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
二连浩特——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二】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主页菌写完之前的一篇就返回学校啦,大量的鲜肉涌入学校挤垮了校园网,所以之后的几篇现在才和大家见面~所以就把长久的等待当做是为了满足更大的期待吧•••
二连浩特纬度较高,加上地处高原,一天24小时中有16小时,太阳都要发光发热。白天总是来得淬不及防,明明刚刚下定决心放下手机立刻入睡,便发现阳光爬上了窗台,从窗帘的缝隙中探出头来。
第二天的凌晨本打算步行去城市边缘的草原上看流星雨,可是一想到二连宽阔的街道在白天都难见行人的踪迹,更何况是晚上,便觉得十分瘆人。而且广阔的草原戈壁上有多少野生小动物也是不可而知。一想再想,直到深夜,最终竟未能成行。想来这也是此行中最大的遗憾。如果驱车前往,在后备箱中放上帐篷、烧烤架、肉串和啤酒,便可以潇洒地躺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下,与好友谈人生谈理想,兴致高时再来一两颗流星作陪,岂不快哉。
虽然与美景无缘,但还有美食相伴。在宾馆一直睡到自然醒,8点钟,正是吃稍麦(这么写才正宗,烧麦是神马?是那个面包米的家伙吗?)的好时机。
在二连我们找到了应该是唯一一家稍麦馆(毕竟人口少嘛),同样仅仅围绕在海关钟楼附近。就在海关和太平洋国际酒店中间的团结路上。
名如其店,稍麦馆。早点不是羊杂就是稍麦。羊杂18,稍麦20,有沙葱的、有大葱的。一入座,腌菜、砖茶伺候。和小伙伴每人点了一两大葱的,刚刚好。
二连的稍麦较之绥远的还是稍有不同。面皮没有那么劲道,但贵在轻薄如纸,入口即化。其实我认为稍麦的精华有二:一是稍麦褶上的那挫干面粉。沾染了羊肉的香气却又不像面皮一样粘牙,口感别致。二是皮中包裹的那一小口羊油。两个筷子轻轻一夹,将整个稍麦提起,可以感受到有液体在其中流动。在咬破皮儿的同时将馅和汤汁一起卷入口中,那种滋味简直妙不可言。一但掉进碟子中或者第二口再吃就不是那个滋味了。
酒足饭饱后,在约定的9点来到旅行社门口等待去蒙古国的大巴。上车后才发现,原来是将整个二连浩特去蒙古国扎门乌德一日游的团友都聚集起来拼车前往。据说当天一共有两辆车去蒙古国,加起来有80人左右,来自不同的旅行社。所以价格才这么难谈下来吧,上车一交流,如果发现有人比自己报团的价格低,心里毕竟不是滋味。
顺着前进路一直往北就是二连口岸,不到10分钟车便停在了一个“彩虹桥”下,后面就是二连口岸的边检大厅。大厅内是不准照相的。在这里你就能体会到拿护照的优越性,因为护照有专门的通道,排队人数少所以时间也短。
不管持《通行证》或者护照入境蒙古,都要接受四次检查。二连海关大厅出境一次,出门上了车边防一次。蒙古国海关入境一次,办好海关通关手续后到达两国边界蒙古一侧接受边防检查站检查一次。这期间都是禁止使用手机和相机的。
四次检查通过后,已经将近11点。因为排队人数多所以排队时间长。另外在二连海关大厅有中国的免税店,这个免税店只能在出境的时候进去购买商品,所以过关后很多人都冲进去购买烟酒和化妆品,又是很长的时间。
扎门乌德是蒙古国东戈壁省的一个小镇,位于中国和蒙古境,扎门乌德口岸是蒙古国对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唯一的铁路口岸,横贯亚欧的铁路从这里进入中国。扎门乌德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700多公里,距二连浩特市4.5公里。市区面积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500人左右,主要以喀拉喀蒙古族为主。不要小看这9000人,这让扎门乌德成为了蒙古国第八大城市。
通过蒙古的边防检查后立刻能看到此行的第一个景点:国徽广场。一个巨大的国徽雕像矗立在一片空地上,如图所见。国徽中有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垂直的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
扎门乌德市区内没有柏油马路,一水的土路,但是经常有世界名车停在路边。这是因为蒙古享受世界各国的最惠国待遇,一律0关税。不仅是汽车,基本上所有生活物资,蒙古国都依靠进口。
蒙古国的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和采矿业,没有什么轻工业,最多的就是羊绒加工业。这种产业结构使蒙古人过着一种原生态的牧民生活。每家每户虽然都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的是平房有的是木屋,但是都还会有一顶蒙古包。这是游牧生活的遗迹。
在扎门乌德你还能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二楼,据说这是苏联时期建造的兵站,正对着中蒙边境,用意可想而知。
