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等(2)
石横,一个让你忘却烦恼的地方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石横镇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镇。是史圣左丘明故里,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君子之邑,道德之乡”之称。
石横古称石沟,金朝时改为石横,一说因临近一条石沟得名;一说有一“陨石”降落于村北,横卧在上坡上得名石横,一说沟与横当地方言读音相近将石沟演变为石横。石横是一古镇,自古上商贾云集,经济发达,是肥城八大集市之一,老街历史悠久,有九街八巷七十二胡同一说,至今任有老街老巷之说,至今仍有老街老巷的遗迹,民间体育“武术”,源远流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夏忙秋田,春冬练拳“的传统。金尚有“徐家的枪,梅家的棍,揍家的皮锤不用”的歌谚。建国后,该项活动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武坛英杰不断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奖。该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有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带兵打仗时掏的四眼井,还有保存完好的泰山显灵宫等名胜。
第一站 左丘明墓
我们来到了左丘明墓的墓门坊,此墓门坊是2000年由新加坡丘氏宗亲投资10万港币修建的,新加坡丘程光先生为牌坊撰写了墓门联:系出太公一脉精神崇礼德,功齐夫子两书内外著春秋。鲁君子、先儒、先贤是历朝历代对左丘明的尊称。
经战乱灾荒,多次朝代更迭,原左丘明墓严重毁坏,牌坊、墓牌荡然无存。现在的左丘明墓是2000年由清华大学古墓研究专家在原来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建设的,设计风格参考了北京十三陵、西安秦始皇陵和曲阜孔林。整个墓地陵园占地30余亩,规划有墓道、墓门坊、左丘明祠堂和幕后假山,现在的左丘明墓,整个墓的台基长60米,宽30米,墓的直径8米。为弘扬这一历史文化除了2000年在肥城召开的全国左丘明文化研讨会外,目前,丘氏宗族每年都举办隆重的祭祖活动。
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时鲁国人,为炎帝的后裔,丘氏开始师祖,因其世代为左史官,古尊称左丘明,氏与孔子同时代的历史名人,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左传》、《国语》、《左传》《国语》被称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之一,《左传》《国语》是我国古代一部主要的史书和文学名著,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第二站 银杏树
此银杏树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归故里时在大寺村手植银杏树。人们敬仰左丘明为人,又因左丘明故后葬于离银杏树一箭之地,所以人们倍加爱护这颗树,一直将此树康壮延续至今。此树高22米,胸腔1.8米,基部周长10余米。
镇政府对该数倍加关注,已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以保护,该银杏树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第三站 关帝庙
在隆庄有一座关帝君行寺,俗称观邸庙。庙内原有重要文物——关公刀刻风雨竹。清嘉庆二十年《肥城县志》记载:“风雨竹石刻,旧在肥城西南五十里隆庄关帝庙,今嵌于大成殿后壁,传为关公寻先主至此所作。”
隆庄关帝庙保留一座石刻迎壁,正面有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肥城知县王维精书刻“超群绝伦”四个大字,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评撰关公之语。“超群绝伦”四个字书法刚劲浑厚,气势博大,传为县令王维饮酒后用炊帚所书。迎壁走边是一座钟楼,内有重800斤的铁钟。所内逢大事,如遇水火之灾以报钟报警
第四站 耶稣帝王堂
耶稣帝王堂,俗称天主教堂,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隆庄村新胜居委会后邻,坐西朝东,高20余米,东西10间30余米,南北宽12米,另有配房数间。
