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音乐殿堂,奥地利

前言
题记
“当你感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就到这儿来敞开胸怀遥望大自然,你会从每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里,感到上帝无所不在,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电影《茜茜公主》。



说说这次旅行
前言
奥地利是环游欧洲的一部分,47天的行程已经让精神和身体已经极度疲惫,甚至觉得自己都在超负荷运作了,行到奥地利的之前,曾想过一飞机飞回格拉斯哥结束行程,后来在在激烈的思想挣扎下,我磨磨蹭蹭的背着行李爬上了去奥地利的火车。一个人在旅途中总是孤独的,虽然有一路上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也总会分别的。A君强烈挽留我在罗马多玩几天,还说带我去那不勒斯看海。如果不是为了签证不得不把所有的行程都提前安排好,我肯定就留在罗马消磨时光了。在前往奥地利的火车上,强烈的孤独感侵袭而来,只好爬上床蒙头就睡。长时间旅行把我黑白颠倒的生物钟都调整好了,还治好了失眠,每天12点前准时睡着,第二天早上7点起来,健康的作息时间。
罗马到维也纳的夜火车上,第二天早上睡眼惺忪的醒来,瞥见车窗外秀美的阿尔卑斯山风光,宁静的奥地利田园,忽然有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时非常庆幸自己坚持走了下来,不然如何得见梦寐以求的阿尔卑斯。长达两个月的行程,原来不是为了看多少雄伟的建筑,欣赏多少秀美的风景,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去过多少地方,而是对毅力的考验,是一种挑战。跨国之间的长时间赶路,烈日下的暴晒徒步,阴雨中的顶着寒风前行,倒在简陋的旅馆蒙头大睡,为了省钱在超市买食材带回旅馆自己做,结实在路上认识的世界各地的人,跟投缘的陌生人在街边喝杯咖啡,看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为旅途中相助过的人买杯啤酒,坐在海边迎着海风抽根烟。
行程概览
维也纳—梅尔克—哈尔斯塔特—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苏黎世
如果全称自驾,耗时7个小时不到,可见奥地利有多小。具体行程安排如下:
DAY 1 罗马——维也纳 (寻找茜茜公主的足迹)
DAY 2 维也纳 (莫扎特音乐之旅)
DAY 3 维也纳——梅尔克——维也纳
DAY 4 维也纳——哈尔斯塔特
DAY 5 哈尔斯塔特
DAY 6 哈尔斯塔特——萨尔茨堡
DAY 7 萨尔茨堡 (《音乐之声》之旅)
DAY 8 萨尔茨堡——苏黎世

第1天
寻找茜茜公主的足迹
因为电影《茜茜公主》的缘故,这位奥匈帝国的皇后绚丽的一生曾感动了几代人。作为一位贵族之女,15岁的茜茜公主前往奥地利度假,与当时的皇帝相恋,从此成为了奥匈帝国的皇后,其美丽的容貌和自由奔放的性格,在当时女性个性被禁锢的年代里显得异常多彩,追寻着她的倩影,在奥地利顺着电影的拍摄地进行一次皇家之旅。
美泉宫
美泉宫一直是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许多历史名人都和这里有着不解之缘,包括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美好年华的茜茜公主,和年仅六岁在此演奏一举成名的莫扎特。几乎所有第一次来维也纳的人都不会错过这里,这个地方的面积很大,全部走下来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要参观那些宫殿的内部,时间会更长。
美泉宫单体硕大,前方是开阔的广场,后方是庞大的花园,两边矗立着大理石雕塑,人在其中尤显渺小。既然是美泉宫,自然少不了泉水。当年的国王狩猎时偶见此地的泉眼,甚是欢喜,于是大兴土木,建就皇家夏宫,即为今日之美泉宫。美泉在宫后的半山腰,山顶是瞭望台,登顶可见维也纳的大部。举目望去,视野中没有丛林般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都是几百年来的遗存。对比自己的国家和城市:该变的基本没变,不该变的基本都变了。
如今,美泉宫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观,素有小凡尔赛宫美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人类文化遗产。除了参观宫殿外,可以到Gloriette观景台看维也纳市景。建议游览路线:从正门进入,参观宫殿,再进入花园,漫步到美泉山上的凯旋门俯瞰宫殿全景。大约需要3-4小时。

















