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天水
麦积山石窟
看麦积山第13窟东崖大佛(隋)!
麦积山第13窟,俗称“东崖大佛”。它为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后于南宋绍兴年间重修。
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在山下清晰可见,远远也能望见。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螺纹低平肉髻,顶有肉髻珠。佛有弯眉、细长目,双眉间有白毫相,两眼下视,眼角上挑。高鼻阔口,下颌丰满。两耳紧贴后颊,短颈端肩,颈部阴刻三道蚕节纹。坦胸鼓腹,倚坐姿,双脚踩于仰莲台上。内着偏衫,外穿垂领式袈裟,服饰表面堆塑数道流畅舒展的衣纹线。双手已失,从残迹推测原左手抚左膝,右手齐胸,施无畏印和与愿印。其表情肃穆庄严中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
可惜😔的是,佛的双膝以下部分,泥皮全部剥落,石胎外露。
岩层表面整齐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方形柱眼及部分残存木桩,可知此类大型佛像制作流程为先在崖面雕凿出大形,然后在石胎表面等距凿出大小、深浅不一的桩孔,插入缠有丝麻的木楔,再敷泥塑形,精雕细塑,最后加以妆彩。这样,既能减轻塑像的重量,又能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充分彰显了古代雕塑家们高超娴熟的创作技艺。
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高13米。他束发高髻,头戴高花冠,宝缯自耳后垂至双肩。面容饱满圆润中透着一丝清秀,弯眉,细长目,鼻梁直挺,双唇紧密,下颌丰满。短颈端肩,挺胸敛腹。身穿袒右偏衫,下著贴身长裙。帔帛横膝前一道后,搭肩绕臂,沿身体侧下垂至脚面。胸前缀饰一串联珠状璎珞,现多已残毁无存。左手自然下垂,微曲于膝前,执一净瓶。右手横置于胸前,持一莲叶及莲蕾,跣足立于仰莲台上,神态恬静安逸,身姿婀娜挺拔。
佛右侧为大势至菩萨,据说高约13米,装束、神态等大致同左侧菩萨,左手上扬至颌下,掌心托一圆莲。胸前缀饰璎珞。体态挺拔之中略显敦厚,有北周造像之遗韵。
这组造像在唐开元22年(734)的秦州大地震中部分受损。南宋绍兴27年(1157)秦州甘谷城信徒高振同,对大佛进行了重新修缮,并在佛白毫相内敬奉一件定窑白瓷碗留题。1983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东崖大佛面部进行重修时,发现了这件文物。
唐代抄本《金光明经卷第四》,1983年6月在修复东崖大佛的右颊破损处时被发现。此經首残尾全。全卷长740厘米,卷高25厘米,书眉2.5厘米,地脚21厘米,行15至17字不等,共424行。竹卷轴,高28厘米,竹轴上下两端涂有黑漆,轴的上端有部分火烧痕迹。用药涂色,已裱褙。楷书,无题年。它是麦积山迄今为止现存最早的珍贵卷轴装抄本佛经。
麦积山开凿至今应有1600年左右,能够保存得这么好,实属难得啊!
2021-02-032020-07-15
1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