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默县等(16)
落基山国家公园等(4)
金秋时节,到美国中部土地走一遭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国人旅游美国,大多去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和美国东部的纽约、华盛顿,首选必去的美国景区肯定是大峡谷、黄石公园,以及加州的优胜美地和犹他州的布莱斯峡谷、拱门公园等,很少有人游览美国中部地区各州,也不了解那里的城市和旅游景区。我也是这样,多年来先后游览了美国西部和东部后,忽然发现我对美国中部大片土地是那么的陌生,也没有听说谁曾经到那里旅游过,至此让我对美国中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要到那里走一圈一探究竟。
资深骨灰级驴友老韩邀请我一块自驾出游美国中部,那真是不谋而合,我们想到一齐了,决定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结伴同游美国中部。经过行前收集景区资料、设计行程路线的精心准备,我们于9月18日出发,从温哥华乘飞机到达丹佛,在丹佛租车,开始了自驾美国中部的大环游。在美国中部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丹佛,跑了9000多公里,先后到达过20个州,有穿行通过,有擦边而行,有趣的是在4州之角(4 Corners)手脚并用一下就占了4个州。我们走过的各州罗列如下:
Colorado 科罗拉多州
Wyoming 怀俄明州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州
Nebraska 内布拉斯州
Kansas 堪萨斯州
Iowa 爱荷华州
Illinois 伊利诺斯州
Missouri 密苏里州
Tennessee 田纳西州
North Carolina 北卡罗莱纳州
Kentucky 肯塔基州
Georgia 佐治亚州
Alabama 阿拉巴马州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州
Arkansas 阿肯色州
Oklahoma 奥克拉荷马州
Texas 德克萨斯州
New Mexico 新墨西哥州
Arizona 亚利桑那州
Utah 犹他州
美国中部大环游路线图
<strong>旅行经验</strong>
之所以能够美国中部游走那么远,跑那么多地方,看众多景点,归纳总结以下经验可以分享借鉴:
一,行前功课做得好,看书上网查资料搜信息,借鉴别人的游记,列出美国中部各州的景区景点,并记录其地理位置和详细地址,下载到iPad里,路上可随时调出查看;
二,设计详细的行程路线,并具体量化到每天参观的景点和时间。一路上GPS功不可没,将目标景点设定在GPS里,我们就可以指哪打哪,以最快的速度直扑景区目的地,不走错路,不走冤枉路,出游效率极高;
三,早起晚归,早上天亮就出发,晚上天黑后再开车半小时然后找旅馆,充分利用天黑无法游览的“垃圾时间”,路上两人轮流交替驾车,歇人不歇马。
四,美国旅游住店很方便,不用预定,一路上到处有旅店,我们是开车走到天黑才开始沿路找旅店,连锁酒店在沿路的小镇上到处都有,什么Days Inn、Super 8、Holiday Inn、Motel 6等等,各地旅店条件差不多,包早餐,免费上网,价格在每晚60-90美元。
五,花80美元买一张美国国家公园年票,有了它所有国家公园N.P.都可以免费进入,有些国家纪念地公园N.M.也能进,而且是一年有效,下次去美国还可以用。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不花钱就进公园,美国国家公园下午5点钟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大门没人管,随便进出,我们有几次下午五点多赶到国家公园,天还大亮,我们就开车进去,正好拍摄日落暮色美丽的景象。
<strong>今日行程</strong>
凌晨4点起床,4点半前往温哥华机场,乘6点45分美国联航飞往丹佛。上午10点40分到达丹佛。我们出机场乘Shuttle bus直奔Hertz租车站。行前预订Hertz租车是在丹佛机场提车,排队好不容易到柜台,不知哪儿阴错阳差,被告知提车地点在丹佛城里。我们问Hertz柜台工作人员是否能在机场提车,回答说可以但要重新算价钱,我们心想这里提车省事省时间,如果加点钱也无所谓,没想到价格单打出来吓我们一跳,原本预订是600美元,现在重新计算价格是1900多美元,贵了3倍还多!连Hertz工作人员也不好意思了,说“那你们还是到城里提车去吧”。我们只好打的到了丹佛城里Hertz租车站提车。
Hertz城里租车站很小没几辆车,好歹给了我们一辆福特Focus旧车。这车开了两天就出状况了,这是后话,还好Hertz毕竟是大租车行,开车到纳什维尔找到机场Hertz,二话没说给我们换了辆车。
按行程计划耽误了一点时间,但还在我们的掌控之中。第一件事是找到超市购买食品饮料、蔬菜水果,顺便在Subway吃了中午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车上路了,开始了我们美国中部的大环游。天气晴好,心情愉快,一路高歌猛进。出丹佛城,上36号路西北方向行驶到Boulder,拐上119号路进入落基山脉,到Nederland小镇向北拐进72号路,这条路就是号称 Peak to Peak Road 的“峰连峰景观大道“。我们开车行驶在落基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但见路两边森林茂密苍松翠柏,其中间或有一片片的金黄色闪闪发光,成片的白杨树林。继续往北走接上7号路,下午不到5点我们就来到了落基山国家公园Rocky Mountain N.P. 门外的小镇Estes Park。开车在小镇转了两圈,找到旅馆住下。
每年的9月25日至10月5日是观赏金色白杨林最好的时节
金秋时节,白杨林、白桦林形成漫山遍野的金色景象
科罗拉多州有许多金色白杨林观赏区
美国中部大环游,第一站到达落基山国家公园,大环游回来我们还会来到科罗拉多州
<strong>落基山国家公园</strong>
我们开车沿36号公路进入落基山国家公园,下小路七拐八拐来到第一个景点Maraine Park。停车场趴好车,背上相机就进山走Tail了,往返行程5公里多,路过两个山中小湖:熊湖Bear Lake和梦幻湖Dream Lake,山坡路平缓,森林湖泊,景色秀丽,适宜中老年人徒步行走锻炼。
Maraine Park 游览完出来我们就开车拐上落基山国家公园主路34号路Tail Ridge Road“巅峰之路“,号称美国最高的景观公路,海拔3790多米。开车走在高山景观大道上,远眺公路两边,落基山脉山连山峰接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开车爬行到Milner Pass,这里是Continental Divide大陆分水岭,有标牌示意,从这里为界往东河水将流进大西洋,往西河水流进太平洋,美洲大陆分水岭从北面阿拉斯加横贯到美洲最南面的合恩角 The “Great Divide” separates drainage to the Atlantic from drainage to the Pacific. It traverses America from Alaska almost to Cape Horn.
离停车场只有百米远的熊湖Bear Lake
沿着平缓的山路向山里走去,一路美景
金色的白杨叶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
许多科罗拉多州本地游客也来到山里观赏美景
一家大小从山上下来
高山湖泊-梦幻湖Dream Lake
坐在湖边静静地欣赏湖光山色美景
沿着34号公路向西,开车行驶在号称美国最高的山脊公路上,停车在观景台
站在路边的观景台俯瞰群山
Gore Range Overlook观景台停车场
大陆分水岭,以此为界,向东河水流进大西洋,往西河水流向太平洋
在山里的小湖中,Moose驼鹿在水里吃草
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地貌
<strong>到达夏延市</strong>
夏延市Cheyenne是怀俄明州的首府,位于怀俄明州的东南角,城市不大,没有几座高楼,要按咱们国人的标准,也就是一个小县城,即使这样的小城市,怀俄明州也没有几个,但是怀俄明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黄石公园“就足够出名的了。
清早朝阳刚刚升起,我们就驾车出发,首先来到Cheyenne Frontier Days Old West Museum 夏延西部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前静悄悄一个人没有,当然博物馆也没有开门,才8点钟,离上班时间还早着呢。我们在博物馆外的广场游荡,在几座西部牛仔雕像前拍照。广场北面布置有西部开拓年代城镇街道的景象,还有几辆破旧的木制大篷车停放在大树下,为博物馆烘托气氛。看到这些历史遗迹和实物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西部开拓人们从这里经过的情景,驾马车大篷车走几个月的路程,我们现在开汽车一天就能到达。
夏延西部历史博物馆,剽悍牛仔形象
美国西部开拓时代的妇女形象
美国西部开拓时代的交通工具,木制大篷车
西部牛仔风格延续到现在
<strong>魔鬼塔</strong>
离开夏延市Cheyenne我们驾车上HWY25号高速路向北狂奔,路笔直又宽敞,车辆还少,开车真痛快。车行到Douglas下道转向59号公路,继续向北接上90号高速路,然后转14号和24号公路。中午12点我们到达魔鬼塔国家纪念地公园Devils Tower National Monument。离很远就看到了平地凸起矗立的石塔,进了公园来到魔鬼塔下才真正感受到石塔的高大雄伟,一块完整独立的巨大石头高高耸立直刺青天。看景点宣传小册子介绍,魔鬼塔形成于5000万年前,火山熔岩流淌挤进地下的沉积岩中后凝固成岩石柱,经过几百万风雨侵蚀河水冲刷,地面下沉,周边的沉积岩腐蚀崩塌,坚硬的岩石塔逐渐露出地面,到现在形成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魔鬼塔从平地算起高264米,从河平面算起高386米,海拔1558米。魔鬼塔周边区域一直都有印第安人在此生活居住,他们把这一地区叫Bear Lodge,有许多关于熊的传说。1875年有西人淘金勘探来到这里,领队Richard Dodge给这个巨石塔起名Devils Tower魔鬼塔。如今魔鬼塔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前来观看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叫人惊叹的是魔鬼塔攀岩,天天都有攀岩的勇士沿着陡峭的石壁奋勇向上攀爬直到石塔顶。我们游客大都只是站在石塔下翘首遥望,寻找着那石壁石缝中向上攀爬移动的红红绿绿小点,惊叹感慨攀岩者的勇气和毅力。
远眺魔鬼塔
花样牛仔靴
在公园大门口远眺魔鬼塔
进了公园来到魔鬼塔下才真正感受到石塔的高大雄伟
仰望高达264米的魔鬼塔
魔鬼塔下堆满崩塌剥落的石块
魔鬼塔攀岩的勇士,登顶成功归来
临走前再次回头看看雄伟壮观的魔鬼塔
<strong>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strong>
到达总统山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 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远远望去拉什莫斯山顶四个总统头像雕刻,大部分阳光已经偏到山背后,还残留一缕阳光照在第一个头像华盛顿总统的额头上。站在观景台上仰望拉什莫尔山巨大的总统头像,高达18米的四个头像雕刻棱角分明刚劲有力,栩栩如生雄伟壮观,他们分别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这四位总统被认为代表了美国建国150年来的历史。1925年3月,美国正式批准建设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从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约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时间,雕刻出了高达18米的四位美国总统巨像。早年间这一地区是印第安人领地,因此当地印第安人对拉什莫尔山雕刻总统像愤愤不平,决定在总统山不远处修建一个比总统山还大的雕像-疯马纪念雕像Crazy Horse Memorial,以纪念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印第安人拉克塔部落酋长疯马。据说由印第安人筹款建造的疯马纪念雕像正在进行之中,不知何时能建造好,现在对游人开放。
总统山公园大门通道挂满美国各州的州旗
在总统山大门口出仰望拉什莫尔山
高达18米的巨大总统头像
在观景台仰望总统山
<strong>心脏之地公园</strong>
沿着密苏里河29号公路向南穿过Iowa 爱荷华州。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来到内布拉斯加州东面密苏里河畔的Omaha 奥马哈市,是该州最大的城市。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人口不过40多万,无论是按中国还是美国的标准,奥马哈都只是个小城市,但在投资人眼里那可是“麦加圣地“,投资界泰斗沃伦 巴菲特就生于斯长于斯,至今依然生活在这里。巴菲特的公司总部就在奥马哈市里,隔一条街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黑石投资公司。5家美国500强企业把总部设在这里,拥有亿万富翁的比重在美国城市中位居前十。当然我们到了奥马哈也不能免俗,专门找到巴菲特公司总部朝拜一下,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财富运气“。
我们来到奥马哈市中心的心脏之地公园Heartland Park,该公园的经典之作是一组雕像群,讲述了战后归来的士兵见到家人的情景,有拥入父亲怀中的孩子雕像,有迎接丈夫归来的妻子雕像,还有默默站立一旁略感悲伤的老年夫妇,三面美国国旗在雕像群后面高高飘扬,场面生动感人。
星条旗高高飘扬,孩子拥入战争归来父亲的怀抱里
该公园的经典之作是一组雕像群,讲述了战后归来的士兵见到家人的情景
心脏之地公园Heartland Park
密苏里河流经奥马哈市,河对岸是Iowa 爱荷华州
<strong>美国战略空军与空间博物馆</strong>
从奥马哈出城来到位于郊区的美国战略空军与空间博物馆 Strategic Air & Space Museum,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买票进入参观。博物馆两个大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飞机几十架,有轰炸机、战斗机、直升机,历史跨度从二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最震撼的是B52重型轰炸机,想当年越南战争B52地毯式轰炸,绝对是势不可挡。
博物馆进馆入口处
二战及朝鲜战争时期的轰炸机
上世纪80年代战机
历史久远的轰炸机
博物馆外面展示的洲际巡航导弹
各式洲际导弹
博物馆外景
<strong>两个堪萨斯城</strong>
参观完博物馆继续向南走来到密苏里河畔的堪萨斯城。一条河分开两个堪萨斯城,河西岸的是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河东岸的是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原本以为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是“正宗”,河对岸的是“山寨版”。等到了那里一看才发现,属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才是名闻遐迩的堪萨斯城(有一支职业橄榄球队,堪萨斯酋长队),这边的经济繁荣,生机勃勃,与对面的老旧,了无生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美国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堪萨斯州是一个农业州。到处都是大片的农田和玉米地,典型的美国农村景色。都是一家一户的农场,很少有“村庄”的概念。
<strong>潘谷公园和自由纪念碑</strong>
我们来到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进城到市中心,参观潘谷公园和自由纪念碑
<strong>市中心商业街</strong>
堪萨斯城市中心商业街,两边的建筑物很有特色
乡村俱乐部广场 Country Club Plaza
雕塑公园,巨大的羽毛球
<strong>抵达圣路易斯市</strong>
早上迎着朝阳沿着70号公路继续向东前行,我们行走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平原,两边都是望不到边的农田牧场,这里是美国的大粮仓,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还有密西西比河的灌溉,有了这片土地让美国人民从来都不愁吃不愁穿。
上午10点钟我们到达密苏里州密西西比河畔的圣路易斯市。密苏里河流淌了4300多公里在圣路易斯市北面汇入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在美国被称为“父亲河“,又称为“老人河“,全长为6262千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中国的长江,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但是,它比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还短418千米。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长6262千米,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密西西比河流域有着北美大陆最肥沃的农田,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也是国家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宝库。每年,仅旅游、捕鱼和休闲娱乐产业的产值就能达到214亿美元。
<strong>圣路易斯拱门</strong>
圣路易斯市的地标性建筑物是西部开拓大拱门Gateway Arch ,是美国向西开发的一个象征,这座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的建筑物,高达192米,是1964年动工后仅用两年时间建成的。拱门底部有缆车可以直达顶层。拱门地下有西部开拓博物馆,免费参观。博物馆内以壁画、油画、雕塑、标本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二百年前美国人民开拓西部的艰苦历程。
高达192米大拱门,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的建筑物
拱门地下有西部开拓博物馆,免费参观
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名的大角牛
当年西部开拓的大篷车
大拱门纪念一二百年前美国人民开拓西部的艰苦历程
绕到河对岸,远距离观看大拱门
在观景台上来一个“哥俩好”
<strong>石链桥</strong>
在老韩搜集的圣路易斯景点中有一个Chain of Rock Bridge 石链桥,俗称拐弯桥,为了找它我们出圣路易斯市沿密西西比河向北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座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桥,之所以称为拐弯桥是因为1英里长的桥在中间有30度的拐弯,为什么修成拐弯的桥不得而知。这座钢铁大桥1927年建造,1929年通车,使用到1968年关闭,是因为桥太窄已经不适应现代交通工具通行,当时已经在北面新建了一座大桥。虽然这座有历史意义的大桥很有名,但是专门来看它的人是寥寥无几,我们俩人从东面走上大桥上一直走到西头一共就碰上五六个游客。看着锈迹斑斑但依然彰显气魄的钢铁大桥,能够想象到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尤其66号公路从桥上穿过,是当年跨越密西西比河向西的重要通道。桥的中间是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分界线,桥上有州界标志牌。
锈迹斑斑但依然彰显气魄的钢铁大桥
大桥上空旷无人,就老韩一个人走在大桥上
桥的中间是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分界线
这座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桥,之所以称为拐弯桥是因为1英里长的桥在中间有30度的拐弯
历史遗迹拐弯桥现在成了旅游景点,曾经在这里拍过电影
<strong>卡霍基亚印地安部落遗址</strong>