1)Imperial Tour, 10.5欧;2)Grand Tour,13.5欧。差别在于后者能多参观一些房间,而且是美泉宫的精华部分。宫殿和花园中收费景点的联票主要有3种,classic pass 16.5欧、class pass plus 19.5 欧和gold pass 39.9欧。前两者都在Grand Tour的基础上加上了花园中的Crown Prince Garden、Maze & Labyrinth、Gloriette with viewing terrace等景点,plus更有苹果派制作体验。而Gold pass包含美泉宫中的所有收费景点,如动物园等。如果还去参观霍夫堡的话,可以买两者的联票Sisi Ticket,23.5欧,省去排队时间。
霍夫堡的广场上有很多雕塑,但最美丽最有名的是伊茜茜公主的坐像,面对坐像的远处,是茜茜公主博物馆,一个皇后的神话。作为一个美丽而深受爱戴的皇后,博物馆展示了伊丽莎白的生活和个性,她对宫廷礼仪的反抗、对美丽的疯狂追求、对体育队诗歌的痴迷。总觉得世俗和舆论给茜茜戴上了太沉重的枷锁,她不过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渴望拥有一份简单而炙热的爱情,喜欢在镜子面前梳理自己乌黑的长发,爱好骑马、旅行,只是因为头顶皇后的光环,一切皆不由己。1898年9月10日在日内瓦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卢伊季·卢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锉刀刺杀身亡,结束了她不幸而传奇的一生。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听到茜茜被刺的消息后,黯然地对他的贴身管家说道:“你不知道我有多爱这个女人!”茜茜公主对于我而言,就如同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但事实上,她是真正存在的,并且有一段属于她的历史,这里就可以真正感受到当时的一些事物,一切都是曾经发生过的,而你此时就站在那段历史的面前。














门票Tips
在霍夫堡左侧门进入后,瑞士宫的前方。门口处有公主剪影等你。如果你买的是套票,在参观完银器馆后在领取讲解器的柜台左侧上楼就是博物馆。霍夫堡有讲解器,无中文。
霍夫堡
霍夫堡皇宫一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称欧洲之最,包括Sisi公主博物馆、银器博物馆、西班牙马术学校等等。现在的宫廷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抛光的大理石砌成、用白金装饰的豪华大厅,里面有皇帝家族成员的半身像和三幅绚丽多彩的天花板壁画。宫殿南端有一座修女院,修女院的两座巴洛克大门很有特点。在皇宫花园中有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塑像。茜茜公主与弗兰茨?约瑟夫1853年8月在这里相遇,而后成为奥地利皇后。一直以来茜茜公主都深受奥地利人民的喜爱。
霍夫堡皇宫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辉煌的见证,从13世纪到1918年,几个世纪的统治,都在霍夫堡皇宫中有体现。相比起美泉宫,这里更像是统治者的宫殿,彰显着权利。一座城市若是做过帝都,那气势很明显就存在于那里。霍夫堡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经的哈布斯堡家族把他们的居所放在了维也纳市中心,气势恢弘。


















第2天
在老城区主街粮食胡同9号,那座黄色竖立着奥地利国旗,挂着竖琴形音乐标识的楼里,就是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诞生地。事实上,这个城市到处都是莫扎特的身影,他活的时间不长,却为这个城市常年作贡献。
这里恐怕是维也纳人气最旺的景点,可以身临其境的看到天才出生的房间,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地方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的天才之一。走在这潮湿幽暗的楼道里,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它将引我们进入十八世纪莫扎特生活的世界。







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维也纳老城区的心脏地带,是维也纳城市的标志,也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教堂最特别的是屋顶上的琉璃瓦,这些琉璃瓦被拼成了哈布斯王朝的徽章形状。教堂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遍体被战火留下的伤痕。听说奥地利人不准备掩盖这些伤痕,因为他们要在和平中警惕战争,在安乐中不忘艰辛。













