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成都
#在成都星巴克策划圣诞节而我策划内循环元旦春节福报走游慢活族#而名古屋地区的华侨华人只有6万人,属于小社区。但是,就这几万中国人,撑起了一个延续15年的“中国春节祭”。想起一句话:“出了国,才懂得如何更爱国。”

每到临近年末的时期,日本就会被一轮又一轮的节日氛围所笼罩。进入10月,大街小巷便成了坐等万圣节的“南瓜园”;进入11月,圣诞老人和圣诞树转角便能遇见;到了12月,四处为迎接新年陆续开始装点。眼下,正是圣诞气氛正浓,而新年准备也已经悄然开始的时候。提起日本的新年传统,可能没有过多了解的话一时例举不出都有些什么,但有一项,想必但凡对日本有些许兴趣的伙伴都会脱口而出——抢福袋。以正常几分之一的价格买到大商场、品牌的实惠大礼包,成了日本过年的传统节目。不像其它的传统、习俗或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新年福袋作为日本流传了300多年的传统,直到今天也仍是一道主打年俗。除了各大商场之外,许多品牌连锁也都是日本每年的福袋主力军。星巴克的2021年福袋全面取消了店铺销售,仅限11月期间官网预约抽选。

一不小心,2020快接近了尾声,带着一丝凉意的秋天悄然而至...一年追一次的深秋,那必然是分秒必争。秋色宜人,深秋,枫叶和银杏已然变了颜色,远远隔着一堵墙望过去宛如一幅秋日禅景。四季都离不开“绝美”二字的太古里大慈寺,每个季节都能给你不同的惊喜。在这个秋日,来成都太古里看看它是怎么“打翻调色盘”的。看着这些秋色依然已经第四季度了,我们最近一直探索一个问题,传统茶或者饮食文化如何在当代寻找落脚点、如何在当代寻根?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一个跳远运动员必须要先退回去,然后助跑,才可以跳得更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的,拳头离得更远,打得更重。如果以这个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会发现未来跟过去有着明显的联系,所以《走游慢活族》常常寻觅消失的根脉去了哪里。今年全国提倡摆摊市集文化,可现在怎么样呢?然后再看新加坡悄悄地做了什么?

近日,负责审核申遗项目的国际评估团提呈报告,指出新加坡小贩文化满足所有五条申遗条件,并建议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新加坡是在今年3月27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申遗文件,申请将新加坡小贩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终申遗结果将在12月14至19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IGC)召开的线上会议上最后决定。申遗进展发布之后,新加坡领导人纷纷在脸书上回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评估团的“积极建议”表达了欣喜,同时呼吁国人“继续支持小贩,并保持多元饮食文化的传承”。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同样呼吁新加坡人热爱多元化的饮食,并通过美味的“makan”(马来语:吃),热爱新加坡的生活方式。新加坡商联总会会长杨向明也表示,小贩文化如果申遗成功,新加坡人之后需要加倍努力提升和传承小贩文化。小贩文化为何能“申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知识和语言等各种非物质形式传承下来的智慧财产。 “非遗”名录始于2008年,目前共包含463个项目,饮食类的有法国美食、日本和食、地中海美食、韩国越冬泡菜文化等。 小贩文化于新加坡而言不仅是美食,更是传承了几代人的生活方式。早起点一份烤面包套餐,午间吃一盘鸡饭,宵夜来一碗肉脞面,小贩中心的饮食早已融入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 同时,小贩文化更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 新加坡国家遗产局曾表示,小贩文化是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身份“最知名和公认的代表之一”。 可以说居住在新加坡的每个人,不论年龄、种族和国籍,都在分享着小贩文化。小贩文化的未来在哪里?申遗评估时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文化的延续性,而新加坡小贩文化是否能延续下去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老一辈的小贩已至退休年纪,新一代的小贩寥寥无几,空出来的摊位谁来接手?小贩中心未来如何? 此次申遗若能成功,或许将为小贩中心未来的发展打上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的年轻小贩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位于锦茂路小贩中心的“无头师”就是一个例子。不同于传统的小贩美食,“无头师”是一家由几个年轻人经营的烘焙店。他们不仅在小贩中心的摊位上卖现做的蛋糕,同时还通过网站和脸书接受线上预定。这样的经营模式无疑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年轻客户。除了有年轻小贩的加入,小贩中心也在做出积极的改变。 疫情期间停业装修的牛车水美食街即将在12月1日全面重开。此次装修,美食街引入了新火锅和烧烤点菜式自助餐的概念。这样的改变,不仅是为了给食客带来更多新鲜感,也可以看作是对年轻人饮食习惯的靠近。饮食既是文化遗产,亦是一种记忆。 《追忆似水年华》里的主人公因为喝到了母亲准备的一杯掺了蛋糕碎屑的热茶,由此触动了童年的记忆。对于从小吃小贩中心长大的新加坡人来说,小时候味蕾上留下的记忆,未来的某一刻或许也会触发普鲁斯特效应。 只要人们对小贩中心感情和记忆还在,相信小贩文化就能找到一种方式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哲学里有两句话特别感动我,一句是“大音希声”,翻译成英文就是 The greatest song can be heard only in silence,即最宏伟的声音只能在寂静中被感悟到,这也是《走游慢活族》为什么要提倡「慢活美学」的原因,还有一句是“形断意不断”,形断掉了,其实意才刚开始。就如弹古琴的人,琴声后面那些五花八门、让人无限想象的斑斓颜色才是真正意义的开始,所以我们希望回到传统、追寻消失的根脉,是因为传统有着“大音希声”和“形断意不断”的魅力。创造才是目的,一切的追寻和回顾都是在训练我们的想象力。关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着陆的问题,中国的文化要走出去,一定要融合世界文化,占领「慢活美学」生活方式。中国人对于很多外国的奢侈品、外国的设计师比较熟悉,但反过来,国外的民众对于中国的设计师、中国的美学有相同程度的认知吗?《有闲阶级论》中说到,“如果这类消费代价高昂,其间就含有了高贵和光荣的成分”。“有闲阶级”的消费除了满足个人享受和福利外,还存在着荣誉准则,越是能使人感到高贵的消费,就越受人欢迎。当35度的鹅肝如同冰淇凌在舌尖融化,当游泳池和酒窖变成家里的一部分,这种享受就不仅跟舒服有关,它更是阶层和荣誉的象征。同样象征身份的还有慢活美学。争夺的资源具有稀缺性价值,是富豪们对于艺术品的需求,这也是目前中国很多的顶级富豪正在做的事情。高净值人群作为高端消费者群体,消费习惯不像以前那么张扬,他们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消费,比如健康和值得体验的慢活生活方式。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有钱人买房注重的条件背后,暗含着对“稀缺性”的追求。住在富人小区,邻居都是财力相当的有钱人,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里最稀缺的那一群人。比如首尔的江南区、洛杉矶的比佛利山庄、纽约上东区、英国的南肯辛顿......布拉德皮特街头偶遇奥尼尔,也不过就是转交遇到邻居罢了。2016年华尔街日报展示了一座10亿的顶级中式园林大宅。如此天价的住宅让美国、法国、瑞典、中东等国家的富豪蠢蠢欲动。毕竟还能有什么比拥有“纯正苏州园林慢活风格”的10亿豪宅更“稀缺”的呢?
2020-11-302020-11-23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