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谈谈感受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感谢大数据推我
刷到了宝藏
加进旅行计划
1/316
慕尼黑等(12)
中欧漫记——德、奥、捷十八日【德国篇】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在慕尼黑啤酒节的大棚开怀畅饮享受节日气氛;在童话般的新天鹅堡读一遍传奇国王路德维希的故事;坐在国王湖的游船上,听船夫吹一曲嘹亮优美的小号响彻山谷;流连于萨尔茨堡的大街小巷,让《音乐之声》带你穿过城堡和教堂;漫步哈尔施塔特宁静的湖岸,欣赏阿尔卑斯山与水的唯美风光;置身于维也纳金色大厅,聆听一场世界级的音乐演出;走过CK小镇的鹅卵石小路,造访文艺复兴式的古堡;在查理大桥上迎来千塔之城的日出,把心留在布拉格。
优美的风景、辉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适宜的气候、便捷的交通、文明的社会,使中欧无愧于世界最著名的旅行圣地之一。继去年国庆游走新马后,今年的九月金秋,我和婷婷再次踏上旅程,目的地正是梦想已久的欧洲大陆。最初的候选地点除了中欧,另外还有南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地处欧亚交界处的土耳其。之所以最后把行程确定在了中欧,首要还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踏足这么远的地方,况且语言也不通。作为高度文明的发达国家,德国、奥地利的治安基本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这一点很值得我放心。中欧包括八个国家: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部为波德平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中部主要是山地丘陵,和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奥得河等谷地;南部则是阿尔卑斯山脉,拥有大量雄伟的雪山和秀美的湖泊。
我们从9月19日休到10月7日,连上国庆节前后总共凑了十九天假。因为是第一次去欧洲,面对陌生而语言不通的国度,所以从预定机票、酒店,到准备签证和研究攻略,我们都是非常重视,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到最后完成的攻略有一百八十多页,另外还从Google地球上截取了几十幅卫星地图,并标记了个景点和交通节点的位置。最终我们把线路敲定在了德国、奥地利和捷克三个国家。参考的书籍主要有《Lonely Planet:中欧》、《Lonely Planet:德国》、《DK:维也纳》和《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玩全攻略》等等。考虑到时间和交通的限制,加之我比较喜欢深度游,所以总体而言路程有所缩短,而时间则稍预宽松。在德国的行程仅涵盖了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其中包括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新天鹅堡的所在地菲森和阿尔卑斯山区的国王湖,兼顾了城市、古堡和自然景观;在奥地利,则有维也纳和萨尔茨堡两大城市,前者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故都,后者则是莫扎特的故乡,此外还有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之一的哈尔施塔特;最后在捷克,安排的是有着欧洲最恢弘老城之一的CK小镇,以及辉煌的艺术及建筑文化之都——布拉格。综上所述,这十九天内我们的行程就是广州-香港-慕尼黑-富森-国王湖-萨尔茨堡-哈尔施塔特-维也纳-CK-布拉格-香港-广州。整个行程总体来说算是比较合理,大部分城际交通有提前预定,所以在城市之间的辗转也很顺利。如果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因为正赶上世界闻名的啤酒节慕尼黑房价飞涨,所以我们慕尼黑只住了一晚,时间相对较短。又碰上婷婷晕飞机和倒时差没倒过来,所以宁芬堡宫和安联球场两个原本计划内的景点最终没去成。
因为这次旅行的时间长,加上欧洲的纬度较高,需要携带的衣物也比较多,所以带了一个24寸的拉杆行李箱,另外我跟婷婷一人一个小鹰38L登山包,另外我还带了一个随身腰包,用来装钱包、护照夹和镜头。作为摄影爱好者,自然少不了带上摄影器材,机身是尼康D610单反,在镜头上我倒是纠结了一番,最后还是舍弃了所有的定焦和长焦,只带了尼克尔24-85/2.8-4D变焦镜头和适马12-24/4.5-5.6II超广角两个镜头。另外婷婷带了一个富士X100s旁轴相机,它除了有等效35mm的大光圈定焦外,还有一个颇为亮骚的外型。因为我习惯用JPEG和RAW两种格式储存照片,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带的SD卡比较夸张,总共带了七张32G和三张16G的卡,下面先发几张德国部分拍摄的照片:
慕尼黑新市政厅
HB啤酒帐篷
慕尼黑啤酒节游行
巡游马车
圣母教堂
新天鹅堡
高天鹅堡
维斯教堂
菲森小镇
魔法森林
拉姆绍
国王湖
Obersee
圣巴多罗买教堂和瓦茨曼峰
耶拿峰风光
耶拿峰顶的十字架
这次出行机票、签证和酒店预定,主要都是婷婷完成的。先说下机票,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不打算走回头路,所以整个行程是慕尼黑进,布拉格出。航班是阿联酋航空,去程是香港经迪拜转机到慕尼黑,回程是布拉格经迪拜转机到香港。本来想在稳妥起见,在等签证下来之后在最后预定机票。但是眼看机票的价格一路上涨,最后我们还是在七月初的时候在阿联酋航空官网预定了机票,往返机票含税费价是6875人民币/人。具体航班如下:9月19日香港-迪拜,EK381,00:35至04:35;迪拜-慕尼黑,EK049,08:25-13:00;10月6日布拉格-迪拜,EK140,15:55至23:45;迪拜-香港,EK384,03:05至17:35,中间经停曼谷两小时。尽管这个价格并非是最底价格,但考虑到是在国庆黄金周附近,而且往返城市不一样,所以我们对这个价格也还算是满意。
接下来是住宿,本着穷游的原则,我们以往订的酒店都是以经济实惠为主,这次去物价比国内高出不少的欧洲,自然也不例外。最早预定的是慕尼黑的酒店,因为那里的房价本来就在一个相对略高的水平,而我们又赶上了慕尼黑啤酒节,整个城市的房价比平日又翻了数倍。于是早在二月份我们就果断出手预定了慕尼黑的酒店,为了节省房价我们甚至把整个旅行计划提前了一天,赶在慕尼黑啤酒节开幕式的前一天就抵达了慕尼黑,从而预定到了地处市中心又相对较便宜的卢加诺膳宿酒店(pension lugano)。房费是79欧/晚,但是房间比较简陋,而且地处风俗业聚集地。而后面行程的酒店,大多数是在五月份的时候预定的。在小镇菲森,我们预定的是位于小镇主街上的巴伐利亚城市旅舍-设计旅舍(Bavaria City Hostel-Design Hostel),八人间男女混住,22欧/床位/晚。在德奥边境的国王湖,我们住的是位于交通枢纽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附近的阿尔皮纳酒店(gästehaus alpina),酒店内部装饰颇有当地特色,价格60欧/晚。在萨尔茨堡预定的是在魏无心帖子里她们住过的潘森伊莉莎白酒店(pension elisabeth),房费38欧/晚。旅游景区的价格相对高些,我们在哈尔施塔特预定的伯格弗里德旅馆(gasthof bergfried),78欧/晚的价格仅次于慕尼黑。我们在维也纳一共住了四晚,为了节省开支也是尽量找了便宜的酒店,最终选择了位于博物馆区旁边的莫​​扎特膳食公寓酒店(pension mozart),52.5欧/晚,设施挺齐全,就是房间很小。捷克的住宿对比前面两个国家,都便宜了不少,例如在CK小镇核心区的佩西恩赛特卡卡酒店(pension cert a kaca),只需37.84欧/晚。最后在布拉格预定的达维茨公寓酒店(aparthotel davids),也是在魏无心帖子里她们住过的,价格38.4欧/晚。捷克的酒店,Booking.com上显示的是欧元的价格,在前台除了可以用捷克克朗,一般也能用欧元支付,不过他们给出的汇率会相对较差。十八个晚上全部算下来,住宿费一共是897.88欧元,按我们出行时的汇率大约1:8算,约合人民币不到7200元。少数酒店会另外收税费,例如菲森和贝希特斯加登的住宿,就需要另外缴纳分别为2.2和2.1欧的城市税。
我们此次旅行全部的酒店都是在Booking.com上预定的,Booking.com在安全上曾经也有受到过部分人的质疑,但我们没有留意这点,而且之前去新马的时候预定也没有出任何问题。但这次我们在预定后,婷婷的信用卡出现了盗刷的事件,所幸的是广发行的安全性比较到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在立即挂失信用卡后,被盗刷的消费并没有结算成功,所以等于没有金钱损失。但是因为我们的信用卡经历了挂失和补办,有部分酒店发来了电子邮件,表示对预定需要再次确认。于是,为了稳妥起见,婷婷对全程的每一间酒店都发送了电邮说明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以及确认我们将会入住,并恳请酒店保留房间。除了个别酒店遇到了一些麻烦外,绝大部分酒店对保留房间都没有任何问题。而表示有麻烦的酒店,最后也通过支付部分房费作为保证金,或者通过Booking.com客服出面协调最终得以解决。我们在经历这次信用卡盗刷未遂事件后,对将来在Booking.com上预定酒店,还是要多一个心眼。
