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136
惠斯勒等(3)
【铁人游】印象加拿大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旅行线路小贴士:1,温哥华-惠斯勒(透明火车三个小时,或者自驾汽车三个小时,或者长途汽车三小时,或者站在路边伸出大拇指,不过时间不确定。不过最拉风的方式是乘坐水上飞机从温哥华直接飞到惠斯勒的水上机场,价格成人209加币儿童112加币)2,惠斯勒的住宿从豪华旅馆到廉价的宿营地都有,还有一种带厨房洗衣机的家庭式公寓非常适合全家或者几个家庭一同居住 3,惠斯勒的各种活动-譬如说滑雪山地车单人皮艇等等都能租到运动装备,如果要购买的话反季节打折促销活动几乎所有的店铺随时都有 4,惠斯勒的大超市可以采买包括蔬菜肉类等等各种生活必需品 5,惠斯勒的下午十分炎热,街上人不多,很多餐厅都搞下午促销-譬如说某个餐厅从下午一点到五点的生蚝一块钱一个,很多人都不顾炎热前来过嘴瘾 6想要到惠斯勒进行夏季滑雪活动的亲们,惠斯勒的滑雪活动从每年8月到11月不开放
这是我加拿大多篇游记整理而成,并不按时间排序,初始时间以第一次出游时间为准。
<strong>抵达温哥华</strong>
温哥华,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城市,第二次来到温哥华似乎倍觉亲切。
<strong>Gran Ville Island Stage</strong>
一到达,我便马不停蹄第前往当地的“温哥华798”-一个叫做格林维尔的艺术街区
这里有很多画廊艺术品店咖啡馆等等,还有一个艺术设计学院
不过最接地气的是这里居然开了一个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自由市场,或许是受惯了艺术的熏陶,以至于这个自由市场都充满着小资的味道
虽然也是蔬菜大肉的,但这个市场里每家商户都极尽所能地把各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日常用品装饰得颇有感觉
而水果本身的色彩加上精心的布置,让人一看就那么有食欲
与此同时,在市场里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幽默
以及让人垂涎欲滴的制作
虽然是市场,但这里却看不到任何脏乱-反而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温哥华格林维尔艺术街区实际上不仅仅是个与艺术有关的地方,更是一个与文明有关的地方⋯⋯记得以前在日本旅行期间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即很多女士在如厕之后还要清洁整理自己使用后的马桶,之后还特地把手纸叠一个角出来,意思是告诉后来者马桶已经擦拭过了请放心使用-实际上很多国家的公民在公共场所上厕所之后都会清洁整理一下自己刚刚用过的马桶,这早已成为一个文明人的新标准了。
<strong>饕餮午餐</strong>
坐在面朝大海的窗边喝上一杯醇香的咖啡,这样的惬意吸引着各种年龄的顾客
有趣的是在这里卖“煎饼”的中国移民,实际上卖的是西式的可丽饼。
格林维尔艺术街区里不乏好的餐馆
这个“好”不仅仅是拥有美食,同样也拥有环艺设计上的匠心独具
瞧瞧这份华夫饼,看上去是不是很诱人?
餐厅的男厕所里有一个含蓄的标志-
这样的标志我记得在欧洲的某些国家也见到过-这样的警示其实是为了避免下一个客人的尴尬吧。看到这个标志不禁让我想起在国内时常遭遇的囧境-我想说如果你非要站着小便的话那么在完事之后一定别忘记用手纸把马桶圈上的遗洒物擦拭干净,因为文明人的新标准就是:当你走处厕所的时候厕所务必是干净的!
<strong>前往惠斯勒</strong>
这次温哥华只是一个中转站,我将和几个朋友一起深入美丽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 BC省)内陆进行一段户外之旅,而我们的第一站就是享誉世界的惠斯勒。这是位于温哥华近郊的火车站,这座小小的车站是专门为前往惠斯勒的游客准备的观光车站。
去惠斯勒的火车十分有趣-从没有玻璃的敞开式到普通式车厢最后过渡到几乎全透明的“玻璃车厢”,今天我们要乘坐的就是能够360度全方位欣赏车外风景的“玻璃火车”。
上车后走进玻璃车厢之前我顺便张望了一下餐车厨房-一水儿的不锈钢设备看上去十分干净,一位老厨师正在为乘客们准备甜品-添加了草莓和覆盆子的酸奶。
乍一走进传说中的玻璃火车还真有点不大适应,除了顶棚上一长溜空调外几乎完全都是玻璃,不过因为空调十分强大所以尽管外面骄阳似火,车厢内却依然凉爽舒适。
找到座位,先拍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
车厢里的服务员几乎一水儿的大爷大妈,不过说话的神态语气都令人倍感亲切,这位大妈级的服务员不仅优雅而且还十分幽默。
而这位老大爷不仅尽职尽责而且每次的服务都带着真诚的微笑,一会儿送水送餐一会儿递送毛巾,按照国内的标准绝对称得上是省级劳模了!
