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62
华阴等(4)
华山
悠然登山记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冬日阳光持续多日慷慨地播撒给大地,周六,市作协组织采风活动。
车子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飞驰着,正如我们放飞的心。
一眨眼的工夫,车子便拐入了又平坦又恬静的乡村公路,道路两旁,一排排的黄杨煞是抢眼,笔直而高大,树叶金黄金黄的,满满地透着浪漫与神秘;那一座座造型别致的温馨小楼房,在晨光中更是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令人不禁驻足观赏。
<strong>玉华山</strong>
海拔1169.1米,,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12座山峰,远望如玉屏环矗,巍然屹立。
玉华山号称"奇、幽、秀、险",特别是以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奇石闻名于世,堪称"奇石博物馆"。官印石、月亮石、佛掌峰、鳌头石、鸳鸯床等分布其间,形态各异。月亮石与月下老人的传说,鳌头石与"独占鳌头"的典故,官印石与宦海沉浮的玄机,吸引了许多对爱情与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们来此游览。
玉华山还是一处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千岁丘有"清凉世界"之称。1931年左右,17位英、法、德、奥等国的传教士在此营建别墅,至今遗址犹存。
一下车,阵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热情好客的村民纷纷招呼我们,细心地为我们指引上山的路,沿着村中心那条宽阔的水泥路的尽头,我们开始了登山之行。站在山脚环顾四周,这个村庄东、北两侧都是绵延数十里的群山,山上的竹子隐隐约约,层层叠叠,吞云吐雾般,仿若仙境。我们迫不及待地攀登起来,山下的房屋很快就被我们踩在了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指引着我们,满山的竹子不绝于眼,挺拔,俊俏,竹竿青绿粗壮,一节一节架接而上直指长空,阳光透过苍翠的竹林照在身上,暖暖的,柔柔的。
登山的起点:南坪村。
村前的石头
在山里,只要有树林的地方,就能听见鸟儿的吟唱,那是风吹过树梢留下的尾声,是记忆掠过心头的感觉。今天,随作协会员们一起去玉华山寻找这掠过心头的感觉!
偶或遇到运竹子下山的老乡,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地停下来让我们先行,让人心生感激。
登山途中。坐在我车上的几位女作家。
有个男人早已心生醋意,晚餐席间终究醋意爆发:“采风团里最年青、最漂亮的美女都坐在你车里”。我不得不证明我是正人君子,“集合时我站在车旁,没主动叫任何一个美女来坐我的车,大家当时都在场,可以作证”。
人品好的人,自然招人喜欢。总不能拒人千里吧。
玉华山处樟树市、丰城市、新干县交界处,古有“一脚踏三县”之说。自元代始,为世人所识,许多文人墨客登临过此山。
我们脚下生风,耳边还不时传来淙淙的流水声,那溪水清澈纯净,溪底的沙石粒粒可数,溪水流至转角处,便卷起“千层浪”,洁白美丽。那溪流,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偶或有一股清泉,突兀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不停地翻腾着,吐着泉水,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让人倍感欣喜。我们都忍不住伸手去讨扰它,那泉水冰冰的,凉凉的,喝到嘴里甜丝丝的,润润的,让人顿感清爽。
爬山,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
爬山,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噐,沐浴山间的负氧离子,让身心舒畅。
路中央出现“趵突泉”。
路边有辛勤砍伐毛竹的山民,让我想起了自己辛劳一生的父亲。
我们沿着迂折盘旋的山路徐徐前进,自然忘不了采摘路边的野果,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矮小灌林丛中居然有着另一番天地:满满地挂着果实,那果实一粒粒小小的,圆圆的,红红的,一大串,一大串的簇拥在一起,看着都喜庆,不知谁给它们取了个名叫“野草莓”。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呼朋引伴,竟开始了“大扫荡”,有人索性扎进去吃个够,更有甚者,摘着摘着竟忘记了前行。品尝一个个“野草莓”,满嘴都是酸酸的、甜甜的味道。我们边吃边细数着童年 “野草莓”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愈往上,怪石愈多。
山上的奇石时现眼端,那石头大小不一,奇形怪状,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趣极了。
上山的路既有惊险的丛林小径,又有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休闲小道。我们穿梭其间,一路洒满欢笑,被雨水冲刷下来的乱石也时而跑来凑热闹,给我们增添不少乐趣。有同伙走累了,就地取材,捡来竹竿支撑着前行。
玉华山上岭,世上景无双。
说起装扮来,大自然不愧是最伟大的化妆师,它总是不经意间给人惊喜,拐角处或是一棵火红的枫树;杂草丛中,石头缝里或是一簇簇盛开的野花,黄的,蓝的,白的,尽显华丽!你放眼看去,还会发现山间的茶树上也开了花,它们星星点点,洁白如雪,为这片翠绿的竹林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
看着这美景,身边又伴着佳人,人生何等快意,夫复几何?!