接下来的就是最重要的签证办理。德、奥、捷三国都是申根国家,只需要办理其中一个国家的签证即可。原则上来讲,需要签行程中所逗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所以我们选择的是办理奥地利签证。在办理签证之初,我是颇为担心的。因为之前至去过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我和婷婷的护照上只有几个东南亚国家的签证记录,对签申根国家来说,这其实跟白本护照没什么区别。淘宝上有代送签的,但是价格很贵,所以我们决定自己送签。先在奥地利驻华大使馆的官网上下载《申根签证申请表》,按要求填写。再按照官网上的要求准备的准备其它资料,包括:两张3.5*4.5cm的白底彩照、在末页由申请人签字的护照及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及所有页的复印件、保险、旅行计划行程单、机票预订单、涵盖全部旅途的住宿证明、最近6个月的银行账单、任职公司盖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在职证明等等。在广州有奥地利领事馆,但是交资料送签并不是去那里,而是要去位于广州大道中圣丰索菲特大酒店旁圣丰广场的奥地利签证中心,旁边还有个意大利签证中心。这里是不用预约的,只有工作日办公,我们大约八点半去到基本没有人,更不用排队,里面张贴了一些诸如维也纳、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的奥地利旅游宣传。广州的奥地利签证中心只负责收资料,不会问任何问题,之后会送到北京的奥地利大使馆。我们签证的价格是810元/人,包含510元签证费、250元服务费、50元的快递费。当然,是否需要快递,可以自行选择。之后就是等待,过程挺顺利,期间也没有电话调查,一个星期后收到了快递回来的签证。
在机票、住宿、签证都办好之后,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预先网上购买的,例如从菲森到贝希特斯加登的德铁、从哈尔施塔特到维也纳的奥铁车次,维也纳到CK小镇的Shuttle Bus,以及CK到布拉格的Student Agency大巴,以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票。近期欧元持续疲软,对国人去欧洲旅游也算是一个利好。我九月份在中行东山支行托人预约了兑换了1000欧元,印象中兑换当日9月16日的汇率是7.9801,此后欧元还继续走软,不过为了方便计算,我在下文涉及汇率的地方,都是用1欧元兑8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捷克不属于欧元区,下文捷克克朗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则按1人民币兑换3.5克朗计算。另外,我们在出发前特地办了一张华夏银行的银行卡,在境外每天第一笔取现可以免手续费。回国后计算了一下,全部费用,包括香港往返欧洲的机票、签证、住宿、饮食、交通、门票、广州往返香港,以及购物的所有费用,加起来一共是不到36000元,人均不到18000元。不过,其实我们并没有怎么购物,最多就是购买一些纪念品和小礼物。
Day1,9月19日。
我们是19日00:35的飞机,18日下午六点从广州花园酒店乘大巴出发,晚上九点半左右到深圳湾,换七座商务车过关。同车的还有两个女人和两个老外,那两个女人是从香港飞加拿大。过关的时候人不用下车,只需要填写入境表和把护照让司机转交给关卡的窗口。我们这辆车在过香港关的时候竟然遇到了麻烦,香港入境署的人怀疑坐在后排的那个女人有怀孕的可能,硬是让她去大楼里面做检查。后来我突然回忆起,似乎有人分享过的经验:过关的时候,女性尽量不要坐在车子后排,因为那样容易被怀疑是有怀孕。在与入境署人员交涉无果后,车子最终没有等她们,而直接把车上剩余的人送到了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
时间尚早,我们托运了行李箱,换了登机牌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跟我们一行登机的,各国面孔都有,香港飞迪拜需要六个小时,我们航班的机型是空客A380,我是第一次坐那么大的飞机,机舱分上下两层,号称空中巨无霸。阿联酋航空也算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尽管我们坐得只是经济舱,舒适程度也非常高,机上的膳食餐饮也不错,任何时候都可以向空乘人员索要食物和饮料。机上有娱乐系统,每个座位都配有电视屏幕,可以自由选择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当然其中好莱坞和宝莱坞,还有一些阿拉伯电影比较多,而华语片并不多,我在闭目休息之前看了一部港片《盗马记》,电影里拍摄的场景大部分是在捷克的首都布拉格,正好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香港飞迪拜,需时八个小时,会经过越南、泰国、印度和印度洋的上空,婷婷的感觉倒不是很妙,晕机晕得很厉害,中途还呕吐了几次,飞机餐也基本没吃。
迪拜与北京时间有四个小时的时差,当地时间四点半到了迪拜国际机场,也许是角度不对,降落的时候我从窗口中并没有看见迪拜塔。回程的时候倒是隐约看到了,不过因为是凌晨,塔身的灯光并没开很多。迪拜机场的规模在中东地区算得上数一数二,机场免税店规模宏大,不少人途径迪拜都少不了一场血拼。各世界大牌化妆品、香水,以及名表、金饰、香烟、名酒云集于此,而且价格划算,不少柜台都有中国收货员,沟通不成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片售卖阿拉伯风情纪念品的区域,例如金属器皿、首饰盒、水烟壶、陶瓷小人、骆驼工艺品等等,而且都不贵。在机场免税店购物可以支付现金,也可以刷卡,美元和阿联酋货币迪拉姆都可以,还免去了双币信用卡刷当地货币的手续费。我们向来不热衷于购物,加上婷婷晕机,所以没怎么逛免税店。
空客A380从迪拜机场起飞,我们的座位是在买票同时提前预定好的,在接近机尾的部分。这也是我通常选择的座位,机窗的视野能避开大部分机翼的遮挡,方便航拍。经过差不多六个小时的飞行,在德国时间十二点半,降落在慕尼黑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国际机场。这时我的心情是紧张又激动,因为很快我们马上就将踏上欧洲大陆——一块神圣而又陌生的土地。与我打了鸡血的状态不同,婷婷在第二程飞行依然出现晕机的情况,同时因为时差没倒过来,造成睡眠严重不足。德国、奥地利、捷克三国使用的都是中欧标准区时,又因为正值夏令时期间,所以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六个小时。
我们旅途的第一站——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首都柏林与北部最大城市汉堡。在慕尼黑,奢侈华服与巴伐利亚传统皮裤、地中海式街头咖啡馆与中欧式啤酒罐、高雅艺术与高科技产业都能自然共存。这座城市最早是作为本笃会的修士定居地,后来被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统治直到二十世纪初。后来纳粹分子从这里首先开始了他们的恐怖通知,而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险些使慕尼黑从地图上消失。1972年的奥运会原本是要庆祝一个新的民主的德国的诞生,然而恐怖分子使其最终以悲剧收场。2006年世界杯揭幕战在慕尼黑举行,才使这座城市在体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慕尼黑的主要景点都围绕在老城区周边,大概半天时间可以游览完,如果是要去稍远的宁芬堡宫、安联球场、奥林匹克公园,或者是宝马世界,则需要另花一天到两天的时间。
尽管我们的航班提前了半小时抵达,但是办完入境手续、取完行李之后,也已经将近下午一点半了。在游客中心拿了份慕尼黑的地图,跟着机场内的指示“S”标志,一直走到MVV的售票机。从慕尼黑机场可以坐S1和S8两条城轨到慕尼黑主火车站,车程大约五十分钟,我们预定的酒店就在主火车站附近。主火车站在地铁上是Hauptbahnhof站,但实际上你说the Main Railway Station,大家也都懂。自动售票机的界面跟我之前在攻略帖子里的略有不同。也许是因为机场的外国游客多,所以有一个工作人员在协助人们买票。从机场进入市区,若是要买单程票的话,是需要买最贵的一种。比较划算的方案,是购买慕尼黑多人天票,在酒店放下行李后,在当天先去比较远离市中心的宁芬堡宫和安联球场。慕尼黑多人天票的价格是21.3欧,凡是加入慕尼黑交通资费联合体(MVV)的公共交通均有效,而且最多可以五个人使用,当天有效。其实像我们这种两个人出行的,就相对比较浪费了。而且还因为婷婷晕机很厉害,要在酒店休息,所以当天的计划被打乱,最后我们没去成宁芬堡宫和安联球场。我们直接找了工作人员帮我们操作,她迅速按了几下,马上就按到了付款那一步的界面。因为速度快得我都没看清楚,所以这里也就没法介绍什么经验了。
慕尼黑地铁上的人不算多,而且也很友好,当我询问线路和站名的时候,都很乐意回答。坐我们旁边的是两个俄罗斯人,是在慕尼黑工作的,我们用英语聊了聊,他们居然也还知道中国的广州这个城市。从地铁出站,我觉得是不太好分辨哪个是正确的出口,这一点除了德国,在奥地利和捷克也是如此。因为在地铁站厅内,最多只是标有出站之后的地点,而不会像广州地铁那样挂有出站口位置平面地图。只好随意找了个出口出站,后来发现果然不是离最近的出口。还好距离也不远,在街上向两个人问路,因为我们预定的卢加诺膳宿酒店是个很小的酒店,他们也没听说过。不过他们用手机查到了酒店的位置,告诉我该如何如何走。
