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
游走灵秀湖北,重拾荆风楚韵
有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一直是七夕少不了的美丽传说。而这段传说的发源地便是湖北郧西的天河。此时此刻,我站在天河河畔,眼望雾霭渐起的河面,不由得感慨万千。
在没来之前就有所了解,湖北不仅自然风光无限好,人文古迹也有许多。从神话仙居的恩施武陵山区到惊世壮美的长江三峡,从原始古朴的神农架到烟波浩渺的东湖之滨,从空灵神奇的武当之巅到红色传奇的大别山区,江湖一体,水天一色。“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湖北山水齐全,从古至今吸引众多文人与游人前来探寻。继承了荆风楚韵的湖北,用“灵秀”来形容,似乎最为适合。
<strong>悠悠黄鹤楼,烟雨东湖梦</strong>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边默念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一边登上真正的黄鹤楼,试图将古诗与现实合二为一的我,却仿佛一步步走进了梦境。
相传,黄鹤楼本是以仙得名,有人说是吕洞宾曾在此修炼,使黄鹤楼仙气缭绕,也有人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这些古老的传说无疑为这座沉淀了千年岁月的古楼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知是怎样一幅醉人美景勾起了诗人崔颢惆怅的思乡情愫,觥筹交错中斯人已去,当时的黄鹤楼也已然淹没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一路上,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耳熟能详的诗句不绝于耳,孙仲谋的雄韬伟略、李太白的豁达豪放、岳飞的豪情壮志、崔颢的悠悠乡愁……思绪飞扬间,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蓦然回首,那承载了无数万古绝唱、饱经千年岁月沧桑的黄鹤楼,宛若一位遗世独立的圣人,羽化而登仙。
伴着千禧钟的余音,我又踏上了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美誉的武汉长江大桥。它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龟山、蛇山之间,气概恢宏。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心中不免一阵澎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百年来,多少战功赫赫的时代英雄豪杰们,抵不过时间的洗礼,逐渐被遗忘在这沉淀了无数繁华与硝烟的历史长河中。凭栏远眺,江风微凉,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望着滔滔无尽的江水,心中顿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
倘若将波涛汹涌的长江比作胸怀壮志的英雄豪杰,那烟波飘渺的东湖则更似一位温婉旖旎的女子,岁月静好,安之若素。在这座有着“百湖之市”美名的城市,东湖如同一只绿色的凤凰,栖息于大都市之中。有人说,东湖无他,唯大而已。但在我看来,这样讲太过片面。从蜿蜒曲折的山路到气势宏伟的离骚碑,从“层台累榭,三休乃至”而建的楚天台到风景如画的落雁听涛景区,亭台楼榭、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路楚风浓郁,楚韵精妙。看那一树红花,如此这般烂漫,不知当年怀才不遇、流连于此的屈子是否也曾赞叹过。
<strong>京山:汉江上的绿宝石</strong>
在汉江平原上有一座被称为“鄂中绿宝石”的小县城——京山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京山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已注定了它的超然与脱俗。西汉末年,杀富济贫、轰动一时的“绿林起义”便始于此。景区内有一处刘秀与绿林好汉王匡、王凤结盟之时的栖息祈福之地,深潭、瀑布、奇石、幽洞……这个山灵水秀的地方也正因有了她的驻足而被世人誉为“美人谷”。炎热的午后,踩着竹筏徘徊在溪涧之间,飞流直下的瀑布溅起的水花晶莹剔透,如细雨拂面,悠扬绵远的山歌声回荡在山涧,忽觉暑气顿消,水境与心境相交相融,恍如置身世外桃源。
天色渐暗,在临溪的饭庄饱餐一顿的我们,赤足换上草鞋,轻踩鹅卵石,继续踏上一段神秘的鸳鸯溪漂流之旅。溪畔堤坡处,“鄂中第一漂”五个朱红色的大字清晰可见。顺流而下的小艇,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水泛舟。夜空中,皎洁的明月洒下淡淡清辉,粼粼水波中如梦似幻的月影不禁让人想起张若虚的名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听着溪水的哗哗声,感受着四周忽隐忽现的灯光与岸上山林幽深的静谧,晚风过处泛起层层涟漪,凉风徐徐,在城市中煎熬了许久的痛苦和压抑,于这一刻随风而逝,心境也随之豁达开朗起来。
<strong>一草一木一神器</strong>