拍摄Tips
最好采用全画幅相机加16毫米焦距的镜头拍摄。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其南塔是仅次于科隆大教堂的全世界第二高教堂尖塔。直插云霄的塔尖和黑灰色的外力面令教堂看着格外的恢弘雄伟,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镶嵌在两侧屋顶上的五彩缤纷的拼花瓦片。
夜晚时有七彩的灯光打在外部的墙壁上,扑朔迷离;白天时雄伟壮观;清晨,游人罕至,静静的在教堂内慢步,自上至下,自外而内,心境平和安宁,说是次洗礼也不为过。
中央墓地
公墓内安葬着很多杰出人物和大师,其中有贝多芬和舒伯特和施特劳斯等,图片左边的为贝多芬,右边的为舒伯特,而莫扎特居中。但一般认为莫扎特当时和平民安葬在一起,而平民的墓碑10年之后就会被挖出循环利用。所以此处莫扎特的墓的应该属于衣冠冢,或有待继续考证。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眼中,公墓在我眼中也是雕塑博物馆,很多墓碑造型十分精美,设计大胆,简直就是雕塑艺术的杰作。







第3天
梅尔克近万年来都是奥地利的精神文化中心,这里的梅尔克修道院还曾激发Umberto Eco的侦探小说《浪漫的玫瑰》的灵感。该镇以一座始建于1089年的圣本译会修道院而闻名于世。这里保留着一些古色古香的房子,包括一处先前的修道院客栈、一所保护起来的文艺复兴风格邮局、护卫塔楼,及一座带有醒目十字架的15世纪牧区教堂。
梅尔克修道院高居山顶,俯瞰多瑙河,和瓦豪Wachau河谷一片都是世界文化遗产。鹅黄色的外墙十分耀眼,宏伟的建筑令人惊艳、惊叹,里面的图书馆藏有无数的中世纪手稿,由于其名望和学术价值,在1780年到1790年约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奥地利的修道院时,梅尔克修道院得以幸免。还有大理石厅以及装饰豪华皇帝台阶都不可错过。














交通Tip
维也纳火车西站Wien Westbahnhof—梅尔克 Melk小镇乘坐火车往返,自动售票机购买,每人€10.67。
(1)维也纳火车西站Wien Westbahnhof—梅尔克 Melk小镇:直达慢车6:00、9:00、11:00,以后每整点一班,车程1小时18分钟。
(2)其他慢车需要中途转车。梅尔克 Melk小镇—维也纳火车西站Wien Westbahnhof:从11:40起,每整点40分有直达车到维也纳火车西站,车程1小时20分钟。
(3)从萨尔茨堡到梅尔克 Melk小镇,在St. Pǒlten 转车。从哈尔斯塔特到维也纳的途中也要经过St.Pǒlten火车站。
第4天
哈尔施塔特湖
国家地理的一张照片中的火车将带我们来到世界上最美丽小镇----哈尔施塔特。严格地说,哈尔施塔特并没有通火车,只是在哈尔施塔特湖边,与哈尔施塔特小镇相对的另一侧有一个命名为哈尔施塔特的小站,在此下火车后还需要乘坐小渡轮,才能到达哈尔施塔特。哈尔施塔特火车站是一个非常小的火车站,甚至没有工作人员。以前的某些攻略上说,若是从哈尔施塔特出发去别的地方,必须要提前在网上或者别处火车站买好票。但实际上,现在的哈尔施塔特火车站是有自动售票机的,所以这里是可以购买到去往别处的车票的。下了火车,从站旁的小径往湖边走一段下坡路,就到了渡船码头。那里正好有一艘船在等着,很显然,每一趟渡船是和每一列火车抵站的时刻正好衔接的。靠着船舷,能远远望见对面湖岸巍然耸立的高山下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那里就是哈尔施塔特











哈尔斯塔特住宿Tips
哈尔施塔特小镇的面积很小,能提供的住宿也不多。说实话。哈尔施塔特的住宿是很贵的,但若是在旅游旺季,往往依旧是一房难求。通过网络预定家庭旅馆。
第5天
哈尔斯塔特的魅力
依山傍水,宛如仙境。它不仅以独特美丽的风景吸引人们的关注,其历史文化更是渊源悠久。该村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史前阶段。因此,此地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还是欧洲考古学家偏爱的重要考古遗迹之一,学者们在此探究欧洲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听说韩剧《春天的华尔兹》在此取景,引来无数年轻韩国人。
墓园
半山腰的天主教堂,是哈尔斯塔特镇上最重要的教堂,教堂边,是小镇的墓园,其中亦包含了新教及其它信仰的人士。因小镇墓地有限,年长日久便渐渐拥挤起来。后来就有了规矩,先人为后人让地,先人的头骨则留在教堂的一隅,供人缅怀。600多个头骨堆叠在一起,上面用优雅的字体描了姓名,生卒年月,还有十字架和玫瑰花的花纹,在肃穆以外,竟然还有一丝特别的温馨。