离开拐弯桥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奔向下一个景点:Cahokia Mounds 卡霍基亚印地安部落遗址 ,位于伊利诺斯州Collinsville,离圣路易斯半小时车程路。卡霍基亚土丘群是古印第安文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公元700年到1250年时代,卡霍基亚曾经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生活着非常多的古印第安人,这一地区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居住了近四万人,甚至超过了同一时期伦敦的人口。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长满绿草的开阔地,远近有几个土丘。游客们来到这里都会登上土丘四处瞭望一下,体会当年印第安人在这里生活的状况。除了登上土丘观看以外,还可以去卡霍基亚博物馆里看看展览。很可惜,我们到达的那一天是星期一,博物馆休息不开门。据介绍,博物馆里面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模样,有茅草屋,以及从当地挖掘出来的印第安人使用的箭头、打猎工具和装饰品等等,感觉非同凡响。
<strong>到达纳什维尔市</strong>
昨晚到达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已经是华灯初上,我们来到市中心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和对面的大音乐厅前,看到建筑物上灯火通明,彩灯齐放,旁边酒吧一条街灯红酒绿,酒吧里、咖啡厅、餐馆,还有街上到处人头攒动,音乐声不绝于耳,拉琴的唱歌的在街头表演,好不热闹,真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我们徜徉在灯光色彩音乐的街头,感受着美国原汁原味的音乐气氛。
<strong>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strong>
早早我们就来到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Country Music Hall Museum (222 5th Ave. S, Nashville, TN 37203)。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坐落在纳什维尔音乐街的中心地带,它展示了美国乡村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我们上二楼进入博物馆,看到很多电视机在播放黑白片纪录片几十年前的音乐会盛况,还有歌星演唱会的照片,玻璃大展柜里展示了他们表演的乐器和服装,还有明星们的许多私人用品物件,包括汽车等。看着墙上挂着的一排排的明星照片和闪闪发光的金唱盘,确实感到美国乡村音乐的热烈与繁荣,我们在这里穿越于乡村音乐的过去和现实之间。但说实在的,我们确实是美国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这方面的“白丁“,我们对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个时代我们正在”打到美帝、苏修”,认为美国的一切东西都是”腐朽没落“的,美国音乐也不例外。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慢慢地美国音乐进入中国,我们才逐渐接触到美国的流行音乐和乡村音乐。最让我们熟悉的就是美国乡村音乐歌手约翰 丹佛 John Denver,他在邓小平访美时演唱的那一首“Country Roads” “乡村路带我回家”,让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了美国乡村音乐,轻松、悠闲,激情、奔放。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标志
纳什维尔音乐酒吧街夜景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明星唱盘展示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歌星演唱会上用过的乐器
明星的演出服
明星的汽车
畅销音乐金唱盘
艳丽的演出服
名人堂明星像
当年的演唱会海报、招贴画,现在还老式机器可以印刷出来
<strong>音乐之城纳什维尔</strong>
纳什维尔大教堂
纳什维尔市中心
纳什维尔酒吧一条街白天景象
纳什维尔酒吧一条街白天景象
歌星猫王形象立于街头
纳什维尔到处都是音乐的元素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内油画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大门口
纳什维尔世纪公园
<strong>小镇PigeonForge</strong>
结束了纳什维尔的游览,我们开车到机场,找Hertz 租车行换车。当我们开着用鞋带帮着底盖的车到Hertz Office时,业务员看到车这个样子,瞠目结舌,笑着对我们调侃说“Good Job”, 然后二话没说,赶紧给我们办手续换车。我们高高兴兴开着新换来的同样型号福特红色小车又上路了。
我们沿着40号高速路一直向东狂奔,要追回耽误的时间。过Knoxville后转下411号公路,这条路穿山越岭过大雾山。从田纳西州进入大雾山前经过小镇Pigeon Forge和Gatlinburg,小镇主街两边都是饭店旅馆、主题游乐场,看这阵势,节假日这里肯定游客不少。我们在傍晚时分进得大雾山公园访客中心,抓些旅游信息资料,顺便上网Booking.com 找到附近的旅馆,晚上就住在Gatlinburg小镇里。
从田纳西州进入大雾山前经过的小镇Pigeon Forge
西部开拓农村景象的主题酒吧外景
房屋倒置形象的游乐厅
城堡酒店
上世纪美国最知名的明星
巨大的King Kong猿人泰山站在楼上
<strong>大雾山国家公园</strong>
昨晚住宿的Gatlinburg小镇就位于大雾山的北入口,游客大都住在这个小镇里,第二天早上都会沿411公路开车进山。早上朝阳升起,阳光穿过树林照亮群山一面坡,山坡树林泛着红色、黄色、橙色,在大片苍松翠柏的映衬下,展现了秋天大雾山五颜六色美丽的景象。我们开车沿着蜿蜒的山道盘绕上山,时而穿过淡淡的晨雾,时而迎着灿烂的阳光,沿途欣赏着大雾山的峡谷、瀑布以及茂密的森林。
大雾山国家公园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又称大烟山,位于田纳西州的东部和北卡罗来纳州西部的交界处,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雾山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有大约一千万游客来到大雾山,是美国游人最多的国家公园。大雾山是美国东部山脉阿巴拉契亚山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的一部分。从大雾山往东北方向,沿着山岭上300多英里著名的蓝岭公路( Blue Ridge Parkway),一直可以开车到弗吉尼亚州的山那都国家公园。
这一地区被称为“蓝雾 Blue Smoky”,是由切罗基族的印第安人命名的,它指的是田纳西州与北卡罗莱纳州之间的地区。森林蒸腾出的水蒸气形成的滞留于地表附近的浓雾,环绕于群山之间、充斥于峡谷之中。大雾山国家公园就在这个地区,也因此被称其为大雾山或大烟山。大雾山国家公园历经许多磨难后于1926宣告建成,公园占地800多平方英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好的温带落叶林,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这里密布的森林的幸存者。由于土壤肥沃、降水丰富,这里拥有1520种花卉、130种树木、50种哺乳动物和27种活蜥蜴。许多物种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开车到达山顶,俯瞰大雾山
俯瞰大雾山,远处群山重峦叠嶂,雾气弥漫
这里是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交界处,有州界牌立于此
Clingmans Dome,这是大雾山国家公园的最高峰,海拔2000多米
阿巴拉契小径Appalachian Trail,长达3498公里,是美国最长的徒步行小径
徒步沿山间小路走到Clingmans Dome观景台
在观景台上我们360度俯瞰群山,一览众山小
茂密森林,苍松翠柏,云山雾罩,壮丽秀美
仰望观景台
在观景台留影
密林深处的阿巴拉契小径
从观景台走下来,沿途看大雾山风景
<strong>亚特兰大石山州立公园</strong>
可口可乐世界不远就是奥林匹克世纪公园Centennial Olympic Park, 265 Park Ave. W Northwest, Atlanta, GA, 30313。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办,亚特兰大市也因此扬名海外。市中心的奥林匹克世纪公园现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我们随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入公园,放眼看去到处都是黑人兄弟,原来公园里正在举办一场爵士音乐会,看样子是黑人兄弟自己举办的,台上台下都是黑人,那真是“黑压压一片”。我们也随人群来到露天音乐会现场观看,台上黑人歌手高歌劲舞,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我们环视周边人群,没见着一个皮肤白的人,都是膀大腰圆的黑人兄弟,这时我们自己都觉得在这里是“另类”,看黑人兄弟瞧我们的眼神,心里有点发毛,拍几张照片见好就收,赶紧走。都说美国南部城市黑人多,到了亚特兰大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黑人的天下。随后我们采购食品来到市内一家超市,误打误撞进了黑人生活区,超市里里外外都是黑人,怎么刚出“虎口”,又掉进“狼窝”了。真怕有人砸车,老韩一人进超市买东西,我在外面看车。看着超市外面一会儿警车来,一会儿救护车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总觉得在亚特兰大不安全,我们买好食品,赶紧开车上路,逃之夭夭。出亚特兰大沿20号高速路向西走到天黑住在了Oxford牛津小镇。亚特兰大是我们美国中部大环游的东边最远处,往后就是走回程路了。但愿一切平安无事。
平地凸起的一块巨大石头,高250米、山顶面积583英亩的圆顶形花岗石山
石山浮雕,山侧面雕刻有南北战争时期南部同盟的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南方军指挥官罗伯特·李和斯·杰克逊的浮雕像
公园里有空中缆车直达石山山顶
<strong>可口可乐世界</strong>
可口可乐世界World of Coca-Cola,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专为游客参观开放的游览区
游览区刚刚关门,我们只能在可口可乐世界购物区转一圈
可口可乐世界里彩灯闪耀
可口可乐世界外,雕塑像,可能是可口可乐配方鼻祖,手端一杯可口可乐
<strong>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世纪公园</strong>
公园里正在举办一场爵士音乐会
<strong>来到孟菲斯市</strong>
昨天傍晚从亚特兰大出来沿20号高速路西行,出佐治亚州进阿拉巴马州,天黑后又赶路一个小时,最后住在Oxford 牛津小镇。今天早上离开牛津小镇继续沿20号公路西行,过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城市伯明翰Birmingham没有停留,转22号高速路向西北方向前行。穿过密西西比州来到田纳西州西南的孟菲斯市。
在密西西比州22号公路的休息站
密西西比州也称为美国音乐之乡,休息站中都布置有歌星猫王的招贴画
<strong>猫王故居</strong>
我们进孟菲斯市按图索骥找到了“猫王故居” 雅园Graceland, 3734 Elvis Presley Blvd, Memphis, TN 38116。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透半边天的摇滚巨星Elvis Presley 埃尔维斯 普雷斯利,绰号“猫王”,在美国那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的音乐风格是混合了节奏蓝调、西部民歌、乡村音乐的特点,建立了摇滚流行音乐的主要形式,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坦白讲,我们对美国摇滚巨星“猫王”知之甚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在我们这里是“断档”,在美国红极一时的歌星,在那时没能在中国闪耀光芒。
“猫王故居” 雅园在孟菲斯是知名景点,我们到达时,看到等候接送去雅园车的游客已经有上百人在排队。我们买好票(40美元/每人)也站在排队的人群里等候。游客中心与“猫王故居” 雅园分别在街的两边,游客要坐车穿过街进入雅园来到“猫王故居” 前。十几分钟后我们上车,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个iPad配耳机,打开后是猫王故居介绍,有中文讲解,根据参观的进程打开相关的内容,确实方便,也很时髦。
猫王故居 雅园 Graceland 游客中心大门口
猫王故居 雅园 Graceland里的别墅小楼,猫王曾经在这里生活
房间墙上挂着猫王年青时的肖像
猫王故居 会客厅
猫王故居 餐厅
地下室影视厅,一圈大沙发前摆着3台电视,估计在那时就算最先进的了
猫王故居排放着猫王和父母的照片
出猫王故居别墅来到后院
后院大片的草地,有几匹马在悠闲吃草
摇滚歌星的生平记录
摇滚巨星猫王获奖金唱片
猫王故居博物馆内展示摇滚巨星历来的畅销歌曲唱片
演唱会招贴画
猫王故居博物馆
从后院看猫王故居别墅小楼
猫王故居花园陵园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猫王的墓碑
猫王开过的汽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豪华车
猫王的两架私人飞机
<strong>孟菲斯市内漫步</strong>
游览完猫王故居后我们开车进入孟菲斯市中心,在最热闹的街上走了几圈,看到孟菲斯滚石博物馆Memphis Rock & Soul Museum,周边都是音乐酒吧。开车在街上转了几圈,又找到了猫王曾经工作过的著名的Sun Studio 太阳音乐工作室。
最后由GPS指路,我们来到美国黑人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处,Larraine Motel汽车旅馆,现在是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国家民权博物馆。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后,在这家Motel里被刺身亡,年仅39岁。
下午5点多钟,我们离开孟菲斯市,开车上大桥跨过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沿着HWY40号高速路迎着夕阳向西前行。傍晚时分,我们拐下40号路,在Carlisle小镇住进Days Inn旅店。
孟菲斯市中心猫王雕塑像
孟菲斯,猫王曾经工作过的著名的Sun Studio 太阳音乐工作室
<strong>国家民权运动博物馆</strong>
美国黑人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处,Larraine Motel汽车旅馆,现在是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国家民权博物馆
<strong>历史上的小石城</strong>
一清早不到8点我们就从Carlisle小镇出发,沿40号公路向西,约一小时后就进了阿肯色州的首府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小石城Little Rock。之所以从前知道这个城市,因为小石城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家乡,克林顿当总统前是阿肯色州州长,他是从这里走上美国总统宝座的。
进城我们第一站就到了小石城中心高中纪念地Little Rock Central High Schoo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2120 W Daisy L Gatson Bates Dr. Little Rock, AR 72201)。
为什么来到这个中学呢?因为在1957年秋天,在这里发生一件震惊全美国的“小石城事件”。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了一系列案件,确认和保护了美国黑人起码的公民宪法权利。其中尤以1954年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最具代表性,它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由此撕开了美国南方种族隔离制度的缺口,吹响了全面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成为黑人民权运动和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美国南方许多州均拒不执行最高法院的判决,坚持所谓“隔离且平等原则”,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
最严重的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1957年夏,该地的教育委员会接受联邦地区法院执行Brown案的判决,允许9名黑人学生进入小石城中央高中就读。9月2日,秋季开学之际,该州民主党州长奥维尔·福布斯(Orval Faubus)动用国民警卫队,封锁学校,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后在法院干预下,20日奥维尔撤回国民警卫队,任凭一些白人暴民捣乱。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动用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占领”了小石城,维持秩序,并暂时直接控制了1万名州国民警卫队。在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保护下,9名黑人学生最终得以入学。
1997年9月底,当年的“小石城9勇士”重新汇聚在“中心中学”。曾在80年代末担任阿肯色州州长的美国第46任总统克林顿参加了这次聚会,他高度评价了9勇士当年冲破种族樊篱的无畏精神。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杰称,“小石城事件”是美国反对种族主义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到达小石城中心高中时,正是学生上学的时间,黑人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男男女女学生三三两两结伴进入学校。有两名黑人同学将美国国旗升起在学校前的旗杆上。学校街对面就是历史纪念馆,馆内展出实物、照片,回顾美国确认和保护美国黑人起码的公民宪法权利的历史经过。
当年发生震惊全美国的“小石城事件”的地方,小石城中心高中
纪念馆中当年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情节,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占领”了小石城,维持秩序,在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保护下,9名黑人学生最终得以入学。
小石城,阿肯色州议会大楼正面
<strong>阿肯色州议会大楼</strong>
阿肯色州议会大楼广场前,美国士兵铜像
翱翔雄鹰铜像雕塑
<strong>大坝桥</strong>
大坝桥远景
大坝桥上人来人往,是休闲锻炼的好地方
<strong>南部小镇萨利索</strong>
走走逛逛一上午很快过去,我们开车离开了小石城沿40号公路向西,一个小时后出阿肯色州进入俄克拉荷马州。我们拐下40号公路,来到小镇Sallisaw萨利索,据驴友游记上介绍,小镇萨利索有一些早年美国南部农场庄园的历史遗迹,既然到跟前了,就要看一看。小城几条街空空荡荡,房屋低矮破旧,倒是墙壁上还留有壁画,反映了早年印第安人与西部开拓者的农耕和生活景象。街边历史遗迹的破旧木板房商店、加油站,老爷车展示了一百多年前小镇的样子。历史的东西总是让人缅怀,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但承载了先人的勇气、开拓精神和创造智慧,美国的发展史就是这样从原始落后,慢慢进步,达到现代文明和科技发达。
40号公路俄克拉荷马州境内休息站,墙上一副大油画,美国印第安人与西部开拓的生动写照
俄克拉荷马州Sallisaw萨利索小镇
墙上壁画,历史写照
印第安人部落博物馆
街边历史遗迹的破旧木板房商店、加油站,老爷车展示了一百多年前小镇的样子
历史的东西总是让人缅怀,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但承载了先人的勇气、开拓精神和创造智慧
穿越时代,体验美国历史
体验一百多年前美国西部开拓者的生活
