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等(8)
禾木风景区等(5)
63天23500公里的新疆之旅(5)
<strong>向禾木村前进</strong>
7月6日,为赶在8点前到达禾木村,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临近禾木,天已放亮。
临近禾木村的一段路已经修好
车主小伙子是哈萨克族,非常健谈,一路吹牛。还说前年一对来此旅游包他车的河北父女,女孩喜欢上了他,与他依依不舍,女孩的父亲发火警告他不许乱来,父女两回家后,父亲还打电话来骂他,呵呵!
<strong>禾木村</strong>
禾木村新建的宾馆区,3年前秋季来时,刚开工兴建。
车主的哥哥在禾木村开家庭旅馆,他把车子停在哥哥家,我们也在他哥哥家停留歇息。
吃了自己带的早餐后,开始在村里转来转去,除了住在他哥哥家几个游客和我们5个人,整个村子没有其它游客。因我3年前来过,熟门熟路先来到禾木桥前,桥已被冲毁,村民说2013年就被冲毁了,修好后,今年又被冲毁了。遗憾不能到河对面拍摄美丽的风景,也不能到观景平台看禾木村的全景。
只好回到村子里到处闲逛,随处拍拍。
车主哥哥家
车主哥哥家的院落
我们向可以看见整个村庄的北面山坡走去,慢慢悠悠,边走边拍。
一辆白色普桑朝我们开过来,两个人来到我们面前,掏出证件,说是景区工作人员,要我们补买票,每人80元,说了很多理由,总体比较客气,也说的在理,5个人补了4张票了事。
登上山顶,远眺禾木村全景。
远眺进入禾木村的公路
我晒着太阳小睡了一会
这个小狗在路上遇到我们,就一路跟着我们上山了,我们停下休息拍照,他就在我们周围呆着,他眼睛生病了,不停地用前爪挠眼睛,让人看了生怜。
突然下起了雨,赶紧下山。
路遇3个可爱的小姑娘,华华给她们分发糖果。
呵呵!还有洗桑拿的地方。
天又放晴,我们又回到租车车主的哥哥家,在院落里晒着太阳休息吃午饭
边吃东西,边到客房看看拍拍,住宿费每人100元,房间感觉不错。
饭后我又在院子里一块松木板上晒着太阳美美地睡了一觉。
那辆要求我们补买票的白色普桑一直在村子里转悠,看到这里院落里有很多人,过来了。
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上海游客被要求补买票,争论僵持了半天,还是买了票。
我们下山回来时,路过一个筹办婚礼的院落,得知婚礼仪式下午3点举行,我们就说下午再来拍摄。现在已经2多了,我们该去拍摄婚礼了。路边看到当地人在搭建木克楞。
路过一个院落,看到这一幕,不知为啥让我想起美国影片《金色池塘》里的场景。
到达婚礼现场,可惜婚礼仪式已经结束,我们来晚了,告诉我们婚礼仪式时间的人可能是随意说了个时间。
新房里新娘新郎的朋友聚在一起
新婚夫妻
另一个房间里参加婚礼的亲友
有点老夫少妻的感觉
又遇到了中午下山时遇到的两个小女孩
离开婚礼现场,再次返回租车车主哥哥家,边走边拍。
路过一个垃圾场,周围有很多秃鹫。
时间还早,再次来到河边。
继续等待回程出发
<strong>继续上路</strong>
下午5点半,说是可以走了,抓紧上车出发。
走了一段,前面的路依然在施工过不去,看到对面来车从路边的草丛里开了过来。
我们下车徒步,司机沿着来车车辙开了过去。
行进到前往贾登峪的岔路口,依然因道路施工过不去。我们下车在附近游荡拍摄,刚好看到一头老母牛刚刚生下一头小牛。
小牛颤颤巍巍站起来,老牛不停地舔着小牛。
小牛站不稳,又倒了下去。
老牛把小牛拱起
小牛开始吃奶
牛群主人在一旁挤牛奶
<strong>前往白哈巴</strong>
7月7日由贾登峪前往白哈巴。
<strong>白哈巴村</strong>
到达白哈巴景区门口,以前自驾车可以直接进入白哈巴村,现在又在距离白哈巴村约40多公里的地方建景区大门, 自驾车只能停在这里的停车场。现在除购买门票外,还必须购买车票,乘坐摆渡中巴车才能进入白哈巴村。
游客很少,我们换乘景区摆渡中巴车 前往白哈巴村。
到达白哈巴村
白哈巴村有称阿克哈巴南村
找好旅店,安排住下,顺便问了一下用餐情况,旅店用餐荤菜65要元一个,素菜45元一个,吓人啊!接着外出观光拍摄。
一居民院门口的图腾装饰
院落里一个小男孩在独自玩耍
院落里漂亮的蓝刺头
西北第一警务室
路边树上拴着一头骆驼,看着他的身子板,看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真理!
