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
清明时节走吕梁之二: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清明时节走吕梁之二: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刘志丹殉难处位于山西省吕梁柳林县三交镇,从陕西省榆林市到三交镇刘志丹殉难处最好方式是自驾,行车路线是:榆林上高速→榆林北服务区→王则湾前行5公里→小纪汉立交桥,进入S20榆神高速→过榆溪河大桥右转进入榆商高速S20(注:榆神、榆商均称S20)→古城滩收费站→青云枢纽→榆林南服务区→米脂→过一服务区和赵家砭大桥→继续榆商高速S20→过捞柴沟大桥→特大枢纽→G20青银高速(也称Z35国道,吴定高速)→朝吴堡、柳林、离石方向→吴堡立交→黄河大桥→前行15公里左右→柳林西收费站下,上X447(薛三线或叫薛苇公路),经过车道沟、过红枣沟隧道、高家沟、河底乡→三交镇。刘志丹殉难处在镇西。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弟弟刘景范,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03年生。他毕业于黄埔军校,被有关专家誉为“共和国没有授衔的十大将帅”之一。刘志丹与谢子长、习仲勋创建了陕甘根据地。毛泽东说:陕甘根据地“既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1921年,刘志丹到榆林中学上学,校长是杜斌丞。1925年入黄埔四期,与林彪、张灵甫是同学,陈赓是他们的大队长。1928年发动渭华起义失败。1929年在榆林红石峡提出“三色”理论,白色,兵运;红色,到农民中发展武装;灰色,改造土匪。刘志丹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他1936年牺牲于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鏊子疙瘩,是东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领导人。
1935年11月7日,在陕北瓦窑堡,刘志丹见到毛泽东。1935年底,组建红28军,刘志丹为军长,宋任穷为政委委员,带兵东征。1936年4月,红28军军长刘志丹和政委宋任穷率部东征驰骋山西。 4月13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联名致电刘志丹、宋任穷:“二十八军有相机消灭三交镇、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之任务。”接到电报,刘志丹不舍昼夜亲自观察地形,严密部署战斗。三交镇是山西省通往陕北的一个重要渡口,敌人在这里设有坚固工事,并有一个团的兵力把守。4月14日,战斗打响后,刘志丹得知第1团攻击不顺时,立即来到第1团指挥所,和该团的同志研究突破敌军碉堡的作战方案。随后,他来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
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他的左胸,壮烈牺牲,年仅33岁,英魂长眠于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当时属中阳县)党家寨鏊子疙瘩。他牺牲时的遗物,只有几份党内文件和六支缴获来的香烟。
刘志丹遗体被送回陕北,葬在瓦窑堡,同年5月,为了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毛泽东给他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林柏渠的题词是:“长使丹心照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拯民卫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载存。”
在刘志丹1936年牺牲的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鏊子疙瘩,现建有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从黄河三峡母亲峰游客服务中心往西走约两公里即是。它与毗邻的三交镇红军东征纪念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红军东征强渡黄河天险浮雕等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线,已成为柳林县三交镇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志丹将军殉难处,近年才建成,免费参观凭吊。
三交镇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清明时节走吕梁之二: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刘志丹殉难处位于山西省吕梁柳林县三交镇,从陕西省榆林市到三交镇刘志丹殉难处最好方式是自驾,行车路线是:榆林上高速→榆林北服务区→王则湾前行5公里→小纪汉立交桥,进入S20榆神高速→过榆溪河大桥右转进入榆商高速S20(注:榆神、榆商均称S20)→古城滩收费站→青云枢纽→榆林南服务区→米脂→过一服务区和赵家砭大桥→继续榆商高速S20→过捞柴沟大桥→特大枢纽→G20青银高速(也称Z35国道,吴定高速)→朝吴堡、柳林、离石方向→吴堡立交→黄河大桥→前行15公里左右→柳林西收费站下,上X447(薛三线或叫薛苇公路),经过车道沟、过红枣沟隧道、高家沟、河底乡→三交镇。刘志丹殉难处在镇西。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弟弟刘景范,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03年生。他毕业于黄埔军校,被有关专家誉为“共和国没有授衔的十大将帅”之一。刘志丹与谢子长、习仲勋创建了陕甘根据地。毛泽东说:陕甘根据地“既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1921年,刘志丹到榆林中学上学,校长是杜斌丞。1925年入黄埔四期,与林彪、张灵甫是同学,陈赓是他们的大队长。1928年发动渭华起义失败。1929年在榆林红石峡提出“三色”理论,白色,兵运;红色,到农民中发展武装;灰色,改造土匪。刘志丹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他1936年牺牲于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鏊子疙瘩,是东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领导人。
1935年11月7日,在陕北瓦窑堡,刘志丹见到毛泽东。1935年底,组建红28军,刘志丹为军长,宋任穷为政委委员,带兵东征。1936年4月,红28军军长刘志丹和政委宋任穷率部东征驰骋山西。 4月13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联名致电刘志丹、宋任穷:“二十八军有相机消灭三交镇、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之任务。”接到电报,刘志丹不舍昼夜亲自观察地形,严密部署战斗。三交镇是山西省通往陕北的一个重要渡口,敌人在这里设有坚固工事,并有一个团的兵力把守。4月14日,战斗打响后,刘志丹得知第1团攻击不顺时,立即来到第1团指挥所,和该团的同志研究突破敌军碉堡的作战方案。随后,他来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
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他的左胸,壮烈牺牲,年仅33岁,英魂长眠于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当时属中阳县)党家寨鏊子疙瘩。他牺牲时的遗物,只有几份党内文件和六支缴获来的香烟。
刘志丹遗体被送回陕北,葬在瓦窑堡,同年5月,为了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毛泽东给他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林柏渠的题词是:“长使丹心照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拯民卫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载存。”
在刘志丹1936年牺牲的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鏊子疙瘩,现建有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从黄河三峡母亲峰游客服务中心往西走约两公里即是。它与毗邻的三交镇红军东征纪念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红军东征强渡黄河天险浮雕等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线,已成为柳林县三交镇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志丹将军殉难处,近年才建成,免费参观凭吊。
三交镇
2015-05-17发布拍摄于201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