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124
基督城等(13)
维多利亚广场等(10)
新西兰奇幻游行之旅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自从13年前看完《魔戒:护戒之旅》之后,我就暗自将新西兰作为我将来想要前往旅行的地方放到心里。这个漫长的旅行计划,终于在13年后的今年成真。我这次来到新西兰,一共会呆上20多天,会尽量多地去体会一下这个有着精灵般的文化和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的地方。
新西兰是一个由两个大的岛屿和一些小岛组成的国家。它的气质也和另一个岛国,英国很像。这里的人口只有440万,甚至还没有很多中国的二线城市的人口多,但这里却有着火山、雪山、蓝湖、沙滩、森林、大海等你可以想象得到的绝大多数自然景观,这里也是蹦极的发源地,是橄榄球运动的圣地。虽然有不少中国的移民和游客,但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这个地方还是比较陌生。我会在节目里和大家先聊聊关于旅行的一些比较个人化的感受,后面再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地方背后的一些文化和故事。好的,废话不多说,就让我们开始吧,新西兰在路上,第一期,南岛之旅!
<strong>基督城</strong>
基督城在2010年和2011年两度遭遇地震,目前还在进行着重建工作。很多建筑都在维修,按照外国人做事比较慢却很是靠谱的风格,这座修复了2年多仍然在重建的城市,和奥克兰有种明显不一样的气质。她的节奏要比奥克兰更慢,更接近自然和人的本质。每个人都友好得不真实,哎!
<strong>Victoria Square</strong>
路上路过了Victoria Square,广场上树立着一座雕像,一个穿着英国船长制服的男子,左手拿着望远镜,右手扶着船的桅杆,眼神坚毅。看到他的名字,知道了,这就是发现了新西兰的库克船长。比起现在这个卖水果的Cook,Cook船长对人类的影响当然要大得多。
<strong>坎特伯雷博物馆</strong>
到了Christchurch的博物馆,这是免费参观的。里面的展品非常丰富,虽然数量肯定不比奥克兰,但布置的精心程度也不亚于后者了。比如孔鸟(Moa)之类的模型,制作得非常精细。而且专门有一个儿童游览,将所有人体的器官和结构用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人可以在里面爬的人体大富翁,每走一步都可以学习到不同人体器官的知识,最后小朋友们可以从“屁股”里钻出来,旁边就是一个超大的马桶。联想到这座城市遭遇了地震不久,而这个博物馆肯定是第一优先恢复的地方,也让人不禁要感叹。
<strong>大教堂广场</strong>
到了The Cathedral Square,这是一座没有修复的,残破的大教堂。我们以前还真没有见过破损的教堂,这是第一次。虽然教堂已经残破并封锁了起来,但教堂门口依然有用鲜花和植物装饰得很漂亮的小拱廊。教堂门口,是一项用写着名字的石头堆砌起来的圆柱,我猜这可能是大家自发将自己关心的人们的名字放到这里的。作为刚刚过去不久的地震,这一系列的震荡对基督城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strong>特卡波湖</strong>
来到了美丽的Lake Tekapo湖,我和老婆上次专程前往纳木措时恰好遇上了入山管制,未能成行,这次来到更加美丽的湖边,算是圆了到湖边的愿望了。
<strong>好牧羊人教堂</strong>
退了房,依然认真地吃早餐,然后开车出门,加油,补充食物,又去Good sheperd教堂一趟,大门开着,欢迎一切迷途的羔羊,我们轻手轻脚地也走进去,拍了几张还是很震的照片。在背后壮美的湖山美色前,立着一个小小的、朴素的十字架剪影。
<strong>特卡波湖</strong>
今天是在Tekapo湖的第二天,湖水依然是令人心醉的蓝,按照LP的说法,这是因为湖水中富含某种矿物质。我想我们未能成行的纳木措,应该也有这样美丽的湖水吧。
离开了Tekapo Springs,我们从侧边的一条小路上山,根据路牌,这里是一条大概1个小时左右的徒步路线。顺着路一直走,虽然湖面反射着阳光了,但这一块区域在山坡的下方,还照不到太阳,很冷。一路爬,到了中途一个小椅子的地方,刚好可以看到湖比较美丽的一面。我们就在这里享用了带出来的野餐作为午餐。继续走,接下来的景色正像《游褒禅山记》说的那样,世之奇险巍怪,常在人所不及之处。
We Love Lake Tekapo
<strong>蒂卡普温泉</strong>
早餐后来到Tekapo Springs的温泉,原先这里预定是在今天(2014-06-29)开始今年冬季的冰雪娱乐活动,诸如滑冰、跳入冰冷湖水后再泡温泉,轮胎滑雪等听起来超级吸引南方小朋友的活动。结果老板们误算了一点:没下雪,雪不够轮胎滑雪。溜冰场倒是开了,猫小姐去弄了一组,免费滑冰,没办法,老外的活动需要拉人气,这是这里最缺的东西。作为曾经在溜冰场摔得疼了好几天的胖纸,我默默地坐到了火炉边……
穿这种鞋子去雪地我真是够了……
被冷得戴了两顶帽子,还强占了火炉!