这里有几个做游客骑马生意的小孩,这个小男孩最可爱,感觉有7、8岁,揽生意非常有礼貌,有亲和力。
小男孩按游客要求用手机给游客拍照
百合和陈姐也骑了马前行
望着公路向村庄里面走去
偌大的停车场只有一辆客车
做生意的摊位稀稀拉拉
停车场周围风景
百合和陈姐骑马也到了这里
百合下马给了小男孩50元钱,小男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声说,这么多!这么多!还不好意思拿。
百合要求她亲一下,小男孩羞涩地支支吾吾,说让人家看见不好,在百合和我们的一再要求下,小男孩蜻蜓点水地快速亲了百合一下。后红着脸、擦着嘴,连忙四处查看。太可爱了。
童大哥又骑了一圈
走过村庄,想到山坡高处拍摄白哈巴村全景。
一处院落里,两个小女孩在跳绳。
北京援建的白哈巴希望小学
学校内部
向山高处行进,到半山腰。
继续向山顶方向上行,回望禾木村。
临近夕阳西下,群牛边吃边回家。
下山途中,长焦拍摄更远公路另一侧山坡上的村庄
白哈巴村边防驻军营地
村庄里各式各样的木克楞
禾木村里最宽的一条街道
看到一个小男孩,身手敏捷地爬过木栏,飞身上马。
小男孩说这匹马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现在每天要训练它,好让它尽快加入到可以让游客骑行的行列,为小男孩自己挣上学的学费。
小男孩驾轻就熟遛着马
看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学生,说话是北京口音。
忽然听到山坡上一头牛吼叫着向山下狂奔
约100多米开外的山下有一头漂亮的白色牛正向山坡上面走,山坡上那头黄牛好像是冲着这头白牛吼。
果然两头牛走进互相对望凝视,黄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不知他在说什么!
继续下山,因太阳就要落山,外出的很多牛都陆陆续续回到牛圈里了
小牛的萌态好可爱
这头小牛身上好像长了一个瘤子
这头小牛吃的太凶了,老牛用后腿踢小牛。
太阳终于落下山去
落日后的天空乌鸦开始聚集
乌鸦散去,竟然出现了彩虹。
<strong>小插曲</strong>
拍完彩虹,回住处前到离住处不到50米远的马路对面小商店买东西,随手把百合的三星手机放在柜台上,买好东西忘记拿起手机,出门口走到住处房间门口,想起手机落在柜台,回去拿,手机不见了,前后不超过5分钟,店老板说没有看见手机,我们确信是店老板拿了手机不承认,交涉无果,最后报警,店主死也不承认拿了手机,其实报警也没用,警察来了做了笔录,也没有什么办法要回手机,安慰了我们几句话,说目前中哈5号界碑不开放,如果明天我们想去玩,可以在边防检查站那里报他的姓名,就可以进去,他今天会先打电话联系好,算是给我们一个安慰!
<strong>中哈界碑</strong>
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185团白沙湖时,我们先去了中哈界碑处,报出昨天那位警察的姓名电话,卫兵就让我们进去了。
瞭望塔上的是假人
其实那个界碑只是为白哈巴村旅游象征性所立,哈萨克斯坦的界碑在几百米外的山谷里,就是这个照片中那个蓝白相间的水泥柱,而真正的国界线是以中哈界河阿克哈巴河中线为界。
离阿克哈巴河几百米的地方全被铁丝网拦着,我们最多也只能到铁丝网前。
远眺阿克哈巴河
站在山顶远眺白哈巴村
远眺周围山色
<strong>打道回府</strong>
返回时,看到士兵正在训练。
<strong>前往185团白沙湖</strong>
离开白哈巴村,前往185团白沙湖,临近哈巴河县。
<strong>哈巴河白桦林</strong>
过了哈巴河,看到一个白桦林景区,就在公路边,顺便进去看看。
其实就是一个有一片小小的白桦林、其它树木比较集中茂密的树林。是当地人休闲踏青纳凉的地方。
<strong>继续前行</strong>
出白桦林景区,继续前行,路况很好!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不愿鸣笛惊扰他们,只是耐心缓慢移动过去。
到达一条不知名的宽阔的河边,河水湛蓝,平静地缓缓流过。我从左边、中间到右边依次拍过。
路过的一个游客下去游泳
回头看到停在公路边烈日下的车子。
公路另一侧便是一望无际的沙地
沙地中干枯的植物
路过一处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
正值中午,烈日当空,温度有40度多,这些马躲到仅有的一点墙壁背阴处。
距离白沙湖还有50公里 ,其实就在这条路的右前方,那边隆起的沙山已经清晰可见,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但必须绕过沙漠区域才能到达。
一路之隔的公路右侧,植被就好很多。
<strong>到达185团团部</strong>
185团被称为西北第一团
<strong>前往185团1营3连</strong>
继续前行,前往185团1营3连,那里是白沙湖所在地。
临近185团3连
绿色田野
<strong>到达185团3连 </strong>
终于到达185团3连
兵团很多已经社会化、农场化、居民化,居民的院落房子都统一是这种风格样式,看上去还不错。这里有很多上海籍兵团战士的后代。他们除农场工作外,很多也做点卖特产或水果的小生意,与他们交谈,他们大多对爷辈父辈的兵团经历不甚了解和理解,也很漠然,只想现在如何生活好。