一回头看见一辆“老掉牙”的老爷车开过来,开车老头得意地向我们挥手
<strong>俄克拉荷马市国家纪念堂</strong>
开车上40号公路再往西走就进了俄克拉荷马城。我们进城直奔俄克拉荷马市国家纪念堂Oklahoma City National Memorial & Museum, 620 N Harvey Ave. Oklahoma City, OK 73102,这里是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纪念地。
1995年4月19日上午9时04分,美国俄克拉何马城中心,“轰”的一声巨响,只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响声和震动波及数十英里之外。瞬间,一座9层高政府大楼的1/3墙倒顶塌,碎石横飞,许多人血肉模糊,惨死废墟之中。
2001年6月11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重刑犯监狱将对6年前制造俄克拉荷马大爆炸的顽凶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注射毒液的死刑。麦克维手上沾满168人的血。这个32岁的年轻人曾因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俄克拉荷马大爆炸案而臭名远扬,在那次震惊美国的大爆炸中,他将一辆满载炸药的车开进了俄克拉荷马市政府一幢日间看护中心引爆,共造成168人死亡、五百多人受伤,死亡人中有9名儿童, 造成美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场人间悲剧。
在大爆炸的遗址现在建成一个纪念公园,让人震撼的是公园草地上塑造了168把椅子,以纪念168位故去的受害者。看着这一把把的椅子,让你不禁会想起曾经那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我们怀着缅怀的心情绕场一周,默默地看着这些椅子,表达我们的追思。
在大爆炸的遗址现在建成一个纪念公园
让人震撼的是公园草地上塑造了168把椅子,以纪念168位故去的受害者
看着这一把把的椅子,让你不禁会想起曾经那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
我们怀着缅怀的心情绕场一周,默默地看着这些椅子,表达我们的追思
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纪念地公园墙外挂满人们缅怀的纪念品
<strong>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strong>
昨天傍晚时分我们沿40号公路向西来到Elk City 麋鹿城,这时黄昏的橘红色阳光照耀在老66号路的巨大标牌上,让这座小城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美国怀旧老66公路从Elk City小城穿城而过,城里建有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Route 66 National Museum,我们决定住在这个小城里,体验一下老66号公路历史遗风。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这里就是一座复制66号公路历史小城的缩影精华版。历史小城里有火车站和一节火车,有商店、银行、邮局,有市政厅、警察局、消防队、加油站,有酒家、饭店、咖啡馆,甚至还有一家理发馆,当然小城里少不了教堂。隔窗探视,能看见房屋里面有各行各业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这里转悠一圈,真有些时光穿越的感觉,像游荡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南部的小城里。
Elk City 麋鹿城,黄昏的橘红色阳光照耀在老66号路的巨大标牌上
Elk City 麋鹿城这座小城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美国西部牛仔剽悍的造型
美国中部荒原特有的大角牛造型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里的火车站和一节火车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这里就是一座复制66号公路历史小城的缩影精华版
隔窗探视,能看见房屋里面有各行各业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老城66号公路加油站
西部牛仔骑士雕塑
<strong>牛仔的故乡阿里马洛</strong>
上午离开Elk City 麋鹿城,我们继续沿40号公路西行,很快就出了俄克拉荷马州进入到德克萨斯州。向西行,森林没有了,树木越来越少,到了德克萨斯州,地貌呈现大片的沙化土地,只有低矮的灌木丛和发黄的野草在风中飘逸。
很快我们就到了德克萨斯州北部最大的城市Amarillo 阿马里洛。在这座城里我们再一次走上了老66号公路,街上还都保留着古老的样子,商店、酒吧一切还是原来古色古香的样子,常看美国西部片的人到这里肯定能找到感觉,连那些骑摩托车的人都打扮得西部牛仔的样子。在这种氛围中的人都显得很豪爽,聚集在酒馆里喝着酒大声说笑,看我们过来还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毕竟这里是德克萨斯州,牛仔的故乡。
到了德克萨斯州,地貌呈现大片的沙化土地,只有低矮的灌木丛和发黄的野草在风中飘逸
德克萨斯州北部最大的城市Amarillo 阿马里洛,美国怀旧老路66号公路
Amarillo 阿马里洛城,老66号公路两边还保留着原貌
街上还都保留着古老的样子,商店、酒吧一切还是原来古色古香的样子
骑摩托车的人就爱在老路66号公路上兜风
看样子美国西部片常在这里拍摄
<strong>凯迪拉克农场</strong>
阿马里洛西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景点,人工制造的景点—凯迪拉克车牧场 Cadilac Ranch。在40号公路旁一块牧场草地空场埋着一溜凯迪拉克车,车身倒立露出地面半截,周身涂满花花绿绿的颜色和乱七八糟的涂鸦。
凯迪拉克车牧场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自称“蚂蚁农场”的艺术团体所创作的汽车作品。他们相信,汽车和公路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机动性,而且路边景致也应归属于汽车文化的一部分。于是凯迪拉克牧场就在这样一个幽默离奇的想法中诞生了。艺术家们在阿马里洛西部的麦田中放置了十辆凯迪拉克车。从1949年的俱乐部跑车到1963年的轿车,依次耸立在德克萨斯阴云翻滚的天空下,周身布满涂鸦,为浪漫的旅程中平添了一份魔幻色彩。
一排10辆老式凯迪拉克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车身倒立露出地面半截,周身涂满花花绿绿的颜色和乱七八糟的涂鸦
车身上的彩色油漆越涂越厚
凯迪拉克车牧场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自称“蚂蚁农场”的艺术团体所创作的汽车作品
凯迪拉克车牧场为浪漫的旅程中平添了一份魔幻色彩
<strong>UFO Museum博物馆</strong>
离开Amarillo 阿马里洛,我们转向60号公路接70号公路西南方向出德克萨斯州进入新墨西哥州,下午到达Roswell 罗斯维尔市。新墨西哥州总是给人一种偏僻、荒蛮、原始、神奇的感觉,人们总是认为在这荒野的土地上肯定飞碟降落过此地,有外星人造访过这里,而且相信美国军方曾经捉到过外星人并进行过研究。这里的人想象力很丰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Roswell 市建了一个UFO Museum 不明飞行物博物馆。我们带着奇特的幻想和好奇心走进了这个UFO Museum博物馆。
博物馆里站着惟妙惟肖的外星人造型模特,墙上挂着各式各样飞碟的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记录,更为逼真的是两个军医正在给外星人做手术,这些情景好像都在科幻电影里出现过。UFO、不明飞行物、外星人,这些神奇的东西永远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激发人们去探索未知的宇宙空间。
博物馆里站着惟妙惟肖的外星人造型模特
墙上挂着各式各样飞碟的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记录
两个军医正在给外星人做手术
<strong>白沙国家纪念地</strong>
白沙国家纪念地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位于新墨西哥州南部,在Alamogordo 阿拉莫戈多市以西10公里处。全年对外开放,登记后可以在大沙丘里露营。
傍晚时分钻进了大沙漠里,看太阳渐渐落下
黄昏日落,斜阳照在白色沙丘上
夕阳照在雪白的大沙丘上
夕阳渐渐落山,天空彩霞映红了半边天
天空显现奇幻般的光晕
日落晚霞
白色沙丘与绚丽晚霞
<strong>白沙国家纪念地</strong>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进入了白沙公园,为的是能够在阳光比较低的时候拍照大沙丘半边月牙形阴影,让拍出来的沙丘有立体感纵深感。车进公园,行驶在大沙丘中辟出的蜿蜒沙路上向沙漠深处进发。越往里走沙丘越高,十几米高的白色沙丘一个接一个延绵不断望不到边。停好车,我们迫不及待地冲上沙丘,站在沙丘顶部环视四周,雪白色的沙丘像大海的波浪高低起伏,延绵扩展到远方。我们踩着柔软的沙子向沙漠腹地走去,要走到沙漠里面那个月牙形大沙丘上。一片乌云遮日,白色沙漠失去了色彩,沙丘月牙形阴影也不见了。为了拍出好照片,我们只好站在那里等太阳从云缝里透射出光芒照耀在沙丘上。乌云被风吹散,灿烂的阳光又铺洒大地,雪白色的沙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壮观。
白色大沙漠是怎么形成的?2亿5千万年前,这一地区曾经是一个内陆海,随着时间的流逝,内陆海的海水渐渐地消失,而钙和硫磺却留了下来,这些矿物质形成了石膏岩。几万年前,这一地区雨量增大,雨水不断从山上将石膏岩冲进低洼盆地,日积月累,石膏岩不断堆积起来,当水分慢慢蒸发消失,石膏结晶暴露在地表,风吹日晒,石膏岩破碎变成白色的细沙,大风吹起形成了沙丘,到今日,沙漠连成片,自然形成了275平方英里的白色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膏质风化沙漠。
我站在白色的沙丘上,环视四周空旷无人,白茫茫一片,没有颜色变换,没有参照物对比,脚踩软绵绵的沙子甚至也没有了高低的感觉,突然产生一种幻觉,像飘浮在空中,飞在白云之中。沙漠中一片寂静,能听到风吹沙走沙沙的响声,静静地感受,这一片洁白纯净会让你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进入了白沙公园
白沙公园里停车场,紧靠大沙丘
行走在打沙漠里的孤独者
大沙漠里脚印
月牙形大沙丘
波浪起伏的白色沙丘
行走在大沙丘的顶部
清晨的太阳光造就了大沙丘的立体感、层次感
洁白细腻的白沙成就了美丽的景象
风吹日晒,石膏岩破碎变成白色的细沙,大风吹起形成了沙丘
深入大沙漠腹地,寻找美丽的景色
行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
向沙漠里顽强的生命致敬
沙漠里的停车场,只有我们这孤苦伶仃的一辆车
广袤无垠的大沙漠让我抓狂
沙漠中孤独的旅行者与他的狗
幸亏沙漠中有指路标,否则在白茫茫一片的沙漠中极易迷失方向
沙漠中一片寂静,能听到风吹沙走沙沙的响声
静静地感受,这一片洁白纯净会让你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白沙公园访客中心
<strong>神秘古老的新墨西哥州</strong>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纯洁美丽白沙公园,北上走70号、4号、380号公路,最后转入南北大通道25号高速路。我们下午要去的地方是被誉为“天空之城”的印第安人部落古城。
新墨西哥州历史悠久,早期原为印第安人中的纳瓦霍族、阿珀切族、普埃布洛族、犹他族、吉卡里拉族等的居住地。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拉多率领的探险队为寻找传说中的7座“黄金城”而到达这里。1610年,西班牙人在圣塔菲建立第一个白人居民点,1706年建立阿尔伯克基城。1821年,墨西哥发动反西班牙起义,宣布独立,新墨西哥成为墨西哥的一州。1846年至1848年美墨战争后归属美国,1912年成为美国的第47州。
<strong>天空之城</strong>
下午4点钟我们来到了新墨西哥州中部的天空之城文化中心/博物馆 (Sky City Cultural Center/Haaku Museum, Indian service Route 38, Acoma Pueblo, NM 87034)。博物馆里的雕塑、油画,还有精美的工艺品,展示了印第安 Acoma阿克玛部族的历史文化。我们从博物馆出来,远望对面的岩石山顶黄土颜色的房屋建筑群,那就是远近闻名建造在120米高山顶上的“天空之城”。印第安人阿克玛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历史可追寻到公元前1100年前。至今,“天空之城”还保留有300间土屋,仍有印第安人居住,但大部分印第安人已经搬到山下居住,只是在特定的印第安人传统节日时回到“天空之城”,举行祭祀庆典仪式。
天空之城的游览由当地印第安人管理,游客不能随意进入游览区,必须由导游带领统一乘车上山到达山顶的“天空之城”。我们迟到一步,到达访客中心时接送游客车已经停运了。我们只好站在山下遥望巨石上的“天空之城”,开车在周边转转,感受一下印第安人的生活氛围。
天空之城文化中心/博物馆 Sky City Cultural Center/Haaku Museum
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里展示的印第安人文化,精美陶器
Acoma 阿克玛部族印第安人雕塑像
天空之城 Sky City 图标
遥望巨石上的“天空之城”
120米高山顶上的“天空之城”保留有300多间黄色的土坯房
印第安人阿克玛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历史可追寻到公元前1100年前
山下Acoma部落村街景
周边景色
我们的红色小车在蓝天白云下色彩更加鲜艳
站在山上俯瞰Acoma地区地貌
<strong>印第安老城阿尔伯克基</strong>
傍晚时分我们进入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阿尔伯克基,来到充满印第安文化色彩的老城,徜徉在土黄色建筑的商业街和中心广场,感受处处都有的印第安文化。
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位于新墨西哥州中部地区,横跨格兰德河两岸,海拔1620米,气候干燥温和。阿尔伯克基1706年由西班牙人建立,1846年被美国人占领,早期农、牧产品加工为其主要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核能及新能源、宇航、计算工程科研基地。
阿尔伯克基老城中心广场老人自娱自乐
<strong>黄褐色老城</strong>
清早起来我们来到阿尔伯克基老城,商店还没有开门,街上安安静静行人稀少。老城的建筑风格沿袭印第安文化,颜色大都是土黄色、褐色为主,建筑外形都是平顶圆角土坯房造型,看起来缺乏现代气息,土里土气,就像农村民居土房,我们走在这样土房建筑的街上感觉就像进了印第安人的部落里,和美国高楼大厦的概念形成极大的反差,感到很奇特很兴奋。
清晨的阳光照在阿尔伯克基老城大教堂
印第安风格建筑,土黄色平顶圆角造型
街道两边的房子看起来缺乏现代气息,土里土气,就像农村民居土房
印第安风格的房屋
土坯墙到顶,餐馆也建成这个样子
这个土坯房是咖啡馆
看着这些土里土气的房屋,别有一番风趣
像农村里的大车店
<strong>原子弹博物馆</strong>
从老城出来,我们来到阿尔伯克基东郊的美国原子弹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Nuclear。虽然这是美国最敏感的军事内容,但这个博物馆是对公众开放的,买票就可以进去参观。博物馆里展出了真实原子弹大小的仿制品。上世纪40年代美国启动了“曼哈顿计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 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试爆成功,第二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就扔在了日本广岛,紧接着,第三颗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扔在了日本长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搞核军备竞赛,在1962年还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险些酿成原子弹核灾难。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
阿尔伯克基东郊的美国原子弹博物馆,进门口大厅,地面上元素周期表
原子弹发明研制的先驱,科学家和工程师
爱因斯坦的肖像
实物原子弹大小的仿制品,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扔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携带核弹的军舰航行在加勒比海
美国空军加油机碰撞轰炸机导致重大飞行事故,携带的原子弹掉进海里,后来打捞上来
原子弹博物馆后院,大型轰炸机
<strong>石柱公园</strong>
沿25号高速路向北,目标是圣达菲Santa Fe。经人介绍,在去圣达菲的路上有一个公园地貌很奇特。既然路过就不能错过,虽然没在我们的游览计划中,但我们毅然决然下25号公路转22号公路直达Kaska-Katuee Tent Rock N.M. 因为公园里有很多高高的岩石柱,姑且称为石柱公园。果然公园地貌奇特,黄褐色的砂岩因雨水侵蚀和风化而瓦解崩塌,形成很深的沟壑,坚硬些的岩石依然挺立,形成一个个石柱,有的石柱上还顶块大石头。我们沿着狭窄的谷底走到头,然后爬山到山顶。在山顶俯瞰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塔,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让世界变得那样丰富多彩,也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兴趣和动力。
石柱像蘑菇
像帐篷的石头
远眺石山
走进峡谷里
砂岩被河水冲出深沟
到处是石柱、石塔
石柱上顶着大石头
登上山坡回头看,惊世骇俗的石柱
蓝天白云下的石头山
站在山顶俯瞰石柱、石塔
站在山顶俯瞰石柱、石塔,一览无余
爬上山顶,彰显“英雄气概”
<strong>进入陶斯城</strong>
陶斯城Taos位于新西墨西哥州北部,海拔接近2100米,气候清爽怡人。距陶斯城北面3英里有一个印第安人保留区,叫Taos Pueblo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至今陶斯村居民还保留着印第安传统的生活方式。陶斯村对游人开放,游客可以在规定 的区域内参观游览,近距离了解和体验印第安人的生活。
清早从陶斯城出发,8点钟我们就到达了Taos Pueblo 陶斯村落。行车快到陶斯村时,有村民在路口拦截,让把车停在路边庄稼地的临时停车场,后面陆陆续续又来了许多车,看样子陶斯村很招游客来啊。我们背好相机步行10分钟来到村口,有村民警卫在村口把守,告知今天陶斯村有印第安人节日庆典活动,一律不许带照相机进入村落。这下我们傻了,不能带照相机,进村里只能“干看”啊。都到村口了怎么也要到里面看看呀,没办法只能把相机送回车里,又折返回来,这样才让进入陶斯村里。
Taos Pueblo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只能在村口拍照
<strong>印第安传统村落</strong>
果然,村里印第安人正在举行节庆大典,人们都聚集在村中央广场上,看上去人山人海,真热闹。 身上披着传统风格的花格披肩的印第安人妇女和儿童都站在土坯房屋顶上摇旗呐喊,很多村民和游客在土坯房前站成一排翘首观望。我们挤上前去往人群里看,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印第安人的传统活动,“赤脚大仙”接力赛跑。扎着马尾辫的印第安小伙子赤身裸体,光着脚,腰下只挂一个屁帘或穿一裤衩,脸上身上涂着白色、红色、黄色的色彩。一声哨响,几个小伙子窜了出去,向村外方向奔跑,同时又有几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后来又有体态雍胖的中老年人加入到接力赛中。围观的人群沿着跑道一直排到村外,也不知道这些赛跑的村民们跑出多远返回来,每当有人跑回来,土坯房上的印第安妇女就挥舞着彩色披肩,吹着口哨欢呼庆贺,那场面真热烈。很遗憾,我们不能带相机进来拍照。确实也没有人拿相机拍照,连拿手机拍照的都没有,大家还是尊重当地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尽量不干扰他们。
