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维尼翁:时光留下的宗教味道



从尼斯到普罗旺斯的中心城市阿维尼翁火车3个小时就到了,火车停在郊外的TGV站,从这里再乘一辆公交车就可到达城内。阿维尼翁的一条长5公里的城墙把古城围在其中,城墙有39个塔楼和7个大门,在法国来说,这样坚实雄伟的城墙是不多见的。而这正是由于阿维尼翁独特的宗教地位——这里是除梵蒂冈以外的另一个教皇城。
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1305年,一名法国大主教当选为罗马教廷教皇,即克雷芒五世。阿维尼翁面对罗纳河,地处广阔的罗纳河平原上方的高地上,是战略要地,既利于观敌又便于防御。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一直到1377年,先后共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他们在城市四周筑起高高的城墙,修建了壁垒森严的教皇宫。在此期间,这里成了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教皇是神、权结合的象征,因此,皇宫就要给人以雄伟庄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当年的设计师把这座城堡式的宫殿就设计在城北的高岩石山上,总面积1.5万平方米,用近20年的时间才建成了这座现存的最重要的宫殿。这座全用石砌的建筑立于小山岗边,高大宏伟。教皇宫分成新、旧两宫,旧宫是一座罗曼式风格的建筑,他是由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在位时修建的,这座建筑留有本尼狄克的影子,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苦行僧,因此,他主持修建的旧宫朴实无华。
新宫与旧宫风格迥然不同。新宫为克雷芒六世所建,所建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位“教会王子”的风格,他挥霍无度,把新宫修建得富丽堂皇,同时他又酷爱艺术,把新宫装饰得就像一座艺术殿堂。这座哥特式建筑的超凡之处在于寂静的回廊、岩洞似的大厅和壮丽的护墙。宫殿内部石墙厚厚,殿厅贯通相连,廊道迂回曲折似一座迷宫,使人感到教皇的森严与神秘。1309年到1378年间,教皇和红衣主教居住在这座城市里,吸引了许多来自意大利的优秀画家、雕塑家和作家,从而使它成为艺术活动的中心。可惜教皇宫内的艺术品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洗劫一空,从仅留下的6幅富丽的高布林挂毯和乔凡内提的精美壁画,可见当初艺术品的辉煌。
当年的主教官邸,现在叫小宫博物馆,位于主教宫的北面罗纳河畔,以历代教皇私人收藏的祭坛画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波提切里的作品《圣母与圣婴》。阿维尼翁还有一处是必须提上一笔的,就是罗纳河上被腰截的断桥——圣贝尼茨桥,也叫阿维尼翁桥。法国民歌《在阿维尼翁桥上》的灵感就来源于这座12世纪所修建的22孔石桥,据说当时一个名叫圣贝尼茨的牧童受到神的召唤,而开始建造这座桥。桥建成后,多次在战乱中遭破坏, 原来22座桥墩中只剩下4座。值到现在未予修复,仍然保持这断桥状态。
阿维尼翁的财富并不只限于它的过去,自1947年起该市每年七八月间都要举办艺术节,这是欧洲主要的戏剧庆典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各地的知名剧团将古典的、现代的、风格各异的戏剧表演献给这座古城,教皇宫外的广场届时成为万众欢腾的中心。
我住的酒店就在罗纳河西岸,教皇宫的对岸。岸边草坪、林荫道,环境非常优美。黄昏时分随着落日渐渐西沉,其柔和的余晖将对岸的城墙、教皇宫和圣贝尼茨桥照得从一片金黄到如火如荼。天黑之后,灯光将教皇宫、圣贝尼茨桥和城墙再一次照亮,这些建筑物的倒影在乌黑的罗纳河面上成了欢快跳跃的洒金碎银。晚安,金色的教皇城。(颜 铭)
目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