人骨室
与捷克的人骨教堂不同,哈尔施塔特的这个应该称为人骨室。因为墓地有限,哈尔施塔特去世的人可以根据生前遗愿将自己的头骨在死后十年摆放在这里,头骨经过特殊处理得以永恒,上面写了逝者的名字和去世时间。生前还可以选择画在头骨上的图案:常青藤、橄榄枝、千树叶和玫瑰,另外三个的寓意记得不太清楚,大概都是和平、健康等象征,唯有玫瑰记得最清,代表了爱情。




在一百多年以前,当哈尔斯塔特还未为世人所知的时候,它主要是一个以发掘周围山中盐矿为产业的小镇。如今,这个保留的盐矿,可以重现当年的岁月,走过矿工们开挖的深洞,还能尝试一把刺激的矿工滑梯。盐矿在哈尔斯塔特镇口的山上,可以爬山上去,也可以搭乘缆车。从山上望湖,风光无限。








第6天
伏案与萨尔茨堡
对于大多数的旅行者来说,萨尔茨堡的文化历史以及自然风光是让大家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这里也是很多《音乐之声》迷们向往的地方。当然,这里的音乐文化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撇开莫扎特和卡拉扬的名气,每一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以及大大小小的音乐季吸引了世界上数以万计的古典音乐专业及爱好者,在这里享受世界最高等级的音乐盛宴。
萨尔茨堡不像很多城市有着明显的代名词,很多人都会说,萨尔茨堡是靠着莫扎特而出名,甚至说靠他来赚钱。的确,在这里,有太多与莫扎特相关的景点以及以莫扎特命名的食物、商品。但是,这里的人文历史,一年四季不同的风貌,精致而又不失大气值得探究的博物馆以及各类建筑,似乎像挖掘不完的宝藏,总会带给不同的惊喜。
萨尔茨堡生活节奏较慢,闲暇时间一杯咖啡可以坐一下午。喜欢晒太阳,好旅游,生活较安逸。很多人对古典音乐相当了解,甚至会几门乐器。业余玩票性质的交响乐团,管乐团非常之多,家庭音乐会这类的家庭活动也非常频繁。
属于我的萨尔茨堡,与音乐有关的那部分,只有夜幕降临时,响彻大教堂广场的萨克斯风,这辈子都无法抹去。和这个城市有莫名的眼缘,也许因为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样子,也许是那和煦的春风、柔和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悠闲的城市氛围恰到好处地撩拨了内心。

城市随拍





萨尔茨堡要塞
萨尔茨堡城堡可说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老城区山上,历史悠久,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城堡内有街道,四周是又高又厚的城墙。这里曾经是历代萨尔茨堡市主教的居住地。整座城堡面积十分广阔,有庭院和多座建筑物,如大主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厅堂、音乐厅、主教居室、兵器馆、囚犯馆、中世纪刑具展览馆等等。
在萨尔茨堡要塞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进攻者能攻占下它。城堡过去常年是一座防御设施,间或也作为主教官邸。同时,它还充当过兵营和监狱的角色。古堡内保留了中世纪的手风琴及刑具。到古堡游览,除可居高临下欣赏古城的壮丽景色,也可领略当年王者的风范。












萨尔茨堡大教堂
萨尔茨堡的主教教堂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心地,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教堂。教堂免费开放,如果你自愿捐善款的话,在入口处有神父为你送上祝福。神父会很多种语言的问好,他可以从你的长相分辨出国籍同时送给你不同语言的祝福卡。此教堂也是莫扎特受洗礼及担当教堂乐师的地方。
这座巴洛克式的萨尔茨堡大教堂,和维也纳哥特式的斯泰芬大教堂风格迥异,两者都很宏伟大气,但带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哥特式的教堂散发着一种威严、冷酷、甚至有点恐怖的感觉,它的尖顶直冲云霄,压迫感十足;而巴洛克的圆顶显示着一种包容、一种厚重,给人正大光明、值得信任的感觉。也许是巴洛克流行的时期也伴随着欧洲的宗教改革,其带来的自由气息和巴洛克的光明感互相呼应,让我觉得在这里仿佛上帝更近一些。










