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
袁泉:一段旅程,一段生活
袁泉,拥有一双忧伤而美丽的眼睛。她仿佛是个安静又简单的谜。旅游,对于以前的袁泉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但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有所变化。
每到一个地方,袁泉都不会刻意地表达什么,只是用最随性自然的状态展示自己。她会去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状态和节奏。
袁泉的声音清澈单纯,听袁泉讲旅行的故事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她甚至会因为想起一件小事,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给你详细地描述当时的情形,你则会随着她的描述放逐自己的想像。
维也纳,回忆中的温暖
采访的时候正赶上袁泉忙于自己的第二张EP,据她介绍,这次的三张EP分别选择了在台北、日本和北欧三个地方拍摄。“9月份的时候将会去北欧,上一次去北欧还是去年的冬天。”谈起北欧,袁泉意犹未尽地说道,“上次北欧之旅的最后一站是斯德哥尔摩,在那里我们差一点就看到了北极光,当时的天空已经满满的都是红色,云彩也都是火一样的,特别美。导游跟我们说,当天很有可能出现北极光,可是我们必须得马上坐车走了,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等下去,所以特别可惜。”谈到这些,袁泉满面的遗憾,但是转而她又说道,“其实,留下些想像空间挺好的,我可以把它想像得无比美好,今年9月份的北欧之行,我特别期待”,袁泉笑着说,“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生活在梦幻当中,可以靠着些许的美好支撑着对一个地方的向往,就像是我对维也纳的感觉。”
维也纳在袁泉的记忆中一直是一个美好的城市,直到现在,当有人问起她最喜欢的城市的时候,她依然会脱口而出“维也纳”。“第一次去维也纳是在1995年,因为要去那里演出,虽然半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并没有去过太多的地方。每天从住的公寓出发,穿过城市的中心第一区,来到剧院。除了演出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没有人安排的,所以我们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去感受阳光、感受那里的人、那里的生活。有人告诉我,维也纳是一个忧郁的城市,但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那一年,维也纳留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和美好,可能我说不出我究竟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但是这样的感觉一直延续着,她在我的记忆中总是美好的,甚至我会把这种美好无限地放大,支撑着我对下一次旅行的期待。”
这种期望在2007年终于实现了,故地重返让袁泉充满了欣喜。“我按照自己的记忆慢慢地摸索到了上一次住过的公寓、去过的剧院、呆过的公园,我还选择住在了一个很熟悉的公园的附近,只为给自己时间让自己慢慢地回味曾经的温暖。这样的感觉是奇妙的,一方面你会依稀地找到当年的点滴,另一方面仍有新鲜的东西吸引着你对这个城市越加成熟和别样的感受。这个城市其实并没有变,改变的无非是自己的心态和感受吧。”
在维也纳一条有着各种各样行为艺术的繁华街道,袁泉端坐在小凳子上,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被街头画家安静地画着。“一开始我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能在这样一个喧闹的街头坐多久,想看看自己在别人的笔下是什么样子”,袁泉笑着说,“可是当我安静地坐了半个小时,拿到了我的画像,忽然有种强烈的感觉,这个时候的自己原来只是个游离在这个城市之外的观光者,这样的一个城市我跟她很近也很远,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让我对维也纳有了如此深刻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感情,我永远也参不透它,它永远留给我美好的想象空间。”
“真正可以溜达的感觉”
袁泉坦然自己的旅行更多的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录一本新专辑、拍一部新片子或者一场新演出。“这样的一种与陌生城市的接触方式实际上恰恰是我最喜欢的”,袁泉笑着说,“工作的时候,自己成为这个城市里的一部分,跟这个城市距离更近。没有导游,没有线路图,甚至不知道这个城市都有哪些闻名于世的景点。自己所处的只是这个城市最普通的一个小角落,但是也正是最自然的最真实的角落。”
袁泉依然记得1991年,那时的自己还是个学生,来到了美国北部进行文化交流。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住在美国当地人的家里,虽然当时语言上还有很大的障碍,但是却一点没有影响和当地人的交流。音乐剧演出的间隙,是自由的时间,用眼睛、用相机去捕捉城市里新鲜的人和事成为她最愉快的回忆。而回忆起在维也纳的日子,每天早上6点她都要到附近的公园跑步,看着公园里的人,甚至是慢悠悠走着的乌鸦。“我喜欢这样自由得像是在家一样的感觉,在别人看来我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没有去各种著名景点去照相留念,但是我希望我的旅行真的可以称作是旅行生活,是属于我自己的一段生活,是可以体会住在那的感觉,可以有‘遛达’的感觉。”