从出地铁走到酒店,大概十分钟。之所以预定这间卢加诺膳宿酒店,主要还是考虑价格的问题,啤酒节期间慕尼黑的房价绝对要用暴涨来形容,不少酒店的房价都比平日贵出数倍,而大多数酒店还异常爆满,如果订晚了甚至都找不到房了。我们的房费79欧,约合人民币六百多,已经是Booking.com当晚慕尼黑价格最低的酒店了。再就是考虑地理位置的问题了,穷游锦囊上介绍,慕尼黑市的邮政编码是80331至81999,编码越小离市中心越近,在82000以上的均不在慕尼黑市范围之内,因而可以参考邮政编码来分辨酒店的位置。卢加诺膳宿酒店的邮编是80336,可想而知,它距离市中心仅一步之遥。卢加诺膳宿酒店距离主火车站仅有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步行至新市政厅所在地玛丽安广场,大概是十五分钟;如果是去啤酒节的场地特雷西恩草坪,同样也是十五分钟左右。如果说位置上唯一的缺点,那就是酒店所在的是火车站南部的外裔聚居区及风俗业聚集地,酒店附近有好几间钢管舞和脱衣舞娘吧。不过,慕尼黑作为德国治安状况最好的城市之一,这些区域的安全依然是可以令人放心。并且,我们经常见到有巡警在街上巡逻,客观上保证了公共安全。不过,因为价格便宜,酒店房间的设施比较简单,而且是公用浴室。床垫特别软,有点不习惯。
抵达酒店已经快下午三点了,原定是放下行李后,先到火车站旁坐17路车去宁芬堡宫,再到玛丽安广场附近走走。结果婷婷晕机,加上时差没倒过来,所以她先去睡了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放弃了去宁芬堡宫的计划。四点五十分出门,经landwehrstraβe大街和Sonnenstraβe大街步行到塞德林格门。塞德林格门是慕尼黑老城最南侧的一个城门,位于老城内南北向干道Sendlingerstraβe大街的南端,将老城与当时的郊区分开。从1285年至1337年,上巴伐利亚公爵、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扩建慕尼黑,修筑了有四个城门的第二道城墙,塞德林格门是其中的一个城门。1318年,塞德林格门作为通往意大利道路的起点被第一次记载于文献中。
穿过城门,就等于进入了老城区。沿着Sendlingerstraβe大街走,街上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子,似乎在举办什么活动。不过我们来得时间比较晚了,大部分已经收档了。途经阿桑教堂,但正赶上是礼拜时间不得入内。这座私人教堂以内部华丽的装饰闻名,为了一睹内部的风采,我们第二天专程又过来了一次。拐进一条小路,可以看到红色屋顶的慕尼黑城市博物馆和方形的慕尼黑犹太博物馆。城市博物馆里的展览分为“古老的慕尼黑”、“新慕尼黑”、“慕尼黑城”、“时事讽刺剧”和“纳粹主义在慕尼黑”几个章节,门票为6欧元。犹太博物馆则展示了犹太人在慕尼黑的历史、生活以及文化,虽然涉及了大屠杀事件,但是明显其重点还是现代犹太文化,门票也为6欧。
附近的谷物市场,也翻译成维克图阿里安市场,是德国慕尼黑传统的食品市场,可以感受到慕尼黑本源的气氛。如今,谷物市场已经由最初的农民集市,发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美食市场。一百多个店铺出售鲜花、水果、蔬菜、家禽、调味品、奶酪、面包、鱼等。大部分店铺都在周一到周六开放,而花店、面包房和餐馆则有自己特别的开放时间,我在谷物市场里买了冰箱贴和明信片。市场中有一座精致的蓝白相间的五月柱,它几乎在所有巴伐利亚的乡镇城市中都会看得到,而且是当地居民非常重视的传统文化之一。
距离谷物市场不远的,是圣彼得教堂、老市政厅和圣神教堂。圣彼得教堂的尖塔上拥有观景台,我们次日会登上去,这座教堂也就留在后面再介绍了。
有着橙色尖顶的老市政厅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曾经因为闪电袭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炸弹严重破坏过两次,所以今天人们所见到的这座建筑实际上是第三代的老市政厅。在1874年以前,这里是作为慕尼黑的市政厅,现在是玩具博物馆,门票4欧。1938年11月9日,约瑟夫·戈培尔就是在这栋建筑的大厅发表演说,揭开水晶之夜的序幕。“水晶之夜”是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圣神教堂是慕尼黑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历史推算是1208年由路德维希一世建立的圣神救济院,内有罗曼式的圣女加大利纳礼拜堂,紧邻今天老市政厅钟楼。走进教堂,能看见悬挂着的上千只纸鹤。
新市政厅位于玛丽亚广场北侧,虽然看上去像是年代非常古老,但其实是一座19世纪末建造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恢宏、装饰华丽,从1867年起用了四十年时间才建成。新市政厅表面的结构非常复杂,各种雕刻、拱券、尖塔,不亚于一座大教堂。它的正面窗间壁龛立有拜恩历代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市政厅钟楼上装置有全德国最大、欧洲第五大的木偶报时钟,每天中午十一点和十二点,以及每年五月至十月晚十七点奏鸣。塔阁里的诸多彩色人偶会配合音乐节奏,开始表演,惟妙惟肖地再现了1568年,巴伐利亚大公威廉五世婚礼上的场景。除了木偶钟的表演不止是日间的三次,每天晚上九点整,还有一场为时只有两分钟的表演,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时间不合适,所以没机会看到木偶钟的表演了。
玛丽恩广场是整个慕尼黑的中心,而新市政厅则是整座城市最标志性的建筑,所以这里也少不了示威和集会。我们就见到了一拨人在举旗,上面的内容我当时看不懂,大概是讲关于某组织的屠杀事件。回来后查了一下地名,才发现讲的应该是是ISIL伊斯兰国的组织攻击叙利亚Kobane城的事情。
原计划接下来是去新市政厅的北面的慕尼黑王宫和铁阿提纳教堂等景点,在HB啤酒馆或者奥古斯丁馆吃完晚餐后,再去拜仁慕尼黑的主场安联球场。但是婷婷因为晕机还是没缓过劲来,依然很不舒服,所以我们只好提前结束今天的行程。沿着Kaufingerstraβe大街和Neuhauserstraβe大街,走去卡尔门方向,依次会经过三座教堂——圣母教堂、圣弥额尔教堂、伯格塞尔教堂。圣母教堂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两座塔楼的其中一座正在维修,我们明天会进去教堂内部,教堂详细介绍后面再说。沿途是慕尼黑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各种名牌和奢侈品应有尽有。不过我们没有逛店,只是在水果摊买了一袋葡萄回去。
圣弥额尔教堂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艺复兴式教堂,由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建于1583年-1597年,并将教堂委托给耶稣会,这座教堂成为反宗教改革的中心。威严的教堂立面上是巴伐利亚历史上的统治者——维特尔斯巴赫王朝一些成员的雕像,两个入口之间的铜像表现了天使长圣弥额尔为信仰战斗,杀死了龙形的魔鬼。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里也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墓地,具有传奇色彩的巴伐利亚国王、新天鹅堡的主人——路德维希二世,就长眠于这座教堂的地下陵寝。地下陵寝的门票是2欧,因为时间晚,已经过了底下陵寝开放的时间,加上婷婷不舒服想早点回去休息,所以我们没有进入教堂内部。
紧邻圣弥额尔教堂的是伯格塞尔教堂,自从1778年5月13日祝圣以来,这里一直非正式地称为市民会馆教堂,作为耶稣会圣母中学男子圣会的集会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市民会馆教堂遭到轰炸,外墙被毁,只有正立面完好无损。
卡尔门是慕尼黑老城西侧的城门,门外是卡尔广场。卡尔门和我们前面路过的赛德林格门一样,是1285年至1347年修建的慕尼黑第二城墙的一部分,也是仅存的三座城门之一。
过了马路,卡尔广场西侧的正义宫是慕尼黑一座富丽堂皇的法院大楼和行政大楼。它建于1890至1897年,属于新巴洛克风格。这座19世纪繁荣时期的建筑有一个大型的玻璃穹顶,巴伐利亚州司法部和慕尼黑地方法院都设于此。
考虑到婷婷不舒服,晚餐就没有专门在外面吃了。我们只是随意吃了些干粮,包括出发时在国内买的面包,以及阿联酋航空上的蛋糕,还有刚刚买的葡萄。后来又下起了大雨,于是我们都早点休息得了,而没有再去安联球场。
9月19日的花费如下:
水果:4.85€
纪念品:5.75€
交通:广州-香港机场,¥420.00
慕尼黑天票,21.30€
住宿:卢加诺膳宿酒店,79.00€
按欧元1:8计算,9月19日共花费人民币1307.20元。
Day2,9月20日。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们都觉得精神饱满了很多,婷婷的体力也恢复了不少。今天我和婷婷会去世界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现场,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去一趟位于主火车站旁边的邮局。我们酒店所在的街区是风俗业聚集地,所以走了没多远就见到了几间脱衣舞吧。