<strong>约翰山</strong>
爬到一个提升结束的时候,景色突然开阔起来,一条小路一直通向山顶,两旁是金色的风信草,远处是层层叠叠的雪山,头顶则是蔚蓝的天空。继续爬,一会儿就到了山顶的天文台,这里有间咖啡屋在山顶,全玻璃结构,可以270度欣赏雪山、湖水和平原的景色。噢对了,平原,在远处的雪山和我们这座Mount John山中间的上百公里之间,是略有起伏的大平原。这平原是什么样子呢?《魔戒》第三部里的帕兰诺平原大战的场景,就是这里的实际景色。而平原上,就像你猜到的,几乎没有人烟,偶尔有一小片树林出现,切割着大块的平原。
这种时候必须来个Pose了!
继续保持造型!
还是忍不住现出原型了……
四个小伙伴的背影
<strong>天文咖啡馆</strong>
山顶的咖啡名叫Astrograph Earth and Sky Cafe,游客不少。有人带着狗狗来溜,逛累了就坐在这里喝杯咖啡,吹吹风,看看景。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开始感叹,同样都是人类,生活真的是如此不一样。但现在,我不太想说啥了。享受和体验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梦中的新西兰
通向湖泊的路
荆棘、鸟、草原,一幅静止的诗
像不像星球大战里的塔图因星球?
在山顶,也有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
<strong>普卡基湖</strong>
驾车离开了Tekapo湖,往库克山森林公园出发,一路阳光和雪山,已经是不用再说的风景。但当看到另一个名叫Lake Pukaki的湖的时候,依然不住地尖叫起来。这个湖的湖水和Tekapo一样,但更加地蓝,蓝得像是一个梦一样。当拍下静止的照片时,那种湖水的颜色,仿佛一块从海底深处切割出来的蓝宝石,却在边缘处有着白色玉石般的质感。刚刚停车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又是一个新的景色让人尖叫。
这是新西兰人的标准生活,一家三口在自然下奔跑
宝石一般的湖水
湖水
宝石一般的湖水
Snow mountain in the mirror.
这种时候,我只想开心地跳起来!
<strong>库克山国家公园游客中心</strong>
Mt Cook山脚下的整个小村,建筑的颜色都是冬青木色,非常低调,体现出了设计师对大自然的充分尊重。当夜幕降临,隐隐的冰川、头顶的雪山和山脚的植物都隐藏在略显冷色调的夜色中,而间隔亮起的黄色小灯就显得无比温暖。这样的设计,比那些一柱擎天的高楼反而耐看得多。
今天一整天都待在Mt Cook山下的村子,或者说今天的主题就是在雪山脚下徒步。上午起床后一拉开窗帘,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不远处的雪山,雪山看起来如此清晰,却又有点不太真实的感觉。
起床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
庄严的雪山
真正的车镜中的雪山
掩映在云中的雪山
<strong>暴走</strong>
今天的徒步是走到一个名叫Hooker Lake的湖,据说湖里有冰块,来回大概是3个小时的路程。虽然我一直很后悔为什么没有穿真正的登山鞋而是穿了一双李宁的跑鞋,但这两天应该算是我在新西兰度过的最冷的日子了吧?(估计这话可能是说早了)熬过就好了。步行开始前,当然是穿戴好衣服和装备。一路都是很好走的碎石路,道路平坦,走起来也很舒服。唯一让人觉得有挑战的,就是风很大,而且很冷。步行了1个多小时,还看见了一个小木屋,这是专门修给来往的游客躲避风雪的。我们在这里吃了自带的午饭。
继续往里走,雪山的真实面貌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了。山顶应该风很大,把雪粉吹得扬起来,远远地看上去,雪山就像是蒸熟的馒头一样散发着热气。当我们走到相对靠里的区域时,可以看到雪山的一些坡面,露出淡蓝色的冰面。这应该就是真正的Glacier(冰川)了。说起来,这种冰结晶的颜色,和昨天看到的Pukaki湖那种蓝,是同样的一种感觉。
我们即将开始在山下徒步
背影
这就是冰川,像是《旅途》中的景色吧?