第7天
音乐之声》之旅
在街头随便抓个当地人问,这儿最让你自豪的是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这里是音乐巨匠莫扎特的出生地。对萨尔兹堡人而言,莫扎特是萨尔兹堡对世界文明更重要的贡献。但如果透过满街莫扎特巧克力球广告的花花绿绿,除了出生,莫扎特的一生似乎和这里没太大关系。让萨尔兹堡真正名扬世界的,是音乐大片《音乐之声》,美妙的歌声征服了人们的心。从电影拍摄的现场到餐馆里佐餐的歌舞剧,街头巷尾到处都能见到这部影片的各种场景重现。1965年首映后,电影展现的浓厚文化,壮丽的巴洛克建筑,尤其是萨尔茨堡及其周围美丽的自然风景使萨尔茨堡一夜成名,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蜂拥而至。
萨尔茨堡主教宫是老城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电影《音乐之声》中玛利亚从修女山修道院离开,搭车前往特拉普别墅的途中穿过官邸官场,高唱《充满自信》。






米拉贝尔公园
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娅和孩子们围绕着米拉贝尔宫花园中心的喷泉载歌载舞。这座宫殿旁边的飞马雕像喷泉以及通往玫瑰山的台阶都曾出现在电影中。这里曾作为大主教舞会大厅使用,莫扎特小的时候曾在此演出。宫殿中的其他房间现作为市政厅及市长办公室使用。












修女山修道院
修女山修道院紧邻萨尔茨堡城堡,是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最古老的女修道院。修女山修道院不仅在电影《音乐之声》中频繁出现,而且对于真实的特拉普一家来说也很重要。电影中的故事原型玛丽娅是这里的见习修女。影片中玛丽娅晚归修道院,孩子们到修道院的门口请求玛丽娅回家等都是在此拍摄的。









海尔布伦戏水宫
海尔布伦戏水宫坐落在萨尔茨堡南部6公里处,是17世纪建造的大主教的夏宫。《音乐之声》中拍摄爱情故事的主要场景——玻璃凉亭后来被存放在这里。丽莎和罗浮在此约会,唱《16岁17岁》,成为电影中最浪漫的场景之一。
巴洛克式宽大的庭院里,有许多变化多端,奇异有趣的喷泉。罗马式剧院前的石桌、水池、洞穴和文艺复兴式花园构成了迷人的戏水宫。戏水宫里设有许多戏水机关,当时的大主教用以戏弄消遣其宾客









回程
匆匆夜色,赶着最后一般火车

尾篇
奥地利没有法国和意大利那样举世闻名的标志性建筑,也不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国家,奥地利最出名的应该是古典音乐,这里是诞生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几位音乐天才,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因此被阿尔卑斯山包围和被多瑙河环绕的奥地利,整个国家从骨子里透着优雅高贵。走在维也纳和萨尔兹堡的街头,感慨奥地利是一个不错的移民目的国,除了他们说德语外这点障碍以外,奥地利城市交通便利,人民亲和热情,让我觉得像苏格兰人民那样友善,气候宜人,没有法国和意大利那么热,也没有英国那么多雨,有着和瑞士相似的阿尔卑斯山风光,最重要的是,奥地利的物价很便宜。
我想我晚来了两百年,在奥地利的每一个角落,我不断的叹息着。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早己落幕,而它的影子四处可见。蛋糕店外,玻璃橱窗上倒映着街道尽头皇宫华丽的轮廓;宫殿般的酒店沙龙,帝国昔日的皇帝画像高挂在墙头,默默俯瞰浅酌着咖啡的时髦的现代人;地铁里的首饰店里,伊丽莎白公主当年的头饰,成为如今最热卖的单品。当你融入了这样一个充满着贵族气息的国度,又如何能不装模作样的奢侈一番呢?
目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