该教堂建于十九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之后,世界列强的侵略势力相继进入中国。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先后在各地建立许多天主教堂。隆庄教堂即其中之一。自建立教堂至抗战胜利,德国共派神甫3人。解放战争时期教堂为肥城县抗日第七区区部
第五站 金佛寺
金佛寺又名石佛寺,又名圣佛寺,位于肥城石横镇北部圣佛寺村与八道岭村之间的高阜处。北宋崇明二年(1103)创建后遭兵焚,仅存石佛一尊。元朝大德三年(1299)有僧人桂庵化于高余延氏兄弟。延氏兄弟发愿为功德,请瑞禅师主持,传桂庵之衣钵,于是日经月构,始成大刹,于延佑四年(1317)落成。延佑六年(1319)沙门无庵缪觉亮撰碑,思然书碑,思衲篆额。明清两代,该寺多次修葺,为肥境较大寺院。原寺院内有古井一口,旱时不涸,雨季甘泉自溢,除供僧人引用外,亦引流灌田,成为当地奇景(现该井仍在)。寺北有和尚墓塔林,寺东四青山对峙,东日琉璃山,西日万灵山,皆遍山披翠,秀丽异常。清末民初,该寺主持和尚戒行因热心办学,免费为方外群众治病,获中华民国教育部“佛门独秀”和山东省教育厅“热心教育”两块巨匾。建国前夕,寺院改为小学,70年代后,寺院建筑物先后被拆除。2005年,北高余村孟庆河、孙宗芳夫妇发愿为功德,异地重建圣佛寺,镇党委、政府尊重群众佛教信仰的需求,对圣佛寺周边山体进行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了一个幽静、松香、清雅的佛寺环境。第六站 泰山显灵宫
泰山显灵宫,俗称“西行宫”或“行宫庙”。建于泰山显灵宫位于石横镇石横村内,明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显灵宫俗称"西行宫"或"行宫庙",现正殿、东西配殿、前过殿保存完整,占地面积2815.2平方米· 前过殿为穿堂式,面阔3间,硬山顶,黄色硫璃瓦。门上方横刻"泰山显灵宫",落款"明万历肆拾贰年三月建"。正殿为"碧霞元君祠",面阔3间,东西长9.6米,进深8.7米,砖石土木结构,前廊式,硬山顶,顶部为黄色硫璃瓦。
泰山显灵宫位于石横镇石横村内,明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显灵宫俗称"西行宫"或"行宫庙",现正殿、东西配殿、前过殿保存完整,占地面积2815.2平方米. 前过殿为穿堂式,面阔3间,硬山顶,黄色硫璃瓦。门上方横刻"泰山显灵宫",落款"明万历肆拾贰年三月建"。正殿为"碧霞元君祠",面阔3间,东西长9.6米,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石横镇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镇。是史圣左丘明故里,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君子之邑,道德之乡”之称。
石横古称石沟,金朝时改为石横,一说因临近一条石沟得名;一说有一“陨石”降落于村北,横卧在上坡上得名石横,一说沟与横当地方言读音相近将石沟演变为石横。石横是一古镇,自古上商贾云集,经济发达,是肥城八大集市之一,老街历史悠久,有九街八巷七十二胡同一说,至今任有老街老巷之说,至今仍有老街老巷的遗迹,民间体育“武术”,源远流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夏忙秋田,春冬练拳“的传统。金尚有“徐家的枪,梅家的棍,揍家的皮锤不用”的歌谚。建国后,该项活动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武坛英杰不断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奖。该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有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带兵打仗时掏的四眼井,还有保存完好的泰山显灵宫等名胜。
第一站 左丘明墓
我们来到了左丘明墓的墓门坊,此墓门坊是2000年由新加坡丘氏宗亲投资10万港币修建的,新加坡丘程光先生为牌坊撰写了墓门联:系出太公一脉精神崇礼德,功齐夫子两书内外著春秋。鲁君子、先儒、先贤是历朝历代对左丘明的尊称。
经战乱灾荒,多次朝代更迭,原左丘明墓严重毁坏,牌坊、墓牌荡然无存。现在的左丘明墓是2000年由清华大学古墓研究专家在原来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建设的,设计风格参考了北京十三陵、西安秦始皇陵和曲阜孔林。整个墓地陵园占地30余亩,规划有墓道、墓门坊、左丘明祠堂和幕后假山,现在的左丘明墓,整个墓的台基长60米,宽30米,墓的直径8米。为弘扬这一历史文化除了2000年在肥城召开的全国左丘明文化研讨会外,目前,丘氏宗族每年都举办隆重的祭祖活动。