<strong>白沙湖</strong>
乘景区电瓶车进入白沙湖
下车后仍需步行一公里多到湖边,路边的这种植物很漂亮。
看见白沙湖了
<strong>从白沙湖返回</strong>
从白沙湖返回,在等电瓶车时,我一个人向另一个方向走去,看到林中水中倒影非常漂亮,刚拍了两张照片,就听到前方远处传来哗哗蹚水声,还伴随着狗叫声。
循声看去,看到有两个骑着驮着很多东西的马从水中过来。
走近看清是驮着刚刚剪下来的羊毛,我就跟在后面连续拍摄,直到目送他们远去。
白沙湖周边地貌沙漠化严重
<strong>继续向西北进发</strong>
出景区后我们继续向西北进发,看看能到达什么地方。
185团最西北的一营一连驻地
穿过驻地到达西北第一连连部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
这个地方现在正在开发旅游
非常现代化的移动公厕
继续前往我们能够到达的最西北处,通过一段木栈道前行,掠过沙漠可以看见哈萨克斯坦一边。
奇怪的是界河那边森林覆盖绿油油一片,界河我国这边便是大面积的沙漠。
照片中的那条路便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公路
沙漠与绿洲共存
栈道尽头有一个标注这里地理位置的设施
碑文内容
<strong>返回185团场</strong>
离开西北第一连返回185团场
过了这座桥,就走出了185团场生活区。
<strong>向南前行</strong>
向南通往吉木乃的是一条沙石边境公路。
公路两侧的草地
这条小路是边防巡逻公路,可以看到边防哨所。社会车辆不能驶入。
已经是下午7点多,烈日依然高挂天空。
行驶不久,公路左侧即靠国内一侧是沙地,绿色杂草植被还是比较多,而右侧就基本变成了沙漠。一路上拍了一些看上去比较有形有线条沙漠照片。
这条公路正准备重修,测量人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工作。这两个小伙子也是兵团知青后代。
沙漠中顽强的小生命,爬行速度极快。
大风在沙漠里的杰作
临近吉木乃口岸,哈萨克斯坦一侧的岗楼。
<strong>到达吉木乃口岸</strong>
晚上近9点,到达吉木乃口岸。
口岸周边正在大规模建设
本想住在这里,也看不出叫什么宾馆,大门紧闭。
<strong>前往吉木乃县城</strong>
离开口岸,前往离口岸还有20多公里的吉木乃县城食宿。临近县城,拍到草原上夕阳下牧归的羊群。
<strong>由吉木乃出发前往塔城</strong>
7月9日由吉木乃出发经和布克赛尔、额敏前往塔城。出吉木乃县城,看到公路两侧的山体分别用汉语和维语写着欢迎标语。
前往塔城的公路也比较好,估计冬天这里的积雪很大,很长一段路都有这种标识。
经过和布克赛尔,远远看到很多人和车聚集在一处草原上,估计是有什么集会。开车加入其中,得知是举行赛马会。附近的牧民从各处赶来,聚集在高处等着观看比赛,场面很是热闹。
现在的牧民估计开车的比骑马的多
这是赛马场地
左边的纸箱子是比赛奖品,是各种家用电器。
比赛开始
村民观看领奖场面
右边这位是今天的赛马冠军
参加比赛的马因体力消耗过大,赛后要保暖身体,补充营养。
参加赛马的有很多10几岁的孩童
离开赛马场,山路不久,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开始以为是什么遗址,走进看见就是废弃的村庄
远处村庄的房屋整齐划一,一般这种房屋都是内地对口援建单位援建的。
公路两侧的大面积沙棘林
密密麻麻的沙棘果
<strong>临近塔城</strong>
临近塔城,公路边草原上的风电场。
<strong>先往巴克图口岸</strong>
7月10日,启程先往聚塔城10多公里外的巴克图口岸
<strong>临近口岸,检查登记。</strong>
<strong>巴克图口岸</strong>
到达口岸,才知道口岸有一个旅游区,买门票才能进入,但旅游部门的人员还没有上班,守关的士兵说,可以直接进去,还可以开车进去,我们大喜,直接开车进入口岸旅游区。巴克图口岸是新疆 离城市最近的口岸,也是距乌鲁木齐市最近的口岸,距塔城12公里,距乌鲁木齐620公里。
巴克图口岸已有200年通商历史,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20世纪60年代 中断贸易和人员往来。1990年,巴克图口岸重新开通临时过货、过人。1994年3月14日成为为一类口岸。
到达口岸旅游区,可以登上照片中的观景台。也可以拍照,但不能对着左边的岗楼拍照。
登上观景台,四处拍摄。
这是真正的国门, 出这个门就到了哈萨克斯坦了。
长焦拍摄哈萨克斯坦一方
铁丝网前面就是哈萨克斯坦
远眺哈萨克斯坦一方
离开口岸国门时,补拍了两张照片。
口岸附近的居民建筑
竟然有一个当铺
<strong>返回塔城市区</strong>
塔城城标。
<strong>前往博乐</strong>
离开塔城经裕民、托里、阿拉山口,前往博乐。
公路边的一匹马估计是犯了什么错误,有点沮丧地呆那里,不远处一群马聚在一起,好像是在开会讨论是否处分那匹马。
那匹马时不时还回头看看
忽然马群中发出一声吼叫,那匹马则飞快地跑回马群中。
大家又聚在了一起。
S317省道老风口附近的风电场,规模比较大。
公路前方出现一大群骆驼。
