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羽毛球点燃新加坡梦与情
初到新加坡时,经常在公交车上看见三三两两背着羽毛球拍的人,我还好奇是不是当地正在举行羽毛球比赛。
后来才发现,羽毛球之于新加坡,已经是渗透于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来新加坡3个月中相处过的两任室友都是羽毛球爱好者,每到休息日就雷打不动地呼朋唤友去打球,其中一位还加入了私人俱乐部。又比如,你经常能在周末上午十一二点钟的公交地铁上看见打完球回家的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人。再比如,大多数羽毛球场地必须提前3—5天才能预定到,寄希望当天甚至提前1天预约往往会落空;而在球场上,你会发现那些跳跃着的身影里不只有年轻人,70多岁的老人和三四岁的孩童也随处可见。男男女女,无论种族,不分年龄,羽毛球俨然已经成为新加坡极具活力的因子。
<strong>制度、教育和硬件对羽毛球的流行功不可没</strong>
为什么羽毛球在新加坡如此流行?除了便于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危险性低等自身特点以及一衣带水的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羽毛球文化的影响外,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这种支持和推动体现在3个层面,即制度、教育和硬件。
国家层面的体育制度和文化的构建是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基石。体育运动在新加坡被划分成ABCD等不同等级,国家依据等级高低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其中,羽毛球被列入A类运动。2012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与社青体部,连同公共部门、私人企业、民间团体、体育总会和公众联手打造了新加坡的“2030体育愿景”(Vision2030:Live better through sports)规划。该规划旨在通过提升并维持国人接触体育的机会、提供更多体育设施,以及提升培训能力3大方向,建设一个以体育为乐的社会,让居民的生活因体育而更美好。
体育教育和升学制度使得羽毛球在新加坡拥有了广泛的民众基础。新加坡从小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和技能,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可供选择,并要求完成相应学分。而体育竞赛从小学就已开始,校际羽毛球比赛是主流赛事之一,每年举行并进行排名积分。为了提高排名,学校会竞相引进羽毛球特长生。
新加坡体育硬件设施的高密度分布是羽毛球能够流行的必要条件。相关数据显示,在这个拥有约550万人口的719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大致相当于北京的1/23),除了国家体育城,新加坡有31个区域性体育馆(SportSG Sport Facilities)、169个学校体育场(DUS Schools Facilities),105个社区体育中心(Community Centres/Clubs) 。单就羽毛球场地而言,2012年全岛的羽毛球场地已达到1857个,遥遥领先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场地数量。这些体育场所全部向公众开放,包括游人。
如果想亲身感受新加坡的羽毛球文化和体育氛围,有一场赛事你一定要去看一看,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走一走。
<strong>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羽毛球爱好者的盛宴</strong>
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大致在每年的4—6月份之间举行,为期6天。它始于1987年,2007年开始成为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12个国际分赛站中的一站,2016年其总奖金高达35万美金。每年,全世界的顶尖羽毛球手们汇聚于此,展开一场场精彩而激烈的厮杀。
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可以说是中国女球员的福地。从1987年到2016年共27届比赛中,中国女单获得了15次冠军,女双获得了19次冠军。其中,女双曾在1994年到2009年获得14连冠,2011到2015年获得5连冠。
