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等(3)
“家属计划”输出绵绵动力
上班属于公司,下班属于家人和朋友———对你来说,工作和家庭是不是像两条平行线那样,不会有相互交叉的领域?公司给你的目标只是完成工作,至于你一周跟家人待多长时间跟公司无关?从计划经济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人际关系的转变。从前,“单位”是人的一切价值依归,一待一辈子;今天,为了自我发展员工可以不断跳槽,公司的目标只是营利,没有精力关注员工的家庭。
也许这是大多数中国“公司人”的生活状态,可并不是全部,在世界范围内,一股“关心员工家庭”的潮流已经在企业界兴起……
大公司打出“家属牌”
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一年一度的“带着孩子去上班日”,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学院热闹非凡。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他们是办公室的新客人。工作人员带领他们观摩爸爸妈妈们的工作,跟他们一起排队打午饭,一起做游戏,几个男孩干脆直接在地上打起滚来。“世界银行变成了世界幼儿园。”有职员开玩笑说。当被提问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有的小孩还挺清楚:“送钱给穷国家的。”
这一天让员工带着孩子去上班的不止世界银行,事实上,美国许多政府机构和公司都参与了这个活动,白宫今年的“孩子会”就是由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主持的。参与的公司们知道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员工的状态会有怎样的影响。越来越多公司意识到,如同供应商和客户一样,员工的家属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员工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家庭日“Family Day”是另一张家属牌。在观光、探险的过程中,家人和公司团队实现亲密接触。美国的Amecian Family Day公司还瞅准商机,专门为大型公司提供家庭日的服务,在城市郊外的森林和草地、彩色的帐篷间,老板和他的下属们打破等级界限,跟孩子们一起无拘无束地吃冰淇淋、打棒球、玩气球滑梯、系着红色的围裙烧烤、抱着各种动物娃娃举在头顶,欢声笑语的美好记忆对于今后的工作将会是一种激励。
许多公司还为员工和家人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系统。在美国,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设置了员工援助计划(简称EAP),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为员工提供职业和家庭关系方面的讲座。平时无论是遇到家庭纠葛、还是人际关系或者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难题,都可以随时寻求一对一的辅导。
公司资源也成为关心员工家人的有力武器。在楼盘售罄后,某房地产公司会为样板间里的饰品、沙发、床和灯具举行一个小小的拍卖会,以一元的象征性价格拍给最需要的员工家人;联邦快递每次启用新的飞机都会以公司员工的孩子来命名,还给他全家人免费飞行体验的机会;某健康管理公司赠送给员工双份的体检机会,另一份附赠给配偶;花旗银行在公司里设置了转为哺乳妈妈准备的育婴室;奥美广告公司员工白凯丽新婚时,整个北京分公司从总经理到员工还有家人、小孩倾巢出动,利用公司设备为其制作原创祝福单曲MV《北京恭喜你》,勒令新郎善待新娘,在网上发布,传为美谈……
尊重家庭权利
在商业化、全球化日深,竞争激烈的中国,许多人的家庭因为工作而受到影响。IT程序员因年底加班无法回家陪伴父母,夫妻各自忙碌事业缺少沟通而令离婚率节节攀升,缺少父母关爱的小孩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万科一名中层领导的妻子曾在公司论坛上申诉,深夜她病发疼痛难忍,可因为丈夫外派其他城市,陪她上医院的只有年迈的婆婆和几岁的小儿子,最后王石亲自上线回帖致歉。
其实,公司业务安排影响员工家庭生活已是世界性的难题,一些领先的公司已在寻求改变,尝试更加尊重家庭权利、奉行家庭和生活平衡的价值观。审计行业的Jefferson Wells公司开创了一种新的对家庭友善的商业模式,它将消耗时间最多的“看账本”之类相对低端的服务外包,并且只招聘有七年以上同行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它还推行当地化办公,在几十个城市开设办公室,使员工无需长期出差与家人分离。瑞秋·凯伦到Jefferson Wells后,前所未有地可以跟丈夫一块悠闲地散步,跟小女儿一起画画、堆积木。当身在外地的父亲心脏病发后,公司不仅给她充足的假期到千里之外去照看,而且为其安排了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住宿,出院后还让她直接为当地一家客户服务,以便继续陪伴父亲。
关于公司应怎样调整业务照顾员工家庭的问题,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商业伦理学教授多门尼克·米勒认为,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婚姻和谐稳定的环境是首要的。比如杜绝性贿赂和性骚扰,通过改善流程设置来减少性试探,尽可能地减少员工与配偶分开的时间等。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每年都要举行“商界展关怀”的评选活动,“关心员工家庭”正是其奉行的六条原则之一,多年的活动让社联累积了大量的案例,如有公司推行弹性工作制,会计公司安排员工子女到公司实习,为员工子女设立奖学金,协助员工处理子女升学和就业问题等。
由法律界定到主动关怀
尽管许多公司开始想方设法关心员工的家庭,可有远见的公司毕竟还是少数。专业职场咨询人士孙晟分析道:“在中国,大部分公司还是认为员工的家庭问题是他们的个人生活,公司没有责任过问。可他们没意识到家庭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员工家庭对公司业务发展也是有很深影响力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当公司的政策已经侵犯的家庭权利时,老板还没意识到。”
“不过,在企业界慢慢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就是家庭关怀从国家法律界定转为公司的主动关怀”,孙晟说。从前,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这些制度都是通过国家强制施行,公司只需顺从。可现在,当人们发现现实的家庭权利会受到损伤,许多公司开始留意在更多细节上有所动作。对它们来说,这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还会收获良好的公司形象,还有员工的忠诚作为回报。
