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浪花一朵
0
0
0
浅聊一下吧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种草了
加拿大
加拿大旅游启动在华发展战略
10月18日,加拿大联邦小型企业及旅游事务国务部部长罗伯·摩尔(Rob Moore)亲率加拿大代表团访问上海,此次访华是继今年早前中加正式签署《中加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ADS)之后,加拿大政府及旅游业界高层的首次大规模访华,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加旅游业的协作。同时,10月14日至22日,加拿大旅游局组织的2010 加拿大———亚洲旅游会议(Canada-Asia Showcase)也如期登陆北京,来自加拿大当地各大旅游机构、旅游局、酒店、航空公司、租车公司以及当地旅行社的165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展览,展览为来自加拿大的卖方和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的买家提供了一对一会面并共同探讨商机的平台。“这一切,标志着加拿大旅游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已全面启动。”加拿大旅游局中国及印度首席代表高平说道。
全面布局,迎接中国游客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出境游市场。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出境游客数量将高达1亿,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来自加拿大会议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15年,赴加旅游的中国游客数将增加50%。“这些数字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今年的1月—8月间,赴加旅游的中国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而在今年6月中加签署ADS协议之后,7月份赴加的中国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更是高达35%,中国市场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趋势”,高平说道,“这一切都是令人振奋的,中国一直是加拿大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仅次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之后,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国将为加拿大各地带来巨大旅游商机。自加拿大旅游局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开始,5年以来,我们安排了400多位旅行社工作人员、200多位媒体朋友前往加拿大开展体验游。现在,我们对中国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年8月加拿大首发团的顺利成行更是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认知,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力拓中国市场的信心,包括对旅行社的网上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以迎接更多的中国游客。”
此外,高平还表示, “除了加强目的地的宣传和推广,我们意识到,赴加的签证和航班情况也是中国游客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早在ADS签署之前,我们就为中国游客提供着便利快捷的签证服务,ADS签署之后,签证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申请人从送签到获得签证的办理周期为5个工作日,而且基本不需要面签,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签证申请者。同时,我们还将与一些‘优先旅行社’合作,在签证处或签证中心为它们设有特殊窗口,为团组游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至于航线方面,除了海航即将于11月27日开通北京至多伦多直飞航线,包括加拿大航空、国航、南航在内的其他航空公司也将视需求增大运力。”
加大投入,强调旅游 “品质”
据高平介绍,ADS的签署为加拿大在中国市场的旅游推广提供了绝佳的契机。2011年,加拿大旅游局将更直接地与中国消费者互动并为中国市场注入高达300万加元的资金来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其他推广活动,协同中国优先旅行社着手全面启动广告宣传计划。与加方对其他客源国的资金投入数额相比,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数额高居全球第三位,可见加拿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青睐;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加拿大旅游局将继续与各大旅行社合作,强调“品质游”, 以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与产品。
据记者了解,所谓品质游,大致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在线路和产品中无强制购物和强制自费项目;为中国游客安排最合理的旅行线路;在一条线路中涵盖最丰富的内容;为游客提供最多样的选择以及加强地接社培训。
稳中求进,注重目的地推广
高平告诉记者,在未来两年内,加拿大旅游局将采取稳中求进的战略,首先会主要向中国市场推广最重要的旅游产品和目的地,包括中国游客耳熟能详的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尼亚加拉大瀑布以及落基山脉等,魁北克也是这段时期主要推广的目的地之一。而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加拿大旅游局还将推出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产品,包括骑马、徒步、露营、高尔夫甚至狩猎等等。“加拿大地广物博,中国游客需要一步步地去了解加拿大,才能明白最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和旅游主题,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我们在推广中,会先推介那些被中国游客青睐的或中国游客比较了解的景观和目的地,但随着中国游客进一步了解加拿大后,当中国游客了解到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之后,我们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适时在线路中加入一些新景点、新主题和新元素。旅游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稳中求进,我相信,随着市场推广策略的逐步深入,签证办理的便捷,直飞航班的不断增加,与相关部门合作的深入,中国游客的消费需求将走向多样化和地区化,出游加拿大将成为更多中国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2011-01-01发布拍摄于2018-03-14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