车厢进入隧道的时候最为有趣,玻璃火车宛如时光穿梭机一般一乎儿钻进了黑夜一乎儿又走出黑暗一头钻进丛林之中。
列车时而走进丛林时而靠近湖边,窗外的景色也是变幻莫测。
车厢里的乘客们一边品着英式红茶或者咖啡一边忽而左忽而右地朝外张望
有时候乘客们还会走到列车后面的敞开式车厢里体验一下兜风的乐趣,而车外的行人住家只要看到火车都会停下来向我们招手微笑
经过三个小时,我们的目的地惠斯勒到了,这座充满活力充满魅力既有田园又不乏都市味道的小村镇用铺满鲜花和绿植的怀抱热情地迎接着我们
<strong>初访惠斯勒</strong>
这座不久前刚刚成功举办了冬季奥运会的村落将会带给我们更大更多的惊喜!我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惠斯勒。
一到酒店就看到大堂最醒目的位置放置了大量的广告,粗略估计至少有三十种户外体育活动,一时竟看得有些眼花缭乱了。没想到惠斯勒这个以冬季雪上项目驰名的小村镇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夏季活动。
这里有专程从北美乃至欧亚各地前来打高尔夫球的游客,惠斯勒的高尔夫球场本身就是风景如画之地,很多专程前来打高尔夫球的人恰恰是被这里旖旎的风光所吸引
加拿大人热衷于运动本身,似乎对行头也不是十分讲究-玩儿到 High处甚至赤脚上阵。因为惠斯勒的生态保护得非常好,所以时而会有野生动物前来“助阵”,我在惠斯勒的高尔夫球场的大堂里就看到了两只野熊躺在高尔夫球场草地上"晒日光浴"的照片
惠斯勒的高尔夫球场-看上去是不是很漂亮?
惠斯勒被群山丛林所环绕,登山或者散步可真是找对了地方,不过真的要小心不知道从哪里蹿出来的野熊-当然,遇到小松鼠和土拨鼠乃至野鹿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哦
前来惠斯勒的年轻人对刺激性强的活动更为青睐-看看他们的穿着你猜得出他们将要干什么吗?
还有这些疲惫的背影,他们是做啥运动的?
或许是夏季的缘故,很多不是十分富有的人纷纷前来惠斯勒却并不住宾馆-这里除了酒店旅馆之外还有便宜的宿营地,甚至有湖边草地也成为野营者理想的过夜之地
惠斯勒的城市节奏是紧张而舒缓的,运动之余这里为人们提供的更多的是浪漫是宁静是亲近自然的条件
在惠斯勒,人们的生活节奏大体是这样的-早晨起来先进行各自喜欢的某种运动
运动累了之后找一家餐厅或者咖啡馆甜品店等等坐下来歇息
或者回到房间洗个澡之后逛街购物-在惠斯勒你不用担心没地方可逛,世界级的户外运动品牌专卖店随时都能找到
如果非要找到这里与大都市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里的街道更卫生也更安静,同时这里的动植物更丰富
人们来了停停了走,一年四季这座村落都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
即便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也绝不枯燥,各种运动不仅吸引着成年人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吸引着孩子
惠斯勒的冬季以滑雪闻名,而其他的季节各种运动更是异常风靡-瞧瞧这二位的打扮,这是老少咸宜的溜索运动,在两山之间的钢索之间顺势而下有如化身为蝴蝶一般,那种象风一样的感觉会让你如醉如痴。在惠斯勒最长的钢索竟然达到一点三公里,溜完之后你会大呼过瘾!