高山之巅,野花绽放。
没带相机,手机也给力,赶紧取下这美景,说不定这就是创作的灵泉。
细心的作家关注到了寄于一隅的达慧和尚墓。
一路上我们兴致勃勃地,一边嬉戏,一边哼起了山歌,声音在整个山林回响,异常幽静、空灵。每行至美丽精彩之处我们总不忘拍拍照片,驻足留恋一番,如此边爬边玩地将近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到达了半山腰。
石城寺,居半山腰,虽然辉煌不再,但作家们仍可想像当年的景象。
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站在半山腰放眼四望,只见云雾缭绕,竹峰林立。那竹与天竟被那云雾连为一体,也不知是那竹高入云霄,还是那云低垂高山。四周被云雾笼罩着,静静的,好像在沉睡,又像在沉思。半山腰的石城寺,石城寺也如这般静静的沉睡着,也许几百年,也许几千年,那石碑上刻着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字样,不正是这和谐平安生活的写照吗?
采风团在折返处留下了集体的风彩。
并不在于要爬到山顶,别刻意去追求目标,盗用一下主持人孟非的书名——《随遇而安》。采风团在半山腰处掉头下山。
返回下山时,队伍前头有人发现了“石头花”,忙将石头上的落叶扫开,有的还用嘴吹掉石头上的灰。
记得上次欣赏“石头花”,还是在洛阳。
在行走中,我们会经历一些,感悟一些,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我把每一次行走,都看成是一次历练。亲近大自然,留下岁月的脚印。以后的岁月里,我会一直行走在有风景的路上。
中午,店下镇党委书记、镇长在山脚下的农家乐招待了“作家们”。
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城里人花钱也买不到的空气和生态,这里免费享用。
村庄四周有些梯田,可以想见山区刀耕火种的辛劳。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
村口,枫树高耸蓝天,大伙路过时惊呼了一阵,回程时还惊呼了一阵。
辞别店下镇,前往阁山镇梦湖采风。
<strong>梦湖</strong>
香港一家公司开发的有山有水的景点。
梦湖,单凭一个名字,足以乱人心房。
梦湖,碧水丹山,一幅淡写的江南水墨画。远处的黛山,像温情宽广的胸怀,轻轻地揽着一湖的碧绿。心情由此而打开,如翩然而至的蝶。
雾气,在山、湖之间低缠,山势若隐若现,妖娆地带着狐媚。我想,山间定有狐仙吧。
雾,纠缠到水面,梦湖如盖了面纱的女子,挠得人心痒痒。
梦湖,是新人们最爱的婚纱摄影取景地。
我想,如果可以,我甘心化作一滴泪,滴入梦湖,成为梦湖一滴有故事的水。
梦湖景色。
梦湖山庄,就掩映在深深的绿海和花丛里。
路边,是欧式的建筑,典雅高贵。
谁说只有秋天才有红叶?
这里的秋天不愿匆匆离去。
一个飘渺如纱的梦,以水莲花的模样,不胜娇羞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小路弯弯而上,路两边满是奇花异草,认识的,不认识的,在我眼前次第开放。倘若春季来此,定是姹紫嫣红。
秋菊在严冬里也为游人怒放着。
走到半山腰,有座建筑,跃上台阶,走进了山庄大厅。
过了大厅,上了二楼的露台。
站在露台上,凭栏远眺,青山黛水尽收眼底。风,从松林里吹来,松涛阵阵。
小楼的后面,是一片竹林。竹是江南的女子,大片大片的竹,像荡漾的绿波,呼应着盈盈的湖水。
<strong>END</strong>
梦湖采风活动后,会员们动身前往阁山镇政府会议室座谈文学创作。
大伙按座位轮流发言,各自畅谈创作近况、成果、心得。
有的大学毕业后的几年还沿袭了青春期的创作激情,前些年爱上了别的兴趣,迷失了自己,现在又重新回归了自我。
有的创作热情不减,其歌词相继被凤凰传奇、九月奇迹、冷漠等歌星购买,每首一万五。
有的人希望多留一些作品在世,而不是一堆钞票。
夜幕开始降临,大家仍在热烈地交谈着......
2015-10-15发布拍摄于2018-04-22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