我们在村里游荡,近距离观看到现在还保留印第安传统的村庄和村民。村落里头最突出的是一间近一千年历史的大土坯房子,是用水、沙、粘土和稻草的传统方法而建。这是全美最大的印第安人多层住宅,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村中央广场立起一桩高高的旗杆,只见旗杆顶端拴着一只刚刚宰杀的羊,还绑着些蔬菜、大饼等食物,像是一种祭祀形式,后来听说中午还有村民比赛爬这个旗杆的活动。村里的大部分地区是限制游客进入的,我们只能远远观望印第安人生活的民居。 黄褐色低矮的土坯房一排一排的,家家户户房前都有一个椭圆拱形的灶房,可能是用来生火做饭的。我仔细观察,村里没有电线杆子,据说陶斯村部分生活区还保留着原始状态,不用电。看到这个样子我们不可理解,与文明社会近在咫尺,村民们还能泰然处之,保留原始的印第安人生活方式,柏油马路就修到村口,进村里就是土路了,但是汽车家家户户都有,可以看到很多村民家门口停着皮卡车。
不能带照相机进村拍照,只好网上找几张照片贴上。村落里头最突出的是一间近一千年历史的大土坯房子,是用水、沙、粘土和稻草的传统方法而建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村民住的土坯房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教堂
<strong>陶斯市中心</strong>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的节日庆典活动还要持续一天,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今天还要赶路到科罗拉多州。我们开车离开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又回到陶斯城市中心浏览。陶斯老城的建筑都是印第安风格的,土黄色,褐色的平顶圆角房屋在街两边一个接一个,有的是旅店、商店,有的是餐馆、酒吧,很有特色。
老城街景
陶斯老城里的酒吧是这样子的
陶斯老城,街边的房屋奇特造型,鲜艳的颜色
典型的印第安风格的房屋
<strong>4Corners</strong>
离开陶斯城我们开车上64号公路向西前行,到下午三四点钟出了新墨西哥州进入亚利桑那州转到160号公路,很快来到美国唯一的一个特殊地理纪念地,4州交界点,4 Corners。在Google地图上很容易看到美国四个州东西南北边界十字交叉点。地图上的这个点就是我们来到的“ 4 Corners”,在赤褐色的砂石荒漠中修建的地标纪念地。买票进入纪念地,一圈房屋围成一个圆形广场,广场中心的地面上标有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十字交叉线,十字交叉点东北标有“Colorado”,东南标有“New Mexico”,西南标有“Arizona”,西北标有“Utah”,这就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四州交界点。站在这个交界点,两手、两脚各踩一个州,一下子就到了美国四个州,很有趣吧。
在峡谷旁摆摊的印第安人
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森林
一圈房屋围成一个圆形广场,广场中心的地面上标有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十字交叉线
<strong>梅萨维德国家公园</strong>
我们开车沿着160号公路东北方向进入了科罗拉多州。下午5点多钟我们来到了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是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迹保留地,坐落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苏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间,占地 2.01 万公顷。这里有4000多处遗迹,主要景点包括绝壁宫殿、云杉树屋、悬崖宫殿等。梅萨维德,西班牙语意为绿色台地,为 18世纪西班牙探险家起的名字。约在2000年前,一个叫作阿纳萨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国。起初他们在地坑里盖造粗犷的房舍,成为这里最早的聚居和以务农为生的印第安人。后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袭,开始迁移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间,开山凿石,垒砌墙壁,构置峭壁石室,在历史上称为峭壁居民。公园内遗存的印第安人建筑遗迹主要有两处最集中和最大:一处是峭壁王宫,一处是云杉之屋。
5点钟过后,公园工作人员下班,公园大门无人把守,我们开车长驱直入。公园范围很大,开车20分钟才到达景点峭壁王宫。这时夕阳西下, 在峭壁王宫上面的岩石上还留有落日余晖,我们抓紧这最后的好时光拍照。游园时间已过,我们不能再下去来到峭壁王宫跟前了,只能远远地观望,就这样我们已经很知足了,赶在关门前作最后的游客看一眼知名的景点。
峭壁王宫上面的岩石上还留有落日余晖
上千年的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迹保留地
<strong>杜兰戈老城</strong>
昨晚天黑时赶到Durango 杜兰戈住下。今天开始正式进入科罗拉多州的风景区游览。科罗拉多的秋天白杨林呈现出一年中最绚丽的金黄色,时间是每年的9月25日到10月5日,我们这次美国中部大环游的压轴戏就选在这金色的时节,欣赏科罗拉多美丽的风景。
早上起来看天色时阴时晴,太阳光穿过云层照耀在杜兰戈城边的山上。我们开车来的这座山城的市中心。在老城我们走进百年前模样的火车站,这里至今还有使用蒸汽机车的旅游火车在运行,穿行于深山老林里之中,到达北面的小镇Silverton。杜兰戈小城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曾经采矿业在这一地区发达,也曾有过淘金的历史,老城中还能依稀看到历史遗迹,沿街有许多老房子。现在这里最发达的是旅游业,众多游客到访小城,乘火车看美景。
杜兰戈老城壁画
杜兰戈街景
<strong>百万美金公路</strong>
离开杜兰戈我们走上了550号公路,这条路被称为“Million Dollars HWY 百万美元大道”,是科罗拉多州众多景观大道中最有名的。一路向北,山越来越高,景色越来越漂亮,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在绿色之中忽然出现一片金灿灿黄颜色,夹杂着橙色、红色的白杨树林展现在面前,在云雾飘渺的群山之中,显得格外的耀眼,这眼前的风景就像五彩斑斓的水墨画。开车在蜿蜒的山路盘绕上行,直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这时一片乌云袭来,刮起了漫天的鹅毛大雪,气温也下降到零度左右。我们的车行驶在狭窄的盘山路上,一边是陡立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云雾雪花遮挡了前方的视线,时不时还有对面的车驶过来与我们擦肩而过,真是险啊!我们揪着心,小心翼翼地开车向山下驶去。还好,开车下山后云雾渐渐散去,灿烂的阳光又露出了笑脸。
正在公路边休息站观看山中美景,忽然听到一声“呜呜……”汽笛长鸣,只见山下森林里驶出一列火车,蒸汽机车头吐着青烟,拖着一溜七八节车厢慢慢前行,“咔嚓、咔嚓……”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我们开车下山到达Silverton小镇后正好看到游客从老式火车上下来,围在火车头前照相留影,毕竟这一百多年前的火车在美国不多见,以后恐怕再没机会与蒸汽火车合影了。
科罗拉多杜兰戈,550号公路,被称为“Million Dollars HWY 百万美元大道”
Million Dollars HWY 百万美元大道”,是科罗拉多州众多景观大道中最有名的
550号公路,到达3000多米的山顶,开始下雪
一片乌云袭来,刮起了漫天的鹅毛大雪,气温也下降到零度左右
开车下山后云雾渐渐散去,灿烂的阳光又露出了笑脸
秋色甚浓,沿路的白杨林泛着金黄色、橙色、红色,像五彩斑斓的水墨画
逆光照过来,白杨树闪着金灿灿了亮光
高山雪后景色
从高山上俯瞰Silverton小镇
游客从老式火车上下来,围在火车头前照相留影
<strong>深山小镇Telluride</strong>
过Ouray小镇到Ridgway出550号公路,转62,145号公路钻进山沟来到深山里的小镇Telluride,小镇背后是白雪皑皑的雪山,茂密的森林在雪线下,在苍松翠柏森林里辟出许多滑雪道,这风景就像瑞士阿尔卑斯山。
牧场放养的麋鹿
秋天的森林牧场
科罗拉多雪山美景
<strong>甘尼逊黑峡谷国家公园</strong>
从小镇出来原路返回到550号公路北上到Montrose小镇拐入50号公路。傍晚时分,我们看到路旁“Black Canyon” 指路牌,绝对不能放过,我们开车顺指路牌钻进山沟里。黑峡谷,真是名不虚传,黑色岩石大峡谷,深不见底,阴风从峡谷底部吹来,冷飕飕,阴森森,我们胆战心惊地站在峡谷峭壁边拍照留影。一看天就要黑下来,我们赶紧离开黑峡谷出山,奔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Gunnison。
Montrose小镇,雨过天晴,凌空一道绚丽的彩虹
Black Canyon黑峡谷,雾气昭昭
黑色岩石大峡谷,深不见底,阴风从峡谷底部吹来,冷飕飕,阴森森
刀削斧切的悬崖峭壁
Black Canyon黑峡谷的彩色岩石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农场草地
<strong>金秋白杨</strong>
昨天晚上住在Gunnison小镇,今天一清早我们沿着135号公路向北,目标是Crested Butte小镇,据介绍在科罗拉多看金色白杨这里是一个首选之地。今天天气太给力了,湛蓝的天空像水洗过的一样清澈透亮。雪山草地,牧场牛羊,大片的白杨林,美丽得无法用言语描述,还是看照片吧。
从Gunnison小镇出发,沿着135号公路向北,目标是Crested Butte小镇
135号公路边的小村庄
山下牧场
金色的秋天
135号公路两边的牧场
金黄色、橙色、红色、绿色树叶在蓝天的映衬下,就是一副美丽画卷
牧场农舍
牧场大门
远眺 Crested Butte小镇
Crested Butte小镇 街景
Crested Butte小镇 附近山上寒气逼人
金色白杨林里的小木屋
<strong>12号公路观景</strong>
在Crested Butte小镇我们找到了去Kebler Pass的12号公路,大约50公里的土路向西北接133号公路,Kebler Pass路上的风景居网上评论“是世界上看金色白杨最漂亮的地方”。在这条路上我们走走停停用了3个多小时,风景太美了,金黄色的白杨树林掩映在绿色的松树林中,夹杂着红色、橙色的树叶,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Kebler Pass的12号公路,大约50公里的土路向西北接133号公路
过Kebler Pass,刚刚下了雪
雪景中的金色白杨
12号路中间有一小段柏油路
雪后金色白杨更加艳丽
继续沿12号路走,又都是土路了
走到白杨树林里拍照
12号土路旁的巨石山
<strong>133号柏油路</strong>
出12号土路转上133号柏油路,又转82号公路,最后到达科罗拉多州著名的滑雪圣地,旅游休闲城市Aspen 阿斯彭,以“白杨”命名的小镇。
133号公路俯瞰山沟美景
从133号公路拐进Marble小镇,生产大理石的地方
133号公路Redstone附近历史遗迹,一百多年前的烧铁窑
<strong>褐湖</strong>
下午6点多钟到达科罗拉多州著名滑雪圣地Aspen 阿斯彭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抓紧黄昏前最后的时光钻进Maroon Lake 马龙湖风景区。Maroon Lake距离Aspen有约30公里的路程,我们沿着Maroon Creek Road迎着阳光向西前行,山谷里生长着成片的金色白杨,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色彩变幻。到达Maroon Lake湖时正赶上太阳渐渐落入山峰后,Maroon Bells山倒影在湖水中,呈现出一幅湖光山色美丽的图画。
山谷里生长着成片的金色白杨
白杨树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色彩变幻
Maroon Lake湖,夕阳西下,最后一道落日余晖照耀在山坡上
人们在Maroon Lake湖畔,静静等看日落后美丽的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
日落后的Maroon Lake湖,Maroon Bells山倒影在湖水中
<strong>褐铃山</strong>
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离开Aspen开车又一次进入Maroon Creek Road马龙小溪路。开车到尽头就是Maroon Lake湖停车场,下车走几分钟就到了Maroon Lake湖。我们来到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色彩层叠的湖水,近岸清澈见底,深处是宝石绿和碧蓝的色彩,小湖后面群山叠嶂,茂密森林郁郁葱葱,再高处就是巍峨耸立的几座雪山 — Maroon Bells马龙山。Maroon Bells山就倒映在这片湖水里,随着海拔高度不同,山体呈现出丰富的垂直色彩变化——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山腰漫山遍野苍松翠柏,间或夹杂着小片的金色白杨、白桦树,山脚下则是大片金光灿灿秋意甚浓的白杨林。
早起,再一次进入Maroon Creek Road马龙小溪路
漫山遍野的白杨林一到秋天就呈现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色彩变幻
阳光照在白杨树上,金灿灿的树叶透着光芒
Maroon Lake湖色彩层叠的湖水,近岸清澈见底,深处是宝石绿和碧蓝的色彩
Maroon Lake湖畔景色
我们走过Maroon Lake湖,按照指路牌标出的方向开始爬山,目标是前面3.8英里的Crater Lake火山口湖。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向山上攀爬,脚下踩着未融化的残雪,小心翼翼地走过光滑的冰面,忍受着高海拔带来的头痛,终于气喘吁吁地爬上了高山,看到了Crater Lake火山口湖。哇,太雄伟壮观了,Maroon Bells雪山就在小湖后面巍然挺拔,傲视群山,湖中水碧绿湛蓝,微风吹来,波光粼粼,湖中雪山倒影时聚时散,产生奇妙的梦幻景象。
白杨树活灵活现的大眼睛
山上气温低,白杨树叶子都掉光了,落满地
山间小路游人在行走
回头望望山谷里的金色白杨
山上气温很低,积雪很厚
Crater Lake火山口湖畔留影
静静享受Maroon Bells雪山湖光山色美丽的景色
<strong>滑雪度假地阿斯彭</strong>
山峻水秀的Aspen阿斯彭是美国著名的滑雪度假休闲地,那些富翁和名流们的休闲别墅,深藏在山林之中,远离尘世。这里四季风景各有迷人之处,但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阿斯彭之秋。小镇以白杨命名,漫山遍野的白杨林一到秋天就呈现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色彩变幻。
从Aspen进入 Maroon Creek Road马龙小溪路,路口的教堂很显眼
山峻水秀的Aspen阿斯彭是美国著名的滑雪度假休闲地,Aspen 市街景
<strong>独立景观大道</strong>
开车沿82号公路号称“Indepencence HWY独立景观大道”前行
在雪山上俯瞰山谷
到达“Indepencence Pass”,海拔12095英尺,将近3700米,山上终年积雪,寒气逼人。
雪山终年积雪
在雪山顶俯瞰82号公路盘山道
过“Indepencence Pass”开始下山,路边没有护栏,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strong>最高城市莱德维尔</strong>
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Aspen,开车沿82号公路号称“Indepencence HWY独立景观大道”前行,翻山越岭,最高到达“Indepencence Pass”,海拔12095英尺,将近3700米,山上终年积雪,寒气逼人。
82号路转24号公路,我们来到据称是美国最高的城市 — Leadville 莱德维尔,海拔近3100米。我们慕名而来,就是想看看美国最高城市是怎样的风光,体验一下行走在高原城市是什么感受。
来到据称是美国最高的城市 — Leadville 莱德维尔,海拔近3100米
莱德维尔市民居
莱德维尔,古老的钟楼
莱德维尔早年在这里开矿,历史遗迹
<strong>众神花园</strong>
今天是我们美国中部大环游的最后一天,虽然只有多半天的时间,但要游览的景区还有好几个,还要抓紧时间啊。早上出门第一件事情就是洗车,从大山里出来,车都成了泥猴,今天还车要收拾的干净点。
早上9点钟我们来到Colorado Springs西郊的Garden of the Gods 众神花园。众神花园是公众公园,免费进入。公园的景色为奇形怪状的高大红色沙岩、砾岩和石灰岩,经过千万年的风化作用,它们的形状也各有不同,其中最有看头的就是“骆驼之吻”,因两座山像极了两只正在亲吻的骆驼而命名。这些造型各异的岩石同周边美丽的花草树木互相融合,别具一番风味。在沙岩后面还有科罗拉多著名的派克峰,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众神花园已经成为科罗拉多州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因为众神花园是免费开放的公园,离城市近,又赶上是星期六,所以很多当地人一大早就来到公园里散步,跑步或骑自行车锻炼。天气真好,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们的心情也非常放松,因为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走了那么多地方,看了无数个美丽的风景,大功告成,心满意足,今天就要回家了。我们的时间有限,在众神花园闲逛了一个小时就离开了。
众神花园入园口
公园的景色为奇形怪状的高大红色沙岩、砾岩和石灰岩
红砂岩经过千万年的风化作用,它们的形状也各有不同
这个好像就是“骆驼之吻”,因两座山像极了两只正在亲吻的骆驼而命名
巨大的岩石形如刀片屹立不倒
这些造型各异的岩石同周边美丽的花草树木互相融合,别具一番风味
在众神花园留影
站在山坡上俯瞰众神花园
众神花园一景,平衡石
<strong>红岩公园</strong>
重新上道HWY25号公路北行奔向丹佛。下午1点多钟我们到达距丹佛西20英里的Red Rock Park 红石公园。红石公园海拔1800米,因有多个100多米的巨大红砂岩巨石而闻名。红石公园里最让人震撼的是气势恢宏的露天红石剧场Red Rock Amphitheatre。露天大剧场坐落在两个巨大红岩石之间,利用天然的山峰沟壑修建而成,是一个大自然与人类想象和创造的结晶。
我们进入这个露天大剧场,着实被它的气势所震撼,两座巨大的红岩石呈倾斜状竖立在剧场两侧,中间是安装有70多排环形座椅的大看台,一排一排的座椅环绕而下,很像古罗马货希腊的圆形剧场。站在后面的看台俯瞰整个大剧场,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想象9000多人坐在这天然造型的露天剧场里欣赏音乐会,那气氛一定是热烈而浪漫的。白天大剧场成了丹佛人锻炼身体的好场所,许多年轻人在环形座椅间跑过来跑过去,一层一层的上下,展示着他们的青春活力。
距丹佛西20英里的Red Rock Park 红石公园
红石公园里最让人震撼的是气势恢宏的露天红石剧场Red Rock Amphitheatre
站在后面的看台俯瞰整个大剧场,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两座巨大的红岩石呈倾斜状竖立在剧场两侧
中间是安装有70多排环形座椅的大看台,一排一排的座椅环绕而下,很像古罗马货希腊的圆形剧场
白天大剧场成了丹佛人锻炼身体的好场所
<strong>丹佛市中心</strong>
我们离开红石公园直奔丹佛市中心,最后到机场之前再把丹佛看看。按计划时间恰到好处,3点多钟到达机场Hertz还车,4点Check in,在机场候机厅踏踏实实吃顿饭,6点45分飞机起飞,飞向加拿大温哥华。
丹佛市中心,议会大厦
丹佛市中心,大教堂
<strong>后记</strong>
总结下来,关键是行程设计的巧,景点安排的好,能够将时间利用到极限,走路看景各个过程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我们“老驴”的实力和风采。一路走下来,拜老天爷恩赐,天天好天气,尤其在科罗拉多山里,即使有时云雨,也是开车时下雨,到景点拍照时,太阳又出来了,老天爷开恩,让我们拍了那么多的好照片。
老韩与我,两人默契配合,相互支持,顺利走下行程,我们没灾没病,脸晒黑了,身体更硬朗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两人的福分。美国中部之行让我们大开眼界增长知识,使我们深入了解了美国的地理历史、乡土风俗、人情世故。旅行激发我们认知大千世界的热情,让我们青春再现,期盼着下次更精彩的旅途。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国人旅游美国,大多去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和美国东部的纽约、华盛顿,首选必去的美国景区肯定是大峡谷、黄石公园,以及加州的优胜美地和犹他州的布莱斯峡谷、拱门公园等,很少有人游览美国中部地区各州,也不了解那里的城市和旅游景区。我也是这样,多年来先后游览了美国西部和东部后,忽然发现我对美国中部大片土地是那么的陌生,也没有听说谁曾经到那里旅游过,至此让我对美国中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要到那里走一圈一探究竟。