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骆驼
骆驼大队浩浩荡荡过马路
两个骑着摩托车放牧骆驼的小伙子
骆驼过马路是为了到这个水塘喝水
先喝饱水的骆驼开始四处张望闲逛
越来越多的骆驼喝饱水,开始离开水塘。
终于大部队要离开水塘了
最终所有的骆驼都喝饱了水,继续前行,消失在了旷野中。
我们继续前行,有看到草原中一个水塘,水塘周边因阳光反射泛着金色的光芒。
把车子停在公路边,向水塘边走去。
在水塘边拍摄完,回望停在公路边的车子。
继续上路
公路边的这片草原异常平坦
公路在山峦中延伸
公路边的地貌
公路尽头,艾比湖隐约可见。
越来越接近艾比湖
继续前行,想象不到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或新亚欧大陆桥的阿拉山口岸的建筑和设施如此破败不堪,周围环境也是脏乱差。无意在此多看、多留、多拍,抓紧时间离开,去找艾比湖。
<strong>寻找艾比湖</strong>
离开阿拉山口岸,就一路询问路人和附近村民,哪里可以看到艾比湖, 按照路人的指点,我们沿着一条泥土路开向艾比湖边,直到车子不能再往前开,依然不见湖水的影子。停车步行向前,再次询问附近村民,村民指着不远处那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大地,说那就是艾比湖,已经多年没有水了,雨季有时偶有一点积水。我一脸愕然,将信将疑,村民所指之处与我们前面看到的地方一样,只是在另外一个方向看去。很难想象1200平方公里的水域,几十年间竟然荡然无存,想到3年多前去博斯腾湖的景象与这次去的差别,也不是不可能。但我宁愿相信只是这个区域的地理构造发生了变化,而非人为影响。没有任何线索和方向再寻找艾比湖,眼看天色已晚,只好遗憾离开,赶往博乐市。临走我心想,我宁愿是我们没有找到艾比湖............
<strong>前往博乐怪石峪</strong>
7月11日,博乐出发前往博乐怪石峪,途中经过一个兵团团场附近,公路边的大面积黄色菊花。
公路边的秋收景象
公路两边的田野风光
<strong>怪石沟</strong>
到达怪石峪景区, 怪石峪位于博乐市东北约48 公里处的卡浦牧尕依沟中,整个景区东西延伸18公里,最大宽度22公里,是我国西北最大的怪石群落之一。怪石峪历经沧海桑田、风沙侵蚀,形成现今岩石裸露,怪石嶙峋,孔穴象形花岗斑岩地貌。
据专家考证,1.9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炙热岩浆侵出地表形成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原生立方体节理(裂缝),节理就成为日后风化侵蚀的突破口,整块岩石慢慢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块石,球状风化继续深入进行,便形成了石蛋地形,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飞来石”就是这样形成的。由于怪石峪地区昼夜、冬夏温差大,岩石产生强烈的物理胀缩作用,由于岩石中不同矿物胀缩率不同,粗粒斑晶在强烈的差异胀缩反复作用下而崩解,再加上长石和云母的水解腐蚀,花岗斑岩表面逐渐疏松,经过暴雨的洗刷,岩面形成凹处,强风又将松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复,岩面上的凹穴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了孔穴地貌。实属神奇巧合、自然天成。
我们沿着景区公路一直往里开,这条路一直通往边境地区。
前面是边境管理区,没有冒然继续前行,停车步行前往。
继续步行前行,看到路边石碑上写明游客止步字样,继续往里走,没有看到什么风景,返回。
来到一处称为佛谷的地方
佛谷入口处的一块巨型岩石上的天然浮
我给命名为博乐怪石峪“羊回头”浮雕
沿着佛谷前行
所谓的佛谷,就是因为山谷中,有一座天然石佛,远远看去,石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我绝不相信是天然形成的,你没有人相信吗?我相信原来一定有一座比较形似或神似石佛,一定是被人为地糟蹋成小猪这个样子。是人类对大自然无耻亵渎的最好例证。
猫头鹰!
有点米老鼠的感觉
这几张照片最能说明博乐怪石峪很多场景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拍摄角度,而展现出不同的形像,要想拍出自己想要的形似、神似的作品,就必须花费时间寻找,从不同的角度试拍。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是匆匆走过、随手拍摄。
<strong>向禾木村前进</strong>
7月6日,为赶在8点前到达禾木村,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临近禾木,天已放亮。
临近禾木村的一段路已经修好
车主小伙子是哈萨克族,非常健谈,一路吹牛。还说前年一对来此旅游包他车的河北父女,女孩喜欢上了他,与他依依不舍,女孩的父亲发火警告他不许乱来,父女两回家后,父亲还打电话来骂他,呵呵!