从德国邮寄明信片到中国,邮资是0.75欧,相当于人民币6块钱。德国的邮局里通常都有自助购买邮票的机器,只能用硬币购买,找零也是用邮票的形式。而且只能购买0.6欧、0.9欧还有更大金额的邮票,所以可以买0.6欧和0.9欧各一张,就会出来两张0.6欧、两张0.15欧的邮票,刚刚好可以寄两张明信片。邮局门外有邮筒,买完邮票之后可以在那里投到那里去。三周后,我收到了自己从慕尼黑寄回来的明信片。
从邮局出来,下一站就是去啤酒节现场了。啤酒节现场所在地叫做Theresienwiese,一般翻译成特雷西恩草坪,我们住的酒店离那里不远,沿着Landwehrstraβe大街一直往西面走,街的尽头是圣保禄教堂,走到教堂的另一面,随着人流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啤酒节现场的大门了。如果是坐地铁的话,可以坐铁U4或者U5线,到Theresienwiese站。
慕尼黑啤酒节又称“十月节”(Oktoberfest),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每年有来自德国和世界各地的大约六百万人,会在啤酒节期间消费约600万升啤酒和50万只鸡。在此期间,慕尼黑六大啤酒厂商——奥古斯丁(Augustiner)、哈克波修(Hacker-Pschorr)、狮王(Löwenbräu)、宝莱纳(Paulaner)、史钹坦(Spaten)以及宫廷啤酒坊(Hofbräuhaus)都会出席这项盛会。
2014年慕尼黑啤酒节的举办时间是9月20日至10月5日,我们来的这一天,正好是开幕的第一天。上午十一点,啤酒节现场会有各个啤酒厂的花车巡游和进场仪式。而在中午十二点,慕尼黑市长会在朔滕哈默尔(Schottenhamel)帐篷外敲破第一桶啤酒并宣告啤酒节正式开幕。
我们九点半就到了特雷西恩草坪,在门口拍照留念之后走进啤酒节现场,虽然离进场仪式的时间尚远,整个特雷西恩草坪却已经是人山人海。啤酒节现场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园,除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啤酒帐篷,还有很多像摩天轮、过山车、旋转木马等的游乐项目,以及一些贩卖啤酒杯之类的纪念品或者爆米花等零食小吃的店铺。也许是昨晚下雨的缘故,今天的天气其实有点寒凉。但相当大部分来逛啤酒节的当地人,依然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女士穿的是低胸紧腰连衣宽裙,传统的是长裙,如今大部分改良成了短裙;男士则是背带皮裤和格子衬衫。
想要能更深度地体验慕尼黑啤酒节,必然少不了进入啤酒帐篷,所有帐篷都是在啤酒节期间临时搭建的。进入啤酒节现场和啤酒帐篷都是免费的,但大部分啤酒帐篷都需要预约,尤其是几个著名的啤酒帐篷。其中最热门的当属宫廷啤酒坊(Hofbräu)的帐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HB啤酒帐篷。基本上在历年的啤酒节现场,HB啤酒的帐篷都是最大的一个。想不预约而进入HB的帐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在路过HB帐篷的时候,我们想试一下运气。果然,可能是因为时间尚早,帐篷内人还未到爆满的程度,所以门口的保安只是看了一下我们的护照,便对我们放行了。所以,我们在没有预约过任何的啤酒帐篷的情况下,出乎意料地顺利进入到了HB帐篷内。
尽管时间尚早,但其实帐篷里面已经是很多人了,里面几千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帐篷里面。这里卖的啤酒每杯都是1L的,不过应该都是不足量的。穷游锦囊上介绍,甚至官方也允许有10%的误差。因为现场客人太多,尽管服务生一只手能端六杯啤酒,但依然明显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人都在空空的桌子上打牌,同时等着啤酒节正式开幕。帐篷里除了供应啤酒,也还会有烤鸡、香肠、猪肘等巴伐利亚传统食物。另外,要记住的是,每要1升啤酒,都需要付给服务生1欧的小费。
我们在HB啤酒帐篷里的时候,外面还下起了雨,于是更多的人涌进了帐篷。我们在帐篷里转完一圈之后,发现保安和警察已经在帐篷的各入口限制进入人数了。估计这个时候,没有预约的人应该是进不来了。雨停了,我们走出HB啤酒帐篷,继续在特雷西恩草坪上走走,迎面而来的是大大小小、一个接一个的啤酒帐篷。
特雷西恩草坪的南部是摩天轮等的游乐设施区,西侧则是巴伐利亚万神殿,是纪念巴伐利亚守护女神和巴伐利亚历史名人的地方。巴伐利亚守护女神雕像是根据自由女神像雕塑打造的一座古希腊女战士雕像,手举橡树花环,一头狮子伏于脚下。走台阶登上巴伐利亚万神殿,可以以一个较高的角度俯瞰啤酒节现场。
从万神殿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有很多警察将人流控制在靠近道路两边的地方,并逐步拉起隔离带。这时的时间是十点四十五,看来花车巡游和啤酒厂商进场仪式很快就要开始了。尽管在啤酒节第二天数千人参加的盛装游行,或许是更大的看点,不过开幕当天的进场仪式依然不容错过。我们立即挤到隔离带最前端,抢占了一个好位置,迎接巡游队伍的到来。
在队伍最前方开路的警用摩托车,随后是两辆警车,里面坐的贵宾我不认识,难道正是敲开啤酒桶宣布节日开幕的慕尼黑市长?接下来是六个骑警,骑着高头大马,引领着后面各厂商的花车队伍进场。可惜天公不作美,花车巡游过程中一直下着雨,这也对人们观赏巡游造成了些许不便。非常庆幸我们站了个好位置,因为围观的人们很快形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德国佬人高马大,如果是站在人墙后面只能踮起脚尖左躲右闪地拍照了。
整个游行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散场之后,我走到路中间的马车旁边,和HB啤酒帐篷的马车队伍来了一张合影。因为人们都在争相寻找自己要去的啤酒帐篷,一时间显得非常混乱拥挤。因为我们的肚子也挺饿了,于是买了半只烤鸡作为午餐。也许是在鸡腹中加入了什么香料,这只烤鸡显得特别好吃。
因为我们在当晚就要赶到下一站——菲森,所以打算下午再在慕尼黑老城逛一下。我们十二点半的时候,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盛大的啤酒节现场,沿Schwanthalerstraβe大街拐Sonnenstraβe大街走到卡尔门,继续走完昨天没去到的几个景点,以及登上圣彼得教堂俯瞰玛丽恩广场。
穿过卡尔门,沿昨天下午走过的路反方向行走,到了圣彼得教堂。这座教堂是德国慕尼黑市中心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慕尼黑建城之前此处已经建有教堂,座落在玛丽恩广场东南角。初建成时,慕尼黑圣彼得教堂教堂的建筑风格是有两座尖塔的哥德式建筑,18世纪因火灾重建后,才改变为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巴洛克式建筑,高塔也仅存其一。登上306层的楼梯,在92米高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玛丽恩广场,是眺望新市政厅、圣母教堂的最佳位置。北面远处可以依稀看到拜仁慕尼黑的主场球场——安联球场,南面则是圣神教堂及谷物市场。进入圣彼得教堂是免费的,登塔则需要2欧。
从教堂出来,走到旁边的玛丽恩广场。在广场的一角有一座小喷泉,叫鱼泉许愿池。据说,在复活节前的第七个星期三把空的钱包放入池中,拿出来时就会装满钱。据说在中世纪时,它是市场中让淡水鱼保持新鲜的池塘,后来成为屠夫学徒接受浸礼的地方。
从新市政厅钟楼底下的门,进入里面的中庭。可以看到怪兽状的滴水嘴和雕像,面目非常狰狞,不知道修建市政厅的人们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新市政厅的一层是旅游局办事处,钟楼的塔顶也是可以上去的,而且有电梯,票价是2欧。
慕尼黑的另一处地标——圣母教堂,就在新市政厅的不远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这座建于1468至1488年间的教堂,是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慕尼黑所有教堂中最高的一座,双塔的高度为99米。尽管教堂建于十五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直到五十年后的十六世纪,人们才决定完成此塔顶的建筑。当时,歌德式的建筑时代已被文艺复兴风格时代代替,歌德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圆顶。
走进教堂,在离门口不远的地上有一对凹下的脚印,叫做“魔鬼的脚印”。传说建造教堂的建筑师对魔鬼许诺建造一个从里面无法看到一扇窗户的教堂,因此魔鬼帮助他建造了这座教堂。在教堂完工后,建筑师带魔鬼到教堂的中间,告诉魔鬼:“在这里你无法看见任何窗户,但是所有经常在教堂礼拜的人都坐在一个拥有充足光线的区域。”于是魔鬼非常愤怒地跺脚,脚印就在留在了石头地板上,成为了“魔鬼的脚印”。
沿Theatinerstraβe往北走,就到了音乐厅广场,广场的周边有统帅堂、铁阿提纳教堂、慕尼黑王宫等建筑,广场中还有一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骑马雕像。据说这里也是整个慕尼黑最像意大利的一个地方,号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意大利。不过,我没去过意大利,具体有多像我也不知道。1923年11月9日,当局正是在这里粉碎了希特勒发动的啤酒馆暴动。