这次制作的EP,采用了short stay的概念,被定义为一次短暂而深刻的恋爱。“其实到一个地方旅行,当你找到合适的时间、季节和气候让自己感觉到最舒服的时候,才是自己旅行最愉快的时候,也才是旅行的意义所在。旅行不见得你要全面地走到每一个地方,就像对一个人,你不可能要求自己去欣赏他所有的好与坏一样,也许你可以说我对这个地方了解的不是最深刻,但是我可以找到我最爱它的地方。”其实这样的一种旅行更像是一段爱情、一段生活。
袁泉说,她也喜欢拍照,尤其喜欢拿着DV在工作的间隙随处拍。“我喜欢拍各种各样的细节,因为细节才能体现生活。在哥本哈根的时候正是圣诞的前夕,商场的橱窗里都被各种各样的饰品装饰着,而且在橱窗里从早到晚都会亮着小蜡烛,因为当地人认为,黑暗要到了,他们需要用小蜡烛吸引光明之神。”这样的细节都被袁泉一一记录着。“我还喜欢拍人物,我觉得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可爱,尤其是小孩,在冬天,看着穿着厚厚棉衣的小孩被妈妈牵着手在路上走着,我会觉得这是个多么可爱的‘小粽子’啊”,袁泉笑着说,“我喜欢用影像、画面和文字来记录对这个城市的感受。”
一场别样的追寻
袁泉说,自己是个敏感而感性的人,常常会因为看了一本书、看了一个电影便喜欢上一个城市。“小的时候看琼瑶的小说《菟丝花》,我便特别想去高雄;后来看到《东京铁塔,我的爸爸妈妈》,自己又喜欢上东京铁塔;看《西雅图未眠夜》又喜欢上帝国大厦,其实我本是不太喜欢这种高大而现代的建筑的,但是现在竟然也无比向往能够登上顶处,感受不同的风景。电影里的情节经常会萦绕在我的脑中。Lily Franky先生,他没能带妈妈上东京铁塔。我会觉得,那是遗憾,虽然他没有提起太多。可是我觉得,东京铁塔,会永远都在其母亲的心中,毕竟最美丽的一切还是收藏在心里。于是在我心中我会觉得东京铁塔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
韩剧的许多场景都给人留下了甜蜜的想象。“我一直觉得韩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济州岛我一直很想去。”但是,袁泉强调说,“其实我知道好多拍过电视剧、电影的地方都已经被过度开发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尤其是有许多刻意的、做作的拍照留念的形式。我希望能凭着自己对书中或者电视电影中隐隐约约的感觉,去慢慢地找到那个地方,如果找到了,我希望自己能坐在那里静静地回忆影视剧中的情节,体会不一样的风景。”
袁泉,拥有一双忧伤而美丽的眼睛。她仿佛是个安静又简单的谜。旅游,对于以前的袁泉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但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有所变化。
每到一个地方,袁泉都不会刻意地表达什么,只是用最随性自然的状态展示自己。她会去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状态和节奏。
袁泉的声音清澈单纯,听袁泉讲旅行的故事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她甚至会因为想起一件小事,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给你详细地描述当时的情形,你则会随着她的描述放逐自己的想像。
维也纳,回忆中的温暖
采访的时候正赶上袁泉忙于自己的第二张EP,据她介绍,这次的三张EP分别选择了在台北、日本和北欧三个地方拍摄。“9月份的时候将会去北欧,上一次去北欧还是去年的冬天。”谈起北欧,袁泉意犹未尽地说道,“上次北欧之旅的最后一站是斯德哥尔摩,在那里我们差一点就看到了北极光,当时的天空已经满满的都是红色,云彩也都是火一样的,特别美。导游跟我们说,当天很有可能出现北极光,可是我们必须得马上坐车走了,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等下去,所以特别可惜。”谈到这些,袁泉满面的遗憾,但是转而她又说道,“其实,留下些想像空间挺好的,我可以把它想像得无比美好,今年9月份的北欧之行,我特别期待”,袁泉笑着说,“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生活在梦幻当中,可以靠着些许的美好支撑着对一个地方的向往,就像是我对维也纳的感觉。”
维也纳在袁泉的记忆中一直是一个美好的城市,直到现在,当有人问起她最喜欢的城市的时候,她依然会脱口而出“维也纳”。“第一次去维也纳是在1995年,因为要去那里演出,虽然半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并没有去过太多的地方。每天从住的公寓出发,穿过城市的中心第一区,来到剧院。除了演出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没有人安排的,所以我们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去感受阳光、感受那里的人、那里的生活。有人告诉我,维也纳是一个忧郁的城市,但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那一年,维也纳留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和美好,可能我说不出我究竟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但是这样的感觉一直延续着,她在我的记忆中总是美好的,甚至我会把这种美好无限地放大,支撑着我对下一次旅行的期待。”