<strong>禾木村</strong>
禾木村新建的宾馆区,3年前秋季来时,刚开工兴建。
车主的哥哥在禾木村开家庭旅馆,他把车子停在哥哥家,我们也在他哥哥家停留歇息。
吃了自己带的早餐后,开始在村里转来转去,除了住在他哥哥家几个游客和我们5个人,整个村子没有其它游客。因我3年前来过,熟门熟路先来到禾木桥前,桥已被冲毁,村民说2013年就被冲毁了,修好后,今年又被冲毁了。遗憾不能到河对面拍摄美丽的风景,也不能到观景平台看禾木村的全景。
只好回到村子里到处闲逛,随处拍拍。
车主哥哥家
车主哥哥家的院落
我们向可以看见整个村庄的北面山坡走去,慢慢悠悠,边走边拍。
一辆白色普桑朝我们开过来,两个人来到我们面前,掏出证件,说是景区工作人员,要我们补买票,每人80元,说了很多理由,总体比较客气,也说的在理,5个人补了4张票了事。
登上山顶,远眺禾木村全景。
远眺进入禾木村的公路
我晒着太阳小睡了一会
这个小狗在路上遇到我们,就一路跟着我们上山了,我们停下休息拍照,他就在我们周围呆着,他眼睛生病了,不停地用前爪挠眼睛,让人看了生怜。
突然下起了雨,赶紧下山。
路遇3个可爱的小姑娘,华华给她们分发糖果。
呵呵!还有洗桑拿的地方。
天又放晴,我们又回到租车车主的哥哥家,在院落里晒着太阳休息吃午饭
边吃东西,边到客房看看拍拍,住宿费每人100元,房间感觉不错。
饭后我又在院子里一块松木板上晒着太阳美美地睡了一觉。
那辆要求我们补买票的白色普桑一直在村子里转悠,看到这里院落里有很多人,过来了。
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上海游客被要求补买票,争论僵持了半天,还是买了票。
我们下山回来时,路过一个筹办婚礼的院落,得知婚礼仪式下午3点举行,我们就说下午再来拍摄。现在已经2多了,我们该去拍摄婚礼了。路边看到当地人在搭建木克楞。
路过一个院落,看到这一幕,不知为啥让我想起美国影片《金色池塘》里的场景。
到达婚礼现场,可惜婚礼仪式已经结束,我们来晚了,告诉我们婚礼仪式时间的人可能是随意说了个时间。
新房里新娘新郎的朋友聚在一起
新婚夫妻
另一个房间里参加婚礼的亲友
有点老夫少妻的感觉
又遇到了中午下山时遇到的两个小女孩
离开婚礼现场,再次返回租车车主哥哥家,边走边拍。
路过一个垃圾场,周围有很多秃鹫。
时间还早,再次来到河边。
继续等待回程出发
<strong>继续上路</strong>
下午5点半,说是可以走了,抓紧上车出发。
走了一段,前面的路依然在施工过不去,看到对面来车从路边的草丛里开了过来。
我们下车徒步,司机沿着来车车辙开了过去。
行进到前往贾登峪的岔路口,依然因道路施工过不去。我们下车在附近游荡拍摄,刚好看到一头老母牛刚刚生下一头小牛。
小牛颤颤巍巍站起来,老牛不停地舔着小牛。
小牛站不稳,又倒了下去。
老牛把小牛拱起
小牛开始吃奶
牛群主人在一旁挤牛奶
<strong>前往白哈巴</strong>
7月7日由贾登峪前往白哈巴。
<strong>白哈巴村</strong>
到达白哈巴景区门口,以前自驾车可以直接进入白哈巴村,现在又在距离白哈巴村约40多公里的地方建景区大门, 自驾车只能停在这里的停车场。现在除购买门票外,还必须购买车票,乘坐摆渡中巴车才能进入白哈巴村。
游客很少,我们换乘景区摆渡中巴车 前往白哈巴村。
到达白哈巴村
白哈巴村有称阿克哈巴南村
找好旅店,安排住下,顺便问了一下用餐情况,旅店用餐荤菜65要元一个,素菜45元一个,吓人啊!接着外出观光拍摄。
一居民院门口的图腾装饰
院落里一个小男孩在独自玩耍
院落里漂亮的蓝刺头
西北第一警务室
路边树上拴着一头骆驼,看着他的身子板,看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真理!