随州厉山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之地,是华夏儿女生生不息之源,更是万千炎黄子孙拜谒始祖之地。初到厉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高耸的炎帝神农石像,他手捧麦穗,身披兽皮,威严古朴,气宇轩昂。站在巨人脚下,遥想当年炎帝“为民请命,尝百草,开农垦,兴贸易”,为华夏泱泱五千年历史文化奠定了根基,我们不禁被他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深深触动。五千年后,他再次屹立于这片熟悉的华夏土地,不知穿越了千年从远古而来的炎帝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一山一水一圣人,一草一木一神器,其中的“神器”就是指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这套沉睡了千年、泛着青铜色泽的编钟,随着曾侯乙幕的开掘被带到世人面前,也将2400多年前的春秋远古之音献给了世人。合上双眼,细细品味这千年编钟的音律,不由感觉恍如隔世。
<strong>问道武当,豁然开朗</strong>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这两句诗出自明朝诗人洪翼圣的《武当道中杂咏》。依稀记得,初闻武当还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而后知其浑厚底蕴,闻其大气风光,却也未曾亲眼所见。此次,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初秋清晨,四周虽是云雾缭绕,却也格外凉爽宜人。一路上紫气氤氲,水声潺潺,重峦叠嶂,寺庙绵延。用“气吞泰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叠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登上矗立于云霄的金顶,四周风光尽收眼底,一位已三次登顶的同行者,见到此情此景,仍不禁再次感叹“壮哉大武当!”
六百年前,明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圆了一个帝国的太和之梦;六百年后,十个甲子的玄妙轮回,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京城,印证了张三丰的那句预言:武当异日必大兴!如今的武当,已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大有玄妙超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被誉为“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来到武当山,要想体会最正统的武当武术,玉虚宫是一个必去的地方。武当武术又名内家拳,以太极、形意、八卦见长,与武当的道教渊源甚深,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谓。每日清晨,近百位武当弟子都会在此习武,其中不乏还有许多金发碧眼的洋弟子,专为学习以柔克刚、包容乃大的太极而来。来自美国东北部罗德岛州的杰夫,是三丰派的第16代传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杰夫透露,他来武当山学习太极已经有6年的光景了,他打算再修行2年就回到故里,创办一家太极武术馆,将武当的太极功夫带到美国,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当武术。
<strong>梦醉襄阳城,迷失古隆中</strong>
有人说,在中国,许多城市是用来怀念的,襄阳便是其中之一。这座有着2800年历史的人文古城,依山傍水,至今仍保留着当时逶迤的古城墙。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旧巍然屹立,仿佛在娓娓道来这两千多年,群雄逐鹿,硝烟弥漫的乱世风雨。“马跃檀溪”、“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隆中对”、“水淹七军”……多少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曾在襄阳上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多少千古流芳的文人墨客曾寄情于襄阳。夜幕降临之际,登上汉江游船,迎着江风,远眺华灯下的古城墙,又别有另一番风韵。
所谓“天下隆中对,传奇襄阳城”,既来到襄阳,隆中自是非去不可的。传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孔明十年“躬耕南阳”的所在地的隆中,离襄阳城仅十数公里,一路山峦绵延,树木葱茏。步入景区,隆中书院、武侯祠、三顾堂、诸葛草庐等自成一派风雅之象,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随处可见。三顾堂后的六角古井是整个古隆中唯一留存的古迹,相传为诸葛先生堂前的生活用水井,俯瞰井中,仿佛能看到孔明正就天下形势侃侃而谈,鞠躬尽瘁,轻抚井沿,恍如能读到数千年来时光深处的痴言谶语。
