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扬州
瘦西湖
玩在. 扬州之瘦西湖故事
船泛于湖上,远远可以看到,五亭桥那五只金顶,叠合出的奇妙几何效果。
瘦西湖得名之时,正是扬州声名最盛之际。
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写道: 

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说的就是当时扬州的巨富盐商们,沿着瘦长蜿蜒的湖面,建造起一座又一座堂皇的园林,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于是,这里和西湖一样,成为一掷千金的“销金锅”,也就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字。
汪沆的诗,是对富商挥金如土的感慨,也隐约透露出,要靠文人来挥毫命名的优越。
要知道,在此之前,瘦西湖的名字挺土的,叫保扬河、保障河、炮山河等等,没错,瘦西湖其实是条河,像一条瘦长的枝干,结满了富商们最光鲜的果子。 

说到扬州繁华,就不能不提清朝中叶的盐商群体。
康熙年间,中央政府的年均收入是2000多万两白银,扬州的盐商群体,每年可以赚到1500万两。盐商之巨,可见一斑。
盐商的财富,来自食盐专卖体制,清政府把食盐的专卖权卖给盐商。食盐是百姓生活刚需,垄断造就盐商巨富。两淮盐区是全国11个大区之一,总部在扬州,借大运河连起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把食盐卖到北至河南、安徽,南到湖南的地区,其人口最密,收益让其他盐区望尘莫及。

但是,由于清代经济的内向和局限,盐商们很难将富余资本再投资生产,于是,政治投机,成为了盐商财富的必然出口。
乾隆皇帝最爱南巡,六次南巡,六到扬州,就是因为这里的盐商,喜搏圣意,又能担起接驾的庞大支出。
乾隆游船瘦西湖时,两淮三十家盐商沿水路为其修了长达两里的园林,仿造皇宫布景,搞得连乾隆都觉得夸张了。
只可惜我们无以得见许多扬州的顶级园林们了,它们毁于战火或人祸,把当今园林的名声,拱手给了苏州。曾经,“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的园林才是有着甲天下的名气。
#打卡园林古建筑
2021-01-192020-11-01
19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