在高高的杉树尖上划过的瞬间一种飞行的乐趣刹那间便完全化解掉了先前的紧张与忐忑
在各项运动之后人们最最喜欢的便是在美丽的湖边找一片最柔软的草地躺下来,然后肆无忌惮地呼吸青草的香味
这里的人似乎对日光浴具有难以抗拒的心理-只要拥有阳光,湖边草地上一定会聚集起各种年龄段的人
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景象时而出现在你的眼前
加拿大人喜欢山绝不意味着对水的抗拒-与湖泊河流有关的运动在惠斯勒也是丰富多彩-譬如说这种独木舟,只不过超轻的塑料取代了原始的木料
湖中垂钓也深受当地人的热爱-左侧的这位老兄是身后的那对夫妇雇来给自己上垂钓客的“垂钓老师”
我也找了个老师,不过不是玩垂钓,而是玩儿这个
这种没有底鳍的“船”是很难划的-其实不要说划即便是要想站上去不倒都已经很难了,不过玩儿这种运动的最大的魅力就是-拥有难度!最激动的时刻-对自己来说就是没掉下去,对旁人来说就是别人掉了下去!
还有这种垂钓-可以深入湖泊的深处而不用担心安危
在惠斯勒还有一种时髦的运动-如果非要把这说成是运动的话-非常有乐趣,那就是乘坐水上飞机飞到位于山顶附近的湖泊并在那里午餐!不过这种运动的难度同样惊人,毕竟山顶附近的湖泊水面不是十分宽敞,所以对飞机驾驶员的要求就非常之高了,但是唯有乘坐水上飞机你才可以近距离底俯视雪山
这种几乎常年积雪的山让人们即便在赤日炎炎的夏季也可以从容地滑雪
看到这张照片后你不会再怀疑前面几副照片中人们在烈日下穿着滑雪服的目的了吧?不过需要提醒那些想在夏季到惠斯勒滑雪的朋友们,惠斯勒的滑雪季即将在八月一号结束-每年的八到十一月滑雪场打烊!
我习惯于把最好吃的菜留到最后-在惠斯勒,在本人看来最富有激情最具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当属山地自行车!不要说每年举办的专业山地自行车比赛,即便是看看普通自行车爱好者从山顶俯冲而下的镜头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了。禁不住诱惑我也租了辆性能卓越的山地自行车和全套护具坐上了开往山顶的缆车!
因为上一张图片中的骑行难度太大,我选择了这副图中显示的最低难度-尽管说是最低难度,仍然在骑行的线路中遇到好几段坡度大于45度的陡坡,好在租来的自行车具有优异的刹车系统,得以保证即便在最陡的坡上也能立刻减速,所以没等一圈骑下来就立马上瘾了-我敢保证,只要你骑上一会儿也会上瘾的,而且尽管有些地段坡度很大,但只要按照山地车老师的叮嘱安全问题是完全没有任何担忧的
或许也是听上去危险玩起来上瘾(而且也并不危险的缘故),很多学龄前的儿童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所以,在惠斯勒,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一群一群的小朋友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从山顶上俯冲而下的“壮观景象
最遗憾的是在我从山顶骑行下来的时候没有抓拍到一个约摸三岁大的小男孩从我身边一蹿而下的精彩瞬间,但我至少应该为没有再看到过他的背影而惭愧万分
在惠斯勒,还有一项最最牛的运动-“吸氧运动”,无论在丛林中小溪畔还是山顶上-我敢肯定-只要你尽情地呼吸,都会换来无限的愉悦,尤其对于那些从没见过如此湛蓝如此干净的天空的来自灰色空气中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吧⋯⋯
<strong>Kumsheen</strong>
离开惠斯勒之后驾车前往立顿,一个只有两千人的小镇-实际上此行的目的地距离立顿还有六公里-一个叫做Kumsheen的度假村
帐篷里虽然没有水电但并不意味着住宿条件的简陋-浆洗得平平整整的床单被褥以及手感舒适的毛巾足以超出人们对帐篷屋的期待
接待站面积虽小,但是很有品位
更绝的是每一个帐篷里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铁匠主题的帐篷里准备了打铁的用具,马厩的主题则备好了马鞍马蹬⋯⋯
尽管很多家居饰品都已十分老旧但却丝毫没有破败或者廉价的感觉
这个帐篷是诊所的主题-各种医疗器械被演绎成起居用具或者别致的装饰品
倒是大堂里的一些类似老缝纫机之类的古旧用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个已经拥有四十年历史的度假村
帐篷里没有电,这种古老的燃气灯便是夜晚照明的必备
接待站的背面似乎别有一番风景-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森林以及院子里的鲜花绿植为客人们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氛围
诊所主题的帐篷里这个可爱的花盆看上去是否有那么点儿眼熟?
