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黑漆灯柱讲述英伦爱情
回想起飘在伦敦的那段日子,我最喜欢趁着晨昏交替时分,沿着泰晤士河畔从东到西毫无目的地游荡,两岸的路灯总是在某个恍惚间就齐刷刷地亮起,高大的黑色灯柱擎着温暖的光源,照亮整座城市的温情。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簇簇暖黄灯光投下的阴影里还藏着一段隐秘的爱情。
<strong>威斯敏斯特最浪漫的注脚</strong>
在威斯敏斯特城区周围散步时,你也许会注意到一些不寻常的标志挂在每一条街道的路灯柱上。从泰晤士河畔到皮卡迪利广场,街道两旁粉刷有防锈黑漆的铜制路灯基座位置,雕刻着法国高档奢侈品品牌可可·香奈儿的标志,并用香奈儿极具代表性的金漆涂料涂在黑色灯柱上,形成了两个环环相扣的双C字母,一如既往地在她的历史沧桑感中彰显着傲人贵气。
这些刷着黑漆的铜灯柱已经陪伴了这个城市几十年,每当华灯初上,灯光洒在那金色的“双C”图案与刻在另一边的“W”字母上,就仿佛一对恋人在灯下暧昧细语。如果你放慢脚步,驻足倾听,这其实是一段浪漫的爱情传说。
传奇是在1925年的一场舞会上开始的:伦敦城的主人威斯敏斯特公爵休·理查德·阿瑟·格罗夫纳遇见了一位迷人的小姐——可可·香奈儿,公爵对香奈儿小姐一见倾心,或许香奈儿对他也有些许动心,很快两人就成为了情人。几年之后,公爵向香奈儿小姐求婚,却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拒绝。这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告诉她深爱的情人:“这个世界有许多位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但是香奈儿小姐却只有一个。”20年后,依旧对可可·香奈儿念念不忘的痴心公爵决定今后在伦敦市中心的街头灯柱上,刻上“香奈儿”的品牌标志,同时在这个标记的旁边,刻上一个大写的“W”,代表威斯敏斯特公爵家族,以此纪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strong>路灯照亮心中美好向往</strong>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不禁为这份情深意重又遗憾收尾的故事唏嘘不已,每次河畔散步也都忍不住替天下有情人抚着路灯追忆年华。但也有少数理性派会跳出来给你无情的一击:但双C背后真正的典故并没有人们口传的这么浪漫,“双C”其实代表的是市政府(City Council),而旁边的“W”象征威斯敏斯特区(Westminster)。实际上,这些黑色经典路灯柱的确只能在威斯敏斯特区才能找到。威斯敏斯特区政府的交通事务官员马丁·罗尔就曾解释说:“这故事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和历史真相相去甚远,我们只能说这是个奇妙的巧合。伦敦街头的这些灯柱其实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的,这离公爵和香奈儿的谋面已经过去了20多年。”谬传也好,巧合也罢,事实或许和传说有所出入,不过几十年来“双C”与“W”却是从未离开过,我倒宁愿相信这些印记是一位痴心汉对逝去爱情的纪念。
或许,也是爱浪漫的人居多,也或许,这盏路灯照亮了我们心中那些关于爱情和人心最美好的向往。原先在伦敦市区的旅游纪念品店里,只能买到“大本钟”“皇家红色邮筒”或是“黑色出租车”造型的各种小摆设,但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卖“香奈儿灯柱”。钟情于“灯柱”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是法国人,他们说“要把伦敦的这一独特景致和那段不知真假的爱情故事一起带回法国去”。
这段故事让我至今能感受到伦敦的温馨和人情味,而它们都出于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背景。然而你可知道,伦敦曾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为了摆脱这个恶名,1417年,伦敦政府采取了一项让世人受益至今的壮举——发明路灯。