音乐厅广场南面的是由路德维希一世时期著名的营建师弗里德里希·冯·格尔特纳建造统帅堂,其原型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佣兵凉廊。统帅堂正中的1870至1871年普法战争巴伐利亚军队纪念雕像;门前台阶两侧的狮子雕像是狮王亨利的象征,他于1158年下令建造慕尼黑城;堂内左侧的是巴伐利亚统帅约翰•蒂利将军的铜像,他于三十年战争期间在白山取得了首次大捷;堂内右侧的是卡尔•菲利普•冯•莱德的铜像,他以参加了对法战争而闻名。
广场东侧的是慕尼黑王宫,这座相当壮丽的宫殿彰显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显赫地位与至高权力。这里留存了大量有关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记忆,其中几栋豪华宫殿历经几个世纪才完成,因此集中了三个世纪的建筑特色。二次大战期间,这整个区域曾受到严重破坏,直到战后才依照原设计图予以重建。四个巨大的青铜狮子雕像镇守着宫殿入口,据说抚摸狮子会带来财富和好运,于是它们早已被来来往往的行人摩擦得光滑锃亮。
如今,王宫博物馆占据了半个王宫,若想看遍整个博物馆,即使走马观花地游览也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整座王宫博物馆中,古物陈列馆(Antiquarium)最为壮观华丽,内部的墙壁和天花板由十六至十七世纪的艺术工匠用精美的壁画装点而成,显得非常的豪华气派,人们普遍将它视为阿尔卑斯山北部最好的文艺复兴时期室内设计典范。王宫博物馆的门票是7欧,因为时间有限,甚至内部也没有中文讲解器,所以我们就没有入内参观了。
铁阿提纳教堂位于广场西面,是为了庆祝1662年期待已久的王室继承人,王子马克思•伊曼纽尔王子的出生而建造的。这座教堂为意大利巴洛克式,模仿了罗马的圣安德烈教堂,洛可可式样的正立面直到1768年才完成。其地中海外观和芥末黄色色彩成为该市著名的标志,并对德国南部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堂内有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连二世夫妇的坟墓。近段时间教堂的整个正立面和两座塔楼都正在维修,无法一睹教堂的真面目。
王宫旁边的国家歌剧院,也翻译作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首建于1818年。然而一场大火使它不得不重建,重建的歌剧院于1823年落成。1864年,瓦格纳受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邀请来到慕尼黑,他的一些作品在这里演出,例如《崔斯坦与伊索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就是在这里首演的,后来又陆续上演了《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自此慕尼黑就成了瓦格纳乐剧表演的中心之一。歌剧院门前是一个广场,中央有马克斯•约瑟夫一世铜像。
下一站,是大名鼎鼎的慕尼黑宫廷啤酒坊,也就是俗称的HB啤酒馆。这座始建于1589年的宫廷啤酒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百年来皇家啤酒馆成了名人政客聚会的最佳地点,茜茜公主、歌德、列宁等都曾是啤酒屋的宾客。1780年,莫扎特在此饮酒作乐,谱写出歌剧《伊多梅尼奥》。不过,让皇家啤酒屋闻名世界的却是希特勒。1923年,希特勒发动意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暴动,正是在皇家啤酒屋,这就是有名的“啤酒馆暴动”。如今德国人不愿意提起希特勒的往事,因此游客自己知道就好了,不要多提及。
除了宫廷啤酒坊,一街之隔的奥古斯丁啤酒馆,也是一个好去处。对比游客众多的宫廷啤酒坊,这里的顾客多以当地人为主。除了有名的奥古斯丁啤酒,这里的巴伐利亚菜也是非常闻名,尤其是烤猪肘(Schweinshaxe)。
因为宫廷啤酒坊和奥古斯丁啤酒罐都很多人,而我们也差不多要去赶火车了,所以很遗憾地没有进去吃一顿啤酒加巴伐利亚猪肘大餐。不过啤酒还是要喝的,我们在回酒店的途中,再次经过谷物市场,找了一间小酒馆喝了两杯。这里供应的是在慕尼黑同样有名的宝莱纳啤酒,700毫升一杯售价4欧。不知道是因为我们走了那么多路口渴,还是因为慕尼黑的啤酒确实好喝,我们感觉从来没喝过那么好喝的啤酒。一口喝下去似乎只有啤酒花的香味,而没有那种很常见的苦味。
我们是17:52的火车,抵达菲森的时间是19:54,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买干粮带在火车上吃。谷物市场有一间北海鱼店,“Nordsee”在德语里是“北海”的意思,这是一家专门售卖鱼类及其它海鲜的快餐店。北海鱼店在德国、奥地利的各大城市都有不少分店。我们买了两个夹有鱼肉的汉堡,一共是5.8欧。又在谷物市场的水果店里,买了一些西梅,作为饭后果。
走到Sendlingerstraβe大街的时候,路过前一天我们路过,但因为是弥撒时间而不得入内的阿桑教堂。见教堂开放,我们就进去参观了一下。阿桑教堂的正式名称是内波穆克圣若翰教堂,是1733年到1746年期间由阿桑兄弟建造,作为私人教堂使用。但由于市民的反对,兄弟被迫将教堂向公众开放,虽然他们继续承担建筑的所有费用。阿桑教堂是巴伐利亚晚期巴洛克建筑或洛可可建筑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装饰华丽的正立面描绘波希米亚圣徒内波穆克圣若翰的事迹。
下午四点多我们回到了酒店,取行李,走去主火车站。慕尼黑至菲森的火车票很容易买,所以我们只是事先查了时刻表,而没有提前预定。稳妥起见,我们在柜台买的票。后来想起,有种说法是柜台买票是要比在机器自助买票贵一点,我们是没有再验证一遍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跟我们一起上车的,有不少是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当地的年轻人,估计是在啤酒节玩完了坐车回家去的,其中几个男青年喝得醉醺醺的,一上车就躺在地板上了。最令我惊讶的是,甚至有一些列车员也是端着啤酒瓶,一边喝酒一边查票。我们乘坐的是慢车,从慕尼黑去到菲森,需要大约两个小时,沿途经过农田和森林,在后半段还能隐约看到一部分阿尔卑斯山脉,不过那时天已经快黑了。停了几个站之后,车上乘客大多数已经下车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游客,貌似都是韩国或者日本的为主。
到了菲森,出了火车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镇上的店铺基本都已经关门了。小镇不大,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位于小镇主街Reichenstraβe大街上,从火车站走路不用十分钟就到了,叫巴伐利亚城市旅舍-设计旅舍(Bavaria City Hostel-Design Hostel),装修很温馨的一间旅馆。住这里的都是年轻人,以背包客为主,有点类似青年旅舍。我们预定的是八人间床位,每个床位是22欧,另加2.2欧的城市税。但实际上因为床位的紧缺,起因是一个韩国女孩的某些临时的变化导致不够床位,所以老板娘在我们房间加多了一个地铺,为此她还跟我们道歉了许久。房间是男女混住的,不过旅舍老板娘似乎把我安排进了一个女生宿舍,因为除了我,其他八个都是女生,来自各国各种肤色的都有。
9月20日的花费如下:
邮票:3.00€
午餐(烤鸡):7.80€
圣彼得教堂登塔门票:4.00€
啤酒:8.00€
晚餐(北海鱼店):5.80€
水果:1.12€
饮料:2.00€
交通:慕尼黑-菲森,29.00€
住宿:巴伐利亚城市旅舍-设计旅舍,48.40€
按欧元1:8计算,9月20日共花费人民币872.96元。
菲森,巴伐利亚的浪漫之魂。幽静的湖泊,蜿蜒的丘陵和雄伟的山峰交相辉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壮丽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浑然天成,古怪国王遗赠给后人的城堡傲立于黑森林之上,美得仿佛孩子们睡前读物里的插图。
Day3,9月21日。
我们今天要去几个地方:德国的象征、迪士尼睡美人城堡的原型——新天鹅堡;路德维希二世童年居住的地方——高天鹅堡;巴伐利亚洛可可教堂的杰作——维斯教堂。早上七点四十钟从旅舍出发,在旅舍旁边的面包店买了早餐。因为阴天的缘故,气温有点微凉,菲森小镇清早的Reichenstraβe大街上不见什么人影。步行到昨晚我们下车的菲森火车站,旁边就是公交总站,在这里乘73路和78路都可以到新天鹅堡。几分钟后,我们等来了一辆73路,一同上车的有很多是亚洲面孔,大部分是韩国人和日本人,也有几个讲华语的台湾人。我们学排在我们前面上车的两个韩国女孩,跟司机说我们先去新天鹅堡,再去维斯教堂,最后再回到菲森。司机一听就懂,告诉我们两人票价11欧。