资深骨灰级驴友老韩邀请我一块自驾出游美国中部,那真是不谋而合,我们想到一齐了,决定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结伴同游美国中部。经过行前收集景区资料、设计行程路线的精心准备,我们于9月18日出发,从温哥华乘飞机到达丹佛,在丹佛租车,开始了自驾美国中部的大环游。在美国中部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丹佛,跑了9000多公里,先后到达过20个州,有穿行通过,有擦边而行,有趣的是在4州之角(4 Corners)手脚并用一下就占了4个州。我们走过的各州罗列如下:
Colorado 科罗拉多州
Wyoming 怀俄明州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州
Nebraska 内布拉斯州
Kansas 堪萨斯州
Iowa 爱荷华州
Illinois 伊利诺斯州
Missouri 密苏里州
Tennessee 田纳西州
North Carolina 北卡罗莱纳州
Kentucky 肯塔基州
Georgia 佐治亚州
Alabama 阿拉巴马州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州
Arkansas 阿肯色州
Oklahoma 奥克拉荷马州
Texas 德克萨斯州
New Mexico 新墨西哥州
Arizona 亚利桑那州
Utah 犹他州
美国中部大环游路线图
<strong>旅行经验</strong>
之所以能够美国中部游走那么远,跑那么多地方,看众多景点,归纳总结以下经验可以分享借鉴:
一,行前功课做得好,看书上网查资料搜信息,借鉴别人的游记,列出美国中部各州的景区景点,并记录其地理位置和详细地址,下载到iPad里,路上可随时调出查看;
二,设计详细的行程路线,并具体量化到每天参观的景点和时间。一路上GPS功不可没,将目标景点设定在GPS里,我们就可以指哪打哪,以最快的速度直扑景区目的地,不走错路,不走冤枉路,出游效率极高;
三,早起晚归,早上天亮就出发,晚上天黑后再开车半小时然后找旅馆,充分利用天黑无法游览的“垃圾时间”,路上两人轮流交替驾车,歇人不歇马。
四,美国旅游住店很方便,不用预定,一路上到处有旅店,我们是开车走到天黑才开始沿路找旅店,连锁酒店在沿路的小镇上到处都有,什么Days Inn、Super 8、Holiday Inn、Motel 6等等,各地旅店条件差不多,包早餐,免费上网,价格在每晚60-90美元。
五,花80美元买一张美国国家公园年票,有了它所有国家公园N.P.都可以免费进入,有些国家纪念地公园N.M.也能进,而且是一年有效,下次去美国还可以用。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不花钱就进公园,美国国家公园下午5点钟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大门没人管,随便进出,我们有几次下午五点多赶到国家公园,天还大亮,我们就开车进去,正好拍摄日落暮色美丽的景象。
<strong>今日行程</strong>
凌晨4点起床,4点半前往温哥华机场,乘6点45分美国联航飞往丹佛。上午10点40分到达丹佛。我们出机场乘Shuttle bus直奔Hertz租车站。行前预订Hertz租车是在丹佛机场提车,排队好不容易到柜台,不知哪儿阴错阳差,被告知提车地点在丹佛城里。我们问Hertz柜台工作人员是否能在机场提车,回答说可以但要重新算价钱,我们心想这里提车省事省时间,如果加点钱也无所谓,没想到价格单打出来吓我们一跳,原本预订是600美元,现在重新计算价格是1900多美元,贵了3倍还多!连Hertz工作人员也不好意思了,说“那你们还是到城里提车去吧”。我们只好打的到了丹佛城里Hertz租车站提车。
Hertz城里租车站很小没几辆车,好歹给了我们一辆福特Focus旧车。这车开了两天就出状况了,这是后话,还好Hertz毕竟是大租车行,开车到纳什维尔找到机场Hertz,二话没说给我们换了辆车。
按行程计划耽误了一点时间,但还在我们的掌控之中。第一件事是找到超市购买食品饮料、蔬菜水果,顺便在Subway吃了中午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车上路了,开始了我们美国中部的大环游。天气晴好,心情愉快,一路高歌猛进。出丹佛城,上36号路西北方向行驶到Boulder,拐上119号路进入落基山脉,到Nederland小镇向北拐进72号路,这条路就是号称 Peak to Peak Road 的“峰连峰景观大道“。我们开车行驶在落基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但见路两边森林茂密苍松翠柏,其中间或有一片片的金黄色闪闪发光,成片的白杨树林。继续往北走接上7号路,下午不到5点我们就来到了落基山国家公园Rocky Mountain N.P. 门外的小镇Estes Park。开车在小镇转了两圈,找到旅馆住下。
每年的9月25日至10月5日是观赏金色白杨林最好的时节
金秋时节,白杨林、白桦林形成漫山遍野的金色景象
科罗拉多州有许多金色白杨林观赏区
美国中部大环游,第一站到达落基山国家公园,大环游回来我们还会来到科罗拉多州
<strong>落基山国家公园</strong>
我们开车沿36号公路进入落基山国家公园,下小路七拐八拐来到第一个景点Maraine Park。停车场趴好车,背上相机就进山走Tail了,往返行程5公里多,路过两个山中小湖:熊湖Bear Lake和梦幻湖Dream Lake,山坡路平缓,森林湖泊,景色秀丽,适宜中老年人徒步行走锻炼。
Maraine Park 游览完出来我们就开车拐上落基山国家公园主路34号路Tail Ridge Road“巅峰之路“,号称美国最高的景观公路,海拔3790多米。开车走在高山景观大道上,远眺公路两边,落基山脉山连山峰接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开车爬行到Milner Pass,这里是Continental Divide大陆分水岭,有标牌示意,从这里为界往东河水将流进大西洋,往西河水流进太平洋,美洲大陆分水岭从北面阿拉斯加横贯到美洲最南面的合恩角 The “Great Divide” separates drainage to the Atlantic from drainage to the Pacific. It traverses America from Alaska almost to Cape Horn.
离停车场只有百米远的熊湖Bear Lake
沿着平缓的山路向山里走去,一路美景
金色的白杨叶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
许多科罗拉多州本地游客也来到山里观赏美景
一家大小从山上下来
高山湖泊-梦幻湖Dream Lake
坐在湖边静静地欣赏湖光山色美景
沿着34号公路向西,开车行驶在号称美国最高的山脊公路上,停车在观景台
站在路边的观景台俯瞰群山
Gore Range Overlook观景台停车场
大陆分水岭,以此为界,向东河水流进大西洋,往西河水流向太平洋
在山里的小湖中,Moose驼鹿在水里吃草
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地貌
<strong>到达夏延市</strong>
夏延市Cheyenne是怀俄明州的首府,位于怀俄明州的东南角,城市不大,没有几座高楼,要按咱们国人的标准,也就是一个小县城,即使这样的小城市,怀俄明州也没有几个,但是怀俄明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黄石公园“就足够出名的了。
清早朝阳刚刚升起,我们就驾车出发,首先来到Cheyenne Frontier Days Old West Museum 夏延西部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前静悄悄一个人没有,当然博物馆也没有开门,才8点钟,离上班时间还早着呢。我们在博物馆外的广场游荡,在几座西部牛仔雕像前拍照。广场北面布置有西部开拓年代城镇街道的景象,还有几辆破旧的木制大篷车停放在大树下,为博物馆烘托气氛。看到这些历史遗迹和实物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西部开拓人们从这里经过的情景,驾马车大篷车走几个月的路程,我们现在开汽车一天就能到达。
夏延西部历史博物馆,剽悍牛仔形象
美国西部开拓时代的妇女形象
美国西部开拓时代的交通工具,木制大篷车
西部牛仔风格延续到现在
<strong>魔鬼塔</strong>
离开夏延市Cheyenne我们驾车上HWY25号高速路向北狂奔,路笔直又宽敞,车辆还少,开车真痛快。车行到Douglas下道转向59号公路,继续向北接上90号高速路,然后转14号和24号公路。中午12点我们到达魔鬼塔国家纪念地公园Devils Tower National Monument。离很远就看到了平地凸起矗立的石塔,进了公园来到魔鬼塔下才真正感受到石塔的高大雄伟,一块完整独立的巨大石头高高耸立直刺青天。看景点宣传小册子介绍,魔鬼塔形成于5000万年前,火山熔岩流淌挤进地下的沉积岩中后凝固成岩石柱,经过几百万风雨侵蚀河水冲刷,地面下沉,周边的沉积岩腐蚀崩塌,坚硬的岩石塔逐渐露出地面,到现在形成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魔鬼塔从平地算起高264米,从河平面算起高386米,海拔1558米。魔鬼塔周边区域一直都有印第安人在此生活居住,他们把这一地区叫Bear Lodge,有许多关于熊的传说。1875年有西人淘金勘探来到这里,领队Richard Dodge给这个巨石塔起名Devils Tower魔鬼塔。如今魔鬼塔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前来观看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叫人惊叹的是魔鬼塔攀岩,天天都有攀岩的勇士沿着陡峭的石壁奋勇向上攀爬直到石塔顶。我们游客大都只是站在石塔下翘首遥望,寻找着那石壁石缝中向上攀爬移动的红红绿绿小点,惊叹感慨攀岩者的勇气和毅力。
远眺魔鬼塔
花样牛仔靴
在公园大门口远眺魔鬼塔
进了公园来到魔鬼塔下才真正感受到石塔的高大雄伟
仰望高达264米的魔鬼塔
魔鬼塔下堆满崩塌剥落的石块
魔鬼塔攀岩的勇士,登顶成功归来
临走前再次回头看看雄伟壮观的魔鬼塔
<strong>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strong>
到达总统山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 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远远望去拉什莫斯山顶四个总统头像雕刻,大部分阳光已经偏到山背后,还残留一缕阳光照在第一个头像华盛顿总统的额头上。站在观景台上仰望拉什莫尔山巨大的总统头像,高达18米的四个头像雕刻棱角分明刚劲有力,栩栩如生雄伟壮观,他们分别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这四位总统被认为代表了美国建国150年来的历史。1925年3月,美国正式批准建设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从1927年10月4日到1941年10月31日,格曾·博格勒姆和约四百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时间,雕刻出了高达18米的四位美国总统巨像。早年间这一地区是印第安人领地,因此当地印第安人对拉什莫尔山雕刻总统像愤愤不平,决定在总统山不远处修建一个比总统山还大的雕像-疯马纪念雕像Crazy Horse Memorial,以纪念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印第安人拉克塔部落酋长疯马。据说由印第安人筹款建造的疯马纪念雕像正在进行之中,不知何时能建造好,现在对游人开放。
总统山公园大门通道挂满美国各州的州旗
在总统山大门口出仰望拉什莫尔山
高达18米的巨大总统头像
在观景台仰望总统山
<strong>心脏之地公园</strong>
沿着密苏里河29号公路向南穿过Iowa 爱荷华州。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来到内布拉斯加州东面密苏里河畔的Omaha 奥马哈市,是该州最大的城市。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人口不过40多万,无论是按中国还是美国的标准,奥马哈都只是个小城市,但在投资人眼里那可是“麦加圣地“,投资界泰斗沃伦 巴菲特就生于斯长于斯,至今依然生活在这里。巴菲特的公司总部就在奥马哈市里,隔一条街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黑石投资公司。5家美国500强企业把总部设在这里,拥有亿万富翁的比重在美国城市中位居前十。当然我们到了奥马哈也不能免俗,专门找到巴菲特公司总部朝拜一下,看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财富运气“。
我们来到奥马哈市中心的心脏之地公园Heartland Park,该公园的经典之作是一组雕像群,讲述了战后归来的士兵见到家人的情景,有拥入父亲怀中的孩子雕像,有迎接丈夫归来的妻子雕像,还有默默站立一旁略感悲伤的老年夫妇,三面美国国旗在雕像群后面高高飘扬,场面生动感人。
星条旗高高飘扬,孩子拥入战争归来父亲的怀抱里
该公园的经典之作是一组雕像群,讲述了战后归来的士兵见到家人的情景
心脏之地公园Heartland Park
密苏里河流经奥马哈市,河对岸是Iowa 爱荷华州
<strong>美国战略空军与空间博物馆</strong>
从奥马哈出城来到位于郊区的美国战略空军与空间博物馆 Strategic Air & Space Museum,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买票进入参观。博物馆两个大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飞机几十架,有轰炸机、战斗机、直升机,历史跨度从二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最震撼的是B52重型轰炸机,想当年越南战争B52地毯式轰炸,绝对是势不可挡。
博物馆进馆入口处
二战及朝鲜战争时期的轰炸机
上世纪80年代战机
历史久远的轰炸机
博物馆外面展示的洲际巡航导弹
各式洲际导弹
博物馆外景
<strong>两个堪萨斯城</strong>
参观完博物馆继续向南走来到密苏里河畔的堪萨斯城。一条河分开两个堪萨斯城,河西岸的是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河东岸的是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原本以为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是“正宗”,河对岸的是“山寨版”。等到了那里一看才发现,属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才是名闻遐迩的堪萨斯城(有一支职业橄榄球队,堪萨斯酋长队),这边的经济繁荣,生机勃勃,与对面的老旧,了无生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美国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堪萨斯州是一个农业州。到处都是大片的农田和玉米地,典型的美国农村景色。都是一家一户的农场,很少有“村庄”的概念。
<strong>潘谷公园和自由纪念碑</strong>
我们来到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进城到市中心,参观潘谷公园和自由纪念碑
<strong>市中心商业街</strong>
堪萨斯城市中心商业街,两边的建筑物很有特色
乡村俱乐部广场 Country Club Plaza
雕塑公园,巨大的羽毛球
<strong>抵达圣路易斯市</strong>
早上迎着朝阳沿着70号公路继续向东前行,我们行走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平原,两边都是望不到边的农田牧场,这里是美国的大粮仓,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还有密西西比河的灌溉,有了这片土地让美国人民从来都不愁吃不愁穿。
上午10点钟我们到达密苏里州密西西比河畔的圣路易斯市。密苏里河流淌了4300多公里在圣路易斯市北面汇入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在美国被称为“父亲河“,又称为“老人河“,全长为6262千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中国的长江,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但是,它比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还短418千米。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长6262千米,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密西西比河流域有着北美大陆最肥沃的农田,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也是国家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宝库。每年,仅旅游、捕鱼和休闲娱乐产业的产值就能达到214亿美元。
<strong>圣路易斯拱门</strong>
圣路易斯市的地标性建筑物是西部开拓大拱门Gateway Arch ,是美国向西开发的一个象征,这座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的建筑物,高达192米,是1964年动工后仅用两年时间建成的。拱门底部有缆车可以直达顶层。拱门地下有西部开拓博物馆,免费参观。博物馆内以壁画、油画、雕塑、标本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二百年前美国人民开拓西部的艰苦历程。
高达192米大拱门,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的建筑物
拱门地下有西部开拓博物馆,免费参观
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名的大角牛
当年西部开拓的大篷车
大拱门纪念一二百年前美国人民开拓西部的艰苦历程
绕到河对岸,远距离观看大拱门
在观景台上来一个“哥俩好”
<strong>石链桥</strong>
在老韩搜集的圣路易斯景点中有一个Chain of Rock Bridge 石链桥,俗称拐弯桥,为了找它我们出圣路易斯市沿密西西比河向北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座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桥,之所以称为拐弯桥是因为1英里长的桥在中间有30度的拐弯,为什么修成拐弯的桥不得而知。这座钢铁大桥1927年建造,1929年通车,使用到1968年关闭,是因为桥太窄已经不适应现代交通工具通行,当时已经在北面新建了一座大桥。虽然这座有历史意义的大桥很有名,但是专门来看它的人是寥寥无几,我们俩人从东面走上大桥上一直走到西头一共就碰上五六个游客。看着锈迹斑斑但依然彰显气魄的钢铁大桥,能够想象到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尤其66号公路从桥上穿过,是当年跨越密西西比河向西的重要通道。桥的中间是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分界线,桥上有州界标志牌。
锈迹斑斑但依然彰显气魄的钢铁大桥
大桥上空旷无人,就老韩一个人走在大桥上
桥的中间是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分界线
这座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桥,之所以称为拐弯桥是因为1英里长的桥在中间有30度的拐弯
历史遗迹拐弯桥现在成了旅游景点,曾经在这里拍过电影
<strong>卡霍基亚印地安部落遗址</strong>
离开拐弯桥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奔向下一个景点:Cahokia Mounds 卡霍基亚印地安部落遗址 ,位于伊利诺斯州Collinsville,离圣路易斯半小时车程路。卡霍基亚土丘群是古印第安文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公元700年到1250年时代,卡霍基亚曾经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生活着非常多的古印第安人,这一地区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居住了近四万人,甚至超过了同一时期伦敦的人口。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长满绿草的开阔地,远近有几个土丘。游客们来到这里都会登上土丘四处瞭望一下,体会当年印第安人在这里生活的状况。除了登上土丘观看以外,还可以去卡霍基亚博物馆里看看展览。很可惜,我们到达的那一天是星期一,博物馆休息不开门。据介绍,博物馆里面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模样,有茅草屋,以及从当地挖掘出来的印第安人使用的箭头、打猎工具和装饰品等等,感觉非同凡响。
