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
光州绿道:废路扮靓市中心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似乎和“环保”这个词也绝缘了很久,习惯了西南家乡因盆地水汽而产生的雾视觉,内心对北京的霾也像多了几分强行的宽容和自我欺骗。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各界人士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关于资源消耗与环保的讨论,但不论是旧物改造还是变废为宝,这些所谓“循环利用”的再生产过程仍是再一次消耗,若要具体讨论,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一言难尽的信息量,但对如何处理废弃大型工程这一分支,还且看邻国的个中典范。
<strong>光州绿道公园的曲折由来</strong>
将一段穿梭在林立高楼中,裹挟着历史气息和城市记忆的废旧铁路改建成一座绿道公园,是一个充满勇气与想象力的主意。韩国光州的绿道公园便是这样一个围绕城市中心的废弃铁路而修建的带状公园,其占地面积约12.02万平方米,总长度约7.9千米,是光州市重要的绿色廊道和特色市民公园。
追溯当年建立之初的情形,是铁路周边的300多名居民在1998年2月的光州市议会上提交了“营造绿地、公园和自行车道路”的请愿书,率先牵起了改造绿道公园的势头,而后一年,近万名市民又共同参与了改建的讨论。从千禧年起,直至2013年9月的十余年间,一连串的分区分段规划建造让绿道公园终于雏形初成。而关于那条被作为建筑中心的废弃铁路,又有什么样的来头呢?原来它是连接了庆尚道和全罗道的庆全线在光州市区经过的一段,开设于1930年,始发光州,目的地丽水,1938年驿站名称由新光州站变成了南光州站。由于当年铁路正好穿过城市的中心,且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地区人口急剧流入城市,铁路的特殊位置切断了地区之间的连接,造成了大量的交通堵塞和噪音,甚至还发生了不少的列车事故。因此市中心这一截庆全线支线便在群众几十年忍无可忍的呼声中被废弃掉了,改移到城市的远郊外围地区重新再造一段。
<strong>“旧火车”的主题特色</strong>
光州绿道公园的正门距离1号线地铁南光州站大约5分钟的徒步路程,一进公园大门,锈迹斑斑的火车轨道便进入眼帘,没错,这正是那条被废旧的庆全线铁路支线。顺着公园的小路往里走,沿线有各色的雕塑和艺术作品,还有专门的铁路历史展览馆,里面展出了1999年南光州站即将被弃用时的照片,对比当下的城市境况,虽仅仅十余年,但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可从照片里窥见一斑。展示厅不远处的草坪里有一块石质的站点纪念碑,上面刻写的文字清晰地标明了当年铁路肩负的运力距离、南光州站改名事件和具体废弃时间。继续前行一段距离,会看到各种色彩丰富的儿童游乐设施,以及不少与铁道相关的遗留物品,比如木质的防护栅栏,黄黑相间的出入信号灯,石墙上雕刻的小火车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铁道上停留的两辆废旧火车。走进其中一辆贴有“光州-平壤”始发标示的火车车厢里,跳进眼中的是一些不及膝高的小桌小椅,乍一看以为是小型火车幼儿园,但其实是为车型量身打造的迷你图书馆,里面的书籍种类涉猎广泛,大人和小孩都可以共同使用,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旁边一辆贴着“光州-巴黎”始发标识的火车车厢则被装饰成咖啡厅,并取名为“绿道分享咖啡屋”。车厢精心地保留着当年载客车厢的原味,环视四周的墙壁,装裱好的知名访客的书法作品错落有致地挂在上面,每一幅书法书写的内容都格外耐人寻味。游客们可在此对坐小憩,也可在此进行怀旧主题约会,1000韩元一杯的咖啡价格亲民,香气应景。在几行客座的后方,还另设有一个精巧的会议室,内部空间布置十分紧凑,但并不令人感到逼仄,小饰品也似精心设计过一番,摆放得恰到好处。
<strong>千金难换绿道环保价值</strong>
在光州绿道公园开建之前,人们对于废弃铁路如何利用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方面,周边市民们的态度是支持将废弃地皮公园化的方案;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更倾向于建设轻型电车轨的商业方案。为了调和统一双方意见,民间团体和地区居民于1999年6月专门成立了以“反对建造轻轨电车、支持绿道公园规划”为主题的市民会,用以开办诸如用地是否轻轨化的决议大会,或举行签名运动等民意表达活动。最终,在地区专家、民间团体和原居民的一系列努力下,持续了近3年的争议和矛盾终于达成统一的结果——那便是商业让步环保,建设绿道公园。
秉承着“城市与绿色相连的绿道、人与人相连的绿道、城市与农村相连的绿道”这一公园设计理念,绿道建成后,先前被交通道路强行分断的两边地域由此重新被连接,而其中包含的人、城、村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公园建造的前、中、后期再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谐的新结构。同时,绿道公园中数千种的草木在为人造氧、供人观赏之余,高植被覆盖率亦为昆虫和鸟类的玩乐和栖息提供了广阔而充裕的场所。回顾公园的前世今生,原本上世纪还是被厌弃的废旧“无用物”,在经过人们的头脑风暴和妙手回春后,却成了城市的艺术品和风景线。想要追问,废物离艺术究竟有多远?再生产离目光长远的高性价比改造又有多远?关于这些个命题,或许韩国光州绿道公园对废旧铁路的改造,能给我们带来一点新思路。(温沐夏)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似乎和“环保”这个词也绝缘了很久,习惯了西南家乡因盆地水汽而产生的雾视觉,内心对北京的霾也像多了几分强行的宽容和自我欺骗。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各界人士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关于资源消耗与环保的讨论,但不论是旧物改造还是变废为宝,这些所谓“循环利用”的再生产过程仍是再一次消耗,若要具体讨论,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一言难尽的信息量,但对如何处理废弃大型工程这一分支,还且看邻国的个中典范。