人类尝试在城市街道上进行人工照明始于15世纪初的英国,那时每当夜幕降临,伦敦就变成作奸犯科者的天堂。由于抢劫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背街暗巷,晚上7、8点之后,市民们大多足不出户,门窗紧闭,街头巷尾很难觅到半个人影。1417年,为了让雾都冬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亮起来,时任伦敦市市长亨利·巴顿发布法规,命令在户外增加照明设施。企图为非作歹的恶棍匪徒们唯恐在灯光下现了原形,纷纷收敛许多,犯罪率由此直线下降,这种情况在已经安装路灯的中心城区尤为明显。
<strong>被英国人玩坏了的创意街灯</strong>
旅行路上太无聊?那就和当地街灯来一场跨国交谈吧。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就曾举办过这样一个项目:利用公共设施上的识别码来让它们更具有互动性。现代人生活离不开手机扫码,微信加好友要扫码,购物埋单也要扫码,那么为什么不能利用扫码功能,在旅途中和当地设施谈天说地呢?这项工程将街道上的普通公共设施,如邮筒、路灯、公交站牌和智能语音联系起来,通过扫描识别码接入一个专属电话号码,开始一场对话。路灯跟你讲的内容可能是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或者有趣的典故,从而让旅途妙趣横生并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能更好地让外来者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光是聊天互动还不够,英国建筑学学生马修·罗齐尔和加拿大交互设计师乔纳森又共同设计了一款名为“影子”的路灯,现已被安装在英国的8处街道上。在刚公布不久的伦敦设计博物馆2015“年度设计奖”入围名单中,该作品也赫然在列。“影子”路灯长得和普通街灯没什么两样,但它的灯头处隐藏着一个红外摄像头,用于记录经过灯光下运动产生的形状,包括人类或者动物。这些被记录下的形状经过计算机处理,创建出一个人工阴影效果,当别人经过它的时候,再将这个黑色立体的影像投影到地面上。试想,当一位婀娜多姿的小姐经过时,地面上的影子却是个鲁莽大汉,她会不会怀疑街灯暴露了她女汉子的本质。当长时间没人经过,与它互动的时候,它将进入“梦境时间”,循环播放以前记录下的影子,直到有人再次经过它的“花前月下”,摄像头便又开始捕捉新的画面。(柳千晴)
回想起飘在伦敦的那段日子,我最喜欢趁着晨昏交替时分,沿着泰晤士河畔从东到西毫无目的地游荡,两岸的路灯总是在某个恍惚间就齐刷刷地亮起,高大的黑色灯柱擎着温暖的光源,照亮整座城市的温情。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簇簇暖黄灯光投下的阴影里还藏着一段隐秘的爱情。
<strong>威斯敏斯特最浪漫的注脚</strong>
在威斯敏斯特城区周围散步时,你也许会注意到一些不寻常的标志挂在每一条街道的路灯柱上。从泰晤士河畔到皮卡迪利广场,街道两旁粉刷有防锈黑漆的铜制路灯基座位置,雕刻着法国高档奢侈品品牌可可·香奈儿的标志,并用香奈儿极具代表性的金漆涂料涂在黑色灯柱上,形成了两个环环相扣的双C字母,一如既往地在她的历史沧桑感中彰显着傲人贵气。
这些刷着黑漆的铜灯柱已经陪伴了这个城市几十年,每当华灯初上,灯光洒在那金色的“双C”图案与刻在另一边的“W”字母上,就仿佛一对恋人在灯下暧昧细语。如果你放慢脚步,驻足倾听,这其实是一段浪漫的爱情传说。
传奇是在1925年的一场舞会上开始的:伦敦城的主人威斯敏斯特公爵休·理查德·阿瑟·格罗夫纳遇见了一位迷人的小姐——可可·香奈儿,公爵对香奈儿小姐一见倾心,或许香奈儿对他也有些许动心,很快两人就成为了情人。几年之后,公爵向香奈儿小姐求婚,却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拒绝。这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告诉她深爱的情人:“这个世界有许多位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但是香奈儿小姐却只有一个。”20年后,依旧对可可·香奈儿念念不忘的痴心公爵决定今后在伦敦市中心的街头灯柱上,刻上“香奈儿”的品牌标志,同时在这个标记的旁边,刻上一个大写的“W”,代表威斯敏斯特公爵家族,以此纪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strong>路灯照亮心中美好向往</strong>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不禁为这份情深意重又遗憾收尾的故事唏嘘不已,每次河畔散步也都忍不住替天下有情人抚着路灯追忆年华。