这种期望在2007年终于实现了,故地重返让袁泉充满了欣喜。“我按照自己的记忆慢慢地摸索到了上一次住过的公寓、去过的剧院、呆过的公园,我还选择住在了一个很熟悉的公园的附近,只为给自己时间让自己慢慢地回味曾经的温暖。这样的感觉是奇妙的,一方面你会依稀地找到当年的点滴,另一方面仍有新鲜的东西吸引着你对这个城市越加成熟和别样的感受。这个城市其实并没有变,改变的无非是自己的心态和感受吧。”
在维也纳一条有着各种各样行为艺术的繁华街道,袁泉端坐在小凳子上,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被街头画家安静地画着。“一开始我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能在这样一个喧闹的街头坐多久,想看看自己在别人的笔下是什么样子”,袁泉笑着说,“可是当我安静地坐了半个小时,拿到了我的画像,忽然有种强烈的感觉,这个时候的自己原来只是个游离在这个城市之外的观光者,这样的一个城市我跟她很近也很远,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让我对维也纳有了如此深刻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感情,我永远也参不透它,它永远留给我美好的想象空间。”
“真正可以溜达的感觉”
袁泉坦然自己的旅行更多的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录一本新专辑、拍一部新片子或者一场新演出。“这样的一种与陌生城市的接触方式实际上恰恰是我最喜欢的”,袁泉笑着说,“工作的时候,自己成为这个城市里的一部分,跟这个城市距离更近。没有导游,没有线路图,甚至不知道这个城市都有哪些闻名于世的景点。自己所处的只是这个城市最普通的一个小角落,但是也正是最自然的最真实的角落。”
袁泉依然记得1991年,那时的自己还是个学生,来到了美国北部进行文化交流。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住在美国当地人的家里,虽然当时语言上还有很大的障碍,但是却一点没有影响和当地人的交流。音乐剧演出的间隙,是自由的时间,用眼睛、用相机去捕捉城市里新鲜的人和事成为她最愉快的回忆。而回忆起在维也纳的日子,每天早上6点她都要到附近的公园跑步,看着公园里的人,甚至是慢悠悠走着的乌鸦。“我喜欢这样自由得像是在家一样的感觉,在别人看来我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没有去各种著名景点去照相留念,但是我希望我的旅行真的可以称作是旅行生活,是属于我自己的一段生活,是可以体会住在那的感觉,可以有‘遛达’的感觉。”
这次制作的EP,采用了short stay的概念,被定义为一次短暂而深刻的恋爱。“其实到一个地方旅行,当你找到合适的时间、季节和气候让自己感觉到最舒服的时候,才是自己旅行最愉快的时候,也才是旅行的意义所在。旅行不见得你要全面地走到每一个地方,就像对一个人,你不可能要求自己去欣赏他所有的好与坏一样,也许你可以说我对这个地方了解的不是最深刻,但是我可以找到我最爱它的地方。”其实这样的一种旅行更像是一段爱情、一段生活。
袁泉说,她也喜欢拍照,尤其喜欢拿着DV在工作的间隙随处拍。“我喜欢拍各种各样的细节,因为细节才能体现生活。在哥本哈根的时候正是圣诞的前夕,商场的橱窗里都被各种各样的饰品装饰着,而且在橱窗里从早到晚都会亮着小蜡烛,因为当地人认为,黑暗要到了,他们需要用小蜡烛吸引光明之神。”这样的细节都被袁泉一一记录着。“我还喜欢拍人物,我觉得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可爱,尤其是小孩,在冬天,看着穿着厚厚棉衣的小孩被妈妈牵着手在路上走着,我会觉得这是个多么可爱的‘小粽子’啊”,袁泉笑着说,“我喜欢用影像、画面和文字来记录对这个城市的感受。”
一场别样的追寻
袁泉说,自己是个敏感而感性的人,常常会因为看了一本书、看了一个电影便喜欢上一个城市。“小的时候看琼瑶的小说《菟丝花》,我便特别想去高雄;后来看到《东京铁塔,我的爸爸妈妈》,自己又喜欢上东京铁塔;看《西雅图未眠夜》又喜欢上帝国大厦,其实我本是不太喜欢这种高大而现代的建筑的,但是现在竟然也无比向往能够登上顶处,感受不同的风景。电影里的情节经常会萦绕在我的脑中。Lily Franky先生,他没能带妈妈上东京铁塔。我会觉得,那是遗憾,虽然他没有提起太多。可是我觉得,东京铁塔,会永远都在其母亲的心中,毕竟最美丽的一切还是收藏在心里。于是在我心中我会觉得东京铁塔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
韩剧的许多场景都给人留下了甜蜜的想象。“我一直觉得韩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济州岛我一直很想去。”但是,袁泉强调说,“其实我知道好多拍过电视剧、电影的地方都已经被过度开发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尤其是有许多刻意的、做作的拍照留念的形式。我希望能凭着自己对书中或者电视电影中隐隐约约的感觉,去慢慢地找到那个地方,如果找到了,我希望自己能坐在那里静静地回忆影视剧中的情节,体会不一样的风景。”
2011-01-01发布拍摄于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