<strong>光州绿道公园的曲折由来</strong>
将一段穿梭在林立高楼中,裹挟着历史气息和城市记忆的废旧铁路改建成一座绿道公园,是一个充满勇气与想象力的主意。韩国光州的绿道公园便是这样一个围绕城市中心的废弃铁路而修建的带状公园,其占地面积约12.02万平方米,总长度约7.9千米,是光州市重要的绿色廊道和特色市民公园。
追溯当年建立之初的情形,是铁路周边的300多名居民在1998年2月的光州市议会上提交了“营造绿地、公园和自行车道路”的请愿书,率先牵起了改造绿道公园的势头,而后一年,近万名市民又共同参与了改建的讨论。从千禧年起,直至2013年9月的十余年间,一连串的分区分段规划建造让绿道公园终于雏形初成。而关于那条被作为建筑中心的废弃铁路,又有什么样的来头呢?原来它是连接了庆尚道和全罗道的庆全线在光州市区经过的一段,开设于1930年,始发光州,目的地丽水,1938年驿站名称由新光州站变成了南光州站。由于当年铁路正好穿过城市的中心,且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地区人口急剧流入城市,铁路的特殊位置切断了地区之间的连接,造成了大量的交通堵塞和噪音,甚至还发生了不少的列车事故。因此市中心这一截庆全线支线便在群众几十年忍无可忍的呼声中被废弃掉了,改移到城市的远郊外围地区重新再造一段。
<strong>“旧火车”的主题特色</strong>
光州绿道公园的正门距离1号线地铁南光州站大约5分钟的徒步路程,一进公园大门,锈迹斑斑的火车轨道便进入眼帘,没错,这正是那条被废旧的庆全线铁路支线。顺着公园的小路往里走,沿线有各色的雕塑和艺术作品,还有专门的铁路历史展览馆,里面展出了1999年南光州站即将被弃用时的照片,对比当下的城市境况,虽仅仅十余年,但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可从照片里窥见一斑。展示厅不远处的草坪里有一块石质的站点纪念碑,上面刻写的文字清晰地标明了当年铁路肩负的运力距离、南光州站改名事件和具体废弃时间。继续前行一段距离,会看到各种色彩丰富的儿童游乐设施,以及不少与铁道相关的遗留物品,比如木质的防护栅栏,黄黑相间的出入信号灯,石墙上雕刻的小火车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铁道上停留的两辆废旧火车。走进其中一辆贴有“光州-平壤”始发标示的火车车厢里,跳进眼中的是一些不及膝高的小桌小椅,乍一看以为是小型火车幼儿园,但其实是为车型量身打造的迷你图书馆,里面的书籍种类涉猎广泛,大人和小孩都可以共同使用,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旁边一辆贴着“光州-巴黎”始发标识的火车车厢则被装饰成咖啡厅,并取名为“绿道分享咖啡屋”。车厢精心地保留着当年载客车厢的原味,环视四周的墙壁,装裱好的知名访客的书法作品错落有致地挂在上面,每一幅书法书写的内容都格外耐人寻味。游客们可在此对坐小憩,也可在此进行怀旧主题约会,1000韩元一杯的咖啡价格亲民,香气应景。在几行客座的后方,还另设有一个精巧的会议室,内部空间布置十分紧凑,但并不令人感到逼仄,小饰品也似精心设计过一番,摆放得恰到好处。
<strong>千金难换绿道环保价值</strong>
在光州绿道公园开建之前,人们对于废弃铁路如何利用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方面,周边市民们的态度是支持将废弃地皮公园化的方案;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更倾向于建设轻型电车轨的商业方案。为了调和统一双方意见,民间团体和地区居民于1999年6月专门成立了以“反对建造轻轨电车、支持绿道公园规划”为主题的市民会,用以开办诸如用地是否轻轨化的决议大会,或举行签名运动等民意表达活动。最终,在地区专家、民间团体和原居民的一系列努力下,持续了近3年的争议和矛盾终于达成统一的结果——那便是商业让步环保,建设绿道公园。
秉承着“城市与绿色相连的绿道、人与人相连的绿道、城市与农村相连的绿道”这一公园设计理念,绿道建成后,先前被交通道路强行分断的两边地域由此重新被连接,而其中包含的人、城、村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公园建造的前、中、后期再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谐的新结构。同时,绿道公园中数千种的草木在为人造氧、供人观赏之余,高植被覆盖率亦为昆虫和鸟类的玩乐和栖息提供了广阔而充裕的场所。回顾公园的前世今生,原本上世纪还是被厌弃的废旧“无用物”,在经过人们的头脑风暴和妙手回春后,却成了城市的艺术品和风景线。想要追问,废物离艺术究竟有多远?再生产离目光长远的高性价比改造又有多远?关于这些个命题,或许韩国光州绿道公园对废旧铁路的改造,能给我们带来一点新思路。(温沐夏)
2016-11-14发布拍摄于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