其实这样的帐篷才是客人们度假的住所-没有洗手间甚至没有电,据说这样的设计恰好迎合了人们追求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理念
当然,如果想省钱还可以自驾前来并撑好自带的帐篷
每天中午帐篷里酷热难耐,但是人们正醉心于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房间”里几乎不会有人,而到了夜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便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无需空调,甚至在炎热的夏季仍然需要用棉被度过凉爽的夜晚
甚至用原始的方式烹调出最合心意的美味
度假村里最奢侈的估计就是这个游泳池了,如果愿意还能在里面打打水球
度假村十分讲究环境艺术,而取自大自然的各种东西则是环艺设计最好的道具
全家老少或者呼朋唤友,到度假村来住上几天,过一过没有WiFi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洗衣机的“原始生活”,这样的体验或许会唤醒你内心深处早已被遗忘的记忆
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很多前来度假的人喜欢在车顶上“扛”一条小船或者带上性能卓越的山地车
更有些人干脆以船为家,车当厨房,大江大河当作浴缸
而我此行最重要的活动则是穿上救生衣,来一段激情四射的漂流运动
<strong>河道漂流</strong>
立顿附近有一段波涛汹涌的河道,Kumsheen度假村正是利用这段河道的优势傍水而建
来自加拿大全国各地乃至北美各地甚至欧洲各地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之所以源源不断地涌来就是为了体验一番与激流搏斗的乐趣
这段急流长达几十公里,各种险峻各种落差使得这段漂流充满着各种紧张各样惊险和多种刺激
惊叫声尖叫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由始而终
而“恶魔👿”“搓衣板”“丈母娘”“切菜刀”等等各种有趣又吓人的名字让漂流既充满激情又充满趣味
到了流速舒缓的河段人们便纷纷跳入水中畅游一番
我同样未能经受住这样的诱惑,奋不顾身地“落”入水里
<strong>Kumsheen</strong>
回到度假村之后仍觉意犹未尽,恰好遇到度假村的创始人及她的长子并和他们攀谈起来
原来,这个度假村建立于四十多年前,上图中的老妇人当时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妙龄女郎,大学毕业之后追随着爱情投身于大自然,和夫君一起在立顿附近建立了这个充满挑战及丰富想象力的度假村,最初的几年每年只有几千块加币的收入-面对困难两个年轻人没有轻言放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当初的夫妻小店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市值三十多亿加币的上市公司。了解完这一家人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体验完漂流的激情与乐趣的同时,我忽然明白了“理想”“爱情”“乐趣”“坚持”等等诸多词汇之间拥有的内在联系⋯⋯
<strong>戴维森农场</strong>
在立顿过足了漂流的瘾之后下一个不可错过的节目便是加拿大最最引人入胜的农家乐了-离开立顿前往此行的下一站闪耀之山,“进山”之前特地绕道参观了一座美到极致的农家乐-戴维森农场,这座经过四代人艰苦耕耘的家庭农场以其丰富的物产和精彩的设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个远离大都市的农家乐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由得不想到中国-一半的国民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如何让国民实现从温饱到小康乃至朝向富裕方向的转变,看看加拿大这座叫做戴维森的家庭农场,或许我们会得到不少的收获与启示吧。
走出停车场,戴维森家的形象代言人-这个可爱的卡通人物便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尤其是裤腿上的补丁似乎在诉说着这家人由贫穷到富裕的奋斗历史。
戴维森家最吸引人的当属这家土特产商店了-虽说卖的是土特产但是从店堂的设计装修到布局用色等等却绝不逊于那国际化大都市中的著名的连锁店品牌店-这里颇为有趣的设计是在商店高高的窗户之下设计制作了一条微型铁路线,一个火车模型不停地奔跑在铁轨上,成为了一道别出心裁的靓丽风景。
虽说是农民们开设的土特产商店,但这里不仅不土反而是洋味儿十足
商店的灯光设计色彩设计几乎堪称环艺设计的经典之作!