虽然新加坡的羽毛球运动很普及,但由于人口基数、体育机制等原因,新加坡国家羽毛球队整体水平在国际上并不出色,它的球员也大多并不为人熟知。球员如果能够拿到公开赛的冠军已相当不错。早年的苏西洛算是相对知名的羽毛球运动员之一。1979年出生于印尼的他,从1998年开始代表新加坡征战国际赛场。2002年,他放弃印尼国籍,加入新加坡国籍,在同年的新加坡公开赛中,成为第一位打入五星级国际公开赛男单决赛的新加坡选手。2004年,在日本羽毛球公开赛中,苏西洛曾以15-13和15-6战胜了中国选手鲍春来夺得冠军。而新加坡最近一次在家门口夺冠则是2010年的女双比赛。
<strong>到新加坡体育城来一场体育文化之旅</strong>
除了要去看超级赛事,在新加坡值得去走一走的地方就是曾获得世界建筑节最佳建筑奖的新加坡体育城。这座建成于2014年6月的综合生态系统,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滨海景区,是亚洲首个集体育、休闲和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
这里有可容纳5.5万个座位的国家体育场、多功能可扩展的室内华侨银行球场,为划艇、皮划艇和龙舟项目运动员和爱好者所设的水上运动中心,包括硬地球场、滑板公园、健身角、慢跑道和自行车道、保龄球场和沙滩排球场等在内的一系列多元化的体育社区设施,以体育为主题的4.1万平方米的商业零售空间等等。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体育文化发烧友,这里还有体育馆图书馆和新加坡体育博物馆可供参观。
如果你想在新加坡来一场放松身心的慢旅行,不妨择一个阴天或者飘着蒙蒙细雨的日子,亦可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搭地铁到Stadium站,一出A口,微微的海风会伴着明朗而现代的体育城拥你入怀,整个人会在整洁、开阔、有序、舒适的熨帖感中平和沉静下来。你可以在街角的店买一杯咖啡,坐在绿意簇拥的长椅上看着滑板少年发发呆;可以漫步到海边,凭栏眺望,近处的龙舟训练,远处的摩天轮,城市的日常会在你眼前铺展开来;也可以走进体育图书馆或者博物馆,闻一闻书香,探一探历史;亦可走进体育场内,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赛,或者就坐在场馆内,透过屋顶的开口看一看海滨景致和城市天际线。
总之,当你走进新加坡,你会体会到,包括羽毛球在内的体育运动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它让你动起来,也慢下来;它让新加坡活泼起来,也沉淀下去;它让人们的心态更加开放,也让多元社会更加凝聚。(王少军)
初到新加坡时,经常在公交车上看见三三两两背着羽毛球拍的人,我还好奇是不是当地正在举行羽毛球比赛。
后来才发现,羽毛球之于新加坡,已经是渗透于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来新加坡3个月中相处过的两任室友都是羽毛球爱好者,每到休息日就雷打不动地呼朋唤友去打球,其中一位还加入了私人俱乐部。又比如,你经常能在周末上午十一二点钟的公交地铁上看见打完球回家的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人。再比如,大多数羽毛球场地必须提前3—5天才能预定到,寄希望当天甚至提前1天预约往往会落空;而在球场上,你会发现那些跳跃着的身影里不只有年轻人,70多岁的老人和三四岁的孩童也随处可见。男男女女,无论种族,不分年龄,羽毛球俨然已经成为新加坡极具活力的因子。
<strong>制度、教育和硬件对羽毛球的流行功不可没</strong>
为什么羽毛球在新加坡如此流行?除了便于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危险性低等自身特点以及一衣带水的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羽毛球文化的影响外,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这种支持和推动体现在3个层面,即制度、教育和硬件。
国家层面的体育制度和文化的构建是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基石。体育运动在新加坡被划分成ABCD等不同等级,国家依据等级高低给予不同力度的支持,其中,羽毛球被列入A类运动。2012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与社青体部,连同公共部门、私人企业、民间团体、体育总会和公众联手打造了新加坡的“2030体育愿景”(Vision2030:Live better through sports)规划。该规划旨在通过提升并维持国人接触体育的机会、提供更多体育设施,以及提升培训能力3大方向,建设一个以体育为乐的社会,让居民的生活因体育而更美好。
体育教育和升学制度使得羽毛球在新加坡拥有了广泛的民众基础。新加坡从小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和技能,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可供选择,并要求完成相应学分。而体育竞赛从小学就已开始,校际羽毛球比赛是主流赛事之一,每年举行并进行排名积分。为了提高排名,学校会竞相引进羽毛球特长生。