从火车站到新天鹅堡底下的公交车站,车程不到十五分钟,下车后往斜坡上走,没多久就到了票务中心。在这里可以买新天鹅堡、高天鹅堡、巴伐利亚国王博物馆,或者其中某几个的联票,亦或者是巴伐利亚14天宫殿联票。新天鹅堡的门票是12欧,包含了语音讲解器。票务中心门口有标识,显示分为两个队伍,其中一个是已提前网上预约的,而我们没有预约,所以排的是另一个队伍。新天鹅堡作为德国最著名的一个景点,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数量可想而知。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票务中心都是有非常多人排队的,若不想排长队浪费宝贵的时间,则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代价是需要支付1.8欧的手续费。实际上也有办法不用预约,例如像我们这样头一晚抵达菲森,次日九点前可以去到票务中心,大可以是不用预约的。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来新天鹅堡的游客都是当天早上才从慕尼黑坐火车去菲森,所以只要赶在大部队杀到之前,票务中心并不会太多人排队。
票务中心在山下,而新天鹅堡在山上,人们可以选择徒步、乘巴士或者是坐马车三种方式上山。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选择了乘坐巴士,每人票价是1.8欧,终点在山上的玛丽安桥附近。若是徒步上山去新天鹅堡,则需时大概是四十分钟。
新天鹅堡全名是新天鹅石城堡,是十九世纪晚期的建筑。新天鹅堡的名字源于中世纪有关骑士的传说,城堡的建造者是巴伐利亚的“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这个无治世之才,却充满艺术气质的国王在一个舞台设计者格瓦纳的帮助下,亲自设计了这个城堡。
在这美丽和浪漫的城堡背后,却藏着这个年轻国王的悲剧。城堡的主人,巴伐利亚王国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童年,是在这个山谷不远处的高天鹅堡里度过的,那是由他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所建。路德维希从小喜欢各式歌剧和舞台剧,自己也写了不少歌颂善良战胜邪恶的剧本,同时也是德国著名舞台剧作家瓦格纳的崇拜者。然而,这位国王的感情生活却充满悲剧色彩。他那朦胧的爱情似乎与他年轻的表姑,后来的奥地利王后伊丽莎白,也就是茜茜公主有关。在对表姑的情感破灭之后,他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二十二岁那年他在举行婚礼的两天前突然宣布解除与巴伐利亚公主索菲的婚事,此后一生未娶。自此,他就沉醉于舞台剧的幻想中,后来国王为瓦格纳的剧本所深深打动,决定修建这座白色的童话城堡为瓦格纳的舞台剧塑造一个背景,让那勇敢的骑士和那美丽的公主的动人故事能在那里上演。
1869年,就在巴伐利亚南部的天鹅城堡遗址上,二十四岁的路德维希二世勾勒出自己的梦的世界--新天鹅城堡。它被作为一个浪漫的中世纪城堡而建造,然而就像这位国王的好多宏伟计划一样,这个城堡并没有完工,路德维希二世只在这个城堡里住了一百七十多天。他自己于1886年在施塔恩贝格湖悲惨死去,死因至今成谜。
城堡最为恢弘的正面,一般游客是无法看到的,那个角度是需要爬上悬崖或者是乘坐直升飞机才能看到的。一般来说,最佳的观赏角度就是在玛丽安桥。这座桥横跨在峡谷之上,可以看到新天鹅堡侧面的经典角度,以及远处平原如明信片般的景色。据说,路德维希二世很喜欢天黑后来这里看从城堡内歌手大厅散发出的烛光。
从玛丽安桥走十分钟,就到了新天鹅堡。童话式的新天鹅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堡,也是迪斯尼睡美人城堡的原型。同样是从这座城堡获取灵感的,还有《圣斗士星矢》冥王篇中的哈迪斯城堡,以及《名侦探柯南》和《宠物小精灵》的其中一个剧场版。
城堡的门票含了语音讲解器,有中文的可以选择。宫殿参观只允许在导游的引导下进行,全程时间约为半小时,参观的房间包括会客厅、餐厅、书房、歌手大厅和国王的寝室,寝室中床边的盥洗台水龙头都是天鹅形状的。1886年6月,路德维希二世正在他的卧室中,被一队士兵带走,送到施塔恩贝格湖边的一座城堡幽禁,两天后神秘溺亡。享年41岁。城堡内禁止拍照,参观完房间后,照例是旅游纪念品商店,这里的明信片仅售0.3欧一张。
走出新天鹅堡的阳台,这里是可以拍照的。我们在城堡内参观期间,外面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于是我们在阳台一直待到雨停。从这里可以看到翠绿山间的阿尔普湖,以及路德维希二世在小时候居住的场所——高天鹅堡。
随后还会经过城堡的厨房和储藏室,这里的水龙头,也是天鹅状的。最后有一处地方,是新天鹅堡的模型,从这里离开,就是前往出口的楼梯,然后我们告别了新天鹅堡。
我们选择的是徒步下山,从新天鹅堡往下山方向走不远,就是一个观景台,从这里可以换一个角度观赏城堡,观景台上的位置通常都是被中国旅行团所占据。下山途中会经过一个啤酒馆,旁边有邮筒,可以寄明信片。走到山脚,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山坡上的高天鹅堡。
高天鹅堡的原址,是十二世纪施万高的骑士所建的一座城堡,多年后在骑士团离去之后便破败荒废。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遗址上按照新哥特式的风格重新建造了这座宫殿。高天鹅堡的门票和新天鹅堡一样,也是12欧,若是购买二者的联票,则是23欧。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没有买票进入宫殿内部,仅仅是在免费的城堡花园中走了走。
路德维希在金碧辉煌的高天鹅堡里度过了他的成长阶段,虽然高天鹅堡远不及新天鹅堡那样艳丽,它有明显的生活气息,而且每一件家具都是过去使用过的原件。一些房间里描绘有德国历史和包括天鹅骑士在内的德国传奇的壁画,天鹅的主题贯穿整座城堡。也是在这里,路德维希第一次遇到了瓦格纳。
从高天鹅堡花园另一侧的出口出去,是一段下山路,走到尽头便是阿尔普湖。这个位于新天鹅堡和旧天鹅堡西南的山间的湖泊,清澈静谧,栖息着不少水鸟。若是晴好的天气,在湖边悠闲散步,群山抱绿水,感觉甚好。
阿尔普湖边有一座巴伐利亚国王博物馆,这里是除新天鹅堡、高天鹅堡之外的“第三座宫殿”。里面的展览包括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珠宝,以及路德维希二世著名的蓝金色长袍。博物馆的票价是8.5欧,因为时间关系,而且里面好像是没有中文的讲解器,所以我们就没有进去了。
在路边的小啤酒馆买了夹着香肠的面包作为简单的午餐,也不知道是饿了的缘故还是巴伐利亚的香肠确实好吃,看似普通的面包味道却很不错。下一站,我们要去的是维斯教堂,需要在早上下车的车站坐73或者9651路车,车程大概是45分钟。
维斯教堂位于菲森东北二十余公里公里,是巴伐利亚最著名的洛可可式教堂,全称叫维斯受鞭打的救世主朝圣教堂。这座隐藏在乡村野外的教堂,外表并既不宏伟也不壮观,然而却是德国阿尔卑斯山区唯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每年会有接近一百万名的参观者蜂拥而至,观看教堂内部华丽石膏线条构饰的奇观。教堂无需门票,而且可以随意拍照。
据维基百科介绍,在1738年,这里的一个农民亲眼看到基督雕像落泪;而在《Lonely Planet:德国》一书中,这个年份则被写成了1730年。总之,这个神迹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快引来了礼拜和朝圣的人潮,人们蜂拥前往一睹传说中流泪的救世主雕像。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地修道院的院长新建了一个教堂放置这尊流泪的雕像。于是在1745年至1754年间,传奇艺术家多米尼库斯·齐默尔曼和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两兄弟创作了这个不朽的作品——维斯教堂。
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在此处可谓是达到了极点,在这个近乎环形的建筑物内部有八根雪白的柱子,其顶部都有金色的石质柱顶和漩涡状装饰物,穹顶上的壁画描绘了基督的复活。壁画中的彩虹在这里表达的是宽恕的意思,坐在彩虹上面的是耶稣基督,手指着十字架的方向,表达了他的爱。左右两旁是十二使徒,基督尚未坐到最后审判的座位上。最后的审判尚未开始,画面上方通向永恒的大门还没有打开。这幅画告诉世人在最后的审判来临之前,还有时间去信仰基督。
维斯教堂中供奉的正是那尊流泪的基督雕像——一尊受鞭打的救世主,由帕特尔•马格努斯•施特劳布和卢卡斯•施魏格尔兄弟于1730年在上巴伐利亚的施泰因加登修道院雕刻完成。圣坛上的画作是由慕尼黑的宫廷画师巴尔塔萨•奥古斯特•阿尔布雷希特创作的;四位西方世界伟大神学家希尔尼玛斯、安波罗修、圣奥古斯丁和额我略一世的雕像,是蒂罗尔画家安东•施图尔姆(Anton Sturm)的成熟期作品,因为没有中文介绍,网上也搜索不到关于维斯教堂详细的资料,这四尊雕像分别对应的是哪位神学家,就不得而知了。
随着巴伐利亚地区政教分离的开始,在十九世纪初,维斯教堂曾被下令准备拍卖和拆除掉。但所幸的是,教堂被当地的农民抢救了下来,也使得朝圣能够继续,并在198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维斯教堂外边除了纪念品商店,也有几处餐馆,游客们也可以选择在这里用膳。路边能见到压制纪念币的机器,投入一枚1欧和0.05欧的硬币,就可以压制出一枚精美的纪念币,这种机器在天鹅堡的公交站也有一台。
在欧洲的很多地方,公交车次只有周一至周五是最频密的,周六相对减少,周日及特殊的节假日最少。这天恰逢周日,公交车的班次特别少,根据公交的时刻表,需要等到15:40才有一班73路车开往菲森方向,于是我们在车站足足等了将近一个小时。跟我们一同等车的,还有一位手拄拐杖的德国老太太,她非常遗憾地错过了要坐的一班车,以致需要再等待两个小时。