但也有少数理性派会跳出来给你无情的一击:但双C背后真正的典故并没有人们口传的这么浪漫,“双C”其实代表的是市政府(City Council),而旁边的“W”象征威斯敏斯特区(Westminster)。实际上,这些黑色经典路灯柱的确只能在威斯敏斯特区才能找到。威斯敏斯特区政府的交通事务官员马丁·罗尔就曾解释说:“这故事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和历史真相相去甚远,我们只能说这是个奇妙的巧合。伦敦街头的这些灯柱其实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的,这离公爵和香奈儿的谋面已经过去了20多年。”谬传也好,巧合也罢,事实或许和传说有所出入,不过几十年来“双C”与“W”却是从未离开过,我倒宁愿相信这些印记是一位痴心汉对逝去爱情的纪念。
或许,也是爱浪漫的人居多,也或许,这盏路灯照亮了我们心中那些关于爱情和人心最美好的向往。原先在伦敦市区的旅游纪念品店里,只能买到“大本钟”“皇家红色邮筒”或是“黑色出租车”造型的各种小摆设,但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卖“香奈儿灯柱”。钟情于“灯柱”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是法国人,他们说“要把伦敦的这一独特景致和那段不知真假的爱情故事一起带回法国去”。
这段故事让我至今能感受到伦敦的温馨和人情味,而它们都出于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背景。然而你可知道,伦敦曾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为了摆脱这个恶名,1417年,伦敦政府采取了一项让世人受益至今的壮举——发明路灯。
人类尝试在城市街道上进行人工照明始于15世纪初的英国,那时每当夜幕降临,伦敦就变成作奸犯科者的天堂。由于抢劫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背街暗巷,晚上7、8点之后,市民们大多足不出户,门窗紧闭,街头巷尾很难觅到半个人影。1417年,为了让雾都冬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亮起来,时任伦敦市市长亨利·巴顿发布法规,命令在户外增加照明设施。企图为非作歹的恶棍匪徒们唯恐在灯光下现了原形,纷纷收敛许多,犯罪率由此直线下降,这种情况在已经安装路灯的中心城区尤为明显。
<strong>被英国人玩坏了的创意街灯</strong>
旅行路上太无聊?那就和当地街灯来一场跨国交谈吧。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就曾举办过这样一个项目:利用公共设施上的识别码来让它们更具有互动性。现代人生活离不开手机扫码,微信加好友要扫码,购物埋单也要扫码,那么为什么不能利用扫码功能,在旅途中和当地设施谈天说地呢?这项工程将街道上的普通公共设施,如邮筒、路灯、公交站牌和智能语音联系起来,通过扫描识别码接入一个专属电话号码,开始一场对话。路灯跟你讲的内容可能是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或者有趣的典故,从而让旅途妙趣横生并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能更好地让外来者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光是聊天互动还不够,英国建筑学学生马修·罗齐尔和加拿大交互设计师乔纳森又共同设计了一款名为“影子”的路灯,现已被安装在英国的8处街道上。在刚公布不久的伦敦设计博物馆2015“年度设计奖”入围名单中,该作品也赫然在列。“影子”路灯长得和普通街灯没什么两样,但它的灯头处隐藏着一个红外摄像头,用于记录经过灯光下运动产生的形状,包括人类或者动物。这些被记录下的形状经过计算机处理,创建出一个人工阴影效果,当别人经过它的时候,再将这个黑色立体的影像投影到地面上。试想,当一位婀娜多姿的小姐经过时,地面上的影子却是个鲁莽大汉,她会不会怀疑街灯暴露了她女汉子的本质。当长时间没人经过,与它互动的时候,它将进入“梦境时间”,循环播放以前记录下的影子,直到有人再次经过它的“花前月下”,摄像头便又开始捕捉新的画面。(柳千晴)
2015-10-19发布拍摄于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