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绍兴
访王献之故居——绍兴云门寺
“越山千万云门绝”,怀着无限的遐想我来到了距绍兴十五公里,秦望山下的 云门寺景区 。云门寺坐落在三面青山环抱的峡谷里,宁静优雅、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是一处清幽脱俗的佛门胜境。

云门寺本为中书令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的旧宅。义熙三年某夜,王献之在秦望山麓望见自家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遂将此事上表,晋安帝得知后,下诏将王献之的府邸赐号改建为“云门寺”。历经晋、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

围绕《兰亭序》,发生在云门寺的跌宕起伏故事:“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曾长期保存在云门寺。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南朝智永禅师驻寺临书30年,智永死后将《兰亭序》传于弟子辨才,辨才和尚将《兰亭序》藏在自己住处——香阁的梁上。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尤其看重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的书贴,唯《兰亭序》只闻其名而未睹其迹,便到了梦寐以求的程度。后得知《兰亭序》在辨才和尚手中,乃下召令,命辨才到京,恩赐甚丰,欲诱骗辨才献出墨宝。辨才早有思想准备,他在《赴太宗召》一诗中写道:

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空流碧障间。
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与白云间。

到京后辩才一口咬定,《兰亭序》已在丧乱中亡失,不知所在。唐太宗无奈,只得将其放归越中。后唐太宗不甘罢休,再次命辨才进京,重问《兰亭序》下落,如是反复,竟有三次。

尚书右仆射房玄龄见唐太宗求宝心切,便推荐监察史萧翼赴越探明《兰亭序》下落。接到唐太宗旨意后,萧翼携带二王杂帖数幅来到越州,假扮山东书生,径往云门寺。投其所好,研习书法和诗文与辨才和尚交往日深,后或盗、或偷、或骗,终得王羲之《兰亭序》,献于唐太宗。

唐太宗见《兰亭序》大悦,升萧翼为五品员外郎,赐金银珠宝。而辨才和尚失《兰亭序》后惊怒交加,懊恼不已,不久竟重病逝去。

唐太宗因爱痴狂,最后将《兰亭序》为自己陪葬,从此王羲之真迹《兰亭序》没有再现人间。


云门寺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

一是佛门圣地,历代帝王多有关注,晋安帝、梁武帝、唐太宗、吴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顺治、康熙、乾隆等都曾为云门寺或赐名题匾、或树碑建塔、或给予维护扩建。

二是文化圣地,云门寺自晋朝起,历代多有文人雅士到此,正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自初唐诗人宋之问《游云门寺》,开越中唐诗风流之先河,据统计《全唐诗》直接咏及云门诗作达五十余首,而到过云门寺,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有名可籍的有四百余人。孟浩然、白居易、李白、杜甫、杜牧、崔颢、元稹、刘长卿、韦应物、萧翼、王维、贺知章、白天乐等先后来此游览山水赋诗遣怀。

李白一生曾四到浙江,在绍兴一带留有大量诗作,其中云门诗句有:

“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

杜甫念念不忘少年越中之游,在给友人画中题诗时竟发出感叹:

“若耶溪云门寺,青鞋布袜从此始”。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率浙东诗人修锲于云门王子敬山亭,有《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意犹未尽,王勃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大有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之意。

至宋代,大文豪范仲淹、陆游、苏东坡、王安石等都曾到此一游。一代诗宗陆游少年在《云门草堂》读书,所写《云门寿圣院记》记载“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觌也。”从此可以看出当年之盛况。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任浙东刺史时,访云门寺后登秦望山,寻始皇遗踪。

明代刘伯温曾在云门居住多日,留有大量诗作,《游云门记》等。徐渭、陈洪绶、董其昌、张元忭、刘宗周等他们来过美丽的若耶溪,到过云门寺。

现在云门寺山门的对联就是明朝三大才子,青藤书屋主人徐渭所写:

白云影里传心处
流水声中选佛场


据《康熙会稽县志》记载,当年的云门寺有五进之多,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禅堂等主要殿堂。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焚毁。解放后,损毁的庙宇多已改做民居,现只保留有山门、大雄宝殿、王献之洗砚池、退笔冢等……


与云门寺住持清慧和尚交谈中得知,他在尽全力寻找散落周边的古物、保护遗迹,与信教群众修复庙宇,重塑佛像,恢复宗教活动,希望能重现晋、唐之盛况。

云门寺虽景色优美、名人典故众多、故事深远,但地处深山,游人访客甚少。靠清慧和尚一己之力,很难重现旧时之荣光。我愿尽我所能帮助云门寺,也欢迎大家广结善缘。

这次云门寺之行很遗憾,见到的云门寺和想象中的云门寺相去甚远。站在云门寺中远眺秦望山,想自秦始皇到现在不过两千多年,但那些千古风流人物和美好故事却只能活在我的遐想中……

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
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

回家……
2020-10-242020-10-23
2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