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时鲁国人,为炎帝的后裔,丘氏开始师祖,因其世代为左史官,古尊称左丘明,氏与孔子同时代的历史名人,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左传》、《国语》、《左传》《国语》被称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之一,《左传》《国语》是我国古代一部主要的史书和文学名著,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第二站 银杏树
此银杏树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归故里时在大寺村手植银杏树。人们敬仰左丘明为人,又因左丘明故后葬于离银杏树一箭之地,所以人们倍加爱护这颗树,一直将此树康壮延续至今。此树高22米,胸腔1.8米,基部周长10余米。
镇政府对该数倍加关注,已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以保护,该银杏树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第三站 关帝庙
在隆庄有一座关帝君行寺,俗称观邸庙。庙内原有重要文物——关公刀刻风雨竹。清嘉庆二十年《肥城县志》记载:“风雨竹石刻,旧在肥城西南五十里隆庄关帝庙,今嵌于大成殿后壁,传为关公寻先主至此所作。”
隆庄关帝庙保留一座石刻迎壁,正面有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肥城知县王维精书刻“超群绝伦”四个大字,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评撰关公之语。“超群绝伦”四个字书法刚劲浑厚,气势博大,传为县令王维饮酒后用炊帚所书。迎壁走边是一座钟楼,内有重800斤的铁钟。所内逢大事,如遇水火之灾以报钟报警
第四站 耶稣帝王堂
耶稣帝王堂,俗称天主教堂,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隆庄村新胜居委会后邻,坐西朝东,高20余米,东西10间30余米,南北宽12米,另有配房数间。
该教堂建于十九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之后,世界列强的侵略势力相继进入中国。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先后在各地建立许多天主教堂。隆庄教堂即其中之一。自建立教堂至抗战胜利,德国共派神甫3人。解放战争时期教堂为肥城县抗日第七区区部
第五站 金佛寺
金佛寺又名石佛寺,又名圣佛寺,位于肥城石横镇北部圣佛寺村与八道岭村之间的高阜处。北宋崇明二年(1103)创建后遭兵焚,仅存石佛一尊。元朝大德三年(1299)有僧人桂庵化于高余延氏兄弟。延氏兄弟发愿为功德,请瑞禅师主持,传桂庵之衣钵,于是日经月构,始成大刹,于延佑四年(1317)落成。延佑六年(1319)沙门无庵缪觉亮撰碑,思然书碑,思衲篆额。明清两代,该寺多次修葺,为肥境较大寺院。原寺院内有古井一口,旱时不涸,雨季甘泉自溢,除供僧人引用外,亦引流灌田,成为当地奇景(现该井仍在)。寺北有和尚墓塔林,寺东四青山对峙,东日琉璃山,西日万灵山,皆遍山披翠,秀丽异常。清末民初,该寺主持和尚戒行因热心办学,免费为方外群众治病,获中华民国教育部“佛门独秀”和山东省教育厅“热心教育”两块巨匾。建国前夕,寺院改为小学,70年代后,寺院建筑物先后被拆除。2005年,北高余村孟庆河、孙宗芳夫妇发愿为功德,异地重建圣佛寺,镇党委、政府尊重群众佛教信仰的需求,对圣佛寺周边山体进行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了一个幽静、松香、清雅的佛寺环境。第六站 泰山显灵宫
泰山显灵宫,俗称“西行宫”或“行宫庙”。建于泰山显灵宫位于石横镇石横村内,明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显灵宫俗称"西行宫"或"行宫庙",现正殿、东西配殿、前过殿保存完整,占地面积2815.2平方米· 前过殿为穿堂式,面阔3间,硬山顶,黄色硫璃瓦。门上方横刻"泰山显灵宫",落款"明万历肆拾贰年三月建"。正殿为"碧霞元君祠",面阔3间,东西长9.6米,进深8.7米,砖石土木结构,前廊式,硬山顶,顶部为黄色硫璃瓦。
泰山显灵宫位于石横镇石横村内,明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显灵宫俗称"西行宫"或"行宫庙",现正殿、东西配殿、前过殿保存完整,占地面积2815.2平方米. 前过殿为穿堂式,面阔3间,硬山顶,黄色硫璃瓦。门上方横刻"泰山显灵宫",落款"明万历肆拾贰年三月建"。正殿为"碧霞元君祠",面阔3间,东西长9.6米,
2015-08-07发布拍摄于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