山下的路
山泉
供人路上休息的小屋
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南极
<strong>Hooker Valley track</strong>
走到了Hooker湖,湖里真的有小型的冰山。如果湖的面积大一些,冰山的体积大一些,看起来还真的像是穿越到了南极。冰山有的是淡淡的蓝色,有的是比较脏一些的杂灰色。景色很美,但代价就是极度地冷,风也很是刺骨。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景之后,我们决定回撤了。
雪山下的早餐
可能是新西兰最有名的酒店:The Heritage Hotel.
在冰川旁边,留个影吧!
在小木屋,和其他旅客一样,留下我们的印记
无人木屋外的雪山景色
<strong>END</strong>
回撤的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走到入山的地方,看到了一座石头的塔碑,很像是佛教的骨塔。走上前一看,写着Alpine Memories。原来这里是纪念Hermitage和Mt Cook的先行者和山难遇难者们的纪念碑。很多人的纪念铭牌上的文字非常有感觉。比如这段:I am in these mountains, I am in the stars. I am all around you, always near, not far. 或者这个:To live in the hearts we leave behind is not to die. 还有这段:Death is only an horizon, and an horizon is nothing save the limit of our sight. 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Cold the icy wind and snow, warm the memories that never die. 这些词句让雪山脚下的路也不再那么寒冷了。
“因为山在那儿!”
<strong>库克山国家公园游客中心</strong>
好开心的小朋友
山雾
全景
那么酷的YHA!
B.C到此一游
笑得像只雪山狗一样!
“看,海贼王的宝藏就在那里!”
精灵之路
雪中行
On the way
途中喝杯咖啡吧!
<strong>皇后镇</strong>
今天离开Mt Cook,前往Queenstown,现在都还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胆子去蹦极,但就像在BBH客栈遇到的英国小伙儿说的,这运动就是Queenstown的人发明的,如果不在这里体验一把,那是一定会后悔的事。又想又害怕,哈哈,这种感觉真纯粹!
一路老婆开了五个多小时,基本快要崩溃时,我们终于来到皇后镇。皇后镇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据说有不少人是从澳洲过来度假,开始滑雪的假期的。
一路上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鹅毛大雪中开车的体验,也看到了阳光下的雪山。在雪地里开车的感觉很揪心,其实我作为navigator,也不比driver轻松多少。
我不是太喜欢皇后镇,老婆也有相同的感觉,这里实在是太嘈杂,人太多了,虽然皇后镇湖的景色美得同样惊人,但在嘈杂游客的映衬下,似乎没有库克山给我们的那种震撼来得强烈。这里很像云南的丽江,你也知道,我是不太喜欢丽江的,我更喜欢大理。
绝美的皇后镇湖
<strong>卡瓦劳蹦极大桥</strong>
先说点其他的铺垫吧。蹦极有好几个点,最常选的,就是离Queenstown大概25分钟车程的Kawarao大桥。这座红色的大桥大家应该在电视旅游节目上经常见到。在桥边的停车场停好车之后,先要经过一个蹦极中心。在这里,有四块实时的大屏幕可以看到大桥上蹦极的人们,也有各种纪念品出售。整个中心依山而建,是下坡走下去的,一直放着比较high的音乐,让你很容易进入到那种想要挑战自我的情绪中。连蹦极中心厕所的标识,都是一个男和女的小人被倒挂的形态。我们往下走的时候,也有提着完成蹦极都有的手袋的人往上走。我们都互相用诡异的怪笑看着对方。
要蹦极,先得签免责协议,他们很聪明,将免责协议直接弄成一个Jumper证书,你签了就表示你做过这件牛逼的事情了。另外需要称体重,称完后还得将体重用记号笔写在手背和票上,这时对自己的体重如果保密的MM们就无法继续保密啦。我还算好,虽然一路暴饮暴食还没运动,但体重居然还是原状没有增加。走到桥上,钻到很窄小的桥洞(估计是防止闲人进入的安全考虑)之前,先得把自己套在大腿上的安全绳绑好。然后钻过栅栏,准备绑绳子,那会儿我真想对外面的老婆说一句:“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绑好绳子,小步挪到板边,往下一看,我拷,真要从这里往下跳!?My god!但他们并没有给你太多的犹豫时间,看着镜头来两张照片,3,2,1,跳!我大喊着“There's no spoon!”然后像只蛤蟆一样地跳了下去。
落体的时间很短,有一秒钟的时间你感觉自己像是要挂了,然后在你开始吓尿之前,脚上有一道力量猛地一拉,你感觉又回到了地心引力存在的世界,然后一瞬间害怕的感觉就没了,你会不禁想要喊一场,我拷,I did it!
