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英德
彭家祠
彭家祠景区
你们现在可以看到这座建在山上的建筑物就是彭家祠,从外形上看,你们觉得彭家祠是怎么样的一座建筑物?
其实彭家祠创建于明神宗年间,距今已四百余载。创建者为彭氏入明迳三世祖彭可学。这是一座集祠堂、学馆、别墅、山寨为一体的宏伟建筑。彭家祠按其山形名曰“螺地”。螺尖朝天,螺口卧溪,似吐如吸、栩栩如生。整座建筑自山脚沿山螺旋而上直至山顶。以山麓石窟磊基,依山崖峭壁而筑。构有屋宇亭阁、祠堂馆舍,炮台敌楼。所有建筑俱坐东南向西北,采用“三六九周通”之义,顺势由低至高,铺级石级为登临之路。分建九幢合大小九九八十一间房舍。据说当时我们彭氏族人举全族人力物力建造了有四十多年,你们可以看到它是建立在独立的山上,坐南朝北,依山势叠建而上,东北面为险要峭壁,此间仅有一条曲折的石阶通道直到山顶,两边的房屋建筑都是因地形地势兴建,逐层增高。从远处看,这座“山寨古堡”屹立于山头,建筑格式与西藏的布达拉宫相似,所以人人都说彭家祠是“小布达拉宫”。
你们现在可以开动下你们的脑洞,想一下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家建在山上?
彭家祠其实是我们当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坐南朝北,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房屋从山脚至山顶共分三层,每层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层,除了北面一条平均宽约一米半、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顶层的石阶路,共360级,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这时候你们有没有想到一句话啊,没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彭家祠共分三个层次。首层建有房屋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两边各一栋,房屋用不规划的石灰石作基础起砌至三米高,再上用青砖,然后接砌泥砖,顶部均盖普通青瓦。大门用花岗岩石砌,大门门楣上方,有一块牌匾,长300厘米,宽80厘米,厚8厘米。匾上写着“明义知方”四个大字,每字45厘米见方,为横书楷体阴刻。右上款阳刻“咸丰六年八月”;左下款阳刻“甲寅之秋粤东蠢动陷及县城时余权尉浛洭与各乡父老收合义勇且战且守以图恢复笈舍于彭氏赋同马越乙卯夏由间道迎合官军克复县治乡炼之力为复多余既嘉许众志相与有成而当日左右维持实赖贤俊嗣也摄宰是邑爰旌其闾并为跋以记其事钦加升衔赏戴蓝翎知英德县事陶人杰为绅士彭应能珠光宝光等立”。
这块牌匾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故事:据我们彭氏族谱记载,咸丰年间,英州土匪猖獗,县城被匪夷沦陷,知县陶人杰到彭家寨请将退敌,得到彭氏后嗣彭应能、彭珠光、彭宝光父子的鼎力援助,于彭家寨设临时府衙达三年之久。匪患化解后,陶知府上书京城,极力褒奖彭氏父子,咸丰皇帝龙颜大喜,随下旨褒奖,钦加衔,于咸丰六年八月赏戴蓝翎于绅士彭氏父子,钦赐“明义明方”一匾。仅此一匾已足以令彭家祠广厦增辉,流芳百世。据记载,彭家寨历代共出了三位将军,二位中宪大夫。

彭家祠二层为书堂。共有房舍五间,中间为厅,厅内檐壁下有山水人物画和古诗词壁画等。不过现在很多都看不清了,书堂外建筑了一栋矮小的平房。中间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个金鱼池(已毁),天井侧的三面墙上分别用灰浆雕刻梅花、菊花、人物等图案,浮雕下有一只用泥胚烧制未施釉的大花窗。这一层的左边还设有哨楼和炮楼。都是为了抵御土匪而设立的。
三层也是最顶层为彭氏宗祠。这是彭家祠的核心建筑。建筑风格为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与首层一样,房舍五栋,坐南朝北三栋,东西各一栋。首栋大门门楣上有一匾,上写“驰封中宪大夫”,落款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二栋为祠堂,檐壁部分有壁画或灰浆抹雕花草图案。首栋前面和三栋后面均有用青砖或砖石混合砌筑的围墙,并在围墙上设有多个观察窗眼。
目前在英德境内,建在山上凸现防御功能的祠堂绝无仅有。
1995年12月,彭家祠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春日限定美味
#你的城市开花了吗
# 不一样的她旅行
2021-03-072021-03-07
30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