<strong>到达纳什维尔市</strong>
昨晚到达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已经是华灯初上,我们来到市中心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和对面的大音乐厅前,看到建筑物上灯火通明,彩灯齐放,旁边酒吧一条街灯红酒绿,酒吧里、咖啡厅、餐馆,还有街上到处人头攒动,音乐声不绝于耳,拉琴的唱歌的在街头表演,好不热闹,真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我们徜徉在灯光色彩音乐的街头,感受着美国原汁原味的音乐气氛。
<strong>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strong>
早早我们就来到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Country Music Hall Museum (222 5th Ave. S, Nashville, TN 37203)。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坐落在纳什维尔音乐街的中心地带,它展示了美国乡村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我们上二楼进入博物馆,看到很多电视机在播放黑白片纪录片几十年前的音乐会盛况,还有歌星演唱会的照片,玻璃大展柜里展示了他们表演的乐器和服装,还有明星们的许多私人用品物件,包括汽车等。看着墙上挂着的一排排的明星照片和闪闪发光的金唱盘,确实感到美国乡村音乐的热烈与繁荣,我们在这里穿越于乡村音乐的过去和现实之间。但说实在的,我们确实是美国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这方面的“白丁“,我们对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个时代我们正在”打到美帝、苏修”,认为美国的一切东西都是”腐朽没落“的,美国音乐也不例外。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慢慢地美国音乐进入中国,我们才逐渐接触到美国的流行音乐和乡村音乐。最让我们熟悉的就是美国乡村音乐歌手约翰 丹佛 John Denver,他在邓小平访美时演唱的那一首“Country Roads” “乡村路带我回家”,让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了美国乡村音乐,轻松、悠闲,激情、奔放。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标志
纳什维尔音乐酒吧街夜景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明星唱盘展示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歌星演唱会上用过的乐器
明星的演出服
明星的汽车
畅销音乐金唱盘
艳丽的演出服
名人堂明星像
当年的演唱会海报、招贴画,现在还老式机器可以印刷出来
<strong>音乐之城纳什维尔</strong>
纳什维尔大教堂
纳什维尔市中心
纳什维尔酒吧一条街白天景象
纳什维尔酒吧一条街白天景象
歌星猫王形象立于街头
纳什维尔到处都是音乐的元素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内油画
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大门口
纳什维尔世纪公园
<strong>小镇PigeonForge</strong>
结束了纳什维尔的游览,我们开车到机场,找Hertz 租车行换车。当我们开着用鞋带帮着底盖的车到Hertz Office时,业务员看到车这个样子,瞠目结舌,笑着对我们调侃说“Good Job”, 然后二话没说,赶紧给我们办手续换车。我们高高兴兴开着新换来的同样型号福特红色小车又上路了。
我们沿着40号高速路一直向东狂奔,要追回耽误的时间。过Knoxville后转下411号公路,这条路穿山越岭过大雾山。从田纳西州进入大雾山前经过小镇Pigeon Forge和Gatlinburg,小镇主街两边都是饭店旅馆、主题游乐场,看这阵势,节假日这里肯定游客不少。我们在傍晚时分进得大雾山公园访客中心,抓些旅游信息资料,顺便上网Booking.com 找到附近的旅馆,晚上就住在Gatlinburg小镇里。
从田纳西州进入大雾山前经过的小镇Pigeon Forge
西部开拓农村景象的主题酒吧外景
房屋倒置形象的游乐厅
城堡酒店
上世纪美国最知名的明星
巨大的King Kong猿人泰山站在楼上
<strong>大雾山国家公园</strong>
昨晚住宿的Gatlinburg小镇就位于大雾山的北入口,游客大都住在这个小镇里,第二天早上都会沿411公路开车进山。早上朝阳升起,阳光穿过树林照亮群山一面坡,山坡树林泛着红色、黄色、橙色,在大片苍松翠柏的映衬下,展现了秋天大雾山五颜六色美丽的景象。我们开车沿着蜿蜒的山道盘绕上山,时而穿过淡淡的晨雾,时而迎着灿烂的阳光,沿途欣赏着大雾山的峡谷、瀑布以及茂密的森林。
大雾山国家公园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又称大烟山,位于田纳西州的东部和北卡罗来纳州西部的交界处,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雾山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有大约一千万游客来到大雾山,是美国游人最多的国家公园。大雾山是美国东部山脉阿巴拉契亚山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的一部分。从大雾山往东北方向,沿着山岭上300多英里著名的蓝岭公路( Blue Ridge Parkway),一直可以开车到弗吉尼亚州的山那都国家公园。
这一地区被称为“蓝雾 Blue Smoky”,是由切罗基族的印第安人命名的,它指的是田纳西州与北卡罗莱纳州之间的地区。森林蒸腾出的水蒸气形成的滞留于地表附近的浓雾,环绕于群山之间、充斥于峡谷之中。大雾山国家公园就在这个地区,也因此被称其为大雾山或大烟山。大雾山国家公园历经许多磨难后于1926宣告建成,公园占地800多平方英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好的温带落叶林,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这里密布的森林的幸存者。由于土壤肥沃、降水丰富,这里拥有1520种花卉、130种树木、50种哺乳动物和27种活蜥蜴。许多物种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开车到达山顶,俯瞰大雾山
俯瞰大雾山,远处群山重峦叠嶂,雾气弥漫
这里是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交界处,有州界牌立于此
Clingmans Dome,这是大雾山国家公园的最高峰,海拔2000多米
阿巴拉契小径Appalachian Trail,长达3498公里,是美国最长的徒步行小径
徒步沿山间小路走到Clingmans Dome观景台
在观景台上我们360度俯瞰群山,一览众山小
茂密森林,苍松翠柏,云山雾罩,壮丽秀美
仰望观景台
在观景台留影
密林深处的阿巴拉契小径
从观景台走下来,沿途看大雾山风景
<strong>亚特兰大石山州立公园</strong>
可口可乐世界不远就是奥林匹克世纪公园Centennial Olympic Park, 265 Park Ave. W Northwest, Atlanta, GA, 30313。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办,亚特兰大市也因此扬名海外。市中心的奥林匹克世纪公园现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我们随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入公园,放眼看去到处都是黑人兄弟,原来公园里正在举办一场爵士音乐会,看样子是黑人兄弟自己举办的,台上台下都是黑人,那真是“黑压压一片”。我们也随人群来到露天音乐会现场观看,台上黑人歌手高歌劲舞,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我们环视周边人群,没见着一个皮肤白的人,都是膀大腰圆的黑人兄弟,这时我们自己都觉得在这里是“另类”,看黑人兄弟瞧我们的眼神,心里有点发毛,拍几张照片见好就收,赶紧走。都说美国南部城市黑人多,到了亚特兰大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黑人的天下。随后我们采购食品来到市内一家超市,误打误撞进了黑人生活区,超市里里外外都是黑人,怎么刚出“虎口”,又掉进“狼窝”了。真怕有人砸车,老韩一人进超市买东西,我在外面看车。看着超市外面一会儿警车来,一会儿救护车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总觉得在亚特兰大不安全,我们买好食品,赶紧开车上路,逃之夭夭。出亚特兰大沿20号高速路向西走到天黑住在了Oxford牛津小镇。亚特兰大是我们美国中部大环游的东边最远处,往后就是走回程路了。但愿一切平安无事。
平地凸起的一块巨大石头,高250米、山顶面积583英亩的圆顶形花岗石山
石山浮雕,山侧面雕刻有南北战争时期南部同盟的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南方军指挥官罗伯特·李和斯·杰克逊的浮雕像
公园里有空中缆车直达石山山顶
<strong>可口可乐世界</strong>
可口可乐世界World of Coca-Cola,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专为游客参观开放的游览区
游览区刚刚关门,我们只能在可口可乐世界购物区转一圈
可口可乐世界里彩灯闪耀
可口可乐世界外,雕塑像,可能是可口可乐配方鼻祖,手端一杯可口可乐
<strong>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世纪公园</strong>
公园里正在举办一场爵士音乐会
<strong>来到孟菲斯市</strong>
昨天傍晚从亚特兰大出来沿20号高速路西行,出佐治亚州进阿拉巴马州,天黑后又赶路一个小时,最后住在Oxford 牛津小镇。今天早上离开牛津小镇继续沿20号公路西行,过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城市伯明翰Birmingham没有停留,转22号高速路向西北方向前行。穿过密西西比州来到田纳西州西南的孟菲斯市。
在密西西比州22号公路的休息站
密西西比州也称为美国音乐之乡,休息站中都布置有歌星猫王的招贴画
<strong>猫王故居</strong>
我们进孟菲斯市按图索骥找到了“猫王故居” 雅园Graceland, 3734 Elvis Presley Blvd, Memphis, TN 38116。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透半边天的摇滚巨星Elvis Presley 埃尔维斯 普雷斯利,绰号“猫王”,在美国那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的音乐风格是混合了节奏蓝调、西部民歌、乡村音乐的特点,建立了摇滚流行音乐的主要形式,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坦白讲,我们对美国摇滚巨星“猫王”知之甚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在我们这里是“断档”,在美国红极一时的歌星,在那时没能在中国闪耀光芒。
“猫王故居” 雅园在孟菲斯是知名景点,我们到达时,看到等候接送去雅园车的游客已经有上百人在排队。我们买好票(40美元/每人)也站在排队的人群里等候。游客中心与“猫王故居” 雅园分别在街的两边,游客要坐车穿过街进入雅园来到“猫王故居” 前。十几分钟后我们上车,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个iPad配耳机,打开后是猫王故居介绍,有中文讲解,根据参观的进程打开相关的内容,确实方便,也很时髦。
猫王故居 雅园 Graceland 游客中心大门口
猫王故居 雅园 Graceland里的别墅小楼,猫王曾经在这里生活
房间墙上挂着猫王年青时的肖像
猫王故居 会客厅
猫王故居 餐厅
地下室影视厅,一圈大沙发前摆着3台电视,估计在那时就算最先进的了
猫王故居排放着猫王和父母的照片
出猫王故居别墅来到后院
后院大片的草地,有几匹马在悠闲吃草
摇滚歌星的生平记录
摇滚巨星猫王获奖金唱片
猫王故居博物馆内展示摇滚巨星历来的畅销歌曲唱片
演唱会招贴画
猫王故居博物馆
从后院看猫王故居别墅小楼
猫王故居花园陵园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猫王的墓碑
猫王开过的汽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豪华车
猫王的两架私人飞机
<strong>孟菲斯市内漫步</strong>
游览完猫王故居后我们开车进入孟菲斯市中心,在最热闹的街上走了几圈,看到孟菲斯滚石博物馆Memphis Rock & Soul Museum,周边都是音乐酒吧。开车在街上转了几圈,又找到了猫王曾经工作过的著名的Sun Studio 太阳音乐工作室。
最后由GPS指路,我们来到美国黑人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处,Larraine Motel汽车旅馆,现在是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国家民权博物馆。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后,在这家Motel里被刺身亡,年仅39岁。
下午5点多钟,我们离开孟菲斯市,开车上大桥跨过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沿着HWY40号高速路迎着夕阳向西前行。傍晚时分,我们拐下40号路,在Carlisle小镇住进Days Inn旅店。
孟菲斯市中心猫王雕塑像
孟菲斯,猫王曾经工作过的著名的Sun Studio 太阳音乐工作室
<strong>国家民权运动博物馆</strong>
美国黑人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处,Larraine Motel汽车旅馆,现在是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国家民权博物馆
<strong>历史上的小石城</strong>
一清早不到8点我们就从Carlisle小镇出发,沿40号公路向西,约一小时后就进了阿肯色州的首府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小石城Little Rock。之所以从前知道这个城市,因为小石城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家乡,克林顿当总统前是阿肯色州州长,他是从这里走上美国总统宝座的。
进城我们第一站就到了小石城中心高中纪念地Little Rock Central High Schoo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2120 W Daisy L Gatson Bates Dr. Little Rock, AR 72201)。
为什么来到这个中学呢?因为在1957年秋天,在这里发生一件震惊全美国的“小石城事件”。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了一系列案件,确认和保护了美国黑人起码的公民宪法权利。其中尤以1954年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最具代表性,它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由此撕开了美国南方种族隔离制度的缺口,吹响了全面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成为黑人民权运动和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美国南方许多州均拒不执行最高法院的判决,坚持所谓“隔离且平等原则”,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
最严重的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1957年夏,该地的教育委员会接受联邦地区法院执行Brown案的判决,允许9名黑人学生进入小石城中央高中就读。9月2日,秋季开学之际,该州民主党州长奥维尔·福布斯(Orval Faubus)动用国民警卫队,封锁学校,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后在法院干预下,20日奥维尔撤回国民警卫队,任凭一些白人暴民捣乱。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动用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占领”了小石城,维持秩序,并暂时直接控制了1万名州国民警卫队。在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保护下,9名黑人学生最终得以入学。
1997年9月底,当年的“小石城9勇士”重新汇聚在“中心中学”。曾在80年代末担任阿肯色州州长的美国第46任总统克林顿参加了这次聚会,他高度评价了9勇士当年冲破种族樊篱的无畏精神。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杰称,“小石城事件”是美国反对种族主义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到达小石城中心高中时,正是学生上学的时间,黑人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男男女女学生三三两两结伴进入学校。有两名黑人同学将美国国旗升起在学校前的旗杆上。学校街对面就是历史纪念馆,馆内展出实物、照片,回顾美国确认和保护美国黑人起码的公民宪法权利的历史经过。
当年发生震惊全美国的“小石城事件”的地方,小石城中心高中
纪念馆中当年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情节,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占领”了小石城,维持秩序,在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保护下,9名黑人学生最终得以入学。
小石城,阿肯色州议会大楼正面
<strong>阿肯色州议会大楼</strong>
阿肯色州议会大楼广场前,美国士兵铜像
翱翔雄鹰铜像雕塑
<strong>大坝桥</strong>
大坝桥远景
大坝桥上人来人往,是休闲锻炼的好地方
<strong>南部小镇萨利索</strong>
走走逛逛一上午很快过去,我们开车离开了小石城沿40号公路向西,一个小时后出阿肯色州进入俄克拉荷马州。我们拐下40号公路,来到小镇Sallisaw萨利索,据驴友游记上介绍,小镇萨利索有一些早年美国南部农场庄园的历史遗迹,既然到跟前了,就要看一看。小城几条街空空荡荡,房屋低矮破旧,倒是墙壁上还留有壁画,反映了早年印第安人与西部开拓者的农耕和生活景象。街边历史遗迹的破旧木板房商店、加油站,老爷车展示了一百多年前小镇的样子。历史的东西总是让人缅怀,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但承载了先人的勇气、开拓精神和创造智慧,美国的发展史就是这样从原始落后,慢慢进步,达到现代文明和科技发达。
40号公路俄克拉荷马州境内休息站,墙上一副大油画,美国印第安人与西部开拓的生动写照
俄克拉荷马州Sallisaw萨利索小镇
墙上壁画,历史写照
印第安人部落博物馆
街边历史遗迹的破旧木板房商店、加油站,老爷车展示了一百多年前小镇的样子
历史的东西总是让人缅怀,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但承载了先人的勇气、开拓精神和创造智慧
穿越时代,体验美国历史
体验一百多年前美国西部开拓者的生活
一回头看见一辆“老掉牙”的老爷车开过来,开车老头得意地向我们挥手
<strong>俄克拉荷马市国家纪念堂</strong>
开车上40号公路再往西走就进了俄克拉荷马城。我们进城直奔俄克拉荷马市国家纪念堂Oklahoma City National Memorial & Museum, 620 N Harvey Ave. Oklahoma City, OK 73102,这里是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纪念地。
