,医名甚著。著作有《扁鹊内经》、《外经》世人尊他为医药神。
月下老,神话中传说主管婚姻之神,傍衣石而坐,眼观天下婚牌,手持红绳子竟为“千里姻缘一线牵”。参拜月下老人,用红绳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下,即可成为夫妻,所生儿女也必为贵人。在这里象征着徐福期盼东渡之人繁衍生息下去。
【友谊堂】友谊堂前厦檐柱上的楹联为“考古证今寻旧土,承先启后有新侪”。徐福东渡这一伟大壮举已成为维系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对先祖的纪念,就是继承他们的业绩,并发扬光大,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人类社会和与发展再做贡献。
【徐福东渡】齐地知名方士,对环瀛海外的大九洲宏图在胸,因不得其时,隐之于琅琊,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游至琅琊,他为开海疆,求长生不死之药,问道于徐福,徐福顺势请出海,未果。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已是秦始皇垂暮之年,秦始皇满足了徐福提出的各项条件。徐福受秦始皇之命,欲再次出海求长生不死之药。他在原齐国旧地饶安一带招募童男童女各500人,并集合从全国各郡而至的技艺百工、水手、弓箭手共3000余人,筑城侨寓,在此进行物质准备,操练船队,曲突徙薪,以不变应万变。徐福率队浩浩荡荡沿无棣河入渤海,辗转漂泊,经庙岛群岛、辽东半岛,到达朝鲜半岛西海岸。然后南下经济州岛,穿越对马海峡,在日本九州北部伊万里登陆。
史称,徐福率领的船队在日本靠岸之后,当时仍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日本土著民族,对徐福崇敬如神,友善相待。徐福一行即以所带的布匹、米粮等物相赠,与之友好相处,双方逐渐融洽和谐。徐福一行在佐贺之平野传播水稻种植技术,在和歌山一带传授捕鲸技术,在山梨县一带教养蚕织绢。此外,还传授制陶、冶铁技术和采药治病方法。徐福不仅仅只是将某一些专门的技艺传播到日本,应当指出,徐福是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传播到了日本。因为中国的金属文化和农业技术传入日本,成为社会转变的巨大力量,从此时起日本进入金石并用时代,摆脱了孤立的原始社会状态。历代日本人民尊奉徐福为农神、纺织神、医药神。
2020-10-182020-06-21
1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