接下来第二个景点是扎门乌德火车站,这里是市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地方。
蒙古的火车站与中国不同,没有候车大厅,人直接就可以走到月台上,铁道两边有供旅客等车时休息的座椅。沿着铁路走不远就可以看见一座由三栋建筑物构成的火车站。东面一幢是俄国式的高楼,有一个高耸的尖顶;西面一幢是蒙古式的建筑,具有蒙古民族的特色,中间还有一幢一般的平房。
火车站前有一个广场,广场两侧有一些四五层高的楼房。右手边的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是家超市。一层以出售食品为主,价钱看起来不贵,其实在市区内能买到更便宜的。由于我的小伙伴没有来成扎门乌德,所以我一共买了190元的糖果,可是后来在二连转了几圈后发现这些糖果最便宜95块钱便能买到•••此后每每看到这些糖果总觉得有一股热泪在眼中打转。
超市内的营业员虽然不会中国话,但交易起来却很方便,顾客只要用手指一下想购买的商品,营业员就用计算器把这个商品的蒙古币价折成人民币,用计算器上显示出的人民币价格给顾客看一下,顾客就知道这个商品的人民币价格。现在想一想这就是一个坑啊,要是你会蒙语一定不会像我一样买得那么贵。
二楼主要买一些洗化用品,价钱比起网购还是要便宜的,重要的是在二连市内不容易买到这些化妆品和洗化用品。强烈推荐买他们的牙膏,上车的时候我看到导游买了好多种牙膏带回家。因为我把钱都花在了一楼,所以并没有买成他们的牙膏。只买了一块5块钱的香皂,很好闻。
此行的第三个景点是一座喇嘛庙。“喇嘛”是藏语的音译,是喇嘛教徒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喇嘛教于10世纪后期在西藏地区盛行,十三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扶植,开始在蒙古族地区流行,现在蒙古国仍有很多人信奉喇嘛教。
这座喇嘛庙包括一座牌坊,一条甬道和一座殿宇,甬道两侧是长长的转经筒廊,牌坊前还有围栏,不让游人从牌坊前的正门进入甬道。当我推门进去时,有两个喇嘛不知道在举行什么仪式,几个蒙古人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副很虔诚的样子。
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清空万里,不到十点钟便突然风云变色、狂风呼啸。扎门乌德四周都是戈壁,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让我们全方位体会了一把戈壁风光。等到我们游览完喇嘛庙,沙尘被雨水压在了脚下,豆子大的雨点掉在头上。我们赶紧上车,出发去吃饭。
餐厅的名字是金色戈壁,位于扎门乌德市外的戈壁上。这个餐厅不仅能吃饭,外面还有马匹,可供游客骑乘,25元一次,还算便宜。
就坐后,服务员给每桌上了一壶奶茶、一份土豆沙拉、一份生菜沙拉。每个人有一个小麦面饼、一个蒙古馅饼和一碗羊肉土豆汤。小麦面饼非常劲道,看得出来是用好面粉做的,表面被油炸过,本来应该酥脆可口,可是由于放了太久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样子。把面饼撕成小块,放在羊肉汤中,吸饱了汤汁的面饼又有了另外一番滋味。喝完了汤,每个桌子又上来一份煮过的羊肉,羊肉没有膻味,但是吃完以后身上却多出来一股“羊味儿”,是种难以描述的味道,或者说是一种属于游牧民族的味道。
吃饱喝足后,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回去的路是一条柏油马路,据说是中国出钱建设的。近几年,蒙古境内建了一条从中国二连浩特通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数百公里长的柏油马路,这条柏油马路经过扎门乌德,向北经过东戈壁省省会赛音山达通往乌兰巴托。不知道和我们走的是不是同一条。
到了晚上6点多钟,天空又恢复了平静,远处的晚霞好像在告诉我们明天会是个好天气。来自戈壁的风使我们第一次感到了秋意,在晚风中有什么能比一顿涮羊肉更好呢。
跟着百度我们从城市的东北走到西南,经历无数个左转右转后,我们在苏尼特街上找到了一家叫做“苏尼特涮”的涮羊肉馆。可是一回头却发现这不就是正对着菜市场的那条路,为什么百度地图把路线设计的这么艰难。不靠谱的百度地图再一次告诉我们还是纸质地图好。
全国最好的羊肉在内蒙。内蒙最好的羊肉在锡盟,锡盟最好的羊肉在苏尼特。来二连怎么能不尝尝草原上最好的羊肉呢。其实不一定非要是苏尼特涮,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停在路边的车上装满了羊,车附近就是涮肉馆。只要肉好,在那家吃都无所谓。