有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一直是七夕少不了的美丽传说。而这段传说的发源地便是湖北郧西的天河。此时此刻,我站在天河河畔,眼望雾霭渐起的河面,不由得感慨万千。
在没来之前就有所了解,湖北不仅自然风光无限好,人文古迹也有许多。从神话仙居的恩施武陵山区到惊世壮美的长江三峡,从原始古朴的神农架到烟波浩渺的东湖之滨,从空灵神奇的武当之巅到红色传奇的大别山区,江湖一体,水天一色。“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湖北山水齐全,从古至今吸引众多文人与游人前来探寻。继承了荆风楚韵的湖北,用“灵秀”来形容,似乎最为适合。
<strong>悠悠黄鹤楼,烟雨东湖梦</strong>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边默念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一边登上真正的黄鹤楼,试图将古诗与现实合二为一的我,却仿佛一步步走进了梦境。
相传,黄鹤楼本是以仙得名,有人说是吕洞宾曾在此修炼,使黄鹤楼仙气缭绕,也有人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这些古老的传说无疑为这座沉淀了千年岁月的古楼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知是怎样一幅醉人美景勾起了诗人崔颢惆怅的思乡情愫,觥筹交错中斯人已去,当时的黄鹤楼也已然淹没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一路上,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耳熟能详的诗句不绝于耳,孙仲谋的雄韬伟略、李太白的豁达豪放、岳飞的豪情壮志、崔颢的悠悠乡愁……思绪飞扬间,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蓦然回首,那承载了无数万古绝唱、饱经千年岁月沧桑的黄鹤楼,宛若一位遗世独立的圣人,羽化而登仙。
伴着千禧钟的余音,我又踏上了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美誉的武汉长江大桥。它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龟山、蛇山之间,气概恢宏。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心中不免一阵澎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百年来,多少战功赫赫的时代英雄豪杰们,抵不过时间的洗礼,逐渐被遗忘在这沉淀了无数繁华与硝烟的历史长河中。凭栏远眺,江风微凉,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望着滔滔无尽的江水,心中顿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
倘若将波涛汹涌的长江比作胸怀壮志的英雄豪杰,那烟波飘渺的东湖则更似一位温婉旖旎的女子,岁月静好,安之若素。在这座有着“百湖之市”美名的城市,东湖如同一只绿色的凤凰,栖息于大都市之中。有人说,东湖无他,唯大而已。但在我看来,这样讲太过片面。从蜿蜒曲折的山路到气势宏伟的离骚碑,从“层台累榭,三休乃至”而建的楚天台到风景如画的落雁听涛景区,亭台楼榭、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路楚风浓郁,楚韵精妙。看那一树红花,如此这般烂漫,不知当年怀才不遇、流连于此的屈子是否也曾赞叹过。
<strong>京山:汉江上的绿宝石</strong>
在汉江平原上有一座被称为“鄂中绿宝石”的小县城——京山县。“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京山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已注定了它的超然与脱俗。西汉末年,杀富济贫、轰动一时的“绿林起义”便始于此。景区内有一处刘秀与绿林好汉王匡、王凤结盟之时的栖息祈福之地,深潭、瀑布、奇石、幽洞……这个山灵水秀的地方也正因有了她的驻足而被世人誉为“美人谷”。炎热的午后,踩着竹筏徘徊在溪涧之间,飞流直下的瀑布溅起的水花晶莹剔透,如细雨拂面,悠扬绵远的山歌声回荡在山涧,忽觉暑气顿消,水境与心境相交相融,恍如置身世外桃源。
天色渐暗,在临溪的饭庄饱餐一顿的我们,赤足换上草鞋,轻踩鹅卵石,继续踏上一段神秘的鸳鸯溪漂流之旅。溪畔堤坡处,“鄂中第一漂”五个朱红色的大字清晰可见。顺流而下的小艇,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水泛舟。夜空中,皎洁的明月洒下淡淡清辉,粼粼水波中如梦似幻的月影不禁让人想起张若虚的名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听着溪水的哗哗声,感受着四周忽隐忽现的灯光与岸上山林幽深的静谧,晚风过处泛起层层涟漪,凉风徐徐,在城市中煎熬了许久的痛苦和压抑,于这一刻随风而逝,心境也随之豁达开朗起来。
<strong>一草一木一神器</strong>