这里有几个做游客骑马生意的小孩,这个小男孩最可爱,感觉有7、8岁,揽生意非常有礼貌,有亲和力。
小男孩按游客要求用手机给游客拍照
百合和陈姐也骑了马前行
望着公路向村庄里面走去
偌大的停车场只有一辆客车
做生意的摊位稀稀拉拉
停车场周围风景
百合和陈姐骑马也到了这里
百合下马给了小男孩50元钱,小男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声说,这么多!这么多!还不好意思拿。
百合要求她亲一下,小男孩羞涩地支支吾吾,说让人家看见不好,在百合和我们的一再要求下,小男孩蜻蜓点水地快速亲了百合一下。后红着脸、擦着嘴,连忙四处查看。太可爱了。
童大哥又骑了一圈
走过村庄,想到山坡高处拍摄白哈巴村全景。
一处院落里,两个小女孩在跳绳。
北京援建的白哈巴希望小学
学校内部
向山高处行进,到半山腰。
继续向山顶方向上行,回望禾木村。
临近夕阳西下,群牛边吃边回家。
下山途中,长焦拍摄更远公路另一侧山坡上的村庄
白哈巴村边防驻军营地
村庄里各式各样的木克楞
禾木村里最宽的一条街道
看到一个小男孩,身手敏捷地爬过木栏,飞身上马。
小男孩说这匹马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现在每天要训练它,好让它尽快加入到可以让游客骑行的行列,为小男孩自己挣上学的学费。
小男孩驾轻就熟遛着马
看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学生,说话是北京口音。
忽然听到山坡上一头牛吼叫着向山下狂奔
约100多米开外的山下有一头漂亮的白色牛正向山坡上面走,山坡上那头黄牛好像是冲着这头白牛吼。
果然两头牛走进互相对望凝视,黄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不知他在说什么!
继续下山,因太阳就要落山,外出的很多牛都陆陆续续回到牛圈里了
小牛的萌态好可爱
这头小牛身上好像长了一个瘤子
这头小牛吃的太凶了,老牛用后腿踢小牛。
太阳终于落下山去
落日后的天空乌鸦开始聚集
乌鸦散去,竟然出现了彩虹。
<strong>小插曲</strong>
拍完彩虹,回住处前到离住处不到50米远的马路对面小商店买东西,随手把百合的三星手机放在柜台上,买好东西忘记拿起手机,出门口走到住处房间门口,想起手机落在柜台,回去拿,手机不见了,前后不超过5分钟,店老板说没有看见手机,我们确信是店老板拿了手机不承认,交涉无果,最后报警,店主死也不承认拿了手机,其实报警也没用,警察来了做了笔录,也没有什么办法要回手机,安慰了我们几句话,说目前中哈5号界碑不开放,如果明天我们想去玩,可以在边防检查站那里报他的姓名,就可以进去,他今天会先打电话联系好,算是给我们一个安慰!
<strong>中哈界碑</strong>
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185团白沙湖时,我们先去了中哈界碑处,报出昨天那位警察的姓名电话,卫兵就让我们进去了。
瞭望塔上的是假人
其实那个界碑只是为白哈巴村旅游象征性所立,哈萨克斯坦的界碑在几百米外的山谷里,就是这个照片中那个蓝白相间的水泥柱,而真正的国界线是以中哈界河阿克哈巴河中线为界。
离阿克哈巴河几百米的地方全被铁丝网拦着,我们最多也只能到铁丝网前。
远眺阿克哈巴河
站在山顶远眺白哈巴村
远眺周围山色
<strong>打道回府</strong>
返回时,看到士兵正在训练。
<strong>前往185团白沙湖</strong>
离开白哈巴村,前往185团白沙湖,临近哈巴河县。
<strong>哈巴河白桦林</strong>
过了哈巴河,看到一个白桦林景区,就在公路边,顺便进去看看。
其实就是一个有一片小小的白桦林、其它树木比较集中茂密的树林。是当地人休闲踏青纳凉的地方。
<strong>继续前行</strong>
出白桦林景区,继续前行,路况很好!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不愿鸣笛惊扰他们,只是耐心缓慢移动过去。
到达一条不知名的宽阔的河边,河水湛蓝,平静地缓缓流过。我从左边、中间到右边依次拍过。
路过的一个游客下去游泳
回头看到停在公路边烈日下的车子。
公路另一侧便是一望无际的沙地
沙地中干枯的植物
路过一处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
正值中午,烈日当空,温度有40度多,这些马躲到仅有的一点墙壁背阴处。
距离白沙湖还有50公里 ,其实就在这条路的右前方,那边隆起的沙山已经清晰可见,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但必须绕过沙漠区域才能到达。
一路之隔的公路右侧,植被就好很多。
<strong>到达185团团部</strong>
185团被称为西北第一团
<strong>前往185团1营3连</strong>
继续前行,前往185团1营3连,那里是白沙湖所在地。
临近185团3连
绿色田野
<strong>到达185团3连 </strong>
终于到达185团3连
兵团很多已经社会化、农场化、居民化,居民的院落房子都统一是这种风格样式,看上去还不错。这里有很多上海籍兵团战士的后代。他们除农场工作外,很多也做点卖特产或水果的小生意,与他们交谈,他们大多对爷辈父辈的兵团经历不甚了解和理解,也很漠然,只想现在如何生活好。
<strong>白沙湖</strong>
乘景区电瓶车进入白沙湖
下车后仍需步行一公里多到湖边,路边的这种植物很漂亮。
看见白沙湖了
<strong>从白沙湖返回</strong>