我的记忆好像就停留在那天晚上醉人的羊肉中了,还有什么呢?还有路边买来的香瓜,嗯,那绝对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香瓜••••••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主页菌写完之前的一篇就返回学校啦,大量的鲜肉涌入学校挤垮了校园网,所以之后的几篇现在才和大家见面~所以就把长久的等待当做是为了满足更大的期待吧•••
二连浩特纬度较高,加上地处高原,一天24小时中有16小时,太阳都要发光发热。白天总是来得淬不及防,明明刚刚下定决心放下手机立刻入睡,便发现阳光爬上了窗台,从窗帘的缝隙中探出头来。
第二天的凌晨本打算步行去城市边缘的草原上看流星雨,可是一想到二连宽阔的街道在白天都难见行人的踪迹,更何况是晚上,便觉得十分瘆人。而且广阔的草原戈壁上有多少野生小动物也是不可而知。一想再想,直到深夜,最终竟未能成行。想来这也是此行中最大的遗憾。如果驱车前往,在后备箱中放上帐篷、烧烤架、肉串和啤酒,便可以潇洒地躺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下,与好友谈人生谈理想,兴致高时再来一两颗流星作陪,岂不快哉。
虽然与美景无缘,但还有美食相伴。在宾馆一直睡到自然醒,8点钟,正是吃稍麦(这么写才正宗,烧麦是神马?是那个面包米的家伙吗?)的好时机。
在二连我们找到了应该是唯一一家稍麦馆(毕竟人口少嘛),同样仅仅围绕在海关钟楼附近。就在海关和太平洋国际酒店中间的团结路上。
名如其店,稍麦馆。早点不是羊杂就是稍麦。羊杂18,稍麦20,有沙葱的、有大葱的。一入座,腌菜、砖茶伺候。和小伙伴每人点了一两大葱的,刚刚好。
二连的稍麦较之绥远的还是稍有不同。面皮没有那么劲道,但贵在轻薄如纸,入口即化。其实我认为稍麦的精华有二:一是稍麦褶上的那挫干面粉。沾染了羊肉的香气却又不像面皮一样粘牙,口感别致。二是皮中包裹的那一小口羊油。两个筷子轻轻一夹,将整个稍麦提起,可以感受到有液体在其中流动。在咬破皮儿的同时将馅和汤汁一起卷入口中,那种滋味简直妙不可言。一但掉进碟子中或者第二口再吃就不是那个滋味了。
酒足饭饱后,在约定的9点来到旅行社门口等待去蒙古国的大巴。上车后才发现,原来是将整个二连浩特去蒙古国扎门乌德一日游的团友都聚集起来拼车前往。据说当天一共有两辆车去蒙古国,加起来有80人左右,来自不同的旅行社。所以价格才这么难谈下来吧,上车一交流,如果发现有人比自己报团的价格低,心里毕竟不是滋味。
顺着前进路一直往北就是二连口岸,不到10分钟车便停在了一个“彩虹桥”下,后面就是二连口岸的边检大厅。大厅内是不准照相的。在这里你就能体会到拿护照的优越性,因为护照有专门的通道,排队人数少所以时间也短。
不管持《通行证》或者护照入境蒙古,都要接受四次检查。二连海关大厅出境一次,出门上了车边防一次。蒙古国海关入境一次,办好海关通关手续后到达两国边界蒙古一侧接受边防检查站检查一次。这期间都是禁止使用手机和相机的。
四次检查通过后,已经将近11点。因为排队人数多所以排队时间长。另外在二连海关大厅有中国的免税店,这个免税店只能在出境的时候进去购买商品,所以过关后很多人都冲进去购买烟酒和化妆品,又是很长的时间。
扎门乌德是蒙古国东戈壁省的一个小镇,位于中国和蒙古境,扎门乌德口岸是蒙古国对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唯一的铁路口岸,横贯亚欧的铁路从这里进入中国。扎门乌德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700多公里,距二连浩特市4.5公里。市区面积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500人左右,主要以喀拉喀蒙古族为主。不要小看这9000人,这让扎门乌德成为了蒙古国第八大城市。
通过蒙古的边防检查后立刻能看到此行的第一个景点:国徽广场。一个巨大的国徽雕像矗立在一片空地上,如图所见。国徽中有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垂直的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
扎门乌德市区内没有柏油马路,一水的土路,但是经常有世界名车停在路边。这是因为蒙古享受世界各国的最惠国待遇,一律0关税。不仅是汽车,基本上所有生活物资,蒙古国都依靠进口。
蒙古国的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和采矿业,没有什么轻工业,最多的就是羊绒加工业。这种产业结构使蒙古人过着一种原生态的牧民生活。每家每户虽然都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的是平房有的是木屋,但是都还会有一顶蒙古包。这是游牧生活的遗迹。
在扎门乌德你还能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二楼,据说这是苏联时期建造的兵站,正对着中蒙边境,用意可想而知。
接下来第二个景点是扎门乌德火车站,这里是市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地方。