我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出自戴维森家庭农场还是另有高人指点
总之,人们走进商店之后几乎全都欲罢不能,非要买够为止-看来环境艺术也是生产力吧
店里最最“朴实”的角落就是水果柜台了,不过这样的品相何必画蛇添足呢,诱人的水果本身就是最好的装饰了吧-值得炫耀的是我几乎以国内五分之一的价格吃到了最最新鲜的车厘子,所以如果有机会来的话一定要多买多吃,否则回国之后一定会后悔的。
戴维森的土特产商店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油画摄影作品乃至古董家具装点着每一个角落
即便是普通的商品也会精心地布置一番,以使之艺术化
而按照主题分类摆放的好处一目了然,既能够强化设计理念又能产生连带的生意,看来加拿大的农民还是创意满满的啊
说到创意,其实最有创意的就是这些即便在国内也早已经淘汰了的拖拉机-戴维森家竟然把生产于六十年代的拖拉机变幻成了供顾客们参观及到田间采摘的交通工具,而且仅就这交通工具本身来看也已经足够拉风足够吸引人的了
当我蹲在拖拉机边仔细欣赏这在国内曾经辉煌现而今却已几乎绝迹了的东西的时候,不由得为我们自己在创意上的贫乏及物质上的浪费而遗憾
戴维森家的四女婿,农家乐的拖拉机手
他骄傲地驾驶着拖拉机把一群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带进农田参观采摘,因为省去了人工采摘的费用,所以在这里采摘之后的价格绝对不会有比商店或者是市场行情更贵的情况出现。
这里的农作物不使用农药,堪称真正的绿色无公害
农场的面积很大,不同的区域种植着不同的作物
戴维森农场的几个拖拉机手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把他们带到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的田间地头
这家农场的作物非常丰富,有些瓜果甚至叫不出名字
还有些瓜果菜蔬和国内比看上去已有些面目全非-譬如说这种颜色的青椒
戴维森的家庭农场不仅吸引着成年人对孩子们来说也具有相当的诱惑-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动物园,供孩子们与小动物亲密接触
我起初怀疑这里的农作物是否真的没有使用农药,戴维森的四女婿不由分说摘下一个青椒连擦都没擦就开始吃了起来,我也摘下一个尝了尝,竟然使甜的!
回到公路边的土特产商店我决意好好地Shopping一番
在土特产商店里转了一圈发现这户人家的产品极其丰富-大体估算差不多有上百种,而且戴维斯家还专门注册了商标-看看这陶瓷杯是不是很想据为己有?
戴维斯家的棒球帽,很多顾客买来留作几纪念
而戴维斯家品种最丰富的大类就是各种果奖辣酱奶酪等日常调味料了
如果不知道买哪一款还可以到试吃台免费试吃之后再做决定
我不知道这个家庭农场究竟合并了多少家相关的企业,实在不敢相信一户人家竟能够生产出如此丰富的产品
而且戴维森家的VI 设计也是相当出彩-每一种产品上都在醒目的位置打出戴维森的商标
戴维森家不仅生产农产品,他们似乎也涉足轻工业
戴维森的家庭农场如此成功,以至于这个小小的农家乐已然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不仅是加拿大本国人,来自欧洲各地亚洲各地乃至遥远非洲的游客都在此留下了足迹
戴维森家除了土特产及家居饰品外还专门为各种书籍辟出了位置,使得整个农家乐多了几分书卷气和文化感,很多顾客会买一本感兴趣的书坐在鲜花围绕的咖啡馆露天座椅消磨一段时光,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与大都市有什么太多的不同-要说不同当然也有,就是这里更多了一种宁静,多了一份与自然亲近的交流的空间,多了一片空气清新的蓝天吧
临近离开戴维森农场的时候忽然发现了另外一辆老爷车,使得我的这次农家乐之旅又多了一次惊喜
在土特产商店门外的长廊展览这戴维森家的奋斗历史,这几乎就是加拿大这个国土广袤的国家其农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吧。我不知道对于人多地少的我们来说是否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但我至少相信,我们广大的农村不会永远都落后于城市乃至落后于时代吧。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戴维森家绝不仅仅是个个案,加拿大许多地区的农家乐都极其富有特色-譬如说这站在高架上的羊吧,是另外一个叫做LogBarn的土特产商店,站在高架上的羊就是这家人最最出色的设计
顾客们只要在桶里放上一些玉米,站在高架上的聪明的羊就会喜洋洋地转动辘轳吊起小桶-这样的表演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创意典范
如果没有人往桶里放玉米,聪明的羊就会知趣地走下梯子回到羊圈之中
这个农家乐尽管在产品的种类上没有戴维森家多,但在环境艺术的追求上却毫不相让-譬如说这废弃了的老卡车,就被巧妙地设计成了巨大的花盆
还有那高高的长颈鹿,是除了会摇辘轳的羊之外最吸引人的卖点了
不过,最招眼的当属这个充气的人偶,其大小足以让你在几公里之外就发现他了,想错过都几乎没有可能-关于加拿大农家乐的见闻还有很多,只是实在无法在此一一言说,不过有一点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那就是热爱农村,诚实待客,创意无限⋯⋯
2016-01-13发布拍摄于2018-04-22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