蹦极中心的全景
跳前30秒,你看到我那完全扭曲的表情了没?
There's no spoon!
艾玛,吓死我啦!
路上的小镇公园
On the road
On the road
<strong>但尼丁</strong>
今天完全将旅行的节奏慢了下来,一整天就在但尼丁步行,活动范围也很窄,感觉却很不错。一早煮了碗我拿手的卤面,味道虽然赶不上在昆明的,但也算是中国口味了,马上把我们的胃温暖了起来。出门时已经是十一点,慢悠悠的随意行走就开始了。
但尼丁是一个非常具有苏格兰风格的城市,据说目前的大多数本地居民都是当年苏格兰移民的后裔。这里的建筑风格也和爱丁堡的很像,连电话亭,都是伦敦风格的红色。老婆非常喜欢这里的风格,不过,这里还是挺冷的!
但尼丁的教堂非常像苏格兰的风格
传说闹鬼的客栈
客栈虽然自嘲,我们却也还觉得有点冷……
诗人、海鸥与教堂
小镇的电影院有点像天堂影院的感觉
在这儿留个影吧!
路过的姑娘们
<strong>但尼丁火车站</strong>
<strong>但尼丁书店</strong>
阴雨中的但尼丁,原定去最陡的街道Baldwin Street,结果开到那里开始下起大雨,连拍张照片的机会都不给,于是只能转战OtagoUniversityBookstore,还好,有书相伴,感觉真好。
在Dunedin逛书店,看到SF架就好激动,看到了我最喜欢的Scott的“死者代言人”,Philip.Dick的“高堡上的人”和海因莱因的“时间足够你爱”。没见到克拉克、布雷德里克和阿西莫夫的。看SF的书,还是得在米国的书店啊。奇幻的书数量要比科幻的多一些,命名风格受马丁胖子的影响,基本都是“of体”(什么of什么)。
在书店看到几本书很有意思:虚拟访谈录的“死者访谈”Dead Interview,《Just My Type》作者的书To the letter,封面是殴打熊类的Man up书,法国人吐槽英国人的书,哦还有古墓9的设定集等等。逛书店的确收获不少,但国外的书都好贵啊,动辄都是上30刀40刀的程度!
不过我还是喜欢另一条街的二手书店Scribes Secondhand Books。这里店面不大,但真是把书堆到了天花板的感觉,咋一看似乎找不到北,仔细一看,所有相关的书都被分类分得很清楚。我在富丽堂皇的新书店没能看到的阿西莫夫,在这里就有不少。还看到了林语堂用英文写印度的书,被放到了印度相关的书架上。最终考虑重量,买了本讲魔戒世界的小书The wonderful worlds of the Lond of the Rings world,算是不枉我们在书店里逛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其实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书,而是书店的老板,这是一个操着一口伦敦戏剧腔,热情且多话的老头,一头金色乱发,绿色运动裤外还套了条篮球短裤。当我把买的书递给他时,他用伦敦腔说Ah, so that's the one,那感觉真和给哈利波特挑魔杖的奥利凡得一模一样。他充满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家店已经四十年啦,目前生意还好,同样充满自豪地,他拉开仓库的门向我们展示那更多的藏书,当我们看到一条长长的书的走廊时瞪大了双眼,他也笑得很开心,就像孩子向小伙伴展示自己心爱的收藏品那样。我总是喜欢和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交流,就像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里说的。有了这样充满故事的小书店,阴雨中的小镇也似乎变得不那么冷了。
The University Bookstore
The Scribes Second Book Store
<strong>随拍</strong>
博物馆的进化论马桶!