从白沙湖返回,在等电瓶车时,我一个人向另一个方向走去,看到林中水中倒影非常漂亮,刚拍了两张照片,就听到前方远处传来哗哗蹚水声,还伴随着狗叫声。
循声看去,看到有两个骑着驮着很多东西的马从水中过来。
走近看清是驮着刚刚剪下来的羊毛,我就跟在后面连续拍摄,直到目送他们远去。
白沙湖周边地貌沙漠化严重
<strong>继续向西北进发</strong>
出景区后我们继续向西北进发,看看能到达什么地方。
185团最西北的一营一连驻地
穿过驻地到达西北第一连连部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
这个地方现在正在开发旅游
非常现代化的移动公厕
继续前往我们能够到达的最西北处,通过一段木栈道前行,掠过沙漠可以看见哈萨克斯坦一边。
奇怪的是界河那边森林覆盖绿油油一片,界河我国这边便是大面积的沙漠。
照片中的那条路便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公路
沙漠与绿洲共存
栈道尽头有一个标注这里地理位置的设施
碑文内容
<strong>返回185团场</strong>
离开西北第一连返回185团场
过了这座桥,就走出了185团场生活区。
<strong>向南前行</strong>
向南通往吉木乃的是一条沙石边境公路。
公路两侧的草地
这条小路是边防巡逻公路,可以看到边防哨所。社会车辆不能驶入。
已经是下午7点多,烈日依然高挂天空。
行驶不久,公路左侧即靠国内一侧是沙地,绿色杂草植被还是比较多,而右侧就基本变成了沙漠。一路上拍了一些看上去比较有形有线条沙漠照片。
这条公路正准备重修,测量人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工作。这两个小伙子也是兵团知青后代。
沙漠中顽强的小生命,爬行速度极快。
大风在沙漠里的杰作
临近吉木乃口岸,哈萨克斯坦一侧的岗楼。
<strong>到达吉木乃口岸</strong>
晚上近9点,到达吉木乃口岸。
口岸周边正在大规模建设
本想住在这里,也看不出叫什么宾馆,大门紧闭。
<strong>前往吉木乃县城</strong>
离开口岸,前往离口岸还有20多公里的吉木乃县城食宿。临近县城,拍到草原上夕阳下牧归的羊群。
<strong>由吉木乃出发前往塔城</strong>
7月9日由吉木乃出发经和布克赛尔、额敏前往塔城。出吉木乃县城,看到公路两侧的山体分别用汉语和维语写着欢迎标语。
前往塔城的公路也比较好,估计冬天这里的积雪很大,很长一段路都有这种标识。
经过和布克赛尔,远远看到很多人和车聚集在一处草原上,估计是有什么集会。开车加入其中,得知是举行赛马会。附近的牧民从各处赶来,聚集在高处等着观看比赛,场面很是热闹。
现在的牧民估计开车的比骑马的多
这是赛马场地
左边的纸箱子是比赛奖品,是各种家用电器。
比赛开始
村民观看领奖场面
右边这位是今天的赛马冠军
参加比赛的马因体力消耗过大,赛后要保暖身体,补充营养。
参加赛马的有很多10几岁的孩童
离开赛马场,山路不久,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开始以为是什么遗址,走进看见就是废弃的村庄
远处村庄的房屋整齐划一,一般这种房屋都是内地对口援建单位援建的。
公路两侧的大面积沙棘林
密密麻麻的沙棘果
<strong>临近塔城</strong>
临近塔城,公路边草原上的风电场。
<strong>先往巴克图口岸</strong>
7月10日,启程先往聚塔城10多公里外的巴克图口岸
<strong>临近口岸,检查登记。</strong>
<strong>巴克图口岸</strong>
到达口岸,才知道口岸有一个旅游区,买门票才能进入,但旅游部门的人员还没有上班,守关的士兵说,可以直接进去,还可以开车进去,我们大喜,直接开车进入口岸旅游区。巴克图口岸是新疆 离城市最近的口岸,也是距乌鲁木齐市最近的口岸,距塔城12公里,距乌鲁木齐620公里。
巴克图口岸已有200年通商历史,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20世纪60年代 中断贸易和人员往来。1990年,巴克图口岸重新开通临时过货、过人。1994年3月14日成为为一类口岸。
到达口岸旅游区,可以登上照片中的观景台。也可以拍照,但不能对着左边的岗楼拍照。
登上观景台,四处拍摄。
这是真正的国门, 出这个门就到了哈萨克斯坦了。
长焦拍摄哈萨克斯坦一方
铁丝网前面就是哈萨克斯坦
远眺哈萨克斯坦一方
离开口岸国门时,补拍了两张照片。
口岸附近的居民建筑
竟然有一个当铺
<strong>返回塔城市区</strong>
塔城城标。
<strong>前往博乐</strong>
离开塔城经裕民、托里、阿拉山口,前往博乐。
公路边的一匹马估计是犯了什么错误,有点沮丧地呆那里,不远处一群马聚在一起,好像是在开会讨论是否处分那匹马。
那匹马时不时还回头看看
忽然马群中发出一声吼叫,那匹马则飞快地跑回马群中。
大家又聚在了一起。
S317省道老风口附近的风电场,规模比较大。
公路前方出现一大群骆驼。
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骆驼
骆驼大队浩浩荡荡过马路
两个骑着摩托车放牧骆驼的小伙子
骆驼过马路是为了到这个水塘喝水
先喝饱水的骆驼开始四处张望闲逛
越来越多的骆驼喝饱水,开始离开水塘。
终于大部队要离开水塘了
最终所有的骆驼都喝饱了水,继续前行,消失在了旷野中。
我们继续前行,有看到草原中一个水塘,水塘周边因阳光反射泛着金色的光芒。
把车子停在公路边,向水塘边走去。