随州厉山是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之地,是华夏儿女生生不息之源,更是万千炎黄子孙拜谒始祖之地。初到厉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高耸的炎帝神农石像,他手捧麦穗,身披兽皮,威严古朴,气宇轩昂。站在巨人脚下,遥想当年炎帝“为民请命,尝百草,开农垦,兴贸易”,为华夏泱泱五千年历史文化奠定了根基,我们不禁被他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深深触动。五千年后,他再次屹立于这片熟悉的华夏土地,不知穿越了千年从远古而来的炎帝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一山一水一圣人,一草一木一神器,其中的“神器”就是指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这套沉睡了千年、泛着青铜色泽的编钟,随着曾侯乙幕的开掘被带到世人面前,也将2400多年前的春秋远古之音献给了世人。合上双眼,细细品味这千年编钟的音律,不由感觉恍如隔世。
<strong>问道武当,豁然开朗</strong>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这两句诗出自明朝诗人洪翼圣的《武当道中杂咏》。依稀记得,初闻武当还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而后知其浑厚底蕴,闻其大气风光,却也未曾亲眼所见。此次,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初秋清晨,四周虽是云雾缭绕,却也格外凉爽宜人。一路上紫气氤氲,水声潺潺,重峦叠嶂,寺庙绵延。用“气吞泰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叠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登上矗立于云霄的金顶,四周风光尽收眼底,一位已三次登顶的同行者,见到此情此景,仍不禁再次感叹“壮哉大武当!”
六百年前,明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圆了一个帝国的太和之梦;六百年后,十个甲子的玄妙轮回,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京城,印证了张三丰的那句预言:武当异日必大兴!如今的武当,已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大有玄妙超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被誉为“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来到武当山,要想体会最正统的武当武术,玉虚宫是一个必去的地方。武当武术又名内家拳,以太极、形意、八卦见长,与武当的道教渊源甚深,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谓。每日清晨,近百位武当弟子都会在此习武,其中不乏还有许多金发碧眼的洋弟子,专为学习以柔克刚、包容乃大的太极而来。来自美国东北部罗德岛州的杰夫,是三丰派的第16代传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杰夫透露,他来武当山学习太极已经有6年的光景了,他打算再修行2年就回到故里,创办一家太极武术馆,将武当的太极功夫带到美国,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当武术。
<strong>梦醉襄阳城,迷失古隆中</strong>
有人说,在中国,许多城市是用来怀念的,襄阳便是其中之一。这座有着2800年历史的人文古城,依山傍水,至今仍保留着当时逶迤的古城墙。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旧巍然屹立,仿佛在娓娓道来这两千多年,群雄逐鹿,硝烟弥漫的乱世风雨。“马跃檀溪”、“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隆中对”、“水淹七军”……多少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曾在襄阳上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多少千古流芳的文人墨客曾寄情于襄阳。夜幕降临之际,登上汉江游船,迎着江风,远眺华灯下的古城墙,又别有另一番风韵。
所谓“天下隆中对,传奇襄阳城”,既来到襄阳,隆中自是非去不可的。传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孔明十年“躬耕南阳”的所在地的隆中,离襄阳城仅十数公里,一路山峦绵延,树木葱茏。步入景区,隆中书院、武侯祠、三顾堂、诸葛草庐等自成一派风雅之象,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随处可见。三顾堂后的六角古井是整个古隆中唯一留存的古迹,相传为诸葛先生堂前的生活用水井,俯瞰井中,仿佛能看到孔明正就天下形势侃侃而谈,鞠躬尽瘁,轻抚井沿,恍如能读到数千年来时光深处的痴言谶语。
2013-10-21发布拍摄于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