蒙古的火车站与中国不同,没有候车大厅,人直接就可以走到月台上,铁道两边有供旅客等车时休息的座椅。沿着铁路走不远就可以看见一座由三栋建筑物构成的火车站。东面一幢是俄国式的高楼,有一个高耸的尖顶;西面一幢是蒙古式的建筑,具有蒙古民族的特色,中间还有一幢一般的平房。
火车站前有一个广场,广场两侧有一些四五层高的楼房。右手边的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是家超市。一层以出售食品为主,价钱看起来不贵,其实在市区内能买到更便宜的。由于我的小伙伴没有来成扎门乌德,所以我一共买了190元的糖果,可是后来在二连转了几圈后发现这些糖果最便宜95块钱便能买到•••此后每每看到这些糖果总觉得有一股热泪在眼中打转。
超市内的营业员虽然不会中国话,但交易起来却很方便,顾客只要用手指一下想购买的商品,营业员就用计算器把这个商品的蒙古币价折成人民币,用计算器上显示出的人民币价格给顾客看一下,顾客就知道这个商品的人民币价格。现在想一想这就是一个坑啊,要是你会蒙语一定不会像我一样买得那么贵。
二楼主要买一些洗化用品,价钱比起网购还是要便宜的,重要的是在二连市内不容易买到这些化妆品和洗化用品。强烈推荐买他们的牙膏,上车的时候我看到导游买了好多种牙膏带回家。因为我把钱都花在了一楼,所以并没有买成他们的牙膏。只买了一块5块钱的香皂,很好闻。
此行的第三个景点是一座喇嘛庙。“喇嘛”是藏语的音译,是喇嘛教徒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喇嘛教于10世纪后期在西藏地区盛行,十三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扶植,开始在蒙古族地区流行,现在蒙古国仍有很多人信奉喇嘛教。
这座喇嘛庙包括一座牌坊,一条甬道和一座殿宇,甬道两侧是长长的转经筒廊,牌坊前还有围栏,不让游人从牌坊前的正门进入甬道。当我推门进去时,有两个喇嘛不知道在举行什么仪式,几个蒙古人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副很虔诚的样子。
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清空万里,不到十点钟便突然风云变色、狂风呼啸。扎门乌德四周都是戈壁,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让我们全方位体会了一把戈壁风光。等到我们游览完喇嘛庙,沙尘被雨水压在了脚下,豆子大的雨点掉在头上。我们赶紧上车,出发去吃饭。
餐厅的名字是金色戈壁,位于扎门乌德市外的戈壁上。这个餐厅不仅能吃饭,外面还有马匹,可供游客骑乘,25元一次,还算便宜。
就坐后,服务员给每桌上了一壶奶茶、一份土豆沙拉、一份生菜沙拉。每个人有一个小麦面饼、一个蒙古馅饼和一碗羊肉土豆汤。小麦面饼非常劲道,看得出来是用好面粉做的,表面被油炸过,本来应该酥脆可口,可是由于放了太久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样子。把面饼撕成小块,放在羊肉汤中,吸饱了汤汁的面饼又有了另外一番滋味。喝完了汤,每个桌子又上来一份煮过的羊肉,羊肉没有膻味,但是吃完以后身上却多出来一股“羊味儿”,是种难以描述的味道,或者说是一种属于游牧民族的味道。
吃饱喝足后,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回去的路是一条柏油马路,据说是中国出钱建设的。近几年,蒙古境内建了一条从中国二连浩特通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数百公里长的柏油马路,这条柏油马路经过扎门乌德,向北经过东戈壁省省会赛音山达通往乌兰巴托。不知道和我们走的是不是同一条。
到了晚上6点多钟,天空又恢复了平静,远处的晚霞好像在告诉我们明天会是个好天气。来自戈壁的风使我们第一次感到了秋意,在晚风中有什么能比一顿涮羊肉更好呢。
跟着百度我们从城市的东北走到西南,经历无数个左转右转后,我们在苏尼特街上找到了一家叫做“苏尼特涮”的涮羊肉馆。可是一回头却发现这不就是正对着菜市场的那条路,为什么百度地图把路线设计的这么艰难。不靠谱的百度地图再一次告诉我们还是纸质地图好。
全国最好的羊肉在内蒙。内蒙最好的羊肉在锡盟,锡盟最好的羊肉在苏尼特。来二连怎么能不尝尝草原上最好的羊肉呢。其实不一定非要是苏尼特涮,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停在路边的车上装满了羊,车附近就是涮肉馆。只要肉好,在那家吃都无所谓。
我的记忆好像就停留在那天晚上醉人的羊肉中了,还有什么呢?还有路边买来的香瓜,嗯,那绝对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香瓜••••••
2015-09-21发布拍摄于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