新加坡体育硬件设施的高密度分布是羽毛球能够流行的必要条件。相关数据显示,在这个拥有约550万人口的719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大致相当于北京的1/23),除了国家体育城,新加坡有31个区域性体育馆(SportSG Sport Facilities)、169个学校体育场(DUS Schools Facilities),105个社区体育中心(Community Centres/Clubs) 。单就羽毛球场地而言,2012年全岛的羽毛球场地已达到1857个,遥遥领先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场地数量。这些体育场所全部向公众开放,包括游人。
如果想亲身感受新加坡的羽毛球文化和体育氛围,有一场赛事你一定要去看一看,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走一走。
<strong>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羽毛球爱好者的盛宴</strong>
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大致在每年的4—6月份之间举行,为期6天。它始于1987年,2007年开始成为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12个国际分赛站中的一站,2016年其总奖金高达35万美金。每年,全世界的顶尖羽毛球手们汇聚于此,展开一场场精彩而激烈的厮杀。
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可以说是中国女球员的福地。从1987年到2016年共27届比赛中,中国女单获得了15次冠军,女双获得了19次冠军。其中,女双曾在1994年到2009年获得14连冠,2011到2015年获得5连冠。
虽然新加坡的羽毛球运动很普及,但由于人口基数、体育机制等原因,新加坡国家羽毛球队整体水平在国际上并不出色,它的球员也大多并不为人熟知。球员如果能够拿到公开赛的冠军已相当不错。早年的苏西洛算是相对知名的羽毛球运动员之一。1979年出生于印尼的他,从1998年开始代表新加坡征战国际赛场。2002年,他放弃印尼国籍,加入新加坡国籍,在同年的新加坡公开赛中,成为第一位打入五星级国际公开赛男单决赛的新加坡选手。2004年,在日本羽毛球公开赛中,苏西洛曾以15-13和15-6战胜了中国选手鲍春来夺得冠军。而新加坡最近一次在家门口夺冠则是2010年的女双比赛。
<strong>到新加坡体育城来一场体育文化之旅</strong>
除了要去看超级赛事,在新加坡值得去走一走的地方就是曾获得世界建筑节最佳建筑奖的新加坡体育城。这座建成于2014年6月的综合生态系统,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滨海景区,是亚洲首个集体育、休闲和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
这里有可容纳5.5万个座位的国家体育场、多功能可扩展的室内华侨银行球场,为划艇、皮划艇和龙舟项目运动员和爱好者所设的水上运动中心,包括硬地球场、滑板公园、健身角、慢跑道和自行车道、保龄球场和沙滩排球场等在内的一系列多元化的体育社区设施,以体育为主题的4.1万平方米的商业零售空间等等。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体育文化发烧友,这里还有体育馆图书馆和新加坡体育博物馆可供参观。
如果你想在新加坡来一场放松身心的慢旅行,不妨择一个阴天或者飘着蒙蒙细雨的日子,亦可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搭地铁到Stadium站,一出A口,微微的海风会伴着明朗而现代的体育城拥你入怀,整个人会在整洁、开阔、有序、舒适的熨帖感中平和沉静下来。你可以在街角的店买一杯咖啡,坐在绿意簇拥的长椅上看着滑板少年发发呆;可以漫步到海边,凭栏眺望,近处的龙舟训练,远处的摩天轮,城市的日常会在你眼前铺展开来;也可以走进体育图书馆或者博物馆,闻一闻书香,探一探历史;亦可走进体育场内,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赛,或者就坐在场馆内,透过屋顶的开口看一看海滨景致和城市天际线。
总之,当你走进新加坡,你会体会到,包括羽毛球在内的体育运动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它让你动起来,也慢下来;它让新加坡活泼起来,也沉淀下去;它让人们的心态更加开放,也让多元社会更加凝聚。(王少军)
2016-12-02发布拍摄于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