1995年4月19日上午9时04分,美国俄克拉何马城中心,“轰”的一声巨响,只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响声和震动波及数十英里之外。瞬间,一座9层高政府大楼的1/3墙倒顶塌,碎石横飞,许多人血肉模糊,惨死废墟之中。
2001年6月11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重刑犯监狱将对6年前制造俄克拉荷马大爆炸的顽凶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注射毒液的死刑。麦克维手上沾满168人的血。这个32岁的年轻人曾因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俄克拉荷马大爆炸案而臭名远扬,在那次震惊美国的大爆炸中,他将一辆满载炸药的车开进了俄克拉荷马市政府一幢日间看护中心引爆,共造成168人死亡、五百多人受伤,死亡人中有9名儿童, 造成美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场人间悲剧。
在大爆炸的遗址现在建成一个纪念公园,让人震撼的是公园草地上塑造了168把椅子,以纪念168位故去的受害者。看着这一把把的椅子,让你不禁会想起曾经那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我们怀着缅怀的心情绕场一周,默默地看着这些椅子,表达我们的追思。
在大爆炸的遗址现在建成一个纪念公园
让人震撼的是公园草地上塑造了168把椅子,以纪念168位故去的受害者
看着这一把把的椅子,让你不禁会想起曾经那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
我们怀着缅怀的心情绕场一周,默默地看着这些椅子,表达我们的追思
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纪念地公园墙外挂满人们缅怀的纪念品
<strong>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strong>
昨天傍晚时分我们沿40号公路向西来到Elk City 麋鹿城,这时黄昏的橘红色阳光照耀在老66号路的巨大标牌上,让这座小城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美国怀旧老66公路从Elk City小城穿城而过,城里建有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Route 66 National Museum,我们决定住在这个小城里,体验一下老66号公路历史遗风。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这里就是一座复制66号公路历史小城的缩影精华版。历史小城里有火车站和一节火车,有商店、银行、邮局,有市政厅、警察局、消防队、加油站,有酒家、饭店、咖啡馆,甚至还有一家理发馆,当然小城里少不了教堂。隔窗探视,能看见房屋里面有各行各业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这里转悠一圈,真有些时光穿越的感觉,像游荡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南部的小城里。
Elk City 麋鹿城,黄昏的橘红色阳光照耀在老66号路的巨大标牌上
Elk City 麋鹿城这座小城充满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美国西部牛仔剽悍的造型
美国中部荒原特有的大角牛造型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里的火车站和一节火车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这里就是一座复制66号公路历史小城的缩影精华版
隔窗探视,能看见房屋里面有各行各业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66号公路国家博物馆,老城66号公路加油站
西部牛仔骑士雕塑
<strong>牛仔的故乡阿里马洛</strong>
上午离开Elk City 麋鹿城,我们继续沿40号公路西行,很快就出了俄克拉荷马州进入到德克萨斯州。向西行,森林没有了,树木越来越少,到了德克萨斯州,地貌呈现大片的沙化土地,只有低矮的灌木丛和发黄的野草在风中飘逸。
很快我们就到了德克萨斯州北部最大的城市Amarillo 阿马里洛。在这座城里我们再一次走上了老66号公路,街上还都保留着古老的样子,商店、酒吧一切还是原来古色古香的样子,常看美国西部片的人到这里肯定能找到感觉,连那些骑摩托车的人都打扮得西部牛仔的样子。在这种氛围中的人都显得很豪爽,聚集在酒馆里喝着酒大声说笑,看我们过来还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毕竟这里是德克萨斯州,牛仔的故乡。
到了德克萨斯州,地貌呈现大片的沙化土地,只有低矮的灌木丛和发黄的野草在风中飘逸
德克萨斯州北部最大的城市Amarillo 阿马里洛,美国怀旧老路66号公路
Amarillo 阿马里洛城,老66号公路两边还保留着原貌
街上还都保留着古老的样子,商店、酒吧一切还是原来古色古香的样子
骑摩托车的人就爱在老路66号公路上兜风
看样子美国西部片常在这里拍摄
<strong>凯迪拉克农场</strong>
阿马里洛西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景点,人工制造的景点—凯迪拉克车牧场 Cadilac Ranch。在40号公路旁一块牧场草地空场埋着一溜凯迪拉克车,车身倒立露出地面半截,周身涂满花花绿绿的颜色和乱七八糟的涂鸦。
凯迪拉克车牧场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自称“蚂蚁农场”的艺术团体所创作的汽车作品。他们相信,汽车和公路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机动性,而且路边景致也应归属于汽车文化的一部分。于是凯迪拉克牧场就在这样一个幽默离奇的想法中诞生了。艺术家们在阿马里洛西部的麦田中放置了十辆凯迪拉克车。从1949年的俱乐部跑车到1963年的轿车,依次耸立在德克萨斯阴云翻滚的天空下,周身布满涂鸦,为浪漫的旅程中平添了一份魔幻色彩。
一排10辆老式凯迪拉克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车身倒立露出地面半截,周身涂满花花绿绿的颜色和乱七八糟的涂鸦
车身上的彩色油漆越涂越厚
凯迪拉克车牧场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自称“蚂蚁农场”的艺术团体所创作的汽车作品
凯迪拉克车牧场为浪漫的旅程中平添了一份魔幻色彩
<strong>UFO Museum博物馆</strong>
离开Amarillo 阿马里洛,我们转向60号公路接70号公路西南方向出德克萨斯州进入新墨西哥州,下午到达Roswell 罗斯维尔市。新墨西哥州总是给人一种偏僻、荒蛮、原始、神奇的感觉,人们总是认为在这荒野的土地上肯定飞碟降落过此地,有外星人造访过这里,而且相信美国军方曾经捉到过外星人并进行过研究。这里的人想象力很丰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Roswell 市建了一个UFO Museum 不明飞行物博物馆。我们带着奇特的幻想和好奇心走进了这个UFO Museum博物馆。
博物馆里站着惟妙惟肖的外星人造型模特,墙上挂着各式各样飞碟的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记录,更为逼真的是两个军医正在给外星人做手术,这些情景好像都在科幻电影里出现过。UFO、不明飞行物、外星人,这些神奇的东西永远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激发人们去探索未知的宇宙空间。
博物馆里站着惟妙惟肖的外星人造型模特
墙上挂着各式各样飞碟的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记录
两个军医正在给外星人做手术
<strong>白沙国家纪念地</strong>
白沙国家纪念地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位于新墨西哥州南部,在Alamogordo 阿拉莫戈多市以西10公里处。全年对外开放,登记后可以在大沙丘里露营。
傍晚时分钻进了大沙漠里,看太阳渐渐落下
黄昏日落,斜阳照在白色沙丘上
夕阳照在雪白的大沙丘上
夕阳渐渐落山,天空彩霞映红了半边天
天空显现奇幻般的光晕
日落晚霞
白色沙丘与绚丽晚霞
<strong>白沙国家纪念地</strong>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进入了白沙公园,为的是能够在阳光比较低的时候拍照大沙丘半边月牙形阴影,让拍出来的沙丘有立体感纵深感。车进公园,行驶在大沙丘中辟出的蜿蜒沙路上向沙漠深处进发。越往里走沙丘越高,十几米高的白色沙丘一个接一个延绵不断望不到边。停好车,我们迫不及待地冲上沙丘,站在沙丘顶部环视四周,雪白色的沙丘像大海的波浪高低起伏,延绵扩展到远方。我们踩着柔软的沙子向沙漠腹地走去,要走到沙漠里面那个月牙形大沙丘上。一片乌云遮日,白色沙漠失去了色彩,沙丘月牙形阴影也不见了。为了拍出好照片,我们只好站在那里等太阳从云缝里透射出光芒照耀在沙丘上。乌云被风吹散,灿烂的阳光又铺洒大地,雪白色的沙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壮观。
白色大沙漠是怎么形成的?2亿5千万年前,这一地区曾经是一个内陆海,随着时间的流逝,内陆海的海水渐渐地消失,而钙和硫磺却留了下来,这些矿物质形成了石膏岩。几万年前,这一地区雨量增大,雨水不断从山上将石膏岩冲进低洼盆地,日积月累,石膏岩不断堆积起来,当水分慢慢蒸发消失,石膏结晶暴露在地表,风吹日晒,石膏岩破碎变成白色的细沙,大风吹起形成了沙丘,到今日,沙漠连成片,自然形成了275平方英里的白色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膏质风化沙漠。
我站在白色的沙丘上,环视四周空旷无人,白茫茫一片,没有颜色变换,没有参照物对比,脚踩软绵绵的沙子甚至也没有了高低的感觉,突然产生一种幻觉,像飘浮在空中,飞在白云之中。沙漠中一片寂静,能听到风吹沙走沙沙的响声,静静地感受,这一片洁白纯净会让你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进入了白沙公园
白沙公园里停车场,紧靠大沙丘
行走在打沙漠里的孤独者
大沙漠里脚印
月牙形大沙丘
波浪起伏的白色沙丘
行走在大沙丘的顶部
清晨的太阳光造就了大沙丘的立体感、层次感
洁白细腻的白沙成就了美丽的景象
风吹日晒,石膏岩破碎变成白色的细沙,大风吹起形成了沙丘
深入大沙漠腹地,寻找美丽的景色
行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
向沙漠里顽强的生命致敬
沙漠里的停车场,只有我们这孤苦伶仃的一辆车
广袤无垠的大沙漠让我抓狂
沙漠中孤独的旅行者与他的狗
幸亏沙漠中有指路标,否则在白茫茫一片的沙漠中极易迷失方向
沙漠中一片寂静,能听到风吹沙走沙沙的响声
静静地感受,这一片洁白纯净会让你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白沙公园访客中心
<strong>神秘古老的新墨西哥州</strong>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纯洁美丽白沙公园,北上走70号、4号、380号公路,最后转入南北大通道25号高速路。我们下午要去的地方是被誉为“天空之城”的印第安人部落古城。
新墨西哥州历史悠久,早期原为印第安人中的纳瓦霍族、阿珀切族、普埃布洛族、犹他族、吉卡里拉族等的居住地。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拉多率领的探险队为寻找传说中的7座“黄金城”而到达这里。1610年,西班牙人在圣塔菲建立第一个白人居民点,1706年建立阿尔伯克基城。1821年,墨西哥发动反西班牙起义,宣布独立,新墨西哥成为墨西哥的一州。1846年至1848年美墨战争后归属美国,1912年成为美国的第47州。
<strong>天空之城</strong>
下午4点钟我们来到了新墨西哥州中部的天空之城文化中心/博物馆 (Sky City Cultural Center/Haaku Museum, Indian service Route 38, Acoma Pueblo, NM 87034)。博物馆里的雕塑、油画,还有精美的工艺品,展示了印第安 Acoma阿克玛部族的历史文化。我们从博物馆出来,远望对面的岩石山顶黄土颜色的房屋建筑群,那就是远近闻名建造在120米高山顶上的“天空之城”。印第安人阿克玛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历史可追寻到公元前1100年前。至今,“天空之城”还保留有300间土屋,仍有印第安人居住,但大部分印第安人已经搬到山下居住,只是在特定的印第安人传统节日时回到“天空之城”,举行祭祀庆典仪式。
天空之城的游览由当地印第安人管理,游客不能随意进入游览区,必须由导游带领统一乘车上山到达山顶的“天空之城”。我们迟到一步,到达访客中心时接送游客车已经停运了。我们只好站在山下遥望巨石上的“天空之城”,开车在周边转转,感受一下印第安人的生活氛围。
天空之城文化中心/博物馆 Sky City Cultural Center/Haaku Museum
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里展示的印第安人文化,精美陶器
Acoma 阿克玛部族印第安人雕塑像
天空之城 Sky City 图标
遥望巨石上的“天空之城”
120米高山顶上的“天空之城”保留有300多间黄色的土坯房
印第安人阿克玛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历史可追寻到公元前1100年前
山下Acoma部落村街景
周边景色
我们的红色小车在蓝天白云下色彩更加鲜艳
站在山上俯瞰Acoma地区地貌
<strong>印第安老城阿尔伯克基</strong>
傍晚时分我们进入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阿尔伯克基,来到充满印第安文化色彩的老城,徜徉在土黄色建筑的商业街和中心广场,感受处处都有的印第安文化。
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位于新墨西哥州中部地区,横跨格兰德河两岸,海拔1620米,气候干燥温和。阿尔伯克基1706年由西班牙人建立,1846年被美国人占领,早期农、牧产品加工为其主要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核能及新能源、宇航、计算工程科研基地。
阿尔伯克基老城中心广场老人自娱自乐
<strong>黄褐色老城</strong>
清早起来我们来到阿尔伯克基老城,商店还没有开门,街上安安静静行人稀少。老城的建筑风格沿袭印第安文化,颜色大都是土黄色、褐色为主,建筑外形都是平顶圆角土坯房造型,看起来缺乏现代气息,土里土气,就像农村民居土房,我们走在这样土房建筑的街上感觉就像进了印第安人的部落里,和美国高楼大厦的概念形成极大的反差,感到很奇特很兴奋。
清晨的阳光照在阿尔伯克基老城大教堂
印第安风格建筑,土黄色平顶圆角造型
街道两边的房子看起来缺乏现代气息,土里土气,就像农村民居土房
印第安风格的房屋
土坯墙到顶,餐馆也建成这个样子
这个土坯房是咖啡馆
看着这些土里土气的房屋,别有一番风趣
像农村里的大车店
<strong>原子弹博物馆</strong>
从老城出来,我们来到阿尔伯克基东郊的美国原子弹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Nuclear。虽然这是美国最敏感的军事内容,但这个博物馆是对公众开放的,买票就可以进去参观。博物馆里展出了真实原子弹大小的仿制品。上世纪40年代美国启动了“曼哈顿计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 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试爆成功,第二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就扔在了日本广岛,紧接着,第三颗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扔在了日本长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搞核军备竞赛,在1962年还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险些酿成原子弹核灾难。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
阿尔伯克基东郊的美国原子弹博物馆,进门口大厅,地面上元素周期表
原子弹发明研制的先驱,科学家和工程师
爱因斯坦的肖像
实物原子弹大小的仿制品,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扔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携带核弹的军舰航行在加勒比海
美国空军加油机碰撞轰炸机导致重大飞行事故,携带的原子弹掉进海里,后来打捞上来
原子弹博物馆后院,大型轰炸机
<strong>石柱公园</strong>
沿25号高速路向北,目标是圣达菲Santa Fe。经人介绍,在去圣达菲的路上有一个公园地貌很奇特。既然路过就不能错过,虽然没在我们的游览计划中,但我们毅然决然下25号公路转22号公路直达Kaska-Katuee Tent Rock N.M. 因为公园里有很多高高的岩石柱,姑且称为石柱公园。果然公园地貌奇特,黄褐色的砂岩因雨水侵蚀和风化而瓦解崩塌,形成很深的沟壑,坚硬些的岩石依然挺立,形成一个个石柱,有的石柱上还顶块大石头。我们沿着狭窄的谷底走到头,然后爬山到山顶。在山顶俯瞰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塔,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让世界变得那样丰富多彩,也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兴趣和动力。
石柱像蘑菇
像帐篷的石头
远眺石山
走进峡谷里
砂岩被河水冲出深沟
到处是石柱、石塔
石柱上顶着大石头
登上山坡回头看,惊世骇俗的石柱
蓝天白云下的石头山
站在山顶俯瞰石柱、石塔
站在山顶俯瞰石柱、石塔,一览无余
爬上山顶,彰显“英雄气概”
<strong>进入陶斯城</strong>
陶斯城Taos位于新西墨西哥州北部,海拔接近2100米,气候清爽怡人。距陶斯城北面3英里有一个印第安人保留区,叫Taos Pueblo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至今陶斯村居民还保留着印第安传统的生活方式。陶斯村对游人开放,游客可以在规定 的区域内参观游览,近距离了解和体验印第安人的生活。
清早从陶斯城出发,8点钟我们就到达了Taos Pueblo 陶斯村落。行车快到陶斯村时,有村民在路口拦截,让把车停在路边庄稼地的临时停车场,后面陆陆续续又来了许多车,看样子陶斯村很招游客来啊。我们背好相机步行10分钟来到村口,有村民警卫在村口把守,告知今天陶斯村有印第安人节日庆典活动,一律不许带照相机进入村落。这下我们傻了,不能带照相机,进村里只能“干看”啊。都到村口了怎么也要到里面看看呀,没办法只能把相机送回车里,又折返回来,这样才让进入陶斯村里。
Taos Pueblo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只能在村口拍照
<strong>印第安传统村落</strong>
果然,村里印第安人正在举行节庆大典,人们都聚集在村中央广场上,看上去人山人海,真热闹。 身上披着传统风格的花格披肩的印第安人妇女和儿童都站在土坯房屋顶上摇旗呐喊,很多村民和游客在土坯房前站成一排翘首观望。我们挤上前去往人群里看,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印第安人的传统活动,“赤脚大仙”接力赛跑。扎着马尾辫的印第安小伙子赤身裸体,光着脚,腰下只挂一个屁帘或穿一裤衩,脸上身上涂着白色、红色、黄色的色彩。一声哨响,几个小伙子窜了出去,向村外方向奔跑,同时又有几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后来又有体态雍胖的中老年人加入到接力赛中。围观的人群沿着跑道一直排到村外,也不知道这些赛跑的村民们跑出多远返回来,每当有人跑回来,土坯房上的印第安妇女就挥舞着彩色披肩,吹着口哨欢呼庆贺,那场面真热烈。很遗憾,我们不能带相机进来拍照。确实也没有人拿相机拍照,连拿手机拍照的都没有,大家还是尊重当地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尽量不干扰他们。
我们在村里游荡,近距离观看到现在还保留印第安传统的村庄和村民。村落里头最突出的是一间近一千年历史的大土坯房子,是用水、沙、粘土和稻草的传统方法而建。这是全美最大的印第安人多层住宅,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村中央广场立起一桩高高的旗杆,只见旗杆顶端拴着一只刚刚宰杀的羊,还绑着些蔬菜、大饼等食物,像是一种祭祀形式,后来听说中午还有村民比赛爬这个旗杆的活动。村里的大部分地区是限制游客进入的,我们只能远远观望印第安人生活的民居。 黄褐色低矮的土坯房一排一排的,家家户户房前都有一个椭圆拱形的灶房,可能是用来生火做饭的。我仔细观察,村里没有电线杆子,据说陶斯村部分生活区还保留着原始状态,不用电。看到这个样子我们不可理解,与文明社会近在咫尺,村民们还能泰然处之,保留原始的印第安人生活方式,柏油马路就修到村口,进村里就是土路了,但是汽车家家户户都有,可以看到很多村民家门口停着皮卡车。