上班属于公司,下班属于家人和朋友———对你来说,工作和家庭是不是像两条平行线那样,不会有相互交叉的领域?公司给你的目标只是完成工作,至于你一周跟家人待多长时间跟公司无关?从计划经济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人际关系的转变。从前,“单位”是人的一切价值依归,一待一辈子;今天,为了自我发展员工可以不断跳槽,公司的目标只是营利,没有精力关注员工的家庭。
也许这是大多数中国“公司人”的生活状态,可并不是全部,在世界范围内,一股“关心员工家庭”的潮流已经在企业界兴起……
大公司打出“家属牌”
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一年一度的“带着孩子去上班日”,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学院热闹非凡。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他们是办公室的新客人。工作人员带领他们观摩爸爸妈妈们的工作,跟他们一起排队打午饭,一起做游戏,几个男孩干脆直接在地上打起滚来。“世界银行变成了世界幼儿园。”有职员开玩笑说。当被提问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有的小孩还挺清楚:“送钱给穷国家的。”
这一天让员工带着孩子去上班的不止世界银行,事实上,美国许多政府机构和公司都参与了这个活动,白宫今年的“孩子会”就是由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主持的。参与的公司们知道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员工的状态会有怎样的影响。越来越多公司意识到,如同供应商和客户一样,员工的家属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员工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家庭日“Family Day”是另一张家属牌。在观光、探险的过程中,家人和公司团队实现亲密接触。美国的Amecian Family Day公司还瞅准商机,专门为大型公司提供家庭日的服务,在城市郊外的森林和草地、彩色的帐篷间,老板和他的下属们打破等级界限,跟孩子们一起无拘无束地吃冰淇淋、打棒球、玩气球滑梯、系着红色的围裙烧烤、抱着各种动物娃娃举在头顶,欢声笑语的美好记忆对于今后的工作将会是一种激励。
许多公司还为员工和家人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系统。在美国,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设置了员工援助计划(简称EAP),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为员工提供职业和家庭关系方面的讲座。平时无论是遇到家庭纠葛、还是人际关系或者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难题,都可以随时寻求一对一的辅导。
公司资源也成为关心员工家人的有力武器。在楼盘售罄后,某房地产公司会为样板间里的饰品、沙发、床和灯具举行一个小小的拍卖会,以一元的象征性价格拍给最需要的员工家人;联邦快递每次启用新的飞机都会以公司员工的孩子来命名,还给他全家人免费飞行体验的机会;某健康管理公司赠送给员工双份的体检机会,另一份附赠给配偶;花旗银行在公司里设置了转为哺乳妈妈准备的育婴室;奥美广告公司员工白凯丽新婚时,整个北京分公司从总经理到员工还有家人、小孩倾巢出动,利用公司设备为其制作原创祝福单曲MV《北京恭喜你》,勒令新郎善待新娘,在网上发布,传为美谈……
尊重家庭权利
在商业化、全球化日深,竞争激烈的中国,许多人的家庭因为工作而受到影响。IT程序员因年底加班无法回家陪伴父母,夫妻各自忙碌事业缺少沟通而令离婚率节节攀升,缺少父母关爱的小孩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万科一名中层领导的妻子曾在公司论坛上申诉,深夜她病发疼痛难忍,可因为丈夫外派其他城市,陪她上医院的只有年迈的婆婆和几岁的小儿子,最后王石亲自上线回帖致歉。
其实,公司业务安排影响员工家庭生活已是世界性的难题,一些领先的公司已在寻求改变,尝试更加尊重家庭权利、奉行家庭和生活平衡的价值观。审计行业的Jefferson Wells公司开创了一种新的对家庭友善的商业模式,它将消耗时间最多的“看账本”之类相对低端的服务外包,并且只招聘有七年以上同行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它还推行当地化办公,在几十个城市开设办公室,使员工无需长期出差与家人分离。瑞秋·凯伦到Jefferson Wells后,前所未有地可以跟丈夫一块悠闲地散步,跟小女儿一起画画、堆积木。当身在外地的父亲心脏病发后,公司不仅给她充足的假期到千里之外去照看,而且为其安排了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住宿,出院后还让她直接为当地一家客户服务,以便继续陪伴父亲。
关于公司应怎样调整业务照顾员工家庭的问题,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商业伦理学教授多门尼克·米勒认为,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婚姻和谐稳定的环境是首要的。比如杜绝性贿赂和性骚扰,通过改善流程设置来减少性试探,尽可能地减少员工与配偶分开的时间等。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每年都要举行“商界展关怀”的评选活动,“关心员工家庭”正是其奉行的六条原则之一,多年的活动让社联累积了大量的案例,如有公司推行弹性工作制,会计公司安排员工子女到公司实习,为员工子女设立奖学金,协助员工处理子女升学和就业问题等。
由法律界定到主动关怀
尽管许多公司开始想方设法关心员工的家庭,可有远见的公司毕竟还是少数。专业职场咨询人士孙晟分析道:“在中国,大部分公司还是认为员工的家庭问题是他们的个人生活,公司没有责任过问。可他们没意识到家庭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员工家庭对公司业务发展也是有很深影响力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当公司的政策已经侵犯的家庭权利时,老板还没意识到。”
“不过,在企业界慢慢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就是家庭关怀从国家法律界定转为公司的主动关怀”,孙晟说。从前,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这些制度都是通过国家强制施行,公司只需顺从。可现在,当人们发现现实的家庭权利会受到损伤,许多公司开始留意在更多细节上有所动作。对它们来说,这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还会收获良好的公司形象,还有员工的忠诚作为回报。
2011-01-01发布拍摄于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