尽管在回到菲森的时候下起了雨,我们依然打算出去逛一下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镇。菲森紧邻莱希河和古罗马时期商道,Reichenstraβe大街两侧历史久远的豪宅,也正是当年古罗马Via Claudia Augusta商路的沿线,当年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北部。Reichenstraβe大街南边的尽头,有一座城市喷泉,上面的雕像是菲森小镇的守护神——圣•马哥努斯的塑像。
主教夏宫也叫霍厄宫,是前奥格斯堡大主教的休养所。庭院外墙立体化风的绘画令其成为德国南部晚期哥特式宫殿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现在是菲森市立美术馆和巴伐利亚州绘画藏品分馆的所在地。这里的门票是6欧,因为已经过了开放的时间,所以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在宫殿下方的花园走走。从一处楼梯走下去,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莱希河岸。往河的下游望去,可以看到圣弗西斯卡修道院。
莱西河边有一幢红色的建筑,是圣灵医院教堂。这座教堂曾经在1733年被焚毁,重建后的教堂正面是华丽的洛可可式壁画,描绘了救火之神——圣•弗劳瑞安,以及莱希河岸边筏工的守护神——圣•克里多夫。
圣•芒本笃会修道院原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十八世纪初,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加盖了部分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现在这里也是菲森市立博物馆的所在地,并被视为欧洲最优秀的小提琴收藏中心。
我们今天的晚餐地点,是一间名叫Restaurant Pizzeria il Pescatore的意大利餐厅。点了海鲜比萨、鸡油菌牛排、橙汁,以及德国最好的啤酒之一——路德维希国王黑啤。尤其推荐这里的鸡油菌牛排,德文叫Bistecca Pfifferling,味道相当好,就是价格有点小贵,22.50欧;相比之下,海鲜比萨的性价比不错,10.90欧。餐厅食物的分量都很足,两个人都吃得非常饱。
饱餐一顿后,我们慢慢逛回酒店。欧洲的商店关门时间都很早,这天又恰逢周日,就更早了,其实或许一整天都没开。不过,隔着玻璃,观赏不同的小店中出售的物品也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
菲森小镇不大,我们在几条街道上逛了逛也没花多少时间,之后便回去了旅舍。因为一天走下来,我们都有些累了,而且次日要赶一早的火车,于是就早早睡觉休息了。
9月21日的花费如下:
早餐(面包):5.60€
新天鹅堡门票:24.00€
新天鹅堡巴士:3.60€
纪念品:5.70€
午餐(香肠面包):4.00€
纪念币:2.10€
邮票:1.50€
晚餐(Restaurant Pizzeria il Pescatore餐厅):42.00€
交通:公交车,11.00€
住宿:巴伐利亚城市旅舍-设计旅舍,48.40€
按欧元1:8计算,9月21日共花费人民币1183.20元。
德国与奥地利边境的国王湖,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中央。清澈翠绿的国王湖形似峡湾一般镶嵌在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峰、石海和哈根山脉之间。从瓦茨曼峰向下直到国王湖有两千多米高,是东阿尔卑斯山上最高的峭壁。在春天,这里有湍急的瀑布从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的壮观;在夏天,艳丽的墨绿景色映照着稀疏的岩石,美如画境;秋天,色彩斑斓的混合林带给游览者无限新奇和遐想;而在冬天,皑皑的白雪又会将湖区妆点成一片美丽的白色仙境。
Day4,9月22日。
我们一早出发,告别了菲森,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先在旅舍旁边的面包店购买了足够的干粮作为早餐和午餐,随后前往火车站乘坐早上8:06分的火车。我们事先在德铁DB的官网上预定了这天的车票,从菲森去贝希特斯加登的交通颇为周折,我们中途要在慕尼黑转一次火车,然后在弗莱拉辛再换乘836公交车。10:05分,列车准点到了慕尼黑主火车站,给我们从28站台走去13站台的换乘时间有十三分钟。在德国和奥地利,无论是火车还是公交车都是按照时刻表来运营的,一般来说火车都比较准时,很少有晚点的现象,而公交车就很难说了。
火车在11:51分到达了弗赖拉辛,这是一个很小的火车站,车站门口外没多远就是公交车站。836公交算是长途公交,所以车次不多,我们要等的是12:45分的那一趟。等车的时候还下起了雨,我在车站的小超市里买了一瓶樱桃味可口可乐,配着早上买的干粮作为今天的午餐。
贝希特斯加登的东面、南面和西南面被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州包围,所以836公交也会先途径奥地利,从车窗中往萨尔茨堡的方向远远望去,能看到萨尔茨堡要塞。从弗莱拉辛到贝希特斯车程将近一小时,836的终点站是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旁边的公交总站,这里也是整个国王湖地区的公交枢纽。正因为如此,我们预定了离火车站不远的阿尔皮纳酒店,沿着小河边的马路,步行十分钟就到了。
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范围很大,包括国王湖三湖Koenigssee、Obersee、Hintersee、瓦茨曼峰、耶拿峰、魔法森林、拉姆绍教堂、鹰巢等等。我们只在贝希特斯加登住一晚,要走完国家公园内的所有景点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安排是,头天下午先去Hintersee、魔法森林和拉姆绍教堂,第二天去Koenigssee、Obersee和耶拿峰。
入住的时候,酒店老板娘给我们每人提供了一张公交卡,乘坐当地公交车都可以免费。放下行李后,我们回到公交总站坐846公交,总站有非常详细的时刻表,我们坐的是15:21的那一班。终点站叫Hintersee,就在Hintersee湖岸边,车程大概二十五分钟,中途能看见拉姆绍教堂,下车后也要注意看返程时刻表。
我们在下午要走的是一条徒步穿越线路,起点是Hintersee,先沿着湖边走,在进入并穿越魔法森林,终点是拉姆绍的教堂,从那里再坐846公交回去。之所以选择Hintersee作为起点,而不是大部分人从拉姆绍教堂开始走,是因为这样走一路下坡能节省体力,全程徒步大约两小时。
Hintersee是国王湖三湖中最小的一个,却同样都是清澈见底。湖中有不少水鸟,大多数是野鸭。湖边有一个小小的游船码头,偶有人泛舟湖上,也有些人在这里徒步和遛狗。遗憾的是今天的天气不好,多少影响了些风景。
若是面朝着湖水,往左手边沿着湖岸走到尽头就是通向魔法森林的路,会到一个分岔口,按路牌上指示Zauberwald的方向走。魔法森林里有什么?小精灵、矮人、还是独角兽?开个玩笑罢了,魔法森林里是遮天蔽日的树,林中小道满是松软的落叶,阵风吹过,林海发出天籁般的涛声。
经过一座小木桥,穿过从Hintersee流下来的溪水,因为阿尔卑斯山地区钙多水重,所以溪水也有些发白。继续往前走,能看见一个木质水车,水车上面甚至还有巴伐利亚风情的玩偶,甚为精致。
魔法森林里的游客不多,大部分是来徒步的当地人,我们还差点走错了路,幸而即使发现。森林中有一些介绍当地地形地貌的说明,若是有耐心看的话,应该能学到不少知识。还有一处伸出去到溪水上方的观景台,可以走上去看溪水深切出来的峡谷。
穿越魔法森林之后,就到了拉姆绍小镇,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建于1512年的拉姆绍教堂。据说,这座古朴的小教堂每年都会出现在德国的年画中。教堂旁边是一块墓园,跟欧洲的许多墓园一样,这里常年开满了鲜花。
在Ramsau Kirche站等回程的846公交车的时候下起了雨,天气突然降温了,可车偏偏又比时刻表上的时间晚了将近十五分钟。回到贝希特斯加登的公交总站已经将近六点半了,车站附近有几个大超市,采购了水果,包括葡萄、桑葚、圣女果,还有一些啤酒和饮料。因为外头天寒地冻又下着雨,所以我们就在酒店里泡了国内带过去的方便面做为晚餐。
9月22日的花费如下:
早餐、午餐(面包):10.70€
饮料:1.40€
超市购物:8.99€
交通:菲森-贝希特斯加登,49.00€
住宿:阿尔皮纳酒店,64.20€
按欧元1:8计算,9月22日共花费人民币1074.32元。
Day5,9月23日。
在德国境内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去国王湖三湖中的Koenigssee、Obersee,再坐缆车登上海拔1874米高的耶拿峰,然后返回贝希特斯加登坐840公交车去萨尔茨堡。这也算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为紧凑的一天,所以不到早点七点,我们就退了房,正好遇上了酒店老板娘准备送她儿子上学。我们寄存了行李,同时在酒店的餐厅打包了面包和果酱。老板娘告诉我们,在我们回来取行李的时候把公交卡还给她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我们乘坐的是7:35分的841路车,在终点站前的一个站下,站名叫Koenigssee。正好赶上孩子们回学校的时间,一车大大小小的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此外车上还有一帮台湾的年轻人,一行七人都是在读的研究生,是逃课出来玩的,我表示好羡慕!