大学校园的景色
哥们你的房子盖歪了!哦……是我的头歪了……
过街的天桥
<strong>奥马鲁</strong>
从阴雨的但尼丁前往海边小镇奥马鲁。Oamaru是一个在上两个世纪因为航海发展的大潮,出品咸肉而繁荣一时的小镇,后期在工业革命之后,这个小镇逐渐回复成一个普通的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地方了。我感觉像是云南的黑井经历的“成住坏空”一样。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个以蒸汽朋友为精神内核的小镇实在是太有味儿了,如果能多待几天该多好啊!
<strong>蒸汽朋克总部博物馆</strong>
小镇上最酷的地方就是蒸汽朋友博物馆(Steampunk HQ),这地方在大门口就是一架蒸汽火车头改装的雕塑,有骷髅和龙的车首像,有骷髅驾驶员,感觉直接就像是《地狱男孩》里的道具再现。另一边,飞空艇、装着怪物的笼子雕塑和带着风镜的骷髅万花筒……还没有进门,一切蒸汽朋克的元素就铺面而来把人击中。卖票的大叔一身肌肉加一脸横肉,乍一看完全就是骑哈雷的高冷大叔,但一讲起馆里的东西马上神情就变得非常阳光。室内的展区光线黑暗,气氛也是黑暗无比,又充满神秘。在地下室播放的视觉艺术充分利用了现场的环境……算了,我觉得文字很难描写出那种feel,看图片吧!
博物馆门口的蒸汽朋友骷髅头像
室内的场景
罗恩家的那辆魔法轿车?
远言的钓鱼人
我的机车还拉风吧?
大炮打飞船,你说说……
我的拖拉机还拉风吧?
火车,耶!
室外全景
我的大炮还拉风吧?
这地方一定要来一张霸气的照片!
博物馆的大门,来个全景吧!
感觉即将飞起的火车头!
旁边,是一条小清新的街区
可爱的玩具们
美丽的教堂
服装店室内
模特
<strong>随拍</strong>
看完SPHQ,去旁边的历史街道走走,可能英国人会觉得这里的风格就像是我们看丽江的卖银器敲敲打打的街,做秀的成份多过实际的成份,但作为东方人,看到一些相对纯正的西式风情,还是很有感触!比如那个用马戏团道具风格的模特的服装店Tiger Lily's,或是把木制酒桶挂起来作为招牌的小酒馆。路过一家写着“XXX”的店时,我们推开门走进去,却好像是走进了一间在斜角巷的魔法店。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老式图书装帧工具,还有很旧式的自行车,而店里的老板,是一位名叫Mary的老奶奶。老奶奶围着暗花纹理的围巾,戴着一顶嬉皮士的帽子,和我们打过招呼后继续读一本关于剪贴工艺的书。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就像是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后来聊起天来知道,Mary是澳洲人,在美国读过书,最终因为新西兰的优美环境定居在这里,虽然还是经常回澳洲,但已经算是一个kiwi了。她还说自己住一间木屋里,没有电灯,没有电,点煤油灯,烧柴式的壁炉。老婆听得眼睛都放了光。而我已经可以想像《魔女宅急便》里小魔女去的那间林中小屋了。
Mary的店,具有魔法的气质
Mary就是霍格沃兹的老师范儿有没有!!!
爱尔兰小酒馆
把多肉植物养在生锈的火车残骸上,奥马鲁人的浪漫真是够了!
恍惚的暮色中,你会觉得Frodo和Sam可能会向你走来!
<strong>小蓝企鹅聚居地</strong>
有蓝眼企鹅出现的海滩
你好,南岛,再见,南岛!
<strong>END</strong>
奥马鲁之后,我们驱车赶到了基督城,乘飞机离开了美丽、寒冷的南岛。接下来,是北岛的惠灵顿、汉密尔顿和奥克兰。这里是大量拍摄《魔戒》的场景所在地,真正的中土世界之旅,会在北岛展开。谢谢你的阅读,再见!
2015-10-29发布拍摄于2018-04-22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