在水塘边拍摄完,回望停在公路边的车子。
继续上路
公路边的这片草原异常平坦
公路在山峦中延伸
公路边的地貌
公路尽头,艾比湖隐约可见。
越来越接近艾比湖
继续前行,想象不到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或新亚欧大陆桥的阿拉山口岸的建筑和设施如此破败不堪,周围环境也是脏乱差。无意在此多看、多留、多拍,抓紧时间离开,去找艾比湖。
<strong>寻找艾比湖</strong>
离开阿拉山口岸,就一路询问路人和附近村民,哪里可以看到艾比湖, 按照路人的指点,我们沿着一条泥土路开向艾比湖边,直到车子不能再往前开,依然不见湖水的影子。停车步行向前,再次询问附近村民,村民指着不远处那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大地,说那就是艾比湖,已经多年没有水了,雨季有时偶有一点积水。我一脸愕然,将信将疑,村民所指之处与我们前面看到的地方一样,只是在另外一个方向看去。很难想象1200平方公里的水域,几十年间竟然荡然无存,想到3年多前去博斯腾湖的景象与这次去的差别,也不是不可能。但我宁愿相信只是这个区域的地理构造发生了变化,而非人为影响。没有任何线索和方向再寻找艾比湖,眼看天色已晚,只好遗憾离开,赶往博乐市。临走我心想,我宁愿是我们没有找到艾比湖............
<strong>前往博乐怪石峪</strong>
7月11日,博乐出发前往博乐怪石峪,途中经过一个兵团团场附近,公路边的大面积黄色菊花。
公路边的秋收景象
公路两边的田野风光
<strong>怪石沟</strong>
到达怪石峪景区, 怪石峪位于博乐市东北约48 公里处的卡浦牧尕依沟中,整个景区东西延伸18公里,最大宽度22公里,是我国西北最大的怪石群落之一。怪石峪历经沧海桑田、风沙侵蚀,形成现今岩石裸露,怪石嶙峋,孔穴象形花岗斑岩地貌。
据专家考证,1.9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炙热岩浆侵出地表形成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原生立方体节理(裂缝),节理就成为日后风化侵蚀的突破口,整块岩石慢慢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块石,球状风化继续深入进行,便形成了石蛋地形,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飞来石”就是这样形成的。由于怪石峪地区昼夜、冬夏温差大,岩石产生强烈的物理胀缩作用,由于岩石中不同矿物胀缩率不同,粗粒斑晶在强烈的差异胀缩反复作用下而崩解,再加上长石和云母的水解腐蚀,花岗斑岩表面逐渐疏松,经过暴雨的洗刷,岩面形成凹处,强风又将松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复,岩面上的凹穴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了孔穴地貌。实属神奇巧合、自然天成。
我们沿着景区公路一直往里开,这条路一直通往边境地区。
前面是边境管理区,没有冒然继续前行,停车步行前往。
继续步行前行,看到路边石碑上写明游客止步字样,继续往里走,没有看到什么风景,返回。
来到一处称为佛谷的地方
佛谷入口处的一块巨型岩石上的天然浮
我给命名为博乐怪石峪“羊回头”浮雕
沿着佛谷前行
所谓的佛谷,就是因为山谷中,有一座天然石佛,远远看去,石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我绝不相信是天然形成的,你没有人相信吗?我相信原来一定有一座比较形似或神似石佛,一定是被人为地糟蹋成小猪这个样子。是人类对大自然无耻亵渎的最好例证。
猫头鹰!
有点米老鼠的感觉
这几张照片最能说明博乐怪石峪很多场景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拍摄角度,而展现出不同的形像,要想拍出自己想要的形似、神似的作品,就必须花费时间寻找,从不同的角度试拍。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是匆匆走过、随手拍摄。
2016-10-18发布拍摄于2018-04-23
景点
禾木风景区
4.5分

2024中国50赏秋景点
"去看秋天里的童话小山村"
遛娃宝藏地
踏青必去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白哈巴
4.5分

哈巴河必打卡景点榜 No.1
"秋色迷人的图瓦小山村"
古镇古村

携程推荐
去App查看全部


文中提及 (5)
景点
禾木风景区
4.5分

2024中国50赏秋景点
"去看秋天里的童话小山村"
遛娃宝藏地
踏青必去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白哈巴
4.5分

哈巴河必打卡景点榜 No.1
"秋色迷人的图瓦小山村"
古镇古村

携程推荐
景点
哈巴河白桦林
3.8分 | 36点评
"天然生长的,观赏价值高"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白沙湖景区
4.3分 | 150点评
"登木栈道欣赏湖滨美景"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
景点
怪石峪风景区
4.7分 | 182点评
"观赏奇特的怪石地貌"
自然山水

携程推荐