下了公交车去湖边码头,需要走一段路,沿途有很多卖纪念品的小商店,不过因为时间甚早,所以都没有开门。一般来说,国王湖就专指三湖中的Koenigssee。码头旁边是售票处,国王湖船及耶拿峰缆车的联票的价格是35欧,有点小贵。需要提一下的是,在一年中的不同月份,国王湖的首班船和尾班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九月下旬首班船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半。跟我们同一班船的,除了那七个台湾学生,还有一个台湾旅行团。
国王湖长7.7公里,最宽处约1.7公里,最深处几乎达到二百米。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核心位置正是国王湖,除了出口处毗邻城镇外,国王湖完全被阿尔卑斯山脉环抱,其中包括德国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脉。国王湖是德国境内最干净的湖泊,湖水达到饮用水的质量标准。自1909年起,航行于国王湖上的船只开始装备电力驱动装置,以保持湖区的安宁与洁净。
昨天下了一夜的雨,山峰在飘渺的云雾中若隐若现。我们购买的是驶往沙勒特的船票,经停圣巴多罗买礼拜堂,全程
约为五十五分钟。每艘船配备一名导游,但是说的是德语,完全听不懂,所幸在码头是可以领取到中文的介绍书。开船后不久就可以在右手边的法尔肯施泰因岩壁上看到一个小的红色十字,这是为了纪念1688年的船难,那次事故造成了71名朝圣者遇难。
继续往前会经过一处被称为“回音墙”的悬崖峭壁,这是游船的著名节目“来自国王湖的回音”进行的地方,导游面对着崖壁吹响小号,可以明显地听见回音。当然,表演之后每人1欧的小费,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概四十分钟后,船停靠在圣巴多罗买礼拜堂旁的码头,一部分人下船了,而我们继续乘船到沙勒特码头。巴洛克式的圣巴多罗买礼拜堂小而别致,因其呈洋葱型的红色圆穹顶造型独特,也俗称红顶教堂。教堂后殿的祭台分别供奉圣巴多罗买、圣凯瑟琳和圣雅各。教堂背后的瓦茨曼峰是德国第二高峰,中间的山峰高度为2713米,但是因为这时的云雾太浓,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在9:25分,我们从沙勒特码头下船,码头旁边有洗手间,天下着小雨,不过这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另外,若是下午才抵达沙勒特,必须注意返回的时间,以免错过最后一班船,从码头徒步去Obersee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Obersee湖边风景如画,哈根山脉倒影在明澈翠绿的湖水中,略特巴赫瀑布从四百米高出一泻而下。我们接下来要沿着Obersee湖边的徒步路线,终点是湖另一端的小木屋,途中有一段路是崖壁上的石阶,天雨路滑有点难走。若是在小木屋坐下来喝一杯新鲜的香甜牛奶,往返时间大约需要两小时。那些台湾人都没有继续徒步,而我们又是坐最早的一班船进来的,所以整个徒步过程中,都只有我和婷婷两个人。走在这山谷中,我又想起了王力宏《心中的日月》里那句“那天的无人山谷,仿佛听见说爱你”。
我们在10:40分抵达了湖对岸的小木屋,这里是一户卖新鲜牛奶的人家,可以看到一头头的奶牛就在附近的草坪上吃草。牛奶1.5欧一杯,我和婷婷一人要了一杯。品尝完牛奶,小憩片刻之后又开始了返程,途中有路牌指示可以去往略特巴赫瀑布,不过我们时间有限,就没有再深入走进去了。我们在返程途中倒是遇到了很多徒步进来的人,想必他们都是坐后面的船到沙勒特的。
回到沙勒特码头,坐返程的船去圣巴多罗买教堂的码头,我们似乎和一个德国当地的老年旅行团在同一条船。下船后就是圣巴多罗买教堂,当然我们需要先去吃烤鱼。教堂旁边有且只有两家供应烤鱼的餐厅,我们去的是Fischerei St. Bartholomä餐厅,这一间里面的客人,一大半是中国人,估计是拜前辈的游记所赐。而另一间在门口挂有鹿头的,则大多数是老外去。
Fischerei St. Bartholomä餐厅的烤鱼分两种,一种是普通鲑鱼,一种是红点鲑,据说红点鲑更好吃。我们要了两条红点鲑和HB啤酒,红点鲑每条9.5欧,比攻略上的又贵了1欧。烤鱼的吃法是将鱼头和鱼尾切掉,然后从中间剖开,揭开鱼皮,将鱼肉以及黄油涂抹在面包上吃。
饱餐一顿之后,天气居然放晴了,圣巴多罗买教堂的红色穹顶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原本以为无缘见到的瓦茨曼峰也逐渐露出尖顶。相传,这座山峰本来是国王瓦茨曼,旁边稍矮一点的山峰是他的王后,中间的其它山峰是他们的七个孩子,由于国王对人民残酷无情的统治,所以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一家人都被变成了石头。
登上返程的船,从湖中央可以在一个更好的角度,欣赏阳光下的圣巴多罗买教堂和瓦茨曼峰。由倾斜的岩石带构成的悬崖峭壁——瓦茨曼巨岩,清晰可见。它由两千多米的岩石组成,是东阿尔卑斯山上最高的峭壁。1881年,第一次有人登上了这座悬崖峭壁。然而,至今已经有将近一百名登山者葬身于此。
我们的下一站是耶拿峰,国王湖码头和耶拿峰山下的缆车站只隔着一站地,没有必要花时间等公交车,沿着指示牌走,大概十分钟就到了。用早上购买的联票换了索道票,缆车的空间很狭小,一个车厢只能坐两个人。索道很长,中间海拔1200米的地方会停一站,不过我们和绝大部分来这里的游客一样,直接坐到了缆车的终点——索道上站。缆车全程需时二十五分钟,中途会经过一个人工湖,瓦茨曼峰倒映在湖水里非常美。
索道上站的海拔是1800米,走出来可以看到周围一座座延绵不断、白雪皑皑的山峰。耶拿峰的海拔是1874米,所以下了缆车之后还要徒步海拔74米才能到山顶。索道上站旁边有一条细长的小路,这条小路的尽头就是耶拿峰山顶的十字架。
经过一座观景台,在最后走上一段不太好走的台阶路,就到了耶拿峰的山顶。这里是观赏国王湖及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峰的绝佳地点,波光粼粼的国王湖如同峡湾一般镶嵌在东阿尔卑斯山诸峰之中。耶拿峰山顶的十字架上刻有“2014”字样,应该是今年重新修建的。山顶怪石嶙峋,而且风非常大,无论是走上走落还是拍照,我们小心翼翼的。
回到缆车上站,这里同时也是一个餐厅,供应啤酒和各式小吃。在这里看着雪山发发呆,喝一瓶啤酒真是最享受的事了。除了坐缆车,也有不少人是选择徒步登耶拿峰的,据说全程的时间大概在五个小时。
回到山下,缆车站旁边就是公交车站,16:25分有一趟841路公交。坐这趟车回到贝希特斯加登火车站旁的公交总站,然后回酒店取行李,正好可以赶上17:15分的那班840公交去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没想到的是,这趟公交竟然晚点了十五分钟,加上沿途在国王湖上车的游客特别多,又耽误了一些时间,等回到公交总站的时候已经是17:00了。若是赶不上17:15分的那趟840公交,就要再等一个小时。我们显然不愿意这样,于是我飞奔回酒店,又拖着行李箱飞奔回公交总站,及时赶上了那趟车。
从贝希特斯加登到萨尔茨堡的840公交,车程大约一个小时,价格5.3欧。我们预定的是魏无心帖子中她们住过的潘森伊丽莎白酒店,在找酒店的途中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原因是去酒店的路过于隐蔽,而且魏无心帖子中地标性的黄色铁桥竟然已经被拆除了,导致我这个方向感极好的人,也花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了酒店。不单止我们出现了这个情况,后来我们也遇到了两个日本女孩,同样也是在火车站出口迷茫了半天,最后一直尾随着我们走,最后我发现她们果然也是预定了这间酒店。
放下行李后,先去超市买了些水果和零食,酒店附近似乎没有什么吃饭的地方,于是我们走回到火车站广场吃麦当劳。两个套餐的总价是14.38欧,比国内贵一倍多。我们此行在奥地利和捷克都有吃麦当劳,番茄酱均是要收费的,不知道欧洲其它国家是不是也如此。
9月23日的花费如下:
国王湖耶拿峰联票:70.00€
船上导游小费:2.00€
牛奶:3.00€
午餐(Fischerei St. Bartholomä餐厅):10.70€
啤酒:3.30€
电源插头:6.00€
超市购物:7.75€
晚餐(麦当劳):14.38€
交通:贝希特斯加登-萨尔茨堡,10.60€
住宿:潘森伊丽莎白酒店,57.00€
按欧元1:8计算,9月23日共花费人民币1564.24元。
2015-01-27发布拍摄于2018-04-20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