不能带照相机进村拍照,只好网上找几张照片贴上。村落里头最突出的是一间近一千年历史的大土坯房子,是用水、沙、粘土和稻草的传统方法而建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村民住的土坯房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教堂
<strong>陶斯市中心</strong>
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的节日庆典活动还要持续一天,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今天还要赶路到科罗拉多州。我们开车离开陶斯印第安人部落村又回到陶斯城市中心浏览。陶斯老城的建筑都是印第安风格的,土黄色,褐色的平顶圆角房屋在街两边一个接一个,有的是旅店、商店,有的是餐馆、酒吧,很有特色。
老城街景
陶斯老城里的酒吧是这样子的
陶斯老城,街边的房屋奇特造型,鲜艳的颜色
典型的印第安风格的房屋
<strong>4Corners</strong>
离开陶斯城我们开车上64号公路向西前行,到下午三四点钟出了新墨西哥州进入亚利桑那州转到160号公路,很快来到美国唯一的一个特殊地理纪念地,4州交界点,4 Corners。在Google地图上很容易看到美国四个州东西南北边界十字交叉点。地图上的这个点就是我们来到的“ 4 Corners”,在赤褐色的砂石荒漠中修建的地标纪念地。买票进入纪念地,一圈房屋围成一个圆形广场,广场中心的地面上标有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十字交叉线,十字交叉点东北标有“Colorado”,东南标有“New Mexico”,西南标有“Arizona”,西北标有“Utah”,这就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四州交界点。站在这个交界点,两手、两脚各踩一个州,一下子就到了美国四个州,很有趣吧。
在峡谷旁摆摊的印第安人
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森林
一圈房屋围成一个圆形广场,广场中心的地面上标有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十字交叉线
<strong>梅萨维德国家公园</strong>
我们开车沿着160号公路东北方向进入了科罗拉多州。下午5点多钟我们来到了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是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迹保留地,坐落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苏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间,占地 2.01 万公顷。这里有4000多处遗迹,主要景点包括绝壁宫殿、云杉树屋、悬崖宫殿等。梅萨维德,西班牙语意为绿色台地,为 18世纪西班牙探险家起的名字。约在2000年前,一个叫作阿纳萨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国。起初他们在地坑里盖造粗犷的房舍,成为这里最早的聚居和以务农为生的印第安人。后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袭,开始迁移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间,开山凿石,垒砌墙壁,构置峭壁石室,在历史上称为峭壁居民。公园内遗存的印第安人建筑遗迹主要有两处最集中和最大:一处是峭壁王宫,一处是云杉之屋。
5点钟过后,公园工作人员下班,公园大门无人把守,我们开车长驱直入。公园范围很大,开车20分钟才到达景点峭壁王宫。这时夕阳西下, 在峭壁王宫上面的岩石上还留有落日余晖,我们抓紧这最后的好时光拍照。游园时间已过,我们不能再下去来到峭壁王宫跟前了,只能远远地观望,就这样我们已经很知足了,赶在关门前作最后的游客看一眼知名的景点。
峭壁王宫上面的岩石上还留有落日余晖
上千年的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迹保留地
<strong>杜兰戈老城</strong>
昨晚天黑时赶到Durango 杜兰戈住下。今天开始正式进入科罗拉多州的风景区游览。科罗拉多的秋天白杨林呈现出一年中最绚丽的金黄色,时间是每年的9月25日到10月5日,我们这次美国中部大环游的压轴戏就选在这金色的时节,欣赏科罗拉多美丽的风景。
早上起来看天色时阴时晴,太阳光穿过云层照耀在杜兰戈城边的山上。我们开车来的这座山城的市中心。在老城我们走进百年前模样的火车站,这里至今还有使用蒸汽机车的旅游火车在运行,穿行于深山老林里之中,到达北面的小镇Silverton。杜兰戈小城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曾经采矿业在这一地区发达,也曾有过淘金的历史,老城中还能依稀看到历史遗迹,沿街有许多老房子。现在这里最发达的是旅游业,众多游客到访小城,乘火车看美景。
杜兰戈老城壁画
杜兰戈街景
<strong>百万美金公路</strong>
离开杜兰戈我们走上了550号公路,这条路被称为“Million Dollars HWY 百万美元大道”,是科罗拉多州众多景观大道中最有名的。一路向北,山越来越高,景色越来越漂亮,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在绿色之中忽然出现一片金灿灿黄颜色,夹杂着橙色、红色的白杨树林展现在面前,在云雾飘渺的群山之中,显得格外的耀眼,这眼前的风景就像五彩斑斓的水墨画。开车在蜿蜒的山路盘绕上行,直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这时一片乌云袭来,刮起了漫天的鹅毛大雪,气温也下降到零度左右。我们的车行驶在狭窄的盘山路上,一边是陡立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云雾雪花遮挡了前方的视线,时不时还有对面的车驶过来与我们擦肩而过,真是险啊!我们揪着心,小心翼翼地开车向山下驶去。还好,开车下山后云雾渐渐散去,灿烂的阳光又露出了笑脸。
正在公路边休息站观看山中美景,忽然听到一声“呜呜……”汽笛长鸣,只见山下森林里驶出一列火车,蒸汽机车头吐着青烟,拖着一溜七八节车厢慢慢前行,“咔嚓、咔嚓……”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我们开车下山到达Silverton小镇后正好看到游客从老式火车上下来,围在火车头前照相留影,毕竟这一百多年前的火车在美国不多见,以后恐怕再没机会与蒸汽火车合影了。
科罗拉多杜兰戈,550号公路,被称为“Million Dollars HWY 百万美元大道”
Million Dollars HWY 百万美元大道”,是科罗拉多州众多景观大道中最有名的
550号公路,到达3000多米的山顶,开始下雪
一片乌云袭来,刮起了漫天的鹅毛大雪,气温也下降到零度左右
开车下山后云雾渐渐散去,灿烂的阳光又露出了笑脸
秋色甚浓,沿路的白杨林泛着金黄色、橙色、红色,像五彩斑斓的水墨画
逆光照过来,白杨树闪着金灿灿了亮光
高山雪后景色
从高山上俯瞰Silverton小镇
游客从老式火车上下来,围在火车头前照相留影
<strong>深山小镇Telluride</strong>
过Ouray小镇到Ridgway出550号公路,转62,145号公路钻进山沟来到深山里的小镇Telluride,小镇背后是白雪皑皑的雪山,茂密的森林在雪线下,在苍松翠柏森林里辟出许多滑雪道,这风景就像瑞士阿尔卑斯山。
牧场放养的麋鹿
秋天的森林牧场
科罗拉多雪山美景
<strong>甘尼逊黑峡谷国家公园</strong>
从小镇出来原路返回到550号公路北上到Montrose小镇拐入50号公路。傍晚时分,我们看到路旁“Black Canyon” 指路牌,绝对不能放过,我们开车顺指路牌钻进山沟里。黑峡谷,真是名不虚传,黑色岩石大峡谷,深不见底,阴风从峡谷底部吹来,冷飕飕,阴森森,我们胆战心惊地站在峡谷峭壁边拍照留影。一看天就要黑下来,我们赶紧离开黑峡谷出山,奔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Gunnison。
Montrose小镇,雨过天晴,凌空一道绚丽的彩虹
Black Canyon黑峡谷,雾气昭昭
黑色岩石大峡谷,深不见底,阴风从峡谷底部吹来,冷飕飕,阴森森
刀削斧切的悬崖峭壁
Black Canyon黑峡谷的彩色岩石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农场草地
<strong>金秋白杨</strong>
昨天晚上住在Gunnison小镇,今天一清早我们沿着135号公路向北,目标是Crested Butte小镇,据介绍在科罗拉多看金色白杨这里是一个首选之地。今天天气太给力了,湛蓝的天空像水洗过的一样清澈透亮。雪山草地,牧场牛羊,大片的白杨林,美丽得无法用言语描述,还是看照片吧。
从Gunnison小镇出发,沿着135号公路向北,目标是Crested Butte小镇
135号公路边的小村庄
山下牧场
金色的秋天
135号公路两边的牧场
金黄色、橙色、红色、绿色树叶在蓝天的映衬下,就是一副美丽画卷
牧场农舍
牧场大门
远眺 Crested Butte小镇
Crested Butte小镇 街景
Crested Butte小镇 附近山上寒气逼人
金色白杨林里的小木屋
<strong>12号公路观景</strong>
在Crested Butte小镇我们找到了去Kebler Pass的12号公路,大约50公里的土路向西北接133号公路,Kebler Pass路上的风景居网上评论“是世界上看金色白杨最漂亮的地方”。在这条路上我们走走停停用了3个多小时,风景太美了,金黄色的白杨树林掩映在绿色的松树林中,夹杂着红色、橙色的树叶,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Kebler Pass的12号公路,大约50公里的土路向西北接133号公路
过Kebler Pass,刚刚下了雪
雪景中的金色白杨
12号路中间有一小段柏油路
雪后金色白杨更加艳丽
继续沿12号路走,又都是土路了
走到白杨树林里拍照
12号土路旁的巨石山
<strong>133号柏油路</strong>
出12号土路转上133号柏油路,又转82号公路,最后到达科罗拉多州著名的滑雪圣地,旅游休闲城市Aspen 阿斯彭,以“白杨”命名的小镇。
133号公路俯瞰山沟美景
从133号公路拐进Marble小镇,生产大理石的地方
133号公路Redstone附近历史遗迹,一百多年前的烧铁窑
<strong>褐湖</strong>
下午6点多钟到达科罗拉多州著名滑雪圣地Aspen 阿斯彭时,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抓紧黄昏前最后的时光钻进Maroon Lake 马龙湖风景区。Maroon Lake距离Aspen有约30公里的路程,我们沿着Maroon Creek Road迎着阳光向西前行,山谷里生长着成片的金色白杨,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色彩变幻。到达Maroon Lake湖时正赶上太阳渐渐落入山峰后,Maroon Bells山倒影在湖水中,呈现出一幅湖光山色美丽的图画。
山谷里生长着成片的金色白杨
白杨树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色彩变幻
Maroon Lake湖,夕阳西下,最后一道落日余晖照耀在山坡上
人们在Maroon Lake湖畔,静静等看日落后美丽的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
日落后的Maroon Lake湖,Maroon Bells山倒影在湖水中
<strong>褐铃山</strong>
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离开Aspen开车又一次进入Maroon Creek Road马龙小溪路。开车到尽头就是Maroon Lake湖停车场,下车走几分钟就到了Maroon Lake湖。我们来到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色彩层叠的湖水,近岸清澈见底,深处是宝石绿和碧蓝的色彩,小湖后面群山叠嶂,茂密森林郁郁葱葱,再高处就是巍峨耸立的几座雪山 — Maroon Bells马龙山。Maroon Bells山就倒映在这片湖水里,随着海拔高度不同,山体呈现出丰富的垂直色彩变化——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山腰漫山遍野苍松翠柏,间或夹杂着小片的金色白杨、白桦树,山脚下则是大片金光灿灿秋意甚浓的白杨林。
早起,再一次进入Maroon Creek Road马龙小溪路
漫山遍野的白杨林一到秋天就呈现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色彩变幻
阳光照在白杨树上,金灿灿的树叶透着光芒
Maroon Lake湖色彩层叠的湖水,近岸清澈见底,深处是宝石绿和碧蓝的色彩
Maroon Lake湖畔景色
我们走过Maroon Lake湖,按照指路牌标出的方向开始爬山,目标是前面3.8英里的Crater Lake火山口湖。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向山上攀爬,脚下踩着未融化的残雪,小心翼翼地走过光滑的冰面,忍受着高海拔带来的头痛,终于气喘吁吁地爬上了高山,看到了Crater Lake火山口湖。哇,太雄伟壮观了,Maroon Bells雪山就在小湖后面巍然挺拔,傲视群山,湖中水碧绿湛蓝,微风吹来,波光粼粼,湖中雪山倒影时聚时散,产生奇妙的梦幻景象。
白杨树活灵活现的大眼睛
山上气温低,白杨树叶子都掉光了,落满地
山间小路游人在行走
回头望望山谷里的金色白杨
山上气温很低,积雪很厚
Crater Lake火山口湖畔留影
静静享受Maroon Bells雪山湖光山色美丽的景色
<strong>滑雪度假地阿斯彭</strong>
山峻水秀的Aspen阿斯彭是美国著名的滑雪度假休闲地,那些富翁和名流们的休闲别墅,深藏在山林之中,远离尘世。这里四季风景各有迷人之处,但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阿斯彭之秋。小镇以白杨命名,漫山遍野的白杨林一到秋天就呈现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色彩变幻。
从Aspen进入 Maroon Creek Road马龙小溪路,路口的教堂很显眼
山峻水秀的Aspen阿斯彭是美国著名的滑雪度假休闲地,Aspen 市街景
<strong>独立景观大道</strong>
开车沿82号公路号称“Indepencence HWY独立景观大道”前行
在雪山上俯瞰山谷
到达“Indepencence Pass”,海拔12095英尺,将近3700米,山上终年积雪,寒气逼人。
雪山终年积雪
在雪山顶俯瞰82号公路盘山道
过“Indepencence Pass”开始下山,路边没有护栏,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strong>最高城市莱德维尔</strong>
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Aspen,开车沿82号公路号称“Indepencence HWY独立景观大道”前行,翻山越岭,最高到达“Indepencence Pass”,海拔12095英尺,将近3700米,山上终年积雪,寒气逼人。
82号路转24号公路,我们来到据称是美国最高的城市 — Leadville 莱德维尔,海拔近3100米。我们慕名而来,就是想看看美国最高城市是怎样的风光,体验一下行走在高原城市是什么感受。
来到据称是美国最高的城市 — Leadville 莱德维尔,海拔近3100米
莱德维尔市民居
莱德维尔,古老的钟楼
莱德维尔早年在这里开矿,历史遗迹
<strong>众神花园</strong>
今天是我们美国中部大环游的最后一天,虽然只有多半天的时间,但要游览的景区还有好几个,还要抓紧时间啊。早上出门第一件事情就是洗车,从大山里出来,车都成了泥猴,今天还车要收拾的干净点。
早上9点钟我们来到Colorado Springs西郊的Garden of the Gods 众神花园。众神花园是公众公园,免费进入。公园的景色为奇形怪状的高大红色沙岩、砾岩和石灰岩,经过千万年的风化作用,它们的形状也各有不同,其中最有看头的就是“骆驼之吻”,因两座山像极了两只正在亲吻的骆驼而命名。这些造型各异的岩石同周边美丽的花草树木互相融合,别具一番风味。在沙岩后面还有科罗拉多著名的派克峰,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众神花园已经成为科罗拉多州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因为众神花园是免费开放的公园,离城市近,又赶上是星期六,所以很多当地人一大早就来到公园里散步,跑步或骑自行车锻炼。天气真好,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们的心情也非常放松,因为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走了那么多地方,看了无数个美丽的风景,大功告成,心满意足,今天就要回家了。我们的时间有限,在众神花园闲逛了一个小时就离开了。
众神花园入园口
公园的景色为奇形怪状的高大红色沙岩、砾岩和石灰岩
红砂岩经过千万年的风化作用,它们的形状也各有不同
这个好像就是“骆驼之吻”,因两座山像极了两只正在亲吻的骆驼而命名
巨大的岩石形如刀片屹立不倒
这些造型各异的岩石同周边美丽的花草树木互相融合,别具一番风味
在众神花园留影
站在山坡上俯瞰众神花园
众神花园一景,平衡石
<strong>红岩公园</strong>
重新上道HWY25号公路北行奔向丹佛。下午1点多钟我们到达距丹佛西20英里的Red Rock Park 红石公园。红石公园海拔1800米,因有多个100多米的巨大红砂岩巨石而闻名。红石公园里最让人震撼的是气势恢宏的露天红石剧场Red Rock Amphitheatre。露天大剧场坐落在两个巨大红岩石之间,利用天然的山峰沟壑修建而成,是一个大自然与人类想象和创造的结晶。
我们进入这个露天大剧场,着实被它的气势所震撼,两座巨大的红岩石呈倾斜状竖立在剧场两侧,中间是安装有70多排环形座椅的大看台,一排一排的座椅环绕而下,很像古罗马货希腊的圆形剧场。站在后面的看台俯瞰整个大剧场,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想象9000多人坐在这天然造型的露天剧场里欣赏音乐会,那气氛一定是热烈而浪漫的。白天大剧场成了丹佛人锻炼身体的好场所,许多年轻人在环形座椅间跑过来跑过去,一层一层的上下,展示着他们的青春活力。
距丹佛西20英里的Red Rock Park 红石公园
红石公园里最让人震撼的是气势恢宏的露天红石剧场Red Rock Amphitheatre
站在后面的看台俯瞰整个大剧场,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两座巨大的红岩石呈倾斜状竖立在剧场两侧
中间是安装有70多排环形座椅的大看台,一排一排的座椅环绕而下,很像古罗马货希腊的圆形剧场
白天大剧场成了丹佛人锻炼身体的好场所
<strong>丹佛市中心</strong>
我们离开红石公园直奔丹佛市中心,最后到机场之前再把丹佛看看。按计划时间恰到好处,3点多钟到达机场Hertz还车,4点Check in,在机场候机厅踏踏实实吃顿饭,6点45分飞机起飞,飞向加拿大温哥华。
丹佛市中心,议会大厦
丹佛市中心,大教堂
<strong>后记</strong>
总结下来,关键是行程设计的巧,景点安排的好,能够将时间利用到极限,走路看景各个过程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我们“老驴”的实力和风采。一路走下来,拜老天爷恩赐,天天好天气,尤其在科罗拉多山里,即使有时云雨,也是开车时下雨,到景点拍照时,太阳又出来了,老天爷开恩,让我们拍了那么多的好照片。
老韩与我,两人默契配合,相互支持,顺利走下行程,我们没灾没病,脸晒黑了,身体更硬朗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两人的福分。美国中部之行让我们大开眼界增长知识,使我们深入了解了美国的地理历史、乡土风俗、人情世故。旅行激发我们认知大千世界的热情,让我们青春再现,期盼着下次更精彩的旅途。
2015-08-25发布拍摄于2018-04-22
景点
落基山国家公园
4.3分

科罗拉多州必打卡景点榜 No.3
"以众多高峰和高山公路闻名"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国家民权博物馆
4.5分|

"许多关于民权运动的展出"
历史建筑
博物馆
场馆展馆

携程推荐
去App查看全部


文中提及 (4)
景点
落基山国家公园
4.3分

科罗拉多州必打卡景点榜 No.3
"以众多高峰和高山公路闻名"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国家民权博物馆
4.5分|

"许多关于民权运动的展出"
历史建筑
博物馆
场馆展馆

携程推荐
景点
白沙国家纪念地
4.8分

奥特罗县必打卡景点榜 No.1
"由白石膏风化形成的沙漠"
沙漠戈壁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红石剧场
4.6分

科罗拉多州必打卡景点榜 No.5
自然山水
演